历史上以“清君侧”为名义的造反事件有哪些

Posted 皇帝

篇首语:我不知道离别的滋味是这样凄凉,我不知道说声再见要这么坚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以“清君侧”为名义的造反事件有哪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以“清君侧”为名义的造反事件有哪些

古代藩王或者大臣造反时多会以”清君侧“的名义起兵,“清君侧”,顾名思义就是清除皇帝身边的人,而他们的真实目标可都不止是皇帝身边的人,恐怕皇帝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三起比较著名的以“清君侧”为名的造反运动。分别的西汉的“七王之乱”,唐朝的“安史之乱”及明朝的“靖难之役”。

“七王之乱”发生在汉景帝三年(前154)。当时御史大夫晁错向汉景帝进献《削藩策》,主张削夺各诸侯王的土地。导致早有不臣之心的吴王刘濞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共七国发动叛乱,并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在内外压力下,景帝将晁错斩于长安东市。但杀了晁错,七国并没有退兵,于是汉景帝又升周亚夫为太尉,领兵平复了叛乱。由此可以看出,七王的目的并不是要清皇帝身边的大臣晁错,天真的汉景帝竟对七王的口号信以为真,导致晁错的冤屈被杀。

“安史之乱”发生在唐朝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公元755年12月16日),当时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乖三节度使的安禄山,发动所属唐兵以及连同罗、奚、契丹、室韦等共15万人,对外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名义在范阳起兵。当时的唐玄宗身边确实是有小人的,宠幸杨贵妃,把国政交给杨国忠,杨国忠只知搜刮民财,以致群小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最后身边的这此小人也不是被叛军所杀,而是在皇帝逃亡过程中发生兵变,杀死了杨贵妃和杨国忠。

真正以“清君侧”名义造反成功的只有明朝的朱棣了。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时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皇太孙朱允炆继位,是为建文帝。 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明太祖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提出了“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史称"靖难之役"。 建文帝起用老将耿炳文统兵北伐,又派李景隆继续讨伐,并罢免了齐泰、黄子澄二人官职,而建文帝也缺乏谋略,致使主力不断被歼。 朱棣适时出击,灵活运用策略,经几次大战消灭南军主力,最后乘胜进军,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下帝都应天(今江苏南京) 。 战乱中建文帝下落不明,或说于宫中自焚死,或说由地道逃去,隐藏于云、贵一带为僧。 而齐泰、黄子澄两人被朱棣捉到杀死,并祸灭九族。

”清君侧“是历代造反家的口号,为了站在道德至高点上而提出蒙蔽世人的一种手段,把战争造成的所有损失都算到所谓的皇帝身边的奸臣身上,以减轻自己的罪责,而真正受苦还是天下的百姓。对历史上的“清君侧”事件,你是怎么看的,欢迎留言评论。

相关参考

盘点中国古代以“清君侧”为借口造反的王臣

清君侧,顾名思义,就是清除君王身旁的奸臣。清除奸臣嘛,这本来是个十分高尚的事情。可是,具体实行时,却往往变成了造反的借口,到最后,都变成了“清君”——清除君王。在中国历史上,发生过好几起以“清君侧”为

历史人物 赵光义的弟弟已经是皇储了,为什么还要造反

嗨又和大家见面了,今天本站小编带来了一篇关于赵光义的文章,希望你们喜欢。>北宋太平兴国七年三月,金明池水心殿完工,宋太宗准备泛舟游览,就在此时他接到密报,说秦王赵廷美准备在此时谋反。赵光义得知此事后,

历史上四起清君侧事件 只有朱棣靠800人逆袭登基 全凭朱权的骑兵

「”清君侧”是指清除君主身旁的亲信、奸臣。唐朝诗人李商隐在《有感》诗云:「”古有清君侧,今非乏老成”。「”清君侧”的本意是正义之举,但在历史上总是成为叛乱发动者反抗中央政府的主要理由。​历史上第一次著

杨贵妃安禄山私通导致的吗 安史之乱爆发原因

“安史之乱”无疑与杨玉环有关联,至少可以说是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借口图谋不轨。《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有载:“禄山反,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大意是说安禄山造反,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而且

却被侄子放在缸中活活烤死 朱高煦想学朱棣造反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说过,只要自己子孙后代有不好好当皇帝的,各地番王可以清君侧的。所以在明朝经常出现番王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第一次就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他成功了,所以成就了不世基业。而另外一位

却被侄子放在缸中活活烤死 朱高煦想学朱棣造反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说过,只要自己子孙后代有不好好当皇帝的,各地番王可以清君侧的。所以在明朝经常出现番王以清君侧的名义造反,第一次就是大名鼎鼎的永乐大帝朱棣,他成功了,所以成就了不世基业。而另外一位

杨贵妃安禄山私通导致的吗 安史之乱爆发原因

“安史之乱”无疑与杨玉环有关联,至少可以说是安禄山以“清君侧”为借口图谋不轨。《新唐书・则天武皇后杨贵妃传》有载:“禄山反,诛国忠为名,且指言妃及诸姨罪。”大意是说安禄山造反,以讨伐杨国忠为借口,而且

建文帝失踪

  因削藩而失去帝位,这是建文帝事前没有想到的。当燕王朱棣攻下南京后,建文帝的下落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燕王是以"清君侧"为名起兵的,谁都看得出他是要夺江山的,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人们都在心中暗自

宋江方腊起义的战争故事 北宋造反事件

北宋末年,先后发生的两次下层民众造反事件。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众梁山泊(今山东省梁山县),举旗造反。随后四处攻略,活动范围在河北、山东一带,先后攻略十余州军。宣和三年(1121年)

宋江方腊起义的战争故事 北宋造反事件

北宋末年,先后发生的两次下层民众造反事件。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等三十六人聚众梁山泊(今山东省梁山县),举旗造反。随后四处攻略,活动范围在河北、山东一带,先后攻略十余州军。宣和三年(11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