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万花筒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军衔制

Posted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军事万花筒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军衔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军事万花筒 南京临时政府和北洋政府军衔制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于1912年元旦正式成立。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沿用了刚刚实行不到一年的晚清军衔制,但做了一些变动,主要是废除清朝军衔制的军官衔称,取消所有品级,仍按原来的三等九级,规定了新的军衔名称,军士和兵均改为二级:
  上等官佐:大将校、中将校、少将校;
  中等官佐:大领、中领、少领;
  初等官佐:大尉、中尉、少尉;
  额外军官;
  军士:一等目兵、二等目兵;
  兵:一等兵、二等兵。
  不久,南京临时政府又对军衔等级和称谓做了修改,由六等十四级增至六等十六级:
  上等官佐:大将军、左将军、右将军;
  中等官佐:大都尉、左都尉、右都尉;
  初等官佐:大军校、左军校、右军校;
  额外军官;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右军校升左军校2年;左军校升大军校3年;大军校升右都尉4年;右都尉升左都尉、左都尉升大都尉、大都尉升右将军各3年;右将军升左将军4年;左将军升大将军无定年。
  1912年8月,北洋政府公布新的《陆军官佐士兵等级表》,军官仍为三等九级。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官;
  军士:上士、中士、下士;
  兵: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
  北洋政府还有两个特殊的规定,其中:
  虚衔规定:将官衔在正式授予之前,可以先加一个虚衔,即陆军上校可加少将衔,陆军少将可加中将衔,陆军中将可加上将衔。如护国名将蔡锷,为陆军中将加上将衔。
  追赠军衔的规定:军官作战阵亡或病逝后,依其生前业绩,可以追赠高一级的军衔,如中将可以追赠上将。

相关参考

军事万花筒 国民党军队军衔制

  1931年4月,国民党政府颁布《陆军军官佐及士兵等级表》,沿用北洋政府时期的军衔制,衔级和衔称都不变。当时授军衔没有统一的机构,国民政府可以授,总司令部可以授,军事委员会可以授,甚至上级机关或军政

军事万花筒 尉官军衔

   尉官军衔   西方和第三世界国家一般都设上尉、中尉、少尉3级尉官军衔。东欧各国和朝鲜、越南等设大尉、上尉、中尉、少尉4级。大尉军衔一般

军事万花筒 校官军衔

   校官军衔   几乎所有实行军衔制的国家,都有校官军衔。绝大多数国家都设上校、中校、少校3级,只有中国和朝鲜校官为4级,多1级大校。越南

军事万花筒 将官军衔

   将官军衔   世界上有100多个国家设有将官军衔。多数国家的将官分四级。美、英、法等西方国家和一些较大的第三世界国家如印度、巴基斯坦、

军事万花筒 军衔的历史

  15世纪以前的世界各国军队中,只有官衔,没有军衔。军衔与官衔的根本区别是把士兵纳入了军队的等级体系,这是一种革命性的进步。最初用军衔代替官衔的变革,发生在15世纪一16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等一些西欧

军事万花筒 军队的军衔

   军衔是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它的等级体系由兵、军士、尉官、校官、将官、元帅、大元帅等构成,用肩章、领章或臂章、胸章及军兵种专业勤务符号等作标志,来表明军人的军衔等级和

军事万花筒 军衔等级与肩章标志

  一、士兵军衔肩章版面底色:陆军为棕绿色,海军为黑色,空军为天蓝色。士兵的军衔在肩章版面上缀以折杠,无象征符号。两道折杠为上等兵军衔;一道折杠为列兵军衔。士兵有两级,列兵(现役第一年的义务兵)和上等

军事万花筒 军衔称谓溯源

  列兵:最早出现在15世纪的意大利,指拿津贴服役的雇佣兵。  上等兵:来自德语。意为被免除某些列兵勤务的人,一般授予优秀的士兵。  军士:意为服役者,最早出现于15世纪的法国,分上士、中士和下士。 

军事万花筒 世界上最早的军官军衔

  世界上最早的大元帅  大元帅源于拉丁文“最大的”、“最主要的”。最早的大元帅是作为荣誉称号授予本国或盟国武装部队总司令,有时也授予皇家成员和国务活动

军事万花筒 中国军衔

   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5实行军衔制,1966年被取消。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新兵役法规定,恢复实行军衔制。1988年7月1日,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批准通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