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之獬比吴三桂还要可恨,强烈建议推行剃发令

Posted 官员

篇首语: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孙之獬比吴三桂还要可恨,强烈建议推行剃发令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孙之獬比吴三桂还要可恨,强烈建议推行剃发令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孙之獬的故事,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古代的汉族人眼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他们是不剪头发的,而是以衣冠束发,当然由于现在思想开放了,人们也就没那么讲究了,男生留着头发有时候是挺麻烦的。而清朝时期的满族也是这样认为的,那会他们还是一个马背上的民族,常常要四处征战,头发太长的话真的很碍事,所以满族男子基本上就把该剃的头发都给剃掉,只留一些扎一个辫子。

当满族入关建立起清朝后,他们一开始也曾想颁布剪发蓄辫令,但却遭到了民间强烈的反对,于是一些官员也开始打起了马虎眼,满族统治者见状也只能顺其自然。也就是说如果按照正常的历史流程,那可能留辫子一事还是满族内部的民族习俗,而这一切都因为一个人的出现而改变。

此人便是孙之獬,是一位明朝大臣,曾在天启二年高中进士,并在天启七年成为了顺天乡试的正考官,仕途可谓一帆风顺。但在崇祯初年时孙之獬由于阻碍毁掉《三朝要典》而被判为阉党,进而被革职为民。

因此孙之獬对于明朝是有所怨恨的,在清军进入山海关后,孙之獬便选择投靠了清朝。当时清朝的摄政王正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多尔衮,他曾颁布过一个法令,便是要求剃头发,但正如上文所言,此事被强烈反对。而孙之獬为了表示自己对清朝的忠诚,他成为了诸位汉族大臣中率先响应这个法令的人,剃掉了自己的头发,还穿上了满族的朝服。

当时清朝已经有不少汉族官员了,这些汉族官员跟满族官员一起上朝时都是分队的,汉族官员站在一边,满族官员站在一边。孙之獬来到朝堂后满心欢喜地跑向满族官员的队伍,结果对方却对他嗤之以鼻,说他不是个满族人,不能站在这里。这下孙之獬只能灰溜溜地跑回汉族官员的队伍,结果他们也不待见孙之獬,理由是因为孙之獬的打扮跟满族官员一模一样。

从这也可以看出多尔衮先前颁布的剃发令有多失败,因为满朝的汉族大臣,还是当着皇帝面的那种,居然只有一个孙之獬剃发,而别的汉族官员没有剃发也没有遭到皇帝的惩罚,可见这个剃发令真的很儿戏。

在出了丑后,孙之獬没有反思自己,反倒是上书给多尔衮,建议让朝廷加快推进剃发令的力度,结果多尔衮还真采纳了这个意见,而且这一次或许是有了孙之獬的率先带头,令多尔衮看见了希望,所以他极其重视。

此次民间虽然也多有反对,但最终还是被镇压下去,孙之獬再也不用担心自己显得不伦不类了,因为别的汉族大臣也无奈下剃了头发。不得不说孙之獬还真是令人不齿,此举可谓是卖祖求荣,要知道即使是被称为明清第一叛徒的吴三桂也曾劝阻过多尔衮不要推行剃发,而且还起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关参考

孙之獬为什么力推剃发令

孙之獬是明末清初人士,在天启年间中进士,为官后正值魏忠贤当权,他便投靠阉党,算是过了一段舒服日子。清军入关后,孙之獬被授予礼部右侍郎,此后孙之獬为了讨好满清,竟然主动剃发留辫,还换上满足官服,此举引起

历史人物 孙之獬身为汉人为什么主动剃发留辫

孙之獬身为汉人为什么主动剃发留辫?孙之獬的结局是什么?>孙之獬是明末清初人士,在天启年间中进士,为官后正值魏忠贤当权,他便投靠阉党,算是过了一段舒服日子。清军入关后,孙之獬被授予礼部右侍郎,此后孙之獬

孙之獬的生平简介 孙之獬是怎么死的?

   在清朝,男子的发型全都是一条发辫,此发型称作“金钱鼠尾辫”。   明末清初的时候,汉族男子都是不剃发的,剃发是满族的习俗。数千年来,汉人因&ldquo

孙之獬的生平简介 孙之獬是怎么死的

在清朝,男子的发型全都是一条发辫,此发型称作“金钱鼠尾辫”。  明末清初的时候,汉族男子都是不剃发的,剃发是满族的习俗。数千年来,汉人因“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

历史人物 为什么说孙之獬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汉奸

说起谁是中国历史上头号大汉奸,如汪精卫、吴三桂一流怕都是候选人,但在我心目中,怕是非孙之獬莫属。>现在知道孙之獬的人怕是不多,但在清初之时,他却是大名鼎鼎,人们提起他来那真是叫个恨得来咬牙切齿,何故?

怎么评价史上第一大汉奸孙之獬

说到孙之獬其实很多人不认识,但是问题不大的,他其实是历史上第一大汉奸的,这个大家要清楚,那么有的人要问了,我们要怎么去看这个历史上第一大汉奸孙之獬呢?话说史上第一汉奸孙之獬到底有什么人生呢?下面我们一

孙之獬一封奏折害死百万汉人,最后遗臭万年

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历史上真实的孙之獬。这个人的名字叫孙之獬,出生于山东淄川县,是明熹宗年间的进士。后来,明熹宗去世,崇祯皇帝继位。即位后没多久,崇祯帝就开始清除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势力。而东林党趁机向皇帝

历史人物 吴三桂造反之时已经年迈,为什么还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吴三桂造反之时已经年迈,为什么还要做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下面本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解答。>明末清初之际,吴三桂是个关键人物,要是没有他开关放清军进来,想必清军不一定能那么容易取得天下,吴三桂是清朝的大

明朝对吴家有恩,为何吴三桂还要去杀永历帝,其中的原因是这样

很多亡国皇帝总是背负骂名,他们大都是因为穷兵黩武、贪图享乐或沉溺于美色等等将江山败落,总之这些人皆是因为个人私欲把国家葬送的。但是以发覆面自尽于煤山的崇祯皇帝不是,他是一个敬业的皇帝,自即位起就想把已

招降吴三桂,皇太极却比多尔衮稍逊一筹

向敬之1诱降吴三桂,不是多尔衮的首创。早在太宗崇德七年松锦大捷后,皇太极接受了大凌河降将张存仁的建议:利用松锦城破、洪祖俘降大做文章,以「”逆者必杀,顺者必生”(《清史列传·张存仁传》)的政策,招降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