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燕政权灭亡

Posted 临朐

篇首语:知识给世界带来光明,知识给人类增长财富。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南燕政权灭亡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南燕政权灭亡

【历史上的今天】410年3月25日南燕政权灭亡

刘裕

410年3月25日(东晋安帝义熙六年、南燕太上六年二月初五日),东晋大将刘裕攻破南燕都城广固城(今潍坊市青州西北),南燕政权灭亡。

南燕(398~410)是中国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所建。都广固。建国之初,鲜卑贵族即与汉族士大夫合作,共同统治。慕容德称帝,下诏承认旧士族特权;又建立学官,选公卿以下及二品士门子弟入太学,本地大族势力得以保存和发展。

义熙五年正月,南燕帝慕容超嫌宫廷乐师不够,欲对东晋用兵掠取。二月,慕容超轻启边衅,进击东晋宿豫(今江苏宿迁东南),掠走百姓2500人。刘裕为抗击南燕,外扬声威,于四月自建康(今南京)率舟师溯淮水入泅水。

五月,进抵下邳(今江苏睢宁西北),留船舰、辎重,改由陆路进至琅邪(今山东临沂北)。六月,刘裕未遇抵抗,过莒县,越大岘山。南燕主慕容超先遣公孙五楼、贺赖卢及左将军段晖等,率步、骑兵5万进据临朐。慕容超得知晋兵已过大岘山,自率步骑4万继后。燕军至临朐,慕容超派公孙五楼率骑前出,控制临朐城南的巨蔑水(今山东弥河)。与晋军前锋孟龙符遭遇,公孙五楼战败退走。晋军进抵临朐南,慕容超派精骑前后夹击。两军力战,胜负未决,刘裕采纳参军胡藩之策,遣胡藩及谘议参军檀韶、建威将军向弥率军绕至燕军之后,乘虚攻克临朐。慕容超单骑逃往城南左将军段晖营中。刘裕纵兵追击,大败燕军,段晖等十余将被斩。慕容超逃还广固。刘裕筑围困之,招降纳叛,争取民心,并就地取粮养战。

六年二月,南燕贺赖卢、公孙五楼率军挖地道出击晋军,被击败,退回内城。刘裕乘机四面攻城,南燕尚书悦寿打开城门迎降,晋军攻入广固内城。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亡。

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生于兴宁元年三月,刘义符之父。刘裕先祖是彭城人(今江苏徐州市),后来迁居到京口(江苏镇江市),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建立者,史称宋武帝。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

相关参考

历史上慕容德最后的结局

  回首那五胡十六国里的南燕政权,只要两人便足以代表了,这两个人谱写了一段传奇的南燕历史,慕容德与慕容超,他们把南燕往事演绎得淋漓尽致。  慕容德,后改名慕容备德,字玄明,昌黎棘城人,鲜卑族,前燕文明

宋武帝刘裕为什么要北伐

北伐——刘裕的雄心义熙五年四月,刘裕在建康誓师北伐。进攻南燕,连战连捷。义熙六年二月,晋军攻入广固内城。南燕慕容超率数十骑突围而走,被晋军追获,送至建康斩首,南燕灭亡。刘裕以广固久守不降为由,入城后,

今日历史3月25日大事记,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一、国内大事记♦ 公元410年3月25日东晋大将刘裕灭亡南燕政权      1609年前,410年3月25日(东晋安帝义熙六年、南

南燕历史介绍

南燕,十六国时期16国之一,慕容德所建。398年建都广固。统治今山东及河南的一部分,史称南燕。409年东晋刘裕率师北伐,元始410岁年二月广固失陷,南燕亡。1简要介绍南燕(398~410)是十六国之一

南燕

  南燕(汉语拼音:Nanyan;398-410年),十六国之一。鲜卑族慕容德所建,是慕容氏诸燕之一。都广固(今山东益都)。国号“燕”。“南燕”之别称,始于当时人张诠所写《南燕书》(已佚),因相对于北

蜀国怎么灭亡的

刘备历尽沧桑艰难创立的蜀汉政权是在公元263年灭亡的,而东吴政权是在公元280年灭亡的。其实从历史资料和文献上来看,蜀汉政权相对东吴政权来说,地理条件更加闭塞险要和易守难攻,而且着名的政治家诸葛亮善于

南燕皇帝列表

十六国之南燕皇帝列表:南燕(398年-410年)庙号谥号即位前封姓名表字生母在位时间年号时限备注世宗献武帝范阳王慕容德玄明公孙夫人398-405建平400-405前燕文明帝子—穆皇帝北海王慕容纳—公孙

蜀汉政权在三国里最早灭亡,其实是因为姜维错用了一个人而导致

众所周知,在魏蜀吴三国当中,蜀汉政权是最早灭亡的。公元263年,也就是蜀汉蜀汉癸未六年,司马昭气势汹汹,兵分三路,对蜀汉政权发动攻势。后主刘禅在邓艾兵临城下之时,决定投降,蜀汉政权灭亡。而蜀国之所以会

姜维取消魏延的稳定部署,最终导致了蜀汉政权灭亡

公元234年,诸葛亮去世,蜀汉政权丧失了掌舵人。很多人都认为诸葛亮之后就直接是姜维接班,其实姜维的资历还差得远,在诸葛亮之后还有蒋琬和费t两个重要人物。在这两个人在时期,蜀汉政权不再进行大规模的战争,

从吐蕃王朝的猝然灭亡,看高原政权的内忧与外患

公元842年,辉煌豪劲了二百年的吐蕃王朝猝然崩盘。之后,西藏地区再也没有建立起一个强大而统一的政权。关于吐蕃王朝崩溃的原因,长期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著作中给出了不同的答案。那究竟吐蕃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