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对张芝评价为何都是一边倒的赞叹?

Posted 草书

篇首语:行动是知识最好的果实。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上对张芝评价为何都是一边倒的赞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上对张芝评价为何都是一边倒的赞叹?

东汉草圣张芝,是书法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为草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那么张芝的简介是什么呢?

张芝的草书

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氏。出身于东汉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是张奂,是东汉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度辽将军、大司农等,有着卓越的战功。张芝的母亲也是大家闺秀,贤惠淑良。张芝就在这样一个优越的环境中成长。

虽然出身条件十分优越,但并没有顽固子弟的恶习。张芝很小的时候就勤奋好学,潜心书法。朝廷多次征召张芝出来做官,但是都被张芝所拒绝。因为他的志向并不在此。

为了更好地学习书法,张芝拜了崔杜为师。他的父亲张奂,为了帮助张芝练文习字,就命令下人锻造了石桌石凳和墨池,将它们设置在河边。至此以后,张芝就跟他的兄弟一起,以锦帛为书,临池洗书。先练写书,然后再洗再写。这样循环往复日复一日,连池水都被洗黑了。后来就有一个张芝黑池的典故。在这段练字的过程中,张芝将崔杜的笔法练得炉火纯青。最终摆脱了这一束缚,独创了张芝体草书。

张芝的草书,开创了书法界的一个新的时代。后世历代书法大家都称张芝的草书为“一笔书”。他的字,一笔喝成偶有不连,但血脉不断。这种写法,足让书法大家叹为观止。晋朝的大书法家王羲之对张芝的草书也情有独钟,颇受其影响。

通过张芝简介,我们可以知道一代大家的养成,都是前期的刻苦努力所奠定的。因此要想成功,就必须不断努力。

 张芝的评价

历史上对于张芝的评价都是一边倒的赞叹。虽然张芝流传下来的故事并不多,但正是因为他的刻意隐世,才使我们对他生平了解知之甚少。以下就是对张芝的评价。  

张芝的草书

首先张芝是一个勤奋刻苦的人。从小张芝就开始练书法,临池洗墨这件事,足可以看到张芝的刻苦。为了写好字,张芝还特地拜崔杜为师,努力学习书法。最终,张芝的成就,远远高于其师崔杜。

第二点就是张芝的鄙视功名利禄。东汉朝廷选官是依据察举制。张芝身为名门之后,家境殷实。因此是朝廷按照选官制度,张芝也在被宣召的行列中。但是面对朝廷的多次宣召,张芝却无动于衷,多次拒绝这一个高官厚禄的诱惑。着的确是一个惊人之举。因为在当时那个环境中,入世或许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前途。但是张芝却偏偏拒绝了这个很多人都得不到的机会。

从这一点来说,张芝是一个生性淡然,轻视功名财富。

张芝的草书,引起了中国书法界一次新的风潮。为书坛注入了一股新的血液。中国书圣王羲之曾经认为,自己的书法,也比不上张芝的草书。狂草大师怀素也说自己的草书来源于“二张”。历史上上许多著名的书法家都对张芝的草书,给予了高度的评价。他从民间和大师书法中,汲取了草书的精华,形成了“一笔字”的特征。

通过对张芝的评价,使我们看到了一个书法大家的光辉一面。

 张芝的故事

关于张芝的故事,后人最熟悉的,就是他的临池洗墨。张芝小时候,非常喜欢写字,对于书法,达到了痴迷的境界。在张芝的家傍边,有一个池子。张芝的父亲张奂,为了更好地培养儿子的书法水平,就在这个池子边上,设置了石凳和石桌,还买了锦帛给他练。  

张芝的故事

张芝在这些物质条件的基础上,认认真真的开始练习书法。他将字写在了锦帛上,写完以后,就将锦帛在池子里清洗,晾干以后再写。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张芝的书法水平越来越高,旁边的池子也越洗越黑。等到他功成名就的时候,清池也变成了墨池。这足可以看出张芝练习的勤劳。

除了热爱写字。张芝还不慕荣誉,鄙视功名利禄。因为出身名门,其父也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因此朝廷下旨,特地征召张芝入朝做官。但是张芝却不领情,数次征召,数次拒绝。要不是他有着深厚的家庭背景,或许真的会触怒龙颜,犯下大罪。他不贪高官厚禄,对做官不屑一顾,这种行为,让后世很多人都自叹不如。

张芝的故事,很多都没有被流传下来。我们现在所知道的,仅仅只是一小部分。据后人相传,张芝还是一个制笔的专家。除了写字,他还在闲暇时间,自己制造毛笔。这足见他对于书法艺术的精湛。

通过张芝的故事,我们更加能够了解张芝的品行。我们也可以从他的故事里,学到很多东西。

相关参考

历史上对唐太宗的评价

【史学评价】《新唐书》:甚矣,至治之君不世出也!禹有天下,传十有六王,而少康有中兴之业。汤有天下,传二十八王,而其甚盛者,号称三宗。武王有天下,传三十六王,而成、康之治与宣之功,其余无所称焉。虽《诗》

历史上对宋氏三姐妹的评价有哪些

关于宋氏三姐妹——蔼龄、庆龄和美龄,现在中国人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大姐爱钱,二姐爱国,小妹爱权”。二姐爱国,世人周知,无需多说。但大姐爱的仅是钱,小妹爱的仅是权的概括则有失偏颇。宋蔼龄受父母影响,从小就

为何史书上对嘉庆的死因都是模糊处理

作为清朝入关以来第一个死在北京之外的皇帝,史书中对于嘉庆皇帝的死因都没有明确的说明。嘉庆皇帝的父亲及兄弟都很长寿,作为有长寿基因的嘉庆,为何突然去世?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在清朝历代皇帝里,嘉庆皇帝的死

求历史上对雍正皇帝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雍正是满清历史上一个能干的皇帝。清史学者孟森赞誉:「自古勤政之君,未有及世宗者。」又说「其英明勤奋,实为人所难及」。以前民间有很多关于他的谣言,指雍正是篡位而起,又把雍正描写成一位毒死父亲、气死母亲、

北周皇帝宇文阐简介及历史上对他的评价

宇文阐(573年-581年7月10日,《隋书》作581年7月9日),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北周宣帝宇文S长子,母天大皇后朱满月,南北朝时期北周最后一位皇帝,579年D581年在位。大成元年(579年)正

为何史书上对嘉庆皇帝的死因都是模糊处理?

作为清朝入关以来第一个死在北京之外的皇帝,史书中对于嘉庆皇帝的死因都没有明确的说明。嘉庆皇帝的父亲及兄弟都很长寿,作为有长寿基因的嘉庆,为何突然去世?他的死因究竟是什么?在清朝历代皇帝里,嘉庆皇帝的死

东魏皇帝元善见简介及历史上对他的评价

元善见(524年—552年1月21日),即东魏孝静帝,鲜卑族,北魏孝文帝元宏的曾孙,清河文献王元怿之孙,清河文宣王元之子,南北朝时期东魏皇帝,534年至550年在位。北魏永熙三年(534年),经高欢和

他是怎么死的? 历史上对王守仁的评价怎么样

人物档案姓名:王守仁别称:王阳明、王文成字:伯安号:阳明谥号:文成国籍:中国所处时代:明朝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绍兴府余姚县出生时间:公元1472年去世时间:公元1529年职业: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封...

对张全义评价 张全义和朱温之间的故事

张全义简介关于张全义简介,张全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出生于852年,去世于926年,享年74岁。张全义字国维,是濮州临濮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其实他最初的名字叫张言,而张全义这个名字是唐昭宗后来赐予...

对张全义评价 张全义和朱温之间的故事

张全义简介关于张全义简介,张全义是五代十国时期的一个著名人物,出生于852年,去世于926年,享年74岁。张全义字国维,是濮州临濮人,也就是今天的山东人。其实他最初的名字叫张言,而张全义这个名字是唐昭宗后来赐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