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龙褂破损如何修复?看看专家是怎么做的

Posted 文物

篇首语:心态决定成功的方向,勤奋是推动学习的基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龙褂破损如何修复?看看专家是怎么做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龙褂破损如何修复?看看专家是怎么做的

  龙褂是清朝宫廷服饰,只有皇后、皇太后、皇贵妃、妃、嫔才能使用。目前北京故宫就收藏了龙褂的事物,颜色均为石青色,制作十分精良。还有一些龙褂呈现不同程度的破损,不过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是能进行修复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关于文物修复方面的介绍,这种细活做起来还是十分考验耐心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下龙褂究竟是要怎样修复,感兴趣的话就来了解下吧。

  提起文物,不少读者都会想到博物馆中的陈列品,在博物馆内,所有展品都凝聚着深厚的历史感,可是您知道文物背后的秘密吗?它们“光鲜”的背后,有一群文物修复专家在不断的付出,每一件文物都是他们汗水与心血的凝结。今天我们就从一件清朝龙褂开始说起,了解文物修复背后的那些故事。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博物馆,其馆藏文物达170余万件,受到了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由于文物的各自属性不同,故宫博物院内部会定期对馆内藏品进行检查,并专门培养了一群文物修复专家,成立“故宫博物院文物保护科技部实验室”,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出土受损文物,并对其进行抢救性修复。

  在一次文物联合普查活动中,其他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曾为故宫文保科技部实验室送来了一件重要文物。该文物为清代康熙年间大内侍卫所穿龙褂,全名为“石青色蟒纹妆花缎夹龙褂”,其性质相当于现代人们所说的皇宫大内“工作服”。

  专家仔细查看,发现龙褂破损程度较大,还曾被水清洗过,导致龙褂面料与里料出现“褪色”与“串色”的现象,妆花缎面金线被人为破坏拆解,残留些许纸屑。龙褂整体有多处霉斑,以及磨破或蛀虫啃噬的大小漏洞。除此之外,龙褂还被多种污物浸染,污物各处面积也大小不一。毫无疑问,如此一件“问题”龙褂,想要将其恢复如初,其难度着实不小。

  

  龙褂的修复工作虽然棘手,但是文保科技部的专家们还是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修复专家们通过反复商讨,最后制定出了龙褂的修复方案。他们究竟是如何复原龙褂的呢?

  文物修复专家们将龙褂运送到实验室后,开始用三维视频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仔细查验,并将其材质、伤况、污染物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测、拍照与记录。

  一切准备就绪后,为了避免再次出现串色的现象,专家们开始拆解龙褂里外面料,并将二者分别进行清洗。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面料与污垢的不同,频繁更换清洗剂,以避免出现对龙褂面料的二次损伤。

  前面我们说过,龙褂出现了褪色的现象,因此需要修复专家对其进行补色。补色的方式大有讲究,必须选取与龙褂原色调相同颜色的补线,该过程需要时刻对色差进行检测对比,这无疑是对修复专家们耐心的巨大考验。

  最后一步是修补破洞,龙褂上的洞大小不一,而且经纬度破损程度也不同,因此需要选用相应的补料与染色纱抽纱,用“隐线法”对背衬缝补,再以“绣补织法”对织品图案进行加固美化,如此一来,才能保持修补处与原龙褂的高度统一,而不会出现修补后的缺憾感。

  在以上步骤全部完毕后,最重要的复原工艺开始了。修复专家们需要根据拆解时的痕迹、初始记录、初始照片等,对龙褂的拆解部分进行比照复原,缝制过程中一旦发现有与原样不合之处,必须立马采取相应措施进行修改。

  在龙褂修复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特意制作了修复前后的对比图,而当对比图样展现在人们面前时,所有人都惊呆了。他们简直不敢相信,一件破烂到不成样子的龙褂,经修复专家的“妙手回春”之后,居然会重新焕发生机,仿佛新制成的一般,不禁让人直竖大拇指。

  如今的“石青色蟒纹妆花缎夹龙褂”,已经被摆放在恒湿恒温的展厅中,接受着游客们的观赏,为人们展示着沧桑的历史,以及文物修复专家们的精湛技艺。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感谢这群默默无闻的奉献者,正是在他们的巧手之下,才赋予了文物第二次生命,也为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繁荣做出巨大贡献。

相关参考

清代后妃龙褂

清代龙褂,样式为圆领、对襟、左右开气、袖端平直的长袍。龙褂只能为皇后、皇太后、皇贵妃、贵妃、妃、嫔服用。皇后龙褂纹饰,据文献记载有两种类型,北京故宫所藏实物,则有三种类型,均为石青色:第一种饰五爪龙八

最难修复的几件文物,四羊方尊碎20多片,此国宝碎千片修复八年

对于文物保护者来说,发现新的文物是件相当惊喜的事,不光因为这件文物价值连城,也因为它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但若是发现这件文物在出土时已经碎成渣渣,那专家们会心痛死。文物损坏是一件难以避免的事,因为环

此文物刚出土时残破不堪,经过9年的修复后,精美绝伦震撼人心

在2000年时,湖北江陵的一座战国古墓被发掘。因为此处是楚国国都,出土文物很多,包括震惊中外的越王勾践剑也是在此地被发现的。因此,考古专家非常兴奋,希望能够找到更多更珍贵的文物,有助于研究那段熟悉而陌

墓主是西王母

2013年,在湖北武穴匡山头陀寺附近,考古专家发现一座「”蛮夷风格”的古墓。由于年代久远古墓破损严重,加之频频遭遇盗墓贼光顾,所以考古专家决定抢救性挖掘。令人意外的是,考古出土的文物不多,但最有价值的

清朝宫中的内务府是做什么的

内务府为清朝的一个官署名称,是总管皇室宫禁大小事务的机构。历史内务府根源于满族早期社会的包衣组织。包衣是“家仆”的满语音译,八旗制度产生时,包衣作为八旗成员的一部分而被编入包衣牛录。随着满族社会的发展

为什么不修复圆明园

在清朝时期,有一座著名皇家园林被称为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组成圆明园有三部分,分别是圆明园,长春园以及万春园。经过150多年的创建和经营,精美的建筑景群和杰出的营造技艺,再加上丰富的文化收藏享誉全世

你知道跟随刘邦的汉初十八功臣,以前都是做什么的吗

刘邦起于微末,本为秦朝泗水亭长。刘邦的成功在于识人和控人,他知人善任充分发挥部下的才能,运用自己手下的一帮能人创建了大汉帝国。汉太祖刘邦立国后钦定18位功臣,今天丸子就带你看看这18位功臣原本是做什么

都说北齐文宣帝高洋恶贯满盈,看看他做的这些荒唐事吧

在历史长河中,高洋这个人物可以说是很出名了,那么大家知道他的故事吗?接下来小编为您讲解。北齐文宣帝高洋,在他称帝之前担任东魏京大都督,一手掌管着朝政大权,但平日里却假装愚钝慈直,平时讷言少语,可是,当

皇帝帽子前的 ”帘子”是做什么用的

除了清朝,我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皇帝头顶上都是戴着有门帘的帽子,其实这顶帽子的名字叫做冕旒(liu),成语冠冕堂皇就是从这儿出来的。冕旒是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始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

皇帝帽子前的 ”帘子”是做什么用的

除了清朝,我国历史上其他朝代,皇帝头顶上都是戴着有门帘的帽子,其实这顶帽子的名字叫做冕旒(liu),成语冠冕堂皇就是从这儿出来的。冕旒是古代中国礼冠之一种,相传冕制始于黄帝,至周代时始完备,古时帝王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