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军事人物 许光达
Posted
篇首语:最关情,折尽梅花,难寄相思。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军事人物 许光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军事人物 许光达
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许光达许光达(1908年?1969年)原名德华,1908年11月19日生于湖南长沙东山市萝卜冲。1925年在长沙师范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9月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入黄埔军校第五期炮科学习, 1927年 7月分配到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炮兵营任见习排长。 8月在江西宁都加入南昌起义部队,任排长、代理连长,参加了三河坝战斗。起义军失败后,在国民党军中做兵运工作。 1929年 10月,被中共中央派到洪湖根据地,次年 2月参与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任军参谋长、第十七师师长、政委,参与开辟湘鄂西根据地。1931年,第二军团缩编为红三军后,改任团长,曾随贺龙北上,途中在官帽山被国民党军包围,利用一根长在悬崖上的粗藤缒下部队而突围,然后从神农架转往房县同贺龙会合,开辟鄂西北根据地。 1932年负重伤,赴苏联就医,曾入国际列宁学院和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学习。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国,历任抗日军政大学训练部部长、教育长、第三分校校长,研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培养抗日军政干部。1939年发表《战术发展的基本因素》,次年发表《论新战术》。1941年 1月任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部部长,兼延安卫戍司令。1942年 4月任八路军第一二○师独立第二旅旅长兼晋绥军区第二分区司令员,在晋西北五寨、偏关一带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巩固和扩大抗日根据地。
解放战争初期,任晋绥军区第三纵队司令员。1947年8月率部西渡黄河,改属西北野战军,在彭德怀指挥下,参加了沙家店、延(川)清(涧)、宜川等战斗。1949年 7月任第二兵团司令,在扶(风)眉(县)战役中,奉命率部西渡漆水河,从胡宗南集团和马步芳集团之间楔入,迂回到胡部第十八兵团侧后,断敌退路,为保证此役全胜起了重要作用。随后挥师西进,攻破兰州南山敌军阵地,强占黄河大桥,与第十九兵团全歼守敌,解放兰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奉命组建装甲兵, 1950年 6月任装甲兵司令员。在装甲兵建设中,强调“没有技术就没有装甲兵部队”,要求政治和军事技术相结合,军训和实战相结合,注意研究外国先进军事科学技术,重视培养、使用知识分子。曾先后兼任坦克学校校长和装甲兵学院院长。 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 1956年被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9年 9月任国防部副部长。在“文化大革命”中受迫害, 1969年 6月 3日在北京逝世。 1985年出版《许光达论装甲兵建设》。
相关参考
许光达(一)许光达原名许德华,1908年11月19日降生在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一个勤劳朴实的农民家庭里,排行第五。父亲许子贵,母亲刘氏,世代务农。许德华幼时就读于凤凰庙小学,12岁考入榔梨镇高小,1
中文名:许光达外文名:XuGuangDa别名:许德华、许泛舟、许洛华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县东乡萝卜冲出生日期:1908年11月19日逝世日期:1969年6月3日职业:军人毕
近代人物中文名:许光达别名:许德华(原名)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出生日期:1908年11月19日逝世日期:1969年6月3日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毕业院校
近代人物中文名:许光达别名:许德华(原名)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长沙县东山市萝卜冲出生日期:1908年11月19日逝世日期:1969年6月3日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毕业院校
大将许光达曾就读于黄埔军校,其时军校人才济济,后来出了很多优秀的军事人才,而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他与许光达是同班同学,但两人后来走的路却截然相反,一个加入了共产党,成为了共和国的开国大将,而另一位则
在国民党部队中,有一位降临其和我军开国大将许光达是黄埔军校的同班同学,但是其曾经和许光达有过一段奇遇,而国民党的这位将领就是—廖昂。>>廖昂是四川人,其曾经是黄埔军校的学生,而且其当时和我军大将许光达
核心提示:据云,毛泽东阅“降衔申请报告”后,甚为感动,举报告与中央其他领导曰:“五百年前,大将徐达,二度平西,智勇冠中州;五百年后,大将许光达,几番让衔,英名天下扬。”许光达资料图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
叶挺独立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军事武装。这支军队中人才济济,据不完全统计,叶挺独立团出了3位新中国的开国元帅(分别是朱德、林彪以及陈毅)、2位大将(粟裕、许光达)、8位上将、还有中将、少将以及无衔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整编,五大野战军系统先后组建了19个野战兵团。到了1955年实行军衔制时,这19个兵团的首任司令员绝大多数都挂上了将星,即一兵团司令员王震(上将)、二兵团司令员许光达(大
十大元帅: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贺龙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十员大将粟裕、黄克诚、谭政、肖劲光、王树声、陈赓、罗瑞卿、许光达、徐海东、张云逸。55名上将肖克、李达、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