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爱喝酒自取“醉翁” 古人还有哪些爱喝酒

Posted 李白

篇首语: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欧阳修爱喝酒自取“醉翁” 古人还有哪些爱喝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欧阳修爱喝酒自取“醉翁” 古人还有哪些爱喝酒

  欧阳修

  中国的酒文化源远流长,爱喝酒成了很多男性的天性,古人饮酒作诗,今人饮酒畅谈,酒中取乐,那么历史上哪些古人最爱喝酒呢?   仪狄   仪狄,夏朝人,相传是我国最早的酿酒人。《战国策·魏策》商记载了:“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于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遂疏仪狄而绝旨酒。”汉许慎在《说文解字·酒字条》中,也有同样的说法。意思是,过去,夏禹的女人叫仪狄去酿酒。仪狄经过一番努力后,酿出味道很好的美酒,进献给夏禹,夏禹喝了,觉得确实好。可是他说“后世君王,如喝了这种美酒,一定要亡国的。”从此就疏远了仪狄而自己也和酒断绝了关系。仪狄奉旨造酒,不仅没受到奖励,反而遭到了惩罚,这岂不冤枉!   关于仪狄造酒的说法,在《太平御览》中也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醪,是一种浊酒,是用米经过发酵加工而成,和现在的不带糟的酒醪差不多。“变五味”,是指酒具有多种味道   杜康   杜康字仲宁,是康家卫人,善造酒。在《中州杂俎》、《直隶汝州全志》里,都生动而具体地讲述了杜康造酒的过程。   据说河南汝阳杜康村的酒泉沟,有一棵老桑树,这便是杜康发明酒的地方。杜康小时候牧羊,每天日出,就把羊赶往母羊坡放牧。晌午,就到酒泉沟吃饭看书。酒泉沟古时称空桑涧,桑树丛生。一股清泉穿林而过。泉边有棵老桑树,因年代久远,树身已空。杜康就在树下吃饭。他常缅怀祖选,饭难下咽,就把剩饭扔进桑树洞里。乡亲们见杜康不思饮食,日渐消瘦,就给他送来曲粉充饥。无意中,他又将曲粉扔进了树洞。这样饭曲发酵变成了酒。杜康饮了此酒,才知酒能解忧助兴。于是他总结了经验,从此以酿酒为业。   以后人们命名的除“杜康沟”、“杜康泉”、“杜康河”,还有“杜康墓”和“杜康庙”。魏武帝在《短歌行》中“何以解忧、惟有杜康”的诗句,这些都充分说明了杜康是古代酿酒的专家。   阮籍   阮籍是晋代“竹林七贤”之一,他与六位竹林名士美酒清谈,演绎了一个酒林趣事,诠释了酒的价值。   阮籍饮酒狂放不堪,但最令世人称道的还是他以酒避祸,开创了醉酒掩盖政治意图的先河。晋文帝想为其子向阮籍之女求婚。阮籍既不想与司马氏结亲也不愿得罪司马氏,只得以酒避祸,一连沉醉60多天不醒,最后靠着醉酒摆脱了这个困境。

  东晋的陶渊明,他的诗中有酒,他的酒中有诗。他的诗篇,与分的饮酒生活,同样有名气,为后世歌之颂之。他虽然官运不亨通,只作过几天彭泽令,便赋“归去来兮”,但当官和饮酒的关系却那么密切:其时衙门有公田,可供酿酒。他下令悉种粳以为酒料,连吃饭的大事都忘记了。还是他夫人力争,才分出一半公田种稻。弃官就无禄,喝酒就成了大问题。然而回到四壁萧然的家,最初使他感到欣喜的是“携幼入室,有酒盈樽”。但以后的日子如何,可就不管了。   白居易   白居易是位大酒徒。他的一生不仅以狂饮著称,而且也以善酿出名。他为官时,分出相当一部分精力去研究酒的酿造。酒的好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看水质如何。但配方不同,亦可使“浊水”产生优质酒,白居易就是这样。他上任一年自惭毫无政绩,却为能酿出美酒而沾沾自喜。在酿的过程中,他不是发号施令,而是亲自参加实践。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著名的大诗人。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李白少年时,就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鉴,并好行侠。25岁起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其间曾因吴筠等推荐,于天宝初,任供奉翰林。但在政治上不受重视,又遭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安史之乱中,曾为永王幕僚,因永王失败而受牵累,流放夜郎,中途遇赦东还。晚年飘泊困苦,卒于当涂。   李白诗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富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对后世影响很大。李白一生嗜酒,与酒结下了不解之缘。当时杜甫在《饮中八仙歌》中,极其传神地描绘了李白:“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四句诗,一写出酒与诗的密切关系,二写出同市井平民的亲近,三写出藐视帝王的尊严。因此,人民群众很喜欢李白,称他为“”、“酒仙”。为了称颂和怀念这位伟大的诗人,古时的酒店时里,都挂着“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此风流传到近代。

  苏轼

  苏轼字东坡,四川眉山人,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也是著名的酒徒。“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们从他嗜酒如命和风度潇洒的神态,可以寻到李白和的影子。他的诗,他的词,他的散文都有浓浓的酒味。正如李白的作品一样,假如抽去酒的成分,色香味都为之锐减。      欧阳修是妇孺皆知的醉翁。他那篇著名的《醉翁亭记》,从头到尾一直“也”下去,贯穿一股酒气。无酒不成文,无酒不成了乐。天乐地乐,山乐水乐,皆因为有酒。“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醉翁亭记》)   叶圣陶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一生爱酒嗜酒,先生酒量很大,很少有人见他醉过,但他有过两次醉酒,一次是1946年总司令的60大寿,应邀赴宴,“酒逢知己千杯少”当时十分高兴,酒醉难以自持,被工作人员护送回家!一次是抗战期间应邀与英国教授雷纳先生较量酒量,两人“酒封对手”,一直对酌到太阳西下,最后雷纳先喝醉了,而叶圣陶却能自己走回家,当然醉倒在家里!

相关参考

历史典故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rd

历史典故 醉翁之意不在酒

醉翁之意不在酒  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rd

和尚也爱喝酒?鲁达想喝酒时是一种什么状态

喜欢鲁达想喝酒那一段,当时鲁达已经当和尚有段日子了,和尚想喝酒,可见不是一般人。书上说:时遇初冬天气,智深久静思动。当日晴朗得好。智深穿了皂布直裰,系了鸦青绦,换了僧鞋,大踏步走出山门来。信步行到半山

商朝灭亡原因竟然是喝酒?商纣王只因太爱喝酒

3000多年前,曾经显赫近600年的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关于商代灭亡的原因,许多先秦的典籍都归之于饮酒。周公曾经发布《酒诰》,以商代亡国作为教训,严禁周人饮酒,甚至以死刑相威胁。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周公对

商朝灭亡原因竟然是喝酒?商纣王只因太爱喝酒

3000多年前,曾经显赫近600年的商王朝被周武王所灭。关于商代灭亡的原因,许多先秦的典籍都归之于饮酒。周公曾经发布《酒诰》,以商代亡国作为教训,严禁周人饮酒,甚至以死刑相威胁。从中我们能体会到周公对

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好? 众所周知李白爱喝酒

众所周知,唐代大诗人李白爱喝酒。不管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好,还是“将进酒,杯莫停”,都不难看出,李白是很爱喝酒的。就连他的头号粉丝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足以证明李白爱

15岁美女招待常遭“性骚扰”

聚会是假日的重要活动。聚会就要喝酒,这在古代成为惯例。古人喝酒颇多讲究,如魏晋人喝酒讲究气氛,唐代人喝酒爱玩情调,宋代人则喜欢喝“花酒”。  汉代酒店的“陪酒女郎”中国早在先秦前街头已有酒馆。《鹖冠子

但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好? 众所周知李白爱喝酒

众所周知,唐代大诗人李白爱喝酒。不管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好,还是“将进酒,杯莫停”,都不难看出,李白是很爱喝酒的。就连他的头号粉丝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足以证明李白爱

历史人物 李白只是爱喝酒并不算能喝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一斗诗百篇"。可见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

雍正皇帝爱喝酒

雍正平时政务非常繁忙,连外出都没有时间,他从未像康熙或者乾隆那样南巡或是北狩。有时候心情郁闷,自然要略加排遣,从而缓解压力,也是对自己不能外出游乐的一种补偿吧,雍正喜欢喝宁夏产的一种羊羔酒。雍正曾经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