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好? 众所周知李白爱喝酒
Posted 李白
篇首语:用行动祈祷比用言语更能够使上帝了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好? 众所周知李白爱喝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李白的酒量到底有多好? 众所周知李白爱喝酒
众所周知,唐代大诗人李白爱喝酒。
不管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好,还是“将进酒,杯莫停”,都不难看出,李白是很爱喝酒的。
就连他的头号粉丝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足以证明李白爱喝酒的人设是深入人心了。
但爱喝酒不代表酒量好,事实上,李白酒量并不好。
首先是酒的酒精度数。
古代的酒,酒精度数很低,真要说起来,撑死可能跟今天啤酒的度数差不多。
尽管度数低,但这样的酒要是能喝个千杯不醉的话,也能说明酒量好。
那么李白能喝多少呢?
这得从杜甫那句“李白一斗诗百篇”说起。
诗句中的“斗”是一种测量工具。
在近代,斗是用来给粮食称重的,一斗粮食大约是五十斤。
谁能喝一斗酒,那酒量可就吓人了。
但是在古代,斗跟粮食无关,是用来装酒的容器。
《公羊传》中曾记载:“熊蹯不熟,公怒,以斗击而杀之。”意思是国君生气,拿起斗就把对方砸死了。文中的“斗”就是喝酒的杯子,能够顺手拿起来砸人,体积一定是有限的。
《史记·项羽本纪》中也说,刘邦从鸿门宴上逃走时,让张良送给项羽白璧一双,送给范增玉斗一双,这玉斗也是酒器,张良可以随身揣兜里带着走,想来体积也不是很大。
还有另一种称为斗的酒器,这种斗有长长的柄,实际上是用来盛酒的小勺子。
从出土的青铜斗看,也就是现在家里饭勺大小,一斗的容量也就是现在常用的一个玻璃杯。
《史记·滑稽列传》齐威王问淳于髡能喝多少酒,淳于髡答:“臣一斗亦醉,一石亦醉。”
“一斗亦醉”这种说法是说喝得很少,不算什么;“一石亦醉”,则是说喝得很多。
所以在古代,喝一斗酒是很容易的事,大概就跟现在喝一杯啤酒一样没难度。
杜甫就在《饮中八仙歌》中就说:“汝阳三斗始朝天”,“张旭三杯草圣传”,“焦遂五斗方卓然”,只有“李白一斗诗百篇”。
比较起来,别人是喝了三斗才始迷糊,五斗才飘飘然,可李白只喝一斗就“长安市上酒家眠”了,妥妥的一杯倒。
所以能喝一斗酒的李白大大真算不上什么好酒量。
更何况历史上只有李白喝酒的记录,没有李白一口气连喝几斗酒的记录,更加佐证了李白酒量并不大的。
尽管李白是个一杯倒,酒量比他好的人海了去了,却有哪个像他一样名垂千古呢?
古来圣贤皆寂寞,饮者不留名,留名者,李白矣。
相关参考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
李白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李白一斗诗百篇”。可见李白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呢?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
一说李白,人们就会想起饮酒作诗的场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感动了多少代中国人。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
一说李白,人们就会想起饮酒作诗的场景,“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感动了多少代中国人。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李白,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
李白爱酒尽人皆知。杜甫着名的《饮中八仙歌》里,以李白“酒中仙”压轴,“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就这样,经过杜甫的一宣扬,李白不但被尊为诗仙,还被尊为酒中仙了。
通常的印象,仿佛古代的诗人都挺能喝酒,特别是,他的《将进酒》中说"将进酒,杯莫停",杜甫也在《饮中八仙歌》中说"一斗诗百篇"。可见是很爱喝酒的,但是他是不是真的能够喝很多酒,是不是一喝就是"一斗"
古时赴宴,入门手艺当然是“酒量大”。“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山涛以酒量大有名。据说山涛一天能喝相当于如今30斤的酒。唐朝的焦遂、李白等人也是一时“宴霸”。杜甫形容李白“斗酒诗百篇”虽有些夸张,但诗仙一次
文学作品或影视剧里的古人往往都很能喝酒。「李白斗酒诗百篇」,唐代用的小斗,一斗大约合今天两公升,也就是说,李白能喝两公升的酒。这还不重要,关键是喝完这么多还能写诗,今人喝了这么多估计只能「尿湿」了。更
中国是世界上酿酒与饮酒最早的国家之一,距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国,也有四千多年诗历史。在这漫长的岁月中,诗与酒结下了难解之缘。文人中,好酒者向来不少。饮酒在文人中被视为高雅之事。钟敬文
古时赴宴,入门手艺当然是“酒量大”。“竹林七贤”中的刘伶、山涛以酒量大有名。据说山涛一天能喝相当于如今30斤的酒。唐朝的焦遂、李白等人也是一时“宴霸”。杜甫形容李白“斗酒诗百篇”虽有些夸张,但诗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