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為朱元璋掃墓為何三跪九叩

Posted 康熙

篇首语: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渡春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帝為朱元璋掃墓為何三跪九叩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帝為朱元璋掃墓為何三跪九叩

明孝陵“治隆唐宋”碑

去過南京明孝陵的人,都會發現朱元璋的墓前,立著一塊大石碑。石碑上,寫著4個大字:治隆唐宋。

這4個字的意思就是,朱元璋對國家的治理,勝過唐宋。唐宋盛世,聞名歷史,而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整頓吏治,反貪打虎,將國家治理得井井有條,更勝於唐宋盛世。如此讚譽,出於誰手?寫這4個字的,不是別人,是康熙皇帝。

乍看之下,有點疑惑。抹黑前朝,抬高當朝,這是多數當朝皇帝的做法。何況,清軍入關,奪了大明的江山,滿漢之別曾一度令其頭疼不已。在這種情況下,不貶低前朝皇帝,已算難得,怎麽還會對朱元璋如此讚譽有加?

其實,若是留意史料上記載的康熙對朱元璋的態度,就不會意外了。

康熙6次南巡,每次經過南京,明孝陵是必到的地方。清朝的皇帝,到明朝皇帝的陵園裡,已經有點匪夷所思。更令人驚訝的是,康熙每次到明孝陵,必定會對朱元璋的陵墓,行三跪九叩的大禮。而這4個字,正是康熙有感而發寫下的。

康熙六掃朱元璋之墓,一方面說明,朱元璋確實對明朝兩百多年的江山,有著不可磨滅的功勞,對歷史有重要的貢獻,另一方面,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也顯示了康熙不凡的胸懷、過人的氣度以及謀略。康熙時,滿漢的矛盾依舊突出。通過為漢人皇帝掃墓,表示滿漢一家,拉攏漢人,這也是康熙穩定統治的一個方法。

相关参考

康熙拜祭朱元璋的背后原因

清圣祖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扫明孝陵,并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表示对朱元璋的尊重。朱元璋的故事真不少。在他身上笼罩着重重迷雾,也笼罩了诸多的神秘色彩。为什么数百年来人们谈起朱元璋的话题来总

康熙皇帝六次为朱元璋扫墓内情

 康熙皇帝六次为朱元璋扫墓内情   清圣祖康熙皇帝曾经六次南巡,每到南京都要祭扫明孝陵,并且要行三跪九叩大礼,表示对朱元璋的尊重——  朱元璋的故事真不少。

朱元璋治理大明王朝30年,流离失所的百姓才过上安定生活

他头上顶着当作平天冠,然后往土堆上一坐,就装模作样称起皇帝来。还让伙伴们每人捡一个木块,用双手捧着,三跪九叩并高呼万岁。当然,这也只是演的,他从小就喜欢当皇上,被称为行童。朱元璋即朱兴宗,汉人,濠州钟

清政府腐败外交轶闻

清政府始终认为自己是天朝大国,外国都是「”蛮夷小邦”。在外交上采取闭关自守、盲目自大的政策。凡外国使节来华,一律作为「”贡使”看待,觐见中国皇帝必须行三跪九叩之礼。1792年,英国派马戛尔尼为特使率二

民国初年 袁世凯良心发现要把政权还给清朝

1914年,民国总统袁世凯突然搞起了祭孔祭天大典!9月28日,老袁甚至穿着古装(大概是汉服),带着文武百官,到北京孔庙行三跪九叩的大礼,这是民国以来第一次祭孔大典。非但如此,老袁甚至把帝制时代的官制也

忽必烈為何三征安南皆失利

安南,乃古交趾地。秦朝統一時,勢力範圍已經從今天的廣東廣西延伸至安南。秦亡後,秦朝的南海尉趙佗出兵征服安南。漢朝時,交趾成為正式的郡。征側姐妹叛亂,大將馬援率軍剿滅,並立銅柱紀功標界。唐朝時,交趾歸嶺

忽必烈為何三征安南皆失利

安南,乃古交趾地。秦朝統一時,勢力範圍已經從今天的廣東廣西延伸至安南。秦亡後,秦朝的南海尉趙佗出兵征服安南。漢朝時,交趾成為正式的郡。征側姐妹叛亂,大將馬援率軍剿滅,並立銅柱紀功標界。唐朝時,交趾歸嶺

黃帝為何又名有熊氏

我們都知道,黃帝是我們中華文明古國的人文初祖,他創立的華夏文明,讓世界頂禮膜拜,他統一了我們中華大地,征服了東夷,九黎族等少數民族,他以土德為王,土的顏色是黃色的,所以又稱他為黃帝。黃帝作為中華民族的

咸豐26歲駕崩,慈禧為何三十多歲小產了

慈禧,晚清時期的風雲人物,17歲入宮,26歲丈夫咸豐帝就駕崩了,自此慈禧就守了活寡。但是慈禧又如何甘受寂寞呢?所以即使是沒有任何的記載,民間也都是傳的神乎其神的。這里面有一個就是慈禧三十歲之後,竟然又

咸豐26歲駕崩,慈禧為何三十多歲小產了

慈禧,晚清時期的風雲人物,17歲入宮,26歲丈夫咸豐帝就駕崩了,自此慈禧就守了活寡。但是慈禧又如何甘受寂寞呢?所以即使是沒有任何的記載,民間也都是傳的神乎其神的。這里面有一個就是慈禧三十歲之後,竟然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