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逝世後,薑維為何還是打不贏曹軍

Posted 勇力

篇首语: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司馬懿逝世後,薑維為何還是打不贏曹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司馬懿逝世後,薑維為何還是打不贏曹軍

在《三國演義》裡,不僅能看到關羽張飛的驍勇善戰,義薄雲天;還能看到曹劉孫魏蜀吳的你來我往,妙計奪權;更能看到家國大義,看到忠信之情。李曾伯做《八聲甘州》“休說紛紛往夢,任陰平鄧艾,駱谷薑維。”趙蘊玉寫《滿江紅 登薑維城樓》“鬥大孤城,經幾度、英雄血戰。薑維為蜀國複興,殫精竭慮,繼承諸葛亮遺志,片刻難忘。

廖化看透的結局

但是還是無法攻破曹軍,匡扶劉室。每一個王朝的成就都來之不易,廖化早就看透了結局。薑維自小就博覽群書,無論是武藝還是兵法,都十分精通,在《三國演義》中,能文能武,有勇有謀,既能帶兵上陣攻城拔寨,又能坐守後方出謀劃策的全能型人才不多。但是作者偏就讓薑維出來做這個第一人。

薑維的出場也是來勢洶洶,諸葛亮智取三城,薑維就讓諸葛亮連中三計。薑維早就對諸葛亮的心思揣度的一清二楚,他料到諸葛亮一定在郡後埋有伏兵,想要引曹軍出城,趁機奇襲。把諸葛亮的計策抖落得一乾二淨。又給諸葛亮挖了一個坑,先帶領三千精兵三千在關鍵處埋伏,等到諸葛亮到了,便放火為標記,再來一撥精兵,前後來攻,以擒敵軍。諸葛亮果然中計,諸葛亮沒有料到有此能人,一步一步落入薑維陷阱。長歎薑維真將才。

和諸葛亮鬥智,薑維大獲全勝,和第一猛將張飛鬥勇薑維更是一鳴驚人。張飛和薑維隻戰幾回合,薑維就有越來越猛之勢,讓張雲都大吃一驚,暗想“自己竟沒有料到這裡有這般厲害的人物”,恰逢敵軍援兵已到,趙雲首尾受敵,不能兼顧,大敗而歸。但是這樣的人物,為何在曹軍強有力的支柱司馬懿死後還是不能打敗曹軍?廖化早就表現出來了原因。

廖化面對薑維急於征戰的想法,提出來異議,他的理由是:連年征伐,兵困馬乏,百姓和士兵們都常年不得安寧;如今魏國還有鄧艾等足智多謀,勇力過人的人,他們都不是等閑之輩。敵強我困,還要征戰這是強軍所難。軍隊沒有向心力,不可能打勝仗。可惜對於一個專業老將的忠言,薑維並沒有采納反而是勃然大怒。薑維過於急躁,剛愎自用,沒有考慮到實際情況和人心所向。失敗是在所難免的。

參考文獻:

《三國演義》《三國志》

相关参考

薑維為何選擇在遝中屯田

自從蜀漢延熙十九年(公元256年)第六次北伐慘遭失敗後,薑維又興師動眾組織了幾次北伐,不僅沒有取得預期的戰果,反倒在蜀漢景耀五年(公元262年)的北伐中,再次被老對手鄧艾擊敗。然而,北伐失利對薑維來說

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爲何還要堅持撤軍呢

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爲何還要堅持撤軍呢?專家:不撤全軍覆沒提到《三國演義》很多讀者都是耳熟能詳倒背如流,在三國中也出現了很多的足智多謀的謀士。其中小編認爲佼佼者,是諸葛亮和他的死對頭司馬懿了。而在小

司馬懿明明識破了空城計,爲何還選擇撤軍

導語:世人提到空城計,都會爲諸葛亮暑期大拇指,就連近代大文豪魯迅先生都怒贊諸葛亮,說他的智慧近乎妖。兩千五百人對敵十五萬大軍,實力懸殊近乎百倍,如果不是有過人的智慧和氣魄,又怎能嚇退司馬懿大軍。那麼,

劉備擁有卧龍鳳雛,為何還是不能統一天下

三國時期,有這兩位具有經天緯地之才的人物,一個是卧龍諸葛亮,一個是鳳雛龐統。《三國演義》中的一位世外高人水鏡先生司馬徽曾說過,卧龍鳳雛兩人得一可安天下。而曹、劉、孫三方都極力希望得到這兩個人才。但是,

諸葛亮一天吃三四升米,這個量並不少,為何司馬懿斷定他活不久

諸葛亮一天吃三四升米,這個量並不少,為何司馬懿斷定他活不久?導語:諸葛亮和司馬懿可謂是三國時期最傑出的兩個人,他們一個人是蜀漢的丞相也是蜀軍的統帥,多次出兵北伐。另一個是曹魏的輔政大臣,也是雍涼軍團的

司馬懿當時被一場大雨所救,為何諸葛亮不下令追殺

《三國演義》中,精彩的不僅僅只有武將的較量,謀士的智鬥同樣給人印象深刻。說起三國中軍師們的爭鋒相對,針尖對麥芒,就不得不提起這麽一對“冤家”,那就是諸葛亮和司馬懿。這兩位軍師在各自陣營中都是響當當的人

他是曹魏大臣,曾支持司馬懿叛變,西晉建立後子孫受到重用

三國演義中,孫吳、曹魏、蜀漢三國征戰多年,都想獨佔這片土地,統一國家,成為唯一的霸主。戰火紛飛,狼煙四起,最後魏國獲得了這場戰役的勝利,但是好景不長,魏家皇位還沒坐久,就被司馬懿鑽了空子,奪去了政權,

同為三國名人,為何司馬懿之子表現很好,孔明之子表現卻很一般

說到三國時期的名人,想必肯定有不少人會立即想到孔明。因為受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孔明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但是實際上,與孔明站在對立面的司馬懿也堪稱三國時期的聰明人。按理來說,像孔明這樣聰明的人生

薑維憑借一座劍門關,為何能擋住鍾會15萬大軍

公元263年8月,執掌曹魏大權的司馬昭發動了魏滅蜀之戰。此戰,曹魏總共派出了18萬大軍。當然,這18萬大軍一開始沒有集中在一起,而是兵分三路來進攻蜀漢。其中,鄧艾率領3萬多兵馬,進攻遝中一帶的薑維,諸

蘇軍在幾個月內,就損失數百萬軍隊,為何還能發起反攻取勝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蘇德戰爭可以說是最為關鍵的一場戰爭。蘇德雙方在這場戰爭中先後投入超過1000萬人。這種規模的戰爭,在人類史上都是少有的。蘇德戰爭還是戰爭史上經典的反敗為勝案例。德軍在戰爭前期勢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