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居正既精明又重實效,他怎樣解決當時的內閣鬥爭
Posted 宦官
篇首语: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張居正既精明又重實效,他怎樣解決當時的內閣鬥爭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張居正既精明又重實效,他怎樣解決當時的內閣鬥爭
明朝沒有宰相,內閣承擔了宰相的職責,位高權重。但是,內閣的爭鬥也是非常激烈、持久的。一直到明朝滅亡,內閣的爭鬥都沒有停止。
不過,在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期間,內閣較為平靜,那些無休無止的鬥爭突然消失了。
張居正是怎麽做到的?
明朝的內閣爭鬥,大致可以分為兩類。一是內閣與宦官的爭鬥,二是內閣內部的爭鬥。我們分頭來說。
先看內閣與宦官的爭鬥。
宦官即俗稱的太監。明朝成立之初,朱元璋對宦官進行嚴格管理,明確表示不允許宦官乾政。可到了明成祖朱棣之後,宦官逐漸受到重用,地位越來越高,權力越來越大。宦官掌控了東廠和西廠,並掌理奏章,一度還擁有了批紅權。這就意味著,宦官已經成為了皇權的代表。
宦官的崛起,不可避免地與內閣發生爭權奪利。在張居正之前的幾任內閣首輔,都曾經想把掌理奏章的大權收回到內閣,但都失敗了。
張居正的做法是,盡量維系與宦官的良好關係,不與他們爭權奪利——這注定會失敗。
張居正擔任內閣首輔時,宦官頭目是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馮保受到萬歷皇帝和李太后的信任,在皇宮中炙手可熱。張居正對馮保百般巴結,送了他不少寶物。馮保耗費巨資給自己修建生祠後,張居正親筆寫了一篇《司禮監秉筆太監馮公預作壽藏記》送給馮保,這篇文章裡的語句有多肉麻,大家可以自行體會。
馮保不是傻子,張居正的曲意迎合,他能看不出來嗎?馮保投桃報李,對張居正的施政措施,全力支持,一路綠燈。張居正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條鞭法”,牽涉非常廣,而且涉及到許多權貴的利益,難度不下於北宋名臣王安石的改革。可有了馮保的保駕護航,“一條鞭法”得到了推行,讓明朝的財政狀況有所好轉。
再看內閣內部的爭鬥。
明朝時期的文人大臣,雖然手無縛雞之力,可每一個都很彪悍。1499年8月23日,一幫文人大臣可是在朝堂之下,當著未來的皇帝朱祁鈺,活活打死了太監王振的親信錦衣衛指揮馬順,以及宦官毛貴和王長隨。
內閣內部的爭鬥,更加凶險,深不可測。精明能乾如夏言、徐階、高拱等,都栽倒在內閣內部的爭鬥裡;就連權傾一時的嚴嵩,哪怕鬥倒了夏言,自己也沒有好下場。
張居正在出任內閣首輔之前,就曾經卷入過內閣內部的爭鬥,領略過這種爭鬥的可怕。因此,他采取了一種策略,就是將與自己性格相似的強勢人物,拒絕於內閣之外。他所吸納進內閣的人,都是性格溫和,忠厚老實的大臣,如呂調陽、張四維、馬自強、申時行等人。
張居正當政時,官員隊伍裡面湧現了一個叫海瑞的人物。海瑞為官清正廉潔,為人剛直不阿,辦事能力極強。他們的執政理念也有許多相似之處,如果張居正將他吸納進內閣,必然會成為張居正的得力助手。
海瑞也曾經給張居正寫信,委婉地表示要為國效力。可是,張居正回復:“三尺之法不行於吳久矣。公驟而矯以繩墨,宜其不堪也,訛言沸騰,聽者惶惑。仆謬忝鈞軸,得參與廟堂之末議,而不能為朝廷獎奉法之臣,催浮淫之議,有深愧焉。”
就這樣,張居正把海瑞拒之門外,終生沒有重用。
豈止是海瑞,張居正連自己的恩師徐階都不願意重新啟用,就是怕徐階回到內閣後,與自己搶奪內閣首輔的位置。
在張居正的強力主導下,內閣保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穩定狀態,殊為難得。
【參考資料:《明史》等】
相关参考
說到宋詞和宋代詞人,周邦彥是繞不開的一個重要詞人。在北宋「婉約派」詞人中,周邦彥是最後一位大家,他在繼承前輩詞人的詞風基礎上,開拓創新,在詞作中融入了多種創作手法,尤其是在慢詞的創作中融入了鋪敘的方式
1582年(萬歷十年)張居正病逝。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梁啟超評價:「明代有種種特點,政治家只有一張居正!」在明朝(1368-1644)長達276年裡,能人輩出,名臣、首輔多達160多人。但是在梁啟
1582年(萬歷十年)張居正病逝。近代思想家、文學家、學者梁啟超評價:「明代有種種特點,政治家只有一張居正!」在明朝(1368-1644)長達276年裡,能人輩出,名臣、首輔多達160多人。但是在梁啟
历史军事 連續兩次失敗之後,終於找到問題關鍵,中方在70天內解決問題
眾所周知,中國因清政府的閉關鎖國政策,發展完全落後當時的西方各國。在很多西方國家都研製出槍支、導彈時,當時的清政府還在使用著火炮等十分落後的武器。隨後的抗日戰爭,我國更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軍事基礎,不僅土
趙用賢,字汝師,嘉靖十四年(公元1535年)生於江蘇常熟。隆慶五年(1571年),年三十七歲考中進士,被選為庶吉士,萬歷初年任職檢討。《明史》記載:“張居正父喪奪情,用賢抗疏曰:‘臣竊怪居正,能以君臣
古代科舉,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試做官。這種晉升的台階,也逐漸催生出一種特殊的師生關系——座主與門生。所謂座主,指的是科舉考試中錄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們則稱這些弟子為門生。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
古代科舉,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試做官。這種晉升的台階,也逐漸催生出一種特殊的師生關系——座主與門生。所謂座主,指的是科舉考試中錄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們則稱這些弟子為門生。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
古代科舉,讀書人唯一的出路就是考試做官。這種晉升的台階,也逐漸催生出一種特殊的師生關系——座主與門生。所謂座主,指的是科舉考試中錄取考生的主考官,而座主們則稱這些弟子為門生。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尊師重
新政」:財政上清仗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至四百餘萬」;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凌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採取
說起王陽明的心學,可能很多年輕人不太了解,但是40歲以上的很多人都知道,王陽明的心學,是繼孔子孟子朱熹之後最偉大的哲學思想,而王陽明,更是被稱為古今第一完人。按理說王陽明頗受贊譽,為何卻在明朝突然被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