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Posted 太守

篇首语: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到底是什麽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

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李清照

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說法,歷來是爭議不斷,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項羽寧可自刎烏江也不願過江東呢?

項羽,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人(今江蘇宿遷),秦末起義軍領袖,軍事家,楚國名將項燕的孫子,勇猛好武,力能扛鼎,天生神力。隨其叔父項梁殺死會稽死太守殷通等一百餘人在吳中起兵,項梁戰死後,項羽率軍渡河救趙,破釜沉舟,巨鹿一戰,擊敗秦國兩大名將章邯、王離,揚名天下。後兵入鹹陽,殺死秦王子嬰。自稱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徐州),大封六國貴族之後為王。後劉邦起兵,楚漢之爭爆發,在4年多的戰爭中,由於項羽的剛愎自用,最終兵敗垓下,突圍至烏江,霸王別姬,自刎烏江。後人評價其:“羽之神勇,千古無二。”

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一直以來有以下幾種說法:

1、虞姬自刎,項羽生不如死

虞姬的死,肯定對項羽是有一定影響的。但絕不會是自刎的原因。虞姬是在垓下自殺,項羽呢?如果項羽是為了虞姬而自刎,完全可以在垓下就與漢軍決一死戰,沒必要再不辭辛苦、狼狽不堪的跑到烏江在自刎啊!因此這個說法有些太牽強了,不予采納。

2、厭戰,不想在增加百姓的痛苦了,想還一個天平世界。

這種說法與項羽好戰、殘暴的性格完全不符合。項羽曾火燒鹹陽、坑殺二十萬秦軍,這樣一個殘暴、視人命與草芥的人怎麽會為了免於百姓的疾苦而自殺身亡呢?項羽之所以提出要與劉邦單獨決鬥,一決勝負,這完全就是一個計謀,劉邦怎麽可能單挑過項羽,如果劉邦應戰,那必敗無疑;如果不戰,項羽也能提高一下威望,打擊一下漢軍士氣,也給自己弄一個為了天下蒼生的好名聲,可謂是一舉多得!

3、八千子弟戰死,無顏面對江東父老。

如果真是無顏面對,那麽為啥從固陵兵敗,狼狽不堪的跑到烏江,費這勁幹啥?既然不想活了還費這勁幹啥呢?所以說,這個說法也是有些牽強的。

個人認為項羽之所以不肯過江東,有以下幾點原因:

1、“士”的精神

就是說,古人都是很好面子的、名聲、榮譽的,在古人看來這些比生命都重要。項羽曾為了名聲,放掉了劉邦的父親家眷,所有說,項羽是很在乎名聲的。

2、項羽出身貴族,一生可以說順風順水,一生也沒這麽大失敗過,心裡承受不了這麽大的失敗。劉邦可以說屢敗屢戰,但項羽卻做不到這點。心理學上有這樣一句話:越是驕傲自負的人,越是自卑。

3、即使過江東,無人可用。曾經的四大名將,曾經的亞父范增,就連曾經的紅顏知己都已經去了!而反觀劉邦那邊呢?可謂是人才濟濟,內有蕭何,文有張良、陳平,武有韓信、英布,可謂是兵強馬壯。

4、不肯承認是自己的過錯導致了失敗,始終認為失敗就是天意。

5、人心難測,即使過去了,沒有鮮花、沒有掌聲,相反還要防備著小人的暗算,正所謂:富在深山有遠親,虎落平陽被犬欺。不肯過是怕詭異難測的人心!

6、在江東根基不穩。當年項梁叔侄是殺了會稽太守一百多人舉義的,說好的榮華富貴呢?說好的衣錦還鄉呢?說好的前程似錦呢?就算過去江東也未必就一定會支持他,項羽是出楚人,而江東那?屬於是吳越之地,對於江東的土著而言項羽也是個外來戶。所以說項羽在江東的根基並不深厚的,說白了已經是到了山窮水盡,無力回天的地步。從隻來了一個亭長,就不難看出,未必會有人支持他。之前和你反秦是苦於秦政的暴虐,現在呢?秦國已經亡了?項羽已經沒有理由在去江東忽悠人和他幹了。

所以說,不是不想過,過了也無力回天,過去了也是苟延殘喘,還不如給自己一個轟轟烈烈的死法。

相关参考

項羽寧死不過江東是因為犯傻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一句《夏日絕句》里的詩句,意思是說人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就算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相必大家小時候都學過這首詩,這句詩是歌頌項羽的。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項羽不

項氏宗譜記載項羽後人百萬,項羽墓卻早已被菜地包圍,乏人問津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膾炙人口的詩是出自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夏日絕句》,歌頌的就是頂天立地的大丈夫項羽。中國歷代武將都以關羽關二爺為表率,其實項羽武力比關羽要厲害得多

劉邦臨終前,才明白當年項羽為何寧可自殺,也不過江保存實力

項羽和劉邦之間,曾有過一場熱鬧的楚漢之爭,而最終劉邦憑藉人才與人心的雙方面壓制戰勝了項羽。劉邦項羽兩人均為當世豪傑,只不過項羽的性格缺點和過於凶暴使得他在最終決戰之中失利。在兩人剛剛交手的時候,雙方兵

胡雪岩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白虎”到底指的是什麽

胡雪岩,清末著名的紅頂商人,曾叱吒風雲,被稱為活財神,然而最後卻因為與外商大戰,再加上小人作祟,被革職查抄家產,鬱鬱而終。胡雪岩在臨終前告誡子孫勿近白虎,那麽,“白虎”到底指的是什麽?今天,我們就一起

司馬光躬修《資治通鑒》背後的原因是什麽

作者:喬永勝說起司馬光,大家腦海裡一定會浮現出那個鎮定自若、智救溺水同伴而砸缸的小孩兒。與司馬光的命運聯繫在一起的,還有一部被史家稱道的史學巨著——《資治通鑒》。按照古代知識分子“立德,立功,立言”的

從人性的角度,全新解讀項羽在鴻門宴,為什麽不殺劉邦

要想解釋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就得從項羽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同時也得從人性的角度來解讀問題,其實項羽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什麽叫感性?感就是感情,性就是本性,合起來就是感情本性,意思就是:感情用事、多愁善感、

項羽分封諸侯王之後,最先起來造反的諸侯為什麽是田榮

漢元年(前207年),反秦軍總盟主項羽在鹹陽分封了十八路諸侯王,將統一的天下搞得支離破碎。項羽這次分封存在很多問題,引起了眾多諸侯的不滿,其中最不滿的諸侯當屬被無理趕出關中的劉邦了。正因如此,劉邦在項

蕭何、張良、韓信,劉邦有那麼多人才追隨,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有人可能會認為,劉邦最可貴的是膽大,敢打敢拼,因而在秦末亂世中,能闖出自己的一片天地,甚至最後當上皇帝問鼎最高權力。誠然,這是干成大事的很重要一點,但亂世之中敢打敢拼只是基本功,項羽、田廣、張耳,哪個

火燒赤壁用的是什麽油

周瑜和諸葛亮在赤壁整出那麽大動靜,燒得曹操幾十萬大軍丟盔卸甲,一路奔逃。既是火戰,關鍵在於選擇什麽樣的燃燒物,但不論正史還是小說,都沒詳細說明孫劉聯軍使用的是啥易燃易爆品。描述還算細致的要屬《三國志·

都知道夏朝是中國歷史第一個朝代,那夏朝之前是什麽朝代

要想了解夏朝之前是什麽朝代,首先得了解一下夏朝是什麽朝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明確分封製和封建宗法制的朝代是周朝,周朝是分封製為主導的國家聯盟,諸侯國臣服於周天子,向周天子進貢,同時隨同周天子對外征戰,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