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臨終前,才明白當年項羽為何寧可自殺,也不過江保存實力

Posted 信念

篇首语:事常与人违,事总在人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劉邦臨終前,才明白當年項羽為何寧可自殺,也不過江保存實力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劉邦臨終前,才明白當年項羽為何寧可自殺,也不過江保存實力

項羽和劉邦之間,曾有過一場熱鬧的楚漢之爭,而最終劉邦憑藉人才與人心的雙方面壓制戰勝了項羽。劉邦項羽兩人均為當世豪傑,只不過項羽的性格缺點和過於凶暴使得他在最終決戰之中失利。
在兩人剛剛交手的時候,雙方兵力並不成正比,霸王項羽無論是作戰能力還是手頭的兵力都遠遠勝過劉邦。劉邦曾抓住過機會,以五十萬人圍攻項羽六七萬的部隊,但是項羽依舊能夠應對自如,這一點是項羽在領兵作戰方面的天賦,很難憑空逆轉。
但是,草根出身的劉邦有一個項羽不具備的長處,那就是用人能力超群。雖然單打獨鬥肯定不是項羽的對手,但是他憑藉這張良等一眾名士,成功地實現了以弱擊強,當四面受敵,楚歌想起的時候,項羽自知敗局已定,在烏江自刎身亡。
雖然費盡周折打敗了項羽,但是眼下漢朝剛剛建立,國內有很多事情需要處理。劉邦的苦惱可有的是,首先國內還沒有徹底平定,到處都有叛軍和匪亂髮生,劉邦自從當了漢王,就沒有度過什麼安靜的日子,即使晚年一把年紀的時候,依舊還要帶領軍隊平叛剿匪。雖然最後國內終於徹底安全了,可多年的操勞和征戰讓衰老的劉邦身體已經難以支撐。
待劉邦結束自己最後一場戰鬥,領兵回到宮裡之後,不禁躺在床上開始回憶起了自己的整段人生,自己為了建立偉業操勞了一輩子,結果這一生不只沒能過上一天無憂無慮的日子,還因為宮內鬥爭失去了許多。老邁的劉邦第一次開始思考人生的意義。劉邦拒絕了太醫的丹藥與補品,此時的他只想迎接一個自然而輕鬆的死亡。
此時他也想到當年爭奪天下的對手項羽。為什麼在能回到江東休養生息捲土重來的情況下,項羽卻選擇了自殺呢?是失去了鬥志還是厭倦了紛爭?
因為項羽與劉邦不同,他的臉皮很「薄」,不能接受自己帶著敗績回到家鄉,這樣一來無論是犧牲了的部下,還是家鄉等待著他們回家的親人都是自己莫大的壓力。同樣面對著這種挫敗感的劉邦,終於理解了項羽當年的想法。
後世許多人都覺得,項羽只要回到家鄉召集人手,還可以日後與劉邦一戰,但是項羽的氣節和孤傲是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們無法理解的。正所謂英雄惜英雄,劉邦與項羽雖然是對手,但在生命的盡頭都理解了彼此,即便是他們早已經消失在了歷史的長河中,他們的故事傳說也會為今後人廣為談論。氣節也好、惜命也罷,不同的人本就有不同的性格與信念,人類的一生本就是追隨者自己的信念而前行,至於自己的抉擇是好是壞,當然只有自己本人知道了。

相关参考

劉邦戰勝項羽獲得天下的關鍵在哪裡

劉邦戰勝項羽的關鍵:積極分配利益團結眾人項羽為何失敗、劉邦緣何成功,是一個不解之謎。不僅項羽不清楚,劉邦也不明白。劉邦當上皇帝後,曾就此向列侯、諸將發問,並要求他們不要隱瞞,如實講述。高起、王陵二人回

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原因到底是什麽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李清照對於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說法,歷來是爭議不斷,那麽究竟是什麽原因造成項羽寧可自刎烏江也不願過江東呢?項羽,名籍,字羽,泗水下相人(今江蘇宿遷),秦

項羽寧死不過江東是因為犯傻

「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這是一句《夏日絕句》里的詩句,意思是說人活著就要當人中的俊傑,就算死了也要做鬼中的英雄。相必大家小時候都學過這首詩,這句詩是歌頌項羽的。作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英雄人物,項羽不

劉邦起兵西征時人馬不過數千,為何秦國打不過,反被其攻入關中呢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的農民起義不斷,而且已經被秦滅掉的六國紛紛開始復國。楚國後裔項羽、劉邦二人各自率軍展開對秦國的進攻,楚懷王與他們約定:誰先攻入關中,就由誰來做關中王。「”先入關中者為王”,講的

劉邦起兵西征時人馬不過數千,為何秦國打不過,反被其攻入關中呢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各地的農民起義不斷,而且已經被秦滅掉的六國紛紛開始復國。楚國後裔項羽、劉邦二人各自率軍展開對秦國的進攻,楚懷王與他們約定:誰先攻入關中,就由誰來做關中王。「”先入關中者為王”,講的

從人性的角度,全新解讀項羽在鴻門宴,為什麽不殺劉邦

要想解釋項羽為何不殺劉邦,就得從項羽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同時也得從人性的角度來解讀問題,其實項羽是一個非常感性的人。什麽叫感性?感就是感情,性就是本性,合起來就是感情本性,意思就是:感情用事、多愁善感、

清朝光緒年間的女道士,2003年才去世,臨終前只說了三個經典字啊

道教的人們非常看重的事情就是養生,所以在道家歷史上出現過很多位非常長壽的道長,比如說我們今天要分享的這位,她是光緒年間的女道士,2003年才去世,臨終時只說了“3個字”,竟然活了118歲的高齡,究竟她

孔融臨終前哀求曹操放過他兒子,9歲兒子卻說了8個字,成千古名句

孔融臨終前哀求曹操放過他兒子,9歲兒子卻說了8個字,成千古名句導語:孔融讓梨的故事想必我們都耳熟能詳,作爲大儒孔子的傳人,孔家的後人一直以嚴謹的家風聞名於天下。當年孔融的父親從外面帶回來一袋梨子,當時

魏延臨終前高喊4字,被嘲笑千年,如今成年輕人口頭禪

三國時期是一個比較動蕩的時期,不過動蕩時期出英雄,在三國有很多我們熟知的人物以及他們的傳奇故事,在蜀國陣營這邊也有不少能人之士,除了我們熟知的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人物之外,還有很多呼聲不高但卻不

諸葛亮暗中培養一員猛將,有他在,蜀不亡,劉禪臨終前才幡然醒悟

在三國演義的當中,我們大家都知道的一件事情就是,這三個國家當中,剛剛建國的時候最困難的就是蜀國了,蜀國的君主是劉備,我們要知道,劉備在剛剛起步的時候他是一個編草鞋的,雖然說他是漢室宗親,但是在當時卻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