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同這個煤城,歷史上為何是兵家必爭之地

Posted 王朝

篇首语: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山西大同這個煤城,歷史上為何是兵家必爭之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山西大同這個煤城,歷史上為何是兵家必爭之地

說到山西省大同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煤城,大同的煤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還記得,大同除了煤多,還是一座歷史名城和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

山西省南北長,東西窄,而大同就位於山西省的最北部,隔著明長城就是內蒙古。大同的地形有些複雜,北邊是長城,西邊是洪壽山,南邊是恆山山脈(五嶽之一的恆山即在此),東邊是熊耳山。在這些山地的中間,著名的桑乾河靜悄悄地流淌,形成了呈東北——西南走向的大同盆地。

如果把大同放在北方的戰略地理來看,大同的重要性會更加突出。大同往北是內蒙古高原,往東過了太行山是華北平原,距離首都非常近,往南是山西省腹地,往西不遠是黃河的河套平原。不算元朝和清朝,歷史上很多統治過北方的大型王朝(含大一統王朝和北方大型王朝),他們與遊牧部落的分界線,往往就在河套平原和長城一線。秦朝、兩漢、魏晉、前秦、隋、唐、明朝多是如此,大同正好卡在中原與塞外的交界點上。如果中原王朝控制大同,就能有效阻止遊牧部落南下,同時又有了北進跳板。蒙古高原上的遊牧部落如果控制大同,就等於拿到了進入中原的鑰匙。舉一個著名例子——白登之圍。

戰國時期七雄相爭,北方的匈奴趁機崛起,成為中原大患。秦末大亂,中原又是楚漢相爭,又給了匈奴坐大的機會。劉邦統一中原後,發現匈奴已強大到憑中原實力很難戰勝的地步。而且韓王信(非戰神韓信)和匈奴勾搭,必有進犯中原之心。為了不給後世兒孫添麻煩,劉邦決定親征韓王信和匈奴。在戰爭初期,匈奴屢戰屢敗,漢軍乘勝追擊。劉邦不信謀士婁敬的勸告,非常輕率地追擊匈奴兵,結果到了平城,就中了匈奴的埋伏。匈奴單於冒頓率騎兵四十萬將劉邦圍困在平城附近的白登,幾乎陷劉邦於死地。要不是謀士陳平獻美人計,用一張美人畫和重金買通了匈奴閼氏(相當於皇后),劉邦估計就要餓死在白登了。平城在呢?就是現在的山西大同,白登在平城東北。

如果匈奴當時在白登乾掉了漢高帝劉邦,歷史是肯定要改寫的,因為大同是匈奴進入中原的大門。這座大門被打開之後,匈奴人可以穿過太行山脈進入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匈奴有騎兵上的巨大優勢,在中原幾乎無人可敵。即使匈奴不進入華北平原,只要控制大同,就能扼山西之頸,對太原、離石、上黨(長治)等地構成巨大威脅。

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五胡十六國後期,前秦皇帝苻堅兵敗淝水,剛統一的北方土崩瓦解,呂氏佔涼州,姚氏在關中,鮮卑慕容氏佔山東(太行山以東)。在這幾大勢力之外,還有一股在當時並不起眼的鮮卑拓跋氏,也就是代國後裔。代國強盛時控制內蒙古中南部一帶,公元376年亡於前秦。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孫子拓跋珪在前秦崩潰後複立代國,未幾改國號為魏,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北魏。

北魏早期的國都在牛川,也就是現在內蒙古中心城市呼和浩特的西南。北魏初建時疆域狹小,平城是北魏最重要的邊鎮之一,也是代國國都盛樂的東南門戶。在這種情況下,北魏是不可能遷都平城的。北魏逐漸吞掉強大的後燕時,北魏決定遷都平城,時間是魏天興元年(398年)。

在北魏區域內很多適合定都的大城市,比如中山(河北定州)、常山(河北石家莊附近)、襄國(河北邢台),以及著名的鄴都。在這些大城市的光環下,平城實在不起眼,而且土地相對來說不是那麽適宜耕種,糧食都成了問題。不過北魏還是選擇了平城為都。何之?原因有很多,簡要說幾點。

鮮卑人口不多,如果遷都至以中原人為主的鄴都等城市,鮮卑人不佔優勢,容易吃虧。還有就是北魏初得河北,根基並不牢靠,隨時有被人翻盤的可能,貿然遷都鄴都並不安全。平城是北魏遊牧本部和河北的聯繫紐帶,遷都於平城,向南可攻中原,進一步擴大地盤,向北也可以給自己留條退路。等到北魏完全控制北方後,孝文帝才把國都從平城遷到洛陽。

到了五代和遼宋金,大同是北方一線軍事重鎮,還是遼金的西京,戰略地位之重要,不須贅言。

相关参考

兵家必爭之地——荊州,三國時期的荊州為何如此重要

文:吳振鵬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中原大地上群雄逐鹿,華夏大地一十三州戰火紛飛。而無論是看過《三國演義》還是還過《三國志》的朋友,對這十三州中的荊州想必都不陌生。曹操、劉備、關羽、周瑜、陸遜、魯肅和諸葛亮

都以為兵家必爭之地是爭地理位置,其實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比如說某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地方,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呢?在我們的印象中,所謂某個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主要是指地理位置。也就是說,這個地方是易

煤城是哪个城市的别称

中国有“煤城”别称的城市有:山西省大同市、辽宁省抚顺市、安徽省淮北市、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扩展资料:大同山西省省辖市,是中国首批2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首批13个较大的市之一、中国九大古都之一、

山西大同历史事件

1.大同的历史故事大同在历史上一直是北方中国的中心城市,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大同自古为军事重镇和战略重地,是兵家必争之地:“三面临边,最号要害。东连上谷,南达并恒,西界黄河,北控沙漠。实京

在山西發現的女媧遺骨是真的嗎,女媧為何是蛇形

女媧是可是傳說中創世女神,在神話傳說找那個女媧不但是補天救世的英雌和摶土造人的女神,還是一個創造萬物的自然之神,神通廣大化生萬物,每天至少能創造出70樣東西。她開世造物,因此被稱為大地之母,是被民間廣

劉備在歷史上為什麽要打督郵

《三國演義》第二回寫到一個經典情節:張翼德怒鞭督郵,生動地刻畫了張飛嫉惡如仇、莽撞可愛的人物形象。然而根據史書記載,歷史上把督郵暴打一頓的猛人並不是張飛,而是張飛的主公兼大哥劉備。根據《三國志》等史書

歷史上為什么 ”北伐”總是失敗,而以北統南勝率高

今天李夫子來跟大家聊一個值得玩味的歷史現象,不知道各位小伙伴發現沒有,咱們中國歷史上凡是打仗從南到北,以機率來說,取得的勝利比較少,可是從北到南開戰,成功統一天下的例子特別多,也就是說南北都有割據政權

山西为什么是兵家必争之地

纵观中国历史,一般「”厄某地之咽喉”的关隘、「”兼有政治和经济双重目的”的城池以及港口都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况且在中国历史上,因地理条件而受到影响的军事与战争的例证也是不胜枚举。首先,从大处着眼,比如

慶餘年中,北齊和南慶大戰過後,為何是南慶去北齊換人質

北齊不敢前往南慶國都交換人質?北齊——作為戰敗國,自然是實力相對孱弱,國力不濟。而南慶自然是國力強盛——試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北齊怎麽敢派人前往南慶交換,又有誰有這個膽量來做這個事?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

山東省會為何是濟南,而不是青島

在這次抗疫鬥爭中,國人團結一致、共度時艱,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壽光非常給力,一車車的蔬菜馳援武漢,讓大家對這個來自山東、盛產蔬菜的城市印象深刻。說起山東,很多人第一時間會想到青島,卻想不起省會濟南,甚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