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家必爭之地——荊州,三國時期的荊州為何如此重要

Posted

篇首语: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兵家必爭之地——荊州,三國時期的荊州為何如此重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兵家必爭之地——荊州,三國時期的荊州為何如此重要

文:吳振鵬

東漢末年到魏晉時期,中原大地上群雄逐鹿,華夏大地一十三州戰火紛飛。而無論是看過《三國演義》還是還過《三國志》的朋友,對這十三州中的荊州想必都不陌生。曹操、劉備、關羽、周瑜、陸遜、魯肅和諸葛亮等大家耳熟能詳的人都在這里粉墨登場,三國中的三大,有兩場:赤壁之戰和夷陵之戰便發生在這里。甚至連林俊傑的歌《曹操》中都唱到:曹操不羅嗦,一心要拿荊州。那么荊州這個地方到底有什么重要的,引得群雄在這里逐鹿?

其實荊州這個地方,無論是對魏、蜀還是吳來說,都是為戰略要地。甚至對於有的國家來說,還是決定其生死存亡的戰略要地。荊州這一地方大致為今天的湖北、湖南兩省,再包括陝西、江西、貴州、重慶等部分地區。


對於曹操來說,當時中國呈南北朝之勢,其已占據北方,若想統一全國,必須南下。而南下分為三條道路:入蜀、渡江和拿下荊州。蜀地自古就易守難攻,若不是後來鄧艾取小道滅蜀,恐怕需要耗費的兵力不是一般的多。也正因如此,曹操早期重要謀士郭嘉早早的就向曹操諫言:不如南向荊州若征劉表者,以待其變;變成而後擊之,可一舉定也。”

有學者指出郭嘉向曹操的這一諫言其實是預感到了自己身體不行,為盡快幫助曹操統一全國而不顧自己病情,向曹操提的建議。但不曾想天妒英才,郭嘉最後還是沒有和曹操一同來到荊州這一戰場。赤壁之戰後,曹操也頗為感念郭嘉,說出:「 ”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甚至對於曹操來說,荊州不單單是南下最方便的地方,這一地方也是後來遏止孫劉軍隊北伐的重要戰略支撐點。赤壁之戰後,曹操損失慘重,卻仍可以憑借占據荊北之地而遏制孫劉聯軍乘勢北伐。甚至就因為在赤壁之戰後,其能占據襄樊一帶,才使得孫劉兩大集團開始兵戎相見。


其實翻看中國歷代軍事史,北方南下統一全國的戰爭,很多都繞不開荊州這個地方。金庸現在筆下的郭靖黃蓉守襄陽,其實也是有一定歷史依據的,像是名將孟珙、高達等人,便先後在這里抵抗蒙古大軍。甚至在日軍侵華時,其所用的整體戰略也將這個地方作為重點目標,武漢會戰便是在這基礎上發生的,這也是中日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會戰。

而對於東吳來說,荊州是否在自己手中,影響了其手中的長江天險是否完整。魯肅曾對孫權說到:「 ”夫荊楚與國相鄰,水流順北,外帶江漢,內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萬里,士民殷富,若據而有之,此帝王之資也。”一旦其控制荊州,整個長江防線便都掌握在東吳手里,西北方向的威脅就可減輕。

另外荊州對東吳的重要性還有一點,就是北伐!正所謂守江必守淮,但反過來說,南方政權要想揮師北伐,要么拿下淮河一帶,要么從荊州出發。而淮河一帶河流眾多,又被曹魏所重視,派大將張遼、李典、樂進等良將把握,雖孫權曾幾次親帥大軍前去討伐,但均無功而返。所以對於東吳來說,荊州也成了其必爭之地。一旦拿下荊州,那么東吳版《隆中對》的第一階段就完成了,按照魯肅魯子敬給孫權提出的戰略構思,東吳的發展應該分為三步走,第一步、拿下荊州,掌握整個長江防線;第二步、奪取益州,劃江而至;記得在《三國演義》里,在諸葛亮二氣周瑜時,周瑜就曾說過,若東吳掌控有揚州、荊州、益州,便可不懼曹操。第三步、學習漢高祖劉邦,北伐統一全國。


也正因荊州對孫吳如此重要,早在孫堅時期,東吳就將重點放在了這里,為此孫堅親征黃祖,但不幸在公元192年戰死。並且雖然呂蒙通過率軍偷襲,使孫吳「 ”拿回了”荊州部分地區,但南陽郡、魏興郡、上庸郡、南鄉郡、新城郡、襄陽郡、江夏郡等地區依然被曹操所占據。雖然後來孫吳也頻繁出兵,但就是沒把整個荊州握在手里。最後晉武帝司馬炎滅吳的時候,也正是從荊州這里出發,水陸並進,統一全國。所以,對於東吳來說,荊州就是一生死存亡之地。

對於蜀國來說,荊州是諸葛亮《隆中對》這一戰略思想中實現三分天下的重要一環。如果其能占有荊州,便能從益州、荊州兩地分路起兵北伐中原,實現劉備心中興復漢室的夢想。但如果荊州失守,其政權便只能被封鎖在巴蜀之地,雖然巴蜀之地易守難攻,但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劉邦外,其他在蜀地的勢力大都最後淪為防守有余,但進取不足的勢力。

就像諸葛亮所說:「 ”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對於蜀漢來說,得到荊州,則有機會逐鹿中原,失去荊州,便只能自保。


不過雖然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分析出西蜀的戰略就是橫跨益荊兩州,待北方出事。但這戰略卻存在缺陷,雖然益州、荊州、揚州都屬於長江流域,但若按三大階梯劃分的話,中國地勢西高東地,自東向西共分為三大階梯,其中揚州和荊州都屬於第一階梯,而益州屬於第二階梯。這就造成了雖益、荊二州是接壤的,但其實在古達那種交通不發達的情況下,兩州地勢落差太大,基本上就是處於斷絕的狀態。

而對於荊州和揚州來講,首先就風土人情而言,荊州的「 ”風俗物產,頗同揚州”,另外兩地同處長江中下游平原,無論是運輸,還是調兵都十分方便。這些因素都決定了荊州這一地方,其實東吳更容易掌握,而蜀漢掌握起來則費時費力。

再加上通過上文,我們可知「 ”無荊州,孫吳幾乎不可以立國”。所以說,從劉備借荊州,也就是諸葛亮的《隆中對》戰略構思便開始付諸實施時,東吳和西蜀便注定會發生戰爭。《隆中對》壞就壞在沒有考慮國際關系方面的因素,諸葛亮在這里有些理想化了,沒有考慮東吳的感受,而是一心一意的對付曹魏,這就難免太過一廂情願了。荊州這地在孫吳君臣之中早有共識,甚至就像上文說的,孫權的父親孫堅正是在攻打荊州時犧牲的。所以這就勢必使兩國走向矛盾。在孫權使用各種辦法,想讓劉備歸還荊州但不得後,最後便派呂蒙等人襲殺關羽,奪回了荊州。而後劉備為復仇,又率大軍前來,結果兵敗夷陵。其實在這之中也能反應出《隆中對》這一戰略所存在的缺陷,就是沒有考慮東吳這一勢力,諸葛亮將所有的戰略重心都放在了曹劉之爭上,卻在這一過程中讓東吳越來越警惕,最後兵戎相見。


我們在看書、看電視時,經常會聽到一句話:什么什么地方,自古以來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但聽到的這句話實在是太多了,什么徐州是兵家必爭之地;荊州是;漢中是;關中是;山海關是;河西走廊是。彷佛整個華夏大地,到處都是兵家必爭之地。這兵家也太累了......

所以我在這里提出一個想法,僅供參考。所謂兵家必爭之地,我認為要看當時的政治局勢到底如何。只要是各政治勢力接壤的地方,就是兵家必爭之地。而在三國時期,同時和魏蜀吳三國接壤的地方,就是荊州!若控制荊州,可北伐中原,西征蜀漢,東進孫吳。所以除了上文對荊州的分析外,我認為荊州之所以成為三國時期的重要之地就是因為魏蜀吳三方勢力剛好都匯聚在荊州這里。這使得荊州成為《孫子兵法》中的「 ”衢地”,及為交通發達,多國交界之地。從而在使其具備了上述魏蜀吳必須獲得荊州的原因,所以在《三國演義》里,彷佛全書的一半戰役都和荊州有關。


但反觀其他的兵家必爭之地,曹操打呂布時,徐州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在劉備被曹操趕出徐州後,這地在書中就很少出現了;兗州在官渡之戰前後是兵家必爭之地,但在曹操統一北方後也就很少出現了......而只有荊州,不論是劉表病故,曹操接手還是夷陵之戰後東吳奪得劉備的荊州,這一地方都沒有被三方中的任何一個勢力完全占有。夷陵之戰後,孫吳不過是握有建平郡、武陵郡、零陵郡、臨賀郡、桂陽郡、湘東郡、衡陽郡、長沙郡、南郡和部分江夏郡。

就這樣,三國時期的荊州就好比是冷戰時期的阿富汗,成為美俄之間必爭之地;遼東在明清時期成為必爭之地;宜昌一帶在中日戰爭時期成為必爭之地......當然,這只是個人的初步猜想,還不是很成熟。

引用文獻:

《中國歷史地理研究》

《三國志》卷 54《吳書·魯肅傳》

《三國志》卷 35《蜀書·諸葛亮傳》

《布局天下——中國古代軍事地理大勢》

相关参考

劉備為何留關羽守荊州,趙雲張飛能力不行嗎

三國時期,劉備手下有五虎大將,他們分別是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當然五虎將的稱呼主要來自於《三國演義》中的描寫,歷史上沒有這麼個稱號。但即使在《三國志》的記載里,這五人也是蜀國最厲害的幾位上將軍

山西大同這個煤城,歷史上為何是兵家必爭之地

說到山西省大同市,很多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煤城,大同的煤在全國都是出了名的。當然也有一部分人還記得,大同除了煤多,還是一座歷史名城和兵家必爭的軍事重鎮。山西省南北長,東西窄,而大同就位於山西省的最北部,隔

都以為兵家必爭之地是爭地理位置,其實還有更重要的東西

我們都知道一句話,比如說某個地方「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那麼,為什麼這樣的地方,會成為「兵家必爭之地」呢?在我們的印象中,所謂某個地方是「兵家必爭之地」,主要是指地理位置。也就是說,這個地方是易

事君為君,定不負君

侍筆黃金台,傳觴青玉案。古時候出仕與否有時候並不能完全由自身意志決定,有時候會遭遇各級官府的輪番征辟,有時候會被迫出仕。本篇就來聊聊韓嵩sōng,字德高。韓嵩是荊州義陽人,三國時期的義陽人之前也列個名

同為三國名人,為何司馬懿之子表現很好,孔明之子表現卻很一般

說到三國時期的名人,想必肯定有不少人會立即想到孔明。因為受影視劇的影響,很多人都以為孔明是三國時期最聰明的人。但是實際上,與孔明站在對立面的司馬懿也堪稱三國時期的聰明人。按理來說,像孔明這樣聰明的人生

孫權於劉禪是三國時期在位時間最長的帝王,他們本質上一樣嘛

首先,如果要找共同點,那也有很多,他們都當了幾十年皇帝,都是東漢末年的人,都未成年就繼承父兄天下,他們兩人是兩國在位時間最長的人。剩下的就沒有任何相同點了。對於孫權,守成之主,除了費盡心機奪取荊州之外

這大概就是劉備全盛時期的兵力和領地了吧

從正史上分析: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這時是蜀漢正處在歷史的最鼎盛時期,因為那時荊州還未丟。而蜀漢全盛時期,軍隊兵力總共為15至18萬之間,大致分配如下:荊州軍團:兵力4.5萬左右。司令官:關羽(

這大概就是劉備全盛時期的兵力和領地了吧

從正史上分析:建安二十四年,劉備稱漢中王,這時是蜀漢正處在歷史的最鼎盛時期,因為那時荊州還未丟。而蜀漢全盛時期,軍隊兵力總共為15至18萬之間,大致分配如下:荊州軍團:兵力4.5萬左右。司令官:關羽(

三國時期,東吳共有四任前將軍,後面兩人都投降其他勢力

前將軍是三國時期的重要官職,三國時常設的高級將軍位。負責京師兵衛和邊防屯警。一般高於雜號將軍。可以說是十分高級的職務了,而三國時期的東吳有四任前將軍,前面兩人都征戰四方,後面兩人居然都投降其他勢力了,

為了收伏賢士,張飛屈節要與劉巴同宿

三國趣聞:為了收伏賢士,張飛屈節要與劉巴同宿劉巴是三國時期荊州著名的士人,他的祖父、父親都歷任地方太守,在荊州名冠當時。小時候,劉巴就很有才名,荊州牧劉表多次推舉他為茂才,並舉薦為官,劉巴一律回絕。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