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爲什麼要睡瓷枕

Posted 博物

篇首语: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是我的教育信仰的真谛之一。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古人爲什麼要睡瓷枕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古人爲什麼要睡瓷枕

今天我們介紹一種“反季節”的器物,在影視劇裏它一般是這樣的:

在文物圖錄裏它一般是這樣的:

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 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南宋吉州窯錠形彩繪瓷枕

元青白釉捏雕瓷枕

高15.3釐米、長32釐米、寬16釐米

現藏於山西省大同市博物館

清粉彩漁樵耕讀瓷枕

睡慣了軟枕的現代人,很難理解博物館裏展出的瓷枕——

古人爲什麼要如此難爲自己?

這麼高的枕頭睡起來舒不舒服?

這個硬梆梆、冷冰冰的傢伙真的好用麼?

其實明清時期就有人對瓷枕的舒適度提出質疑,現在我們對此存有疑惑也是很正常的嘛。

21世紀距離瓷枕流行的時代已經產生了將近一千年的距離,現在只能用零散的材料對瓷枕的“高”、“冷”和“硬”作一點淺顯的解釋,給大家提供另外一種思考的角度。

《說文·木部》:“枕,臥所薦首者。從木,冘聲。”從古到今枕頭的功能都比較穩定,使用枕頭主要是爲了讓休息和睡眠更舒適。

作爲一種寢具,“枕”有着久遠的歷史,早在新石器時期晚期就出現了人類使用的石枕(1957年湖北黃岡螺螄山遺址墓葬發現一件石枕,長18釐米、寬約16釐米、厚4—5釐米),人們那個時候就有意識地使用枕頭來墊着腦袋休息了。

人們在早期使用的“枕頭”很可能是隨地取材、稍作加工,最早的枕頭可能是草束、木棍、石塊、土塊或者動物毛皮、獸骨之類的,不過因爲質地的原因,很多軟質的枕頭實物已經腐朽不存。

對“枕”較早的記載,可見《詩經·唐風·葛生》:“角枕粲兮,錦衾爛兮。予美亡此,誰與獨旦。”《詩經·陳風·澤陂》中還有“寤寐無爲,輾轉伏枕”的詩句。

枕頭是一種私密的寢具,作爲一種詩歌意象,它往往與情事關係密切,在我們熟悉的典故中,洛神甄妃、高陽公主和崔鶯鶯都曾與此相關。

從考古發現來看,枕頭在各個時代發展出了各異的姿態,材質和形狀各不相同。主要可以分爲硬枕和軟枕兩類:硬枕除了瓷枕,還有玉枕、金銀枕、銅枕、漆枕、竹木枕、水晶枕等。

軟枕以布、絹、毛皮等製作而成,內部填充布頭、草葉、粟谷等物,以刺繡或者彩繪裝飾,我們熟悉的“繡花枕頭”就是這種軟枕。

食官監玉枕 公元前2世紀

1995年徐州獅子山楚王墓食官監陪葬墓出土

長35.5釐米,寬7.8釐米,高9.5釐米

現藏於徐州博物館

玉枕 西漢

1973年河北定州中山懷王劉修墓出土

現藏於河北省文物研究所

鑲玉銅枕 西漢

1968年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墓出土

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玉枕 西漢

1991年江蘇徐州後樓山西漢墓出土

長37釐米、高11.3釐米、寬16.5釐米

現藏於徐州博物館

渦紋玉枕 東漢

1959年河北定州中山簡王劉焉墓出土

長34.6釐米、寬11.8釐米、高13釐米、重13.80千克

現藏於河北省博物館

水晶枕 唐代

1987年陝西扶風法門寺佛塔地宮出土

長12釐米、寬6.8釐米、高10釐米 、重1817克

“更生”緞枕 明代

1988年江蘇泰州鮑家壩明代劉湘夫婦合葬墓出土

劉湘枕長45釐米、寬22釐米、高20釐米

劉湘夫人丘氏枕 長51釐米、寬20釐米、高17釐米

現藏於泰州市博物館

繡花枕頭 長21釐米、寬12釐米、高12釐米

瓷枕只是衆多枕頭中的一種,由於材質堅硬、成本低廉,現存的枕頭屬瓷枕最爲常見(其他類型的軟枕保存不了那麼久)。

目前考古發現的最早的瓷枕實物,是河南安陽隋開皇十五年(公元595年)張盛夫婦合葬墓出土的瓷枕。

瓷枕從唐代開始廣泛流行,宋代達到鼎盛,明清時期逐漸衰微,直到20世紀才退出歷史舞臺。

從現有的資料來看,清末民初的僑居華工還在使用瓷枕;直到建國後,陝西和兩广部分地區依然有使用瓷枕的傳統,瓷枕陪伴人們入睡至少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清末民初華工使用的瓷枕

長13釐米、寬13釐米、高18釐米

現藏於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

那麼問題來了,睡瓷枕這麼不舒服,爲什麼能夠流行這麼久呢?它的魅力在哪兒?

今天我們不能理解古人睡瓷枕的習慣,是因爲現代人對古代的生存環境、睡眠習慣、養生理論一知半解。瓷枕真的是用來睡覺的嗎?

是的,除了一部分瓷枕是陪葬品,大多數瓷枕是實用品,以前的人們確確實實枕着它睡覺。

我們可以從瓷枕的使用痕跡、現存的文獻圖像資料和出土的實物等方面判斷它的實用性。瓷枕最重要的功用,在於夏天納涼。

01

納涼

宋代 槐蔭消夏圖

沒有空調的夏天該怎麼熬過去呢?古人通風、打扇、鋪簟、用冰,還有一樣消暑神器——瓷枕。

唐宋以來的詩文對瓷枕不吝讚美:

“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發冷泥丸驚。”

——北宋·張耒《謝黃師是惠碧甆枕》

這句詩說明瓷枕是文人間的饋贈,也直接反映其盛夏消暑的功能。

磁州窯瓷枕上多有題詩,其中一個瓷枕題詩道:

夏日景(影)偏長,遙天轉暑光。

如人會消遣,何處不清涼。

——《夏景》

另一個題了269字!

是時也,火熾九天,時惟三伏。開北軒下陳蕃之榻,臥南薰簟(蘄)春之竹,睡快詩人,涼透仙骨。遊黑甜之鄉而神清,夢黃糧(粱)之境而興足。恍惚廣寒之宮,依稀冰雪之窟……又豈持(特)不困於煩暑之酷而已也。

——《枕賦》

陳萬里先生在《陶枕》一書中提到一方瓷枕上題寫的詩:

久夏天難暮,紗櫥正午時。

忘機堪晝寢,一枕最幽宜。

這首簡單的詩直接道出了瓷枕的消暑功用。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枕賦》銘長方形枕

金磁州窯白地黑花八角枕

詩文《夏景》

現藏於河北省衡水市文保所

瓷枕和我們今天用的竹蓆藤枕相似,都是爲了清涼解暑的。

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李清照《醉花陰》

玉枕冰寒消暑氣。碧簟紗櫥,向午朦朧睡。

——蘇軾《蝶戀花》

水榭風微玉枕涼,牙牀角簟藕花香。

——蘇庠《浣溪沙·書虞元翁書》

其中提到的“玉枕”很可能是瓷枕的美稱。古代詩文中出現的瓷枕,大多與暑氣、午睡有關,瓷枕很可能與紈扇相似,是一件季節性的器物。

夏日炎炎,午後的時光又如此漫長,冷冰冰的瓷枕正適宜午睡消暑。不過隨着時代變遷,明清時期已經有人不能理解前人睡瓷枕的習慣了。

清曹廷棟覺着睡瓷枕太冷:

瓷器作枕,不過便榻陳設之具。《格古論》曰:定窯有瓷枕,制極精巧,但枕首寒凝入骨。東坡詩:暫借藤牀與瓦枕,莫教孤負北窗涼。北窗涼氣,已不宜受,況益之瓦枕乎?石枕亦然。

——《老老恆言》

睡瓷枕的習慣是存在個體差異的,有的人喜歡它清涼解暑,有的人抱怨它凍得人腦仁兒疼。

02

養生

最會享受生活的李漁就和曹廷棟反着來,他在《閒情偶寄》裏專門介紹“如何午睡才舒服”。

他認爲“睡又必先擇地。地之善者有二:曰靜,曰涼。不靜之地,止能睡目,不能睡耳,耳目兩岐,豈能安身之善策乎?不涼之地,止能睡魂,不能睡身,身魂不附,乃養生之至忌也。”

就要涼絲絲的才適合入睡呢!古代養生理論認爲“頭爲陽,惡熱”,睡覺時溫度過高反而不易入睡。

關於瓷枕的高度,我們也可以從古人的養生言論中找到答案。古人認爲枕頭高三寸或四寸比較合適,而且他們倡導側臥的睡姿。

太低則項垂,陽氣不達,未免頭目暈眩;太高則項屈,或致作酸,不能轉動。酌高下尺寸,令側臥恰與肩平,即仰臥亦覺安舒。

——《釋名》

枕高肝縮,枕下肺蹇,以四寸爲平枕。

——《顯道經》

俗話說“神仙枕三寸”,三寸的枕頭有益長壽,推崇“高枕無憂”的古人與現代人在睡眠習慣上存在着差異,側臥的睡姿也比仰臥更適應“高枕”。

孔子反對“屍寢”(直挺挺地仰臥睡覺),“寢不屍,居不容”,他們提倡“站如鬆,行如風,臥如弓”。人右側睡時胸廓活動自如,心臟不會受到手臂、棉被的壓迫,兩腿屈伸也方便。

從五代和兩宋的詞來看,女性睡瓷枕時也常常側臥,以至於初醒的美人兒臉頰上印着瓷枕上的紋路。此番旖旎情景被文人寫進詞裏:

春深花簇小樓臺,風飄錦繡開。新睡覺,步香階,山枕印紅腮。鬢亂墜金釵,語檀偎。臨行執手重重囑,幾千回。

——五代·魏承班《訴衷情》

“山枕印紅腮”寫盡了女子腮邊睡痕之風流婉轉。刻劃花工藝是製作瓷枕的主要裝飾手法之一,女子側臥是很可能把瓷枕上的紋飾印到臉上的。

03

支髻

花間詞經常提到的“山枕”,經常與女子聯繫在一起,它很可能就是今天的“如意頭形枕”或“葉形枕”:

北宋磁州窯白地黑花把蓮紋枕

金磁州窯白地黑花詩文如意頭形枕

高13.2釐米、長31釐米、寬22釐米

詩文:“春前有雨花開早,秋後無霜葉落遲。”

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

在描寫女子閨閣生活的詞作中,我們可以發現瓷枕的另外一個功能——支髻固發。

古時女子頭髮很長,梳髮髻更是耗時耗力,所以午睡時女子睡瓷枕便可以保持住髮髻不散亂——只有硬質的枕頭纔能有這樣的功能。

雖然缺乏直接的證據,但從詩歌中可以得到間接印證:女子睡覺時並沒有把頭髮完全打散,他們依然用釵或簪固定髮髻。所以睡瓷枕自然可以爲女子固定髮髻提供方便,尤其是唐、五代以來女性越發以高髻爲美,如意頭形的“山枕”就更適合女子使用了。

建國之後,東莞地區依然使用這種瓷枕,結婚後的東莞婦女都梳髮髻,往往一個月才梳一次,只有睡瓷枕才能保住頭髮不亂。這種傳統流傳了很久。

周昉簪花仕女圖(局部)

《藝伎回憶錄》劇照

唐末、五代王處直墓西耳室西壁壁畫(局部)與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珍珠地“長命枕一隻”山枕

北宋開化寺壁畫《鹿女本生經變》(局部)

夢笑開嬌靨,眠鬟壓落花。

——南朝梁·蕭綱《詠內人晝眠》

煩襟乍觸冰壺冷,倦枕徐欹寶髻鬆。

—— 唐·韓偓《晝寢》

御手指嬋娟,青春白晝眠。

粉勻香汗溼,髻壓翠雲偏。

—— 明·李獻可《賦宮人午睡》

嬌鬟堆枕釵橫鳳,溶溶春水楊花夢。

——五代·馮延巳《菩薩蠻》

這些詩句都側面證明了當時女子睡覺時的情態。

玉釵橫,山枕膩,寶帳鴛鴦春睡美。

——唐·牛嶠《應天長》

粉汗溼吳綾,玉釵敲枕棱。

——南宋·周紫芝《菩薩蠻》

簪和釵等固髮飾物與瓷枕相互撞擊,發出輕微的聲響,可能說明女主人公輾轉反側、難以入睡,也可能是一種更爲香豔的暗示。

羅帳四垂紅燭背,玉釵敲著枕函聲。

——唐·韓偓《聞雨》

雲髻墜,鳳釵垂。髻墜釵垂無力,枕函欹。

——唐·韋莊《思帝鄉》

倚著雲屏新睡覺,思夢笑。

紅腮隱出枕函花,有些些。

——五代·張泌《柳枝》

這些作品提到的“枕函”是一種硬質枕頭,若加上“印花”等細節,則很可能就是瓷枕。

枕函就是硬質枕頭中空的部分,瓷枕是中空的(爲了保持燒造時內外壓強一致,瓷枕側面留有氣孔)。以前人們會把珍貴的東西放置在枕頭裏,把枕頭當作牀頭櫃一般的盒子使用。

珍藏於枕中的書被稱爲“枕中書”,《越絕書·外傳枕中》記載:“以丹書帛,置於枕中,以爲邦寶。”舊時人們沒有多餘現錢,往往把契證、零錢、記事本等物存入瓷枕內,一發生火災拿起枕頭就跑。

瓷枕殘片 2012年山西陽泉古城金墓出土

04

祈福辟邪

瓷枕的裝飾方法豐富多彩,除了刻劃花工藝,還有以形態各異的雕塑來修飾瓷枕的。

“韋后姊七姨嫁將軍馮太和,爲豹頭枕以辟邪,白澤枕以闢魅,伏熊枕以宜男,亦服妖也。”

——《唐書·五行志》

唐宋以來,用於祈福辟邪的肖形枕多種多樣,獸形枕大多被賦予辟邪的功能。

唐、五代時期有豹頭枕、虎枕。北宋時新創獅枕、牛枕、蛟龍枕。金代直接以獸脊爲枕面,有獅枕、虎枕和雙獅枕等樣式。元代獸形枕已不多見。清代以臥貓枕居多(逃不開的貓科!)。

宋景德鎮窯青白釉雙獅枕

高15.5釐米,長17.5釐米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北宋青白釉捏雕褐彩虎枕

宋磁州窯白地黑花“鎮宅”銘獅紋枕

高12釐米 現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臥貓瓷枕 長34.3釐米、高18.3釐米

而祈福保平安也是瓷枕的一大主題。唐宋時期流行的瓷枕以北方窯口出品居多,在動盪不安的時代間隙,河北等地的普通工匠依然通過製作這方瓷枕將祝福傳遞給千家萬戶——祝願今晚枕着瓷枕的人吶,平安、樂觀、多子、富貴。

以磁州窯系瓷枕爲代表,枕面上的文字靈動風流,大多洋溢着生機盎然的生活情趣,寄託了古人浪漫蘊藉的情懷,他們彷彿透過冷冰冰的瓷枕向遙遠的我們送來問候,輕輕道一聲帶着歷史餘溫的“晚安”。

南宋紹興五年三彩人物枕

長15.5釐米,寬10釐米,前高6.5釐米、後高7釐米

枕面左邊刻“紹興五年,爲亂事紛紛,白陽山人作”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宋磁州窯“福德”字瓷枕

金磁州窯白釉黑花“招財利市”八方枕

金磁州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字枕

金觀臺窯白地黑花八角形枕

詩文“草色連雲色,山光接水光。危樓千百尺,旅雁兩三行。”

金彭城窯白地黑花八角形枕

詩文“惜花春起早,愛月夜眠遲。”

祝你平安。

願家國永安。

北宋珍珠地剔花枕

枕面刻“家國永安”

右側書“趙家枕永記” 左側書“熙寧四年”

現藏大英博物館

參考文獻:

湖北省黃岡地區博物館:《湖北黃岡螺螄山遺址墓葬》

葉佩蘭:《故宮博物院藏銘文枕》

李永樂:《館藏漢代玉枕》

韓生編著:《法門寺文物圖飾》

葉丁一:《江蘇泰州明代劉湘夫婦合葬墓清理簡報》

王興編著:《磁州窯詩詞》

揚之水:《宋人居室的冬和夏》

孟暉:《花間十六聲》

往期珍賞 · 珍品目錄

當年的《背影》,彷彿白看了!

這些字,你都認識嗎?

王希孟在畫《千里江山圖》之前,經歷了什麼?

投稿事宜:

請在後臺回覆關鍵詞“投稿”,獲取具體信息。

文 博 / 歷 史 / 文 化 / 展 訊 / 館 舍 推 薦

微信ID:atmuseum

微博:@博物館的那些事兒

742989656

(該碼爲小編個人微信號,添加後拉入交流羣)

相关参考

英國殖民爲什麼要選香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爲什麼要選擇香港作爲自己的殖民地?隔壁的臺灣條件不是更優越麼?條件優越的臺灣在清末,臺灣對於帝國主義列強來說無疑是一塊殖民的“風水寶地”。無論是

古代槍上爲什麼要綁紅纓

人們常說的“十八般武藝”其實就是“十八般兵器”,“槍”就是其中一種,在我國擁有非常悠久的歷史文化。槍由利刃和棍棒組成,威力巨大,是古代戰場上常見的兵器之一。由於其綜合性能優越,又被稱爲“百兵之首”,劈

崇禎爲什麼要處死袁崇煥

崇禎帝撰文/趙立波1630年的三月十六日的下午,崇禎在乾清宮暖閣召見內閣輔臣等大臣,商議處理袁崇煥問題,然後又在平臺召見內閣、五府六部以及大明的所有調查機構,共同商議對袁崇煥的處決事宜。以此可知,在處

秦始皇爲什麼要焚書坑儒

01秦始皇嬴政焚燬以《詩經》、《尚書》爲首的儒家典籍,坑殺咸陽儒生460餘人,造成了中國古代典籍的大量缺失,引發了一場文化史上的災難……這是大多數人在提到“焚書坑儒”時的第一想法。而我國近代著名學者康

“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歲要藏”,爲什麼要“藏”

導語:俗語:“36不提,73不說,84不講,100歲要藏”,要“藏”什麼?農村因爲很多原因,隨着社會的發展,還是保留了很多的習俗和講究,雖然現在的年輕人都不太注意這些講究了,但是對於老人來說還是非常在

特斯拉臨終前爲什麼要燒燬畢生手稿

不知道在古代的人們能否預想到數千年後的社會會變成如今的模樣。夜幕降臨,不再是燭火相伴,燈紅酒綠的歡愉、萬家燈火的溫馨,是夜生活的開始;旭日東昇,不再是扛着農具外出幹活,一輛輛交通工具飛馳而過,伴隨着着

日本當時爲什麼要去偷襲美國珍珠港呢

上世紀30年代,日本發動了對中國的侵略戰爭。40年代初,日本又偷襲美國珍珠港,最後的結果大家都知道,日本戰敗了。有人說,如果日本不偷襲珍珠港,美國也不可能參戰,那麼日本也許不會潰敗的那麼迅速。那麼到底

建國後,爲什麼要把六大名著變成四大名著,刪掉的這兩本家喻戶曉

說起我國的四大名著,想必每個人都不陌生,它們分別是:《三國演義》、《紅樓夢》、《西遊記》和《水滸傳》。它們雖然都是小說,但是它們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非常之高的,且都有着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書中

“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古人爲什麼這麼說

俗話說“男怕三搖頭,女怕大步走”,不知道你聽過沒?古人總結得有道理嗎?難道是因爲男人怕搖頭三次嗎?從字面上不好理解,會讓人一頭霧水。整句話說的是,夫妻之間的家庭地位不同所造成的影響。一、爲什麼就說“男

蒙古和日本關係爲什麼如此好

圖爲由日本融資給蒙古,向美國所購置的機關車日本與蒙古兩國的關係相當友好,近年來也逐漸發展成戰略伙伴關係,蒙古人也對日本普遍抱持相當高的好感,根據日本外務省的民調顯示,喜愛日本的蒙古民衆高達7成以上,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