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爲什麼要焚書坑儒

Posted 孔子

篇首语:所谓活着的人,就是不断挑战的人,不断攀登命运险峰的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秦始皇爲什麼要焚書坑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秦始皇爲什麼要焚書坑儒

01

秦始皇嬴政焚燬以《詩經》、《尚書》爲首的儒家典籍,坑殺咸陽儒生460餘人,造成了中國古代典籍的大量缺失,引發了一場文化史上的災難……這是大多數人在提到“焚書坑儒”時的第一想法。而我國近代著名學者康有爲先生卻發出了不同的聲音:在《新學僞經考·秦焚六經未嘗亡缺考》一篇中,康先生鮮明地指出“秦焚書,六經未因此而亡;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絕。這就讓一件本來早已蓋棺定論的事情變得充滿神祕感,而“焚書坑儒”的起因還得從一場晚宴來講起。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設宴款待羣臣。博士長官周青臣趁機拍起了皇帝的馬屁:“他時秦地不過千里,賴陛下神靈明聖,平定海內,放逐蠻夷,日月所照,莫不賓服,以諸侯爲郡縣,人人自安樂,無戰爭之患,傳之萬世,自古不及陛下威德。”這一段滴水不穿的讚美之詞聽得始皇帝是龍顏大悅,而聽完這段話的淳于越卻站出來反駁:“臣聞殷周之王千餘歲,封子弟功臣,自爲枝輔。今陛下有海內,而子弟爲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無輔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師古而能長久者,非所聞也。今青臣又面談以重陛下之過,非忠臣。”

淳于越在晚宴上建議秦始皇應該師古,分封同姓王。秦始皇將淳于越的想法下達給羣臣,讓他們去討論。丞相李斯第一個跳出來反對,身爲法家代表性人物的他以“五帝不相復,三代不相襲,各以治”的法家理論爲據, 認爲私學是“天下散亂,莫之能一”形式下的產物,在“大一統”時代不利於“主勢”和“法令 出一”,應加禁止。

02

在這場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爭辯之中,他提出了被後世痛戳脊梁骨的建議“臣請史官非秦記皆燒之,非博士官所職,天下敢有藏《詩》《書》百家語者,悉詣守,尉雜燒之。有敢偶語《詩》《書》者棄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見知不舉者與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燒,黔爲城旦。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若欲有學法令,以吏爲師。”

秦始皇接受了李斯的建議。不日,熊熊大火在都城咸陽拔地而起,很快,這股大火便燃燒到了秦國境內的各個郡縣。“焚書”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越來越多的儒生表現出對秦國的失望,離心者越來越多。

而在今天,當我們平靜地來看待這段歷史時,它不過是秦始皇在實行文化專制時的一種錯誤的方式罷了。今人讚揚秦始皇“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成功地做到了文化大一統,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爲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奠定良好基礎,而“焚書”的初衷無非也是想實現這種“文化大一統”。我認爲可以將“焚書”理解成爲在專制主義剛剛發展還不是很成熟的條件下,統治者操之過急,選擇了一種不太成熟的辦法來控制輿論,它的產生有它的必然性,甚至還有一定的合法性。它並不是焚燬所有書籍,只是焚燬那些不利於統治的。

03

觀看後來的歷史我們可以看出,愚民政策與思想控制始終是統治政策的重要與必要組成部分,有的王朝統治者的手段甚至較秦始皇有過之而無不及。況且秦始皇雖焚燬儒家經典,卻沒有從根本上否定儒學,雖然孔子周遊列國,“西行不到秦”,但那也只是孔夫子嫌棄秦國偏遠又挨着蠻夷的緣故。秦始皇自己說過:“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方術士甚衆,欲以興太平。”

“焚書”事件雖然開始的目的是爲了維護國家統一,但卻打開了“潘多拉的寶盒”,在當時有一定的進步意義,卻使衆多優秀的文化典籍無法重現於世,爲後世詬病也無可厚非。但是,所謂的“坑儒”卻是百家七嘴八舌、莫衷一是:

“坑儒”這一事件發生在“焚書”事件的第二年,也就是秦始皇三十五年,原因就是兩個方士,一個姓盧,一個姓候。《史記》簡單粗暴地稱二人爲盧生和侯生。這二人的職能是爲秦始皇尋仙問藥,他們花了大量的錢,卻連個毛都沒有收穫到。因爲啥也沒找到,這兩個人就畏罪潛逃了,跑之前還把皇帝從頭到腳罵了一遍,什麼“始皇爲人,天性剛戾自用,以爲自古莫及己,上樂以刑殺爲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上不聞過而日驕,下懾伏謾欺以取容。”諸如此類的話還有很多,他們還爲自己找了個冠冕堂皇的藉口,不是我們找不到,是你秦始皇劣跡斑斑,神仙都不願賜你靈丹妙藥。

04

這可惹怒了我們這位“千古一帝”,他在從咸陽的儒生口中得知有人妖言惑衆、蠱惑民心之後,便下令抓捕那些散佈謠言的讀書人,這些人在嚴刑拷打之下,互相檢舉揭發,共“咬”出了四百六十多個誹謗過秦始皇的儒生。秦始皇一聲令下,這四百六十多個儒生遂被活埋於咸陽。這就是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坑儒事件”,與前一年發生的焚燬儒家經典並稱爲“焚書坑儒”。

但是,“坑儒”的故事還有另外一個版本:秦始皇統一六國後,下令文字統一,將文字統一爲大篆,後改爲隸書。“國人多有抱怨”,秦始皇擔心民心不穩,就召集了七百多位儒生學士來到咸陽,全部拜爲郎官。然後,這個富有心機的皇帝就派人在驪山向陽處種瓜,待瓜成熟時,正好是冬天。就派那幫新來的儒生郎官去查看是怎麼回事,他們一到地方,正辯論的熱火朝天時,突然上面土石俱下,儒生們皆被壓死,驪山硎谷後來也被叫“坑儒谷”。後人甚至有人考證過:坑儒谷在今陝西省臨潼西南部五里處,是一個狹長幽深的山谷,實地很符合這個記載。

雖然有一個符合的地點,但是這“驪山坑儒”最早出現在東漢初年衛宏作的 《詔定古文尚書序》,而且也沒有註明出處。這就讓很多人產生了這“驪山坑儒”實爲“咸陽坑儒”的誤傳。當然,因爲衛宏是當時赫赫有名的歷史學家,絕不會胡謅。況且這兩次事件在地點、人數、方法上有所有不同,所以,也不排除有兩次“坑儒”事件的可能。

05

而“坑儒”一詞最早出現在史書的記載中,是在西漢時期。西漢始元六年(前81年),桑弘羊在著名的鹽鐵會議上舌戰羣儒,他認爲這幫儒生整天只知道誇誇其談、表裏不一。所以秦始皇才燒掉儒生們的著作而使其言論不得傳播,寧願將他們活埋也不任用。正因爲“坑儒”之說出現在百年之後的西漢,故近代有很多學者都認爲當年秦始皇坑殺的是那些方士,並非儒生。

但是這樣的說法又很快的被駁斥,《史記》記載,在秦始皇“焚書坑儒”之後,長子扶蘇上諫:天下初定,遠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扶蘇所指的“諸生”正是孔子的後代門生,是正了八經的儒生。當然,這些所謂的儒生之中,因得知秦始皇沉迷尋仙問藥而轉變爲方士,謀取財富的也不在少數。

06

秦始皇“焚書”可以看作是一種維護封建大一統的政治手段,那“坑儒”基本上可以確定爲始皇集團在自己階層內部處罰奸臣擴大化而造成的慘劇。始皇尚法卻不貶儒,但“焚書坑儒”的事實就擺在這幫儒生面前,他們對秦王朝、對始皇深惡痛絕,堅定不移地站在了秦帝國的對立面,甚至參加了反秦的起義軍。陳勝起義之時,山東一帶的儒生毅然參加了陳勝的義軍,孔子的八代孫孔鮒甚至做了陳勝的博士。

秦始皇渴望統一文化,實行法治,愚民治民,皇位可傳至萬世……卻不曾想到“坑灰未冷山東亂”,四年之後,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大秦基業剎那間夷爲平地……

策劃:魚羊史記 監製:魚公子

撰文:澈冬澈 製作:吃硬盤吧、發達蚊

本文由「魚羊史記」獨家製作,並享有版權。未經授權,不得轉載,違者追究法律責任。歡迎轉發朋友圈。

相关参考

秦始皇焚書坑儒 坑是活埋嗎

中國歷史上發生過很多「坑」的事件,可是歷史書幾乎都沒有對「坑」的具體含義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現代一般流行的說法是,「坑」就是「活埋」(比如林劍鳴《秦漢史》),可是比較權威的中國史著作比如翦伯讚的《中國

秦始皇為何焚書

導語:千百年來,秦始皇之所以被黑,主要是有焚書坑儒和修築長城勞民傷財的黑歷史,尤其是焚書坑儒,也讓秦始皇背了兩千年的黑鍋,直到現代還甩不掉暴君的帽子。不過焚書坑儒應該分開來說,焚書的想法可不是秦始皇原

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背後,有一層不為人知的意義,其價值巨大

如果歷史上真正可以稱得上是千古一帝的,那麼秦始皇是當仁不讓的,他的政治手腕,軍事才能可以堪稱上是頂尖,一系列舉措也是影響深遠,唯一被人們所詬病的就是焚書坑儒這一事件,但是其實想一想這事件背後有著怎麼樣

焚書坑儒,他背了2000多年的黑鍋,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 ...

秦始皇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帝王,他是"皇帝"一詞的最早使用者,也是後世"千古一帝"所評價的對象。他在位期間統一六國、修建長城、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並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將中國的版圖大大拓展,也把中

焚書坑儒,他背了2000多年的黑鍋,其實真相是這樣的 - ...

秦始皇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位偉大的帝王,他是"皇帝"一詞的最早使用者,也是後世"千古一帝"所評價的對象。他在位期間統一六國、修建長城、統一文字和度量衡,並北擊匈奴、南征百越,將中國的版圖大大拓展,也把中

什麼是中國

什麼是中國?中國是詩書禮易、唐詩宋詞、高宗孝武、倉頡玄奘、解縣關雲長、常山趙子龍。不過,中國也是夏桀殷紂、趙高秦檜、酷吏來俊臣、閹豎魏忠賢;口蜜腹劍李林甫、焚書坑儒秦始皇;還有專食人肝趙思綰、屠盡四川

什麼是中國

什麼是中國?中國是詩書禮易、唐詩宋詞、高宗孝武、倉頡玄奘、解縣關雲長、常山趙子龍。不過,中國也是夏桀殷紂、趙高秦檜、酷吏來俊臣、閹豎魏忠賢;口蜜腹劍李林甫、焚書坑儒秦始皇;還有專食人肝趙思綰、屠盡四川

被誤讀了千年的歷史

提起秦始皇,很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統一天下、修建萬里長城,再者就是焚書坑儒了。別看“焚書坑儒”四個字是連在一起的,但它實際表示的是兩件事情,而且這兩件事並不是同時發生的,然而始皇帝最令後人詬病的地方也就

英國殖民爲什麼要選香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後,英國爲什麼要選擇香港作爲自己的殖民地?隔壁的臺灣條件不是更優越麼?條件優越的臺灣在清末,臺灣對於帝國主義列強來說無疑是一塊殖民的“風水寶地”。無論是

古人爲什麼要睡瓷枕

今天我們介紹一種“反季節”的器物,在影視劇裏它一般是這樣的:在文物圖錄裏它一般是這樣的: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南宋吉州窯錠形彩繪瓷枕元青白釉捏雕瓷枕高15.3釐米、長32釐米、寬16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