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臂將軍” 上將賀炳炎

Posted 司令

篇首语:构成我们学习最大障碍的是已知的东西,而不是未知的东西。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獨臂將軍” 上將賀炳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獨臂將軍” 上將賀炳炎

賀炳炎(1913年2月5日-1960年7月1日),出生於湖北省鬆滋市第九區劉家場 [1-3] 。1929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革命生涯中,歷任紅軍連長、大隊長、團長、師長,八路軍120師716團團長、第120師獨立第3支隊司令員、358旅副旅長,江漢軍區司令員,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第1軍軍長。參加過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經過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徵,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先後11次負傷,身上留下16處傷疤,失去右臂,被稱爲“獨臂將軍”。

新中國成立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軍軍長兼青海軍區司令員、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省軍區司令員、成都軍區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1960年7月1日病逝。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3年2月5日,賀炳炎出生於湖北省鬆滋市第九區劉家場一個農家 。9歲喪母,11歲就給人家放牛,先後學過篾匠、殺豬、打鐵等多種手藝。他秉性剛烈,每遇貧家小孩受欺,他總要揮拳相助,打抱不平。

土地革命

1929年春,追隨父親參加賀龍領導的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賀炳炎

1932年,入湘鄂西紅軍學校學習並任區隊長,畢業後任紅3軍手槍大隊區隊長、大隊長。在湘鄂西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中,曾主動率部衝入敵包圍圈,接應紅8師突出重圍,受到總指揮部嘉獎,所部被授予“模範大隊”稱號。10月,隨紅3軍從洪湖蘇區突圍,向湘鄂邊轉移。途中受命組建襄北獨立團並任團長,負責護送洪湖地方幹部和災民,並掩護主力轉移。他在極端艱險的情況下,採取機動靈活的戰術,在運動中打擊敵人,不但圓滿完成了任務,而且壯大了隊伍,使獨立團由200餘人發展到1700餘人。同年底率部與紅3軍主力會合,先後任第22、第25、第19團團長。

1933年,“肅反”擴大化時,曾被誣爲“改組派”而遭關押。獲釋後任新兵大隊大隊長。

1937年3月賀炳炎在紅二方面軍(前排左二)

1934年起,任沿河獨立團團長、黔東獨立師師長、紅6師第18團團長等職。

1935年,參加湘鄂川黔蘇區反“圍剿”,在後坪戰鬥中曾隻身突破敵陣地,在板栗園戰鬥中率先衝入敵陣,被譽爲“孤膽英雄”。同年11月,任紅2軍團第5師師長,率部參加長征。12月在瓦屋塘戰鬥中第6次負傷,在無麻藥和止痛藥的情況下,被用伐木的鋦子鋸掉右臂。

1936年7月,紅二方面軍成立後,改任第6師師長,擔任全軍後衛。在過草地時,野菜被前面的部隊挖光了,他親嘗百草,尋找能充飢的草根,終於帶領全師走出草地。

抗日戰爭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120師第716團團長,

賀炳炎在延安

率部挺進同蒲鐵路北段的寧武、神池、朔縣一帶,在敵後發動羣衆,開展游擊戰爭。 [8]

1937年10月,指揮所部取得雁門關伏擊戰的勝利,殲日軍500餘人,獲國民政府通令嘉獎。

1938年1月起,任第120師獨立第3支隊支隊長、第3支隊司令員、第358旅副旅長等職,率部轉戰冀中、冀南、冀魯豫等地,開闢了大清河北抗日根據地。

1940年,參加百團大戰,在米峪戰鬥中殲滅日軍一箇中隊。

1942年,赴延安,入軍事學院和中共中央黨校學習。

1944年11月,奉命率數百名幹部南下,到洪湖地區開闢抗日根據地。[

1945年8月,組建江漢軍區並任司令員。

解放戰爭

1946年,解放戰爭開始後,任晉北野戰軍副司令員、晉綏野戰軍第3縱隊副司令員兼第5旅旅長。

1947年4月29日 ] ,任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副司令員。10月,任西北野戰軍第1縱隊司令員 。率部參加青化砭、羊馬河、蟠龍、榆林、沙家店、岔口、延清等戰役。

1948年2月,在宜川戰役中,果斷指揮所部攻佔瓦子街,及時堵住了友鄰部隊未能封閉的缺口,保證了戰役的全勝,受到西北野戰軍司令部通令嘉獎。爾後出擊黃龍,挺進西府,轉戰隴東。同年10月在荔北戰役中,率部楔入國民黨軍防禦縱深,大膽穿插分割,對戰役勝利起了重要作用。

1949年1月,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野戰軍第1軍軍長,率部參加全國性戰略反攻,連克三原、岐山、隴縣、秦安等地。爾後進軍青海,9月解放西寧後,兼任青海軍區司令員。

建國之後

新中國建立後,因傷病纏身,長期接受治療。

他有傷16處,並患有高血壓、關節炎、支氣管哮喘和腎臟疾病,但仍帶病堅持工作。

1952年,調任西南軍區副司令員兼四川軍區司令員、四川省體育運動委員會主任。

1955年5月,任成都軍區司令員。

1959年4月,當選爲第三屆全國政協常務委員。是第一、第二屆國防委員會委員。

1960年7月1日,在成都病逝。

主要成就

雁門關大捷

1937年10月16日,八路軍120師716團團長賀炳炎率部經過3天急行軍,直插到達雁門關西南10多裏的才窩村,伏擊日軍。經過激戰,716團共殲滅日軍300餘人,擊毀日軍汽車20多輛,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有力地振奮了民族精神,載入了八路軍英勇抗戰的光榮史冊。

試製新武器

1946年11月,賀炳炎建議改造迫擊炮,加長迫擊炮彈身子,炮彈頭露在炮口外面,然後把炸藥包綁在炮彈頭外側,用迫擊炮彈來投遞炸藥包,迫擊炮威力就增大了。爲了讓迫擊炮既能平射又能高射,賀炳炎向炮兵排提出,看能否將擊針改爲扣動扳機。炮兵排在賀炳炎的督促下很快試驗成功,改造了新的迫擊炮:平射時可採取拉動擊發,高射時又可撞擊。賀炳炎的這一改變,使迫擊炮的整個作戰功能,得到了根本性的拓展,被載入軍事教程。在賀炳炎的關心和領導下,部隊又製作了“爆炸杆”、“爆破桶”、“坑道爆破繩”等新式武器。數月內連克朔縣、寧武、崞縣諸城。這些新式武器,對以後的蟠龍、清澗等地攻堅都起了很大作用,併成爲後來西北戰場攻堅作戰中的有力武器。

沙家店大捷

1947年8月20日,賀炳炎率領1縱和2縱在沙家店阻擊國民黨軍前往榆林增援。到黃昏前,殲滅了胡宗南最精銳的3大主力之一的整編36師,成爲西北戰場的轉折點,是西北戰場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反攻的開始。被軍史家稱爲“沙家店大捷”。

人物軼事

忍痛鋸右臂

1935年12月21日,賀炳炎在瓦屋塘戰鬥中,

整個右臂被炸成肉泥狀,骨頭全碎了,只留下一點皮連着肩膀。只有鋸掉胳膊才能保住性命。在無醫療器械和麻藥的情況下,用鋸木頭的鋸子鋸右臂。賀炳炎大汗淋漓、面色蒼白。醫生的手在發抖,怎麼也不敢使勁,賀炳炎鼓勵醫生說:“我自己都不怕,你還怕什麼?來吧!”手術前後共用了2小時16分鐘。賀炳炎嘴裏的毛巾被咬得稀爛。

所獲榮譽

1955年,賀炳炎被授予上將軍銜,獲一級八一勳章、一級獨立自由勳章和一級解放勳章。

人物評價

新華社:賀炳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久經考驗的優秀指揮員。在戰爭年代裏,艱苦奮鬥,英勇頑強,歷次戰勝艱險,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建立了卓越功勳。 (賀炳炎上將逝世《人民日報》1960年07月03日)

元帥彭德懷:賀炳炎是個直性子人,執行命令從來都是不打一點折扣的。

元帥賀龍:燒火棍到賀炳炎手上也能當機關槍使。 他從不怕死,衝鋒在前,撤退在後。

國務院副總理餘秋裏:賀炳炎被打成改組派,在他被懷疑、被冤枉的時候,革命信念仍然毫不動搖,在戰場上出生入死,奮勇拼殺。只有真正的共產黨人才能做到這一點。 他心裏時刻裝着革命、裝着黨、裝着人民,偏偏沒有裝上他自己!

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廖漢生:賀炳炎就是這樣一個人,當你錯整了他,他心裏有氣,有氣就要發出來,他纔不管你是誰呢!但是一旦你給他講清楚,一旦黨需要他站出來,他會把個人的冤屈統統拋到一邊,堅決、勇敢地完成黨的任務,就是掉腦袋他都幹。

相关参考

独臂刀王贺炳炎

贺炳炎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又名明言。1913年生,湖北松滋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班长、排长、连长、政治指导员、红军中队长、骑兵连连长兼政治指导员、手枪大队大

历史人物 贺炳炎是谁

新中国的开国上将一共有55位,每一位都堪称传奇,他们其中有一位可是员虎将,他刀法娴熟、勇敢果断,被称为“独臂刀王”。>>这位开国上将叫做贺炳炎。他从小打下了扎实的武术功底,早年曾在武当门下学习凌霄剑法

历史人物 近代人物贺炳炎简介

近代人物中文名:贺炳炎别名:向从炎,贺明炎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松滋刘家场出生日期:1913年(癸丑年)2月5日逝世日期:1960年(庚子年)7月1日职业: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将领信仰:共产主

勇武不输关公 开国上将贺炳炎截肢不需麻药

(摘自贺龙之子的回忆录)贺炳炎是我父亲贺龙的一员爱将。在20年的革命战争中,父亲倚重他,偏爱他,凡遇到险仗、恶仗,不论他是否在身边,也不论他当时是团长还是师长,都会大喊一声:“贺炳炎,上!”以至人们善

勇武不输关公 开国上将贺炳炎截肢不需麻药

(摘自贺龙之子的回忆录)贺炳炎是我父亲贺龙的一员爱将。在20年的革命战争中,父亲倚重他,偏爱他,凡遇到险仗、恶仗,不论他是否在身边,也不论他当时是团长还是师长,都会大喊一声:“贺炳炎,上!”以至人们善

历史人物 贺炳炎的军事能力怎么样

每当说起抗日英雄,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很多想说的人物,贺炳炎将军必然也是大家常常提起的一位英雄,他在抗日战中的表现可是极为出色。>从抗日战争初期,就已经表现出来了,当时他为了收编一支其七千人的队伍,就有过

开国上将贺炳炎为何被国民党官兵称为“刀匪”

  贺炳炎打仗从不怕流血,在枪林弹雨里笑傲战场,先后负伤11次,战斗精神总是那么高昂旺盛。他的伤好得快,战友们开玩笑说他的血好,他淡淡一笑,说:“敌人的子弹没劲,打到身上软塌塌的,没什么了不起。”  

历史人物 贺炳炎是什么军衔

1955年人民解放军实行军衔制时,共授予少将以上军衔者1050名,其中绝大部分是按照1952年干部评级和编制军衔规定执行的。但因情况复杂,为控制名额、平衡山头和受个人条件影响,也有少数例外者,如王树声

砍杀鬼子如探囊取物

资料图开国上将贺炳炎,个子虽不高,但却虎背熊腰,作战勇猛顽强。红军时期,贺炳炎常挥舞大刀率部冲入敌阵,杀的敌人人仰马翻,心惊胆颤,人送外号“红军赵子龙”。之后,贺炳炎失去了右臂,但他上阵杀敌依然首当其

历史秘闻 越戰中打出來的上將,3年從團長升副師長,20年後晉陞上將

他是越戰中打出來的上將,3年從團長升副師長,20年後晉陞上將!他就是「朱啟」,在收復扣林山時任14軍42師126團團長。1981年4月27日126團接到上級命令,作好對越作戰的準備,在蒙自縣126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