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對夫妻,嘔心瀝血20年,失敗131次復活千年國寶

Posted 夫妻

篇首语: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这样我们会生不如死。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一對夫妻,嘔心瀝血20年,失敗131次復活千年國寶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一對夫妻,嘔心瀝血20年,失敗131次復活千年國寶

一件國寶的千年傳奇,一對夫妻的傳承佳話。

1988年7月,鄭州黃河遊覽區的工作人員張存生接待了一位特殊的客人。此人就是齊白石的弟子、時年70歲高齡的國畫大師盧光照。

盧光照

“黃河之美令人陶醉,但可惜啊!可惜!”盧老看着黃河東流,竟忍不住眼淚流了下來。

“老先生,爲何有此感慨?”張存生心中好奇,於是追問道。盧老隨即告訴了張存生一個關於失傳了800年的國寶故事。

黃河美景

原來盧老口中所說的便是千年國寶“黃河澄泥硯”,黃河澄泥硯與端硯、歙硯、洮硯並稱爲“中國四大名硯”。其他三硯全是石頭,而黃河硯卻是用黃河的泥巴燒製的,因此得名“黃河澄泥硯”。

黃河澄泥硯雖然是泥巴所燒,但質地卻超過其他三款石頭硯,因此自唐代開始便被稱爲“天下第一品”。

宋末元初,蒙古大軍南下,無數能工巧匠被殺,黃河澄泥硯自此失傳。雖經明、清兩代無數匠人精心研製,仍然未能成功。

黃河澄泥硯

“黃河澄泥硯只怕要成絕響了。”盧老不無感傷的說道。時年20歲的張存生聽到盧老的訴說後,心中激起了波瀾,黃河澄泥硯的失傳是中國文化的一大損失。

“老先生,這個重任可以交給我們來完成。”盧老聽着張存生的豪言,微微一笑後又搖了搖頭,信不走下了河堤。

在盧老心中,張存生所言只是在安慰自己。但張存生卻是認真的,他爲了這一句承諾奮鬥了一輩子。

張存生在雕刻

張存生是一位泥塑師,妻子王玲是安徽界首人,曾跟着他一起學習過泥塑。二人也是因爲泥塑結緣,最後走到一起。對於二人的結合,王玲的父母是反對的,張家當時貧窮。但王玲卻不顧家人反對,毅然與張存生辦了婚禮。

“復活黃河澄泥硯怎麼樣?”張存生回到家後,向妻子徵求意見。沒想到妻子一口答應下來,對這項難於上青天的工作給予了極大支持。

從此,夫妻二人一有空便到黃河邊挖泥巴、整天與泥巴打交道,整個人都成了泥人。人們不理解,都罵他們是傻子。

王玲在雕刻

1989年10月,夫妻二人終於製作好了第一批胚料。張存生用斗車在山上拖磚雕材料進窯時,架子突然倒塌,連車帶磚頭全部砸在張存生的身上,張存生渾身是血,被緊急送往醫院。

經過醫生檢查,張存生腎臟受傷,連續住了2個月的院。兩個月後,張存生又回到了窯邊繼續燒製黃河硯。然而,這一次受傷讓張存生的身體埋下了巨大隱患。

黃河澄泥是澄泥硯的原料

當夫妻二人興奮地打開窯洞時,卻發現所有的泥胚都成了碎片,燒製失敗了。二人有些失望,卻沒有灰心,繼續找來大量資料研究。

爲了讓千年國寶復活,夫妻二人投入了大量心血,家中日子過得相當清苦。每到年底,要債的人就塞滿門口,家裏過年吃頓豬肉都要去賒賬、拿家電去賣。

燒製澄泥硯

1991年5月,張存生在日記本上記錄下了第132次試驗,但這一次他們打開窯門時,一個個黃河澄泥硯終於出現在了眼前。

在經歷了131次的失敗後,他們終於初步掌握了燒製的火候,復活了這一千年國寶,創造了幾百年來未有的奇蹟。

澄泥硯的製造工程

1992年,張存生夫婦復活的黃河澄泥硯獲得國家專利。但他們知道,黃河澄泥硯的工藝水平還沒有達到國寶的標準,夫妻二人於是又繼續投入到精品工藝的創作中去。

經過幾年的奮鬥,他們的黃河澄泥硯越來越精美,並先後獲得了美國愛因斯坦科技貢獻金盃獎等60多項國際大獎。

九龍晷

1999年,澳門迴歸前夕,應國家要求,張存生夫婦爲澳門雕刻九龍晷玉雕作爲禮品。九龍晷暗寓九九歸一之意。九龍晷工藝複雜,透雕、鏤雕、線雕等等集合於一身。由於當時時間緊迫,張存生熬了三天三夜,雙眼佈滿血絲。

第四天時,張存生終於完成了九龍晷。然而,當他走下雕刻臺時,卻一頭栽倒在地上,不省人事。妻子王玲立刻將他送往醫院救治。

王玲在雕刻澄泥硯

經過醫生檢查,張存生舊傷復發,又加之勞累過度,腎臟已經衰竭。噩耗傳來,王玲如晴天霹靂,哭成了淚人。

2000年4月,張存生病重。彌留之際,他告訴王玲:“我對不起你,好好照顧兩個孩子,不要丟下黃河硯,讓它繼續走向世界。”

2001年,張存生去世一週年後,王玲爲丈夫製作了一個“九龍迴歸硯”用於紀念,這個九龍迴歸硯獲得了“山花金獎”。

九龍迴歸硯

2002年,馬來西亞一個鉅富以提供全家移民、別墅和鉅額薪金爲條件,邀請王玲到馬來西亞生活。

王玲婉言拒絕了鉅富的邀請,她說:“我的丈夫安息在這片土地,我是不會離開的。”

黃河澄泥硯傳承人王玲

如今,王玲已經成爲了黃河澄泥硯的傳承人。30年來,她始終不渝,默默堅守在傳承第一線,悉心將這一國寶技藝傳承給後人。

參考文獻:《生命和愛情孕育的黃河澄泥硯》

相关参考

中國有哪些著名的科學家

在新中國建設的初期,那些爲國防事業嘔心瀝血,奮鬥一生的偉人都是中國最著名最偉大的科學家。錢學森、錢三強、于敏、王大珩、王希季、陳芳允、陳能寬、楊嘉墀、周光召、朱光亞、孫家棟、任新民、吳自良、屠守鍔、黃

蔣介石費盡心思運往台灣的故宮國寶,竟有千余件堆在台灣糖廠倉庫

1948年國民黨軍隊在三大戰役中幾乎喪失主全部力,失敗已近在眼前。蔣介石深知自己大勢已去,開始將大規模的黃金白銀和物資人員轉移到台灣留作後路。剛運完黃金,他便惦記起了即將從南京遷回北平的萬箱國寶。在蔣

蔣介石費盡心思運往台灣的故宮國寶,竟有千余件堆在台灣糖廠倉庫

1948年國民黨軍隊在三大戰役中幾乎喪失主全部力,失敗已近在眼前。蔣介石深知自己大勢已去,開始將大規模的黃金白銀和物資人員轉移到台灣留作後路。剛運完黃金,他便惦記起了即將從南京遷回北平的萬箱國寶。在蔣

原因出乎意料 刘备夫妻同墓千年来无人敢盗

刘备,这个人,就不用简单介绍了,大家都知道了,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中蜀国集团的老大,他知人善任,实在是人中豪杰,在这里有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三国时期很多名人的墓地都被盗了,影响比较大的是曹操的墓地,多次被盗...

幾千年歷史長河中,那麼多次農民起義,為何註定以失敗告終

中國自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秦朝以來正式進入了封建社會,此後長達數千年的時間裡,可以說農民起義是貫穿了封建社會的始末。而我們細細看來可以發現,歷朝歷代那麼多的農民起義,但是真正勝利的或者最終果實真正屬於農

德惠男子前往日本追討流失海外第一國寶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已經1300歲本網訊12月20日,「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文物追討部部長王錦思等三位民間人士從北京出發抵達日本東京,目前正在籌備會見日本皇室,要求日本方面歸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初到日

德惠男子前往日本追討流失海外第一國寶

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已經1300歲本網訊12月20日,「中國民間對日索賠聯合會」文物追討部部長王錦思等三位民間人士從北京出發抵達日本東京,目前正在籌備會見日本皇室,要求日本方面歸還中華唐鴻臚井刻石。初到日

司馬師為何毒死妻子,滅其三族

俗話說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然而在歷史上卻出現了許多令人震驚的事情。比如說在三國後期,就有這麼一對夫妻,他們兩人結婚數載,先後生有五個女兒,感情應該說非常好。但是後來丈夫卻很冷血,不顧夫妻之

還記得當年轟轟烈烈的男同夫妻嗎

現在社會對於年齡差距太大,或者同性之間的戀情的容忍度比較低,同性戀在中國也是備受關注的一個話題。因此在中國同性戀基於比較低調,但是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一對明顯竟然公開了而且還大張旗鼓的舉辦了婚禮。不僅在中

生物學家欲通過基因技術復活袋狼

[摘要]袋狼是一種身披花紋、像狗一樣大小的動物,由於人類過度捕殺而於1936年完全滅絕。騰訊科學訊我們人類對許多其它物種的滅絕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現在,一些科學家提議借助全基因組測序技術重新「復活」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