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關頭繼後暗算弘晝,痴情王爺臨終遺言令人淚目

Posted 皇上

篇首语:草若无心不发芽,人若无心不发达。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生死關頭繼後暗算弘晝,痴情王爺臨終遺言令人淚目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生死關頭繼後暗算弘晝,痴情王爺臨終遺言令人淚目

《延禧攻略》:生死關頭繼後暗算弘晝,痴情王爺臨終遺言令人淚目 文|小魚

本文由小魚劇透社原創,抄襲追責。

於正的清宮劇《延禧攻略》即將迎來大結局,在最新的預告片中,大家已經看到弘晝與繼後暗中商議趁著乾隆皇帝南巡,在途中借白蓮教之手引發叛亂,點燃大火讓皇帝、太后、五阿哥永琪和令貴妃魏瓔珞同時葬身火海或者死於混戰中。佘詩曼飾演的繼後看似贊同和親王弘晝的安排,但實際上她卻暗中為自己留了一條後路。

當船行至弘晝事先安排好的地點時,揚州瘦馬上船,葉天士為永琪診治,令貴妃魏瓔珞在守護一旁。一切似乎都按照弘晝的計劃順利進行著。太后船艙走水,乾隆帝不顧一切地衝進火海,橫樑落下,堵住了艙門。眼看著乾隆也被火海吞沒,佘詩曼繼後似乎全然忘記了之前與弘晝的承諾,她拒絕了弘晝提前給她安排好的小舟,竟要衝向火海。

弘晝牢牢抓住不顧一切想要拼命救人的繼後,他內心震驚,他沒想到繼後會事到臨頭突然反悔,更沒想到繼後為了乾隆竟全然不顧自己安危和性命。看著失去理智的繼後,弘晝只得用力將她打暈,交與了袁春望。當火被撲滅,弘晝以為一切盡在掌握時,乾隆帶著太后竟從暗門中走了出來。

原來,富察傅恆為了提防弘晝作亂,早已在艙內設計好暗道,以應對突如其來的危險。看著一片狼藉的船艙,乾隆冷冷地質問弘晝與繼後,如此犯上作亂是否準備回到紫禁城便擁立十二阿哥成為新君。繼後卻迅速掉轉矛頭,把所有的責任推到弘晝一個人身上。

繼後說,和親王弘晝之前試圖拉攏她一同造反,卻被她一口拒絕,但是因為皇上對和親王信任有加,所以她不敢打草驚蛇,只能給距離最近的杭州報信,所以杭州知府匆匆趕來救駕。一旁的弘晝不可置信地望著一臉虔誠的繼後,瞬間只覺萬念俱灰。他全身心愛著的這個女人,不僅心裡沒有他一絲一毫的地位,甚至還在暗中算計他,隨時準備背叛他,生死關頭連一絲猶豫和傷感都沒有。

但是,即使這樣,痴情的和親王弘晝依然對乾隆說,皇兄,臣弟戀慕皇后,卻與皇后無關,她為了救你,險些被火燒死,你不該懷疑她。繼後完全顧不上弘晝的感受和生死,她心裡眼裡只有皇上,她看著恩斷義絕的皇上不禁聲淚涕下:“皇上,臣妾與你朝夕相處數十年,天下人都會害你,臣妾也不會害你啊!”

你看,愛情就是這樣沒有道理。繼後一生都愛而不得,她把乾隆當成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她把一生的愛和溫情都無私地奉獻給他,甚至為了得到乾隆的愛,不惜踐踏弘晝的心意,踩著他博取皇上的歡心。她雖然貪戀權勢壞事做盡,可是她對他的愛,卻不比世間任何一個人少。

而和親王弘晝也一心愛著連半分情意都捨不得分給他的淑慎,他是她手中的棋子,是她利用來往上爬的工具,甚至在最後,她在危急時刻反咬他一口,她早已未雨綢繆,給自己留了最後一手。可是,他對她依然無怨無悔深情執著。

​甚至,弘晝被囚禁做的最後一件事,也是安排當年裕太妃的宮女去承乾宮照顧落髮的繼後。他要離開這個他還眷戀的世界了,他唯一放不下的,也只有她了。和親王弘晝說,希望娘娘一切安好。這是痴情王爺弘晝一生中最後的心願,這麼簡單的心願,卻似乎再也無法實現了……孤寂冷清的承乾宮,如何能一切安好呢~

喜歡追劇的親們記得關注小魚哦,小魚與你一起追劇,每天送上最新劇透和劇評。

相关参考

卡扎菲臨終遺言曾給士兵提出一問題,說出了他的心酸和悲哀

早期的時候,卡扎菲和西方世界的關係還是不錯的,但是利比亞發生內戰後,西方國家便不顧昔日的關係,將此人拋棄了。利比亞的各路反對勢力,在他們後臺的幫助下,對利比亞政府軍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讓人驚訝的是,卡

5歲小孩當上王爺,未滿十歲被賜死,死前說一句遺言竟成千古名言

5歲小孩當上王爺,未滿十歲被賜死,死前說一句遺言竟成千古名言從古至今許多人都爲了權勢爭得頭破血流,尤其是生在帝王家的孩子,儘管世人皆羨慕帝王家養尊處優,擁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但是帝王家的權勢之爭也是最

諸葛亮臨終前給阿斗留下什么遺言

公元234年,諸葛亮開始了生平第五次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為政治目標的伐魏戰爭。連年的征戰,終致積勞成疾,身體極度虛弱的諸葛亮深感將不久於人世,主動向蜀漢後主劉禪上表,史稱《自表後主》(亦稱《臨終

諸葛亮臨終前給阿斗留下什么遺言

公元234年,諸葛亮開始了生平第五次以「”北定中原,興復漢室”為政治目標的伐魏戰爭。連年的征戰,終致積勞成疾,身體極度虛弱的諸葛亮深感將不久於人世,主動向蜀漢後主劉禪上表,史稱《自表後主》(亦稱《臨終

與其做詩人,我更願意金戈鐵馬上陣殺敵

提到南宋詩人陸遊,首先想到的便是“愛國”二字。陸遊的一生中,既有慷慨悲歌,也有恬淡生活,令他遺憾的是,直到人生的終點,也沒有看到大宋江山收復的那一天,隻留下了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臨終遺言。

死守旅順的黃龍,堪稱明朝在遼東半島最後一位忠臣

「敵眾我寡,今夕城必破。若速持吾印送登州,不能赴,即投諸海可也。」這段聽起來很悲壯的話,是明末旅順守將黃龍的臨終遺言。明崇禎六年(後金天聰七年)七月,在叛將孔有德的引領下,後金步騎萬餘人從遼瀋一路南下

劉邦最腹黑的謀士,三言兩語說死韓信,後代還成三國名將

“狡兔死,良狗烹;高鳥盡,良弓藏”,范蠡規勸文種離開越國避難的金玉良言,沒想到成為270多年後漢初名臣韓信的臨終遺言。韓信之死,成為劉邦定鼎天下之後屠戮功臣的肇始。作為秦末最具軍事才能的將領之一,韓信

皇帝得了一種怪病,臨終前全身痛楚,苦不堪言,他母親都盼他早死

皇帝,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是一個國家之中最為尊貴的人物,擁有至高無上的權力和地位,甚至可以掌控他人的生死。因此在大部分人的眼中,皇帝便是和神靈一樣高高在上的存在。但是在某種意義上,皇帝也是人,也要

普魯士明明可以消滅奧地利 為何在最後關頭選擇了妥協

1866年,普魯士在薩多瓦會戰中贏得了對奧地利人大勝,形勢一片大好。甚至還有直接進攻維也納的機會。在主戰派勢力佔上風的情況下,德國首相俾斯麥為何沒有繼續乘勝追擊和擴大戰果,而是決定主動與奧地利議和?俾

普魯士明明可以消滅奧地利 為何在最後關頭選擇了妥協

1866年,普魯士在薩多瓦會戰中贏得了對奧地利人大勝,形勢一片大好。甚至還有直接進攻維也納的機會。在主戰派勢力佔上風的情況下,德國首相俾斯麥為何沒有繼續乘勝追擊和擴大戰果,而是決定主動與奧地利議和?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