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這一戰,宋朝和西夏終於達成和議

Posted 知州

篇首语:努力学习,勤奋工作,让青春更加光彩。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經過這一戰,宋朝和西夏終於達成和議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經過這一戰,宋朝和西夏終於達成和議

----其實宋朝也很有趣(12)

1042年,西夏軍進攻宋涇原路,於定川寨(今寧夏固原西北)擊敗宋軍的作戰。

張元又獻計元昊向鎮戎軍進攻,最終目的是經渭州長驅直入,進擊關中地區,「東阻潼關,隔絕兩川貢賊,則長安在掌中矣。」對於張元,元昊自然是言無不從,立刻又點集十萬精兵,兩路出兵,準備合師鎮戎軍(今寧夏固原)。

(宋仁宗。網路圖)

渭州知州王沿立即下令副總管葛懷敏率諸寨兵出禦西夏軍,分兵四路,直奔定川寨(今固原以北,葫蘆河以西)。同好水川之戰一樣,元昊早已在定川寨布置好埋伏,燒斷河上木橋,堵住宋軍的突圍必經之路。

葛懷敏剛剛與諸將於定川寨剛會合,四周頓時就湧出無數西夏兵馬,拔柵逾壕,四合進攻。夏軍又阻斷定川水泉上流,截斷了宋軍的水源。無奈,葛懷敏只得硬頭皮出寨,布下軍陣。夏軍猛攻中軍,宋軍不動。夏軍掉頭,又猛攻東北隅的宋將曹英一軍。

就在此時,忽然吹起東北黑風,宋軍迎風列陣,一時大亂,軍陣遂潰,兵士皆掉頭往定川寨裡面奔逃。宋將曹英本人面中流矢,被射翻於城壕之中,葛懷敏手下親軍「見之亦奔駭」。

更倒霉的是,由於宋軍往回逃,正在陣中指揮的葛懷敏被潰兵擠下馬,踩踏幾死,幸虧衛士抬回寨中,「良久乃蘇」。宋軍逃回寨內,據守城門,殺掉不少夏兵,「敵眾稍卻,然大軍無鬥志」。

當天夜裡,西夏兵在寨外四面舉火,高呼要宋軍投降。葛懷敏、曹英等諸將商議好久,也決定不了突圍去哪邊。直至凌晨,葛懷敏自己下決定,準備結陣而出,向鎮戎軍方向突圍。有宋將認為應該迂回行軍,葛懷敏不從,執意要直接突圍奔趨鎮戎軍。

宋軍近萬人馬沖出重圍,向東南竟然還跑出二百裡地。但是,到了長城濠一帶,宋軍發現西夏軍早已切斷退路,以逸待勞,從四面沖殺過來。激戰過後,全部宋朝官兵近萬人,包括葛懷敏、曹英等將領十六人,都戰死了。但西夏另一路遇到宋朝原州(今甘肅鎮原)知州景泰的頑強阻擊,西夏士兵全軍覆滅。李元昊只得罷兵。

宋仁宗慶歷四年(1044年),北宋與西夏達成協議。和約規定:西夏向宋稱臣,元昊接受宋的封號;宋夏戰爭中雙方所擄掠的將校、士兵、民戶不再歸還對方,史稱「慶歷和議」。(微信號:songshugonghui)

本文來源:松鼠公會

相关参考

坐擁八十萬禁軍,一戰不如一戰,宋朝為何被小小西夏吊打

導語公元1038年,黨項首領李元昊稱帝,建國號大夏,西夏與宋朝關係徹底破裂,很快陷入戰爭。從1040年到1042年的三年時間內,雙方爆發多次大戰,從三川口之戰到好水川之戰,再到定川寨之戰,宋軍竟三戰三

一戰火炮機槍,二戰坦克航母,我軍拿得出手的武器只有這一種

武器,決定一場戰爭勝負的主要因素,甚至能左右一個時代的進程。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戰武器為火炮和機槍群,所以一戰的防守優於進攻。而二戰的情況就逆轉了過來,此時坦克、飛機、航母為主的新式武器主導了戰局,進攻

赤壁之戰的真相

赤壁之戰,是三國史事的關鍵。倘使當時沒有這一戰,或者雖有這一戰而曹操又勝了,天下就成為統一之局而不會三分了。所以這一戰,實在是當時分裂和統一的關鍵。要知道赤壁之戰的真相,先要知道當時曹、劉、孫三方面的

一戰爆發之後,美國爲什麼不立即參戰

1914年夏天,歐洲累積了十幾年的炸藥終於引爆了,隨着奧匈帝國向塞爾維亞正式宣戰,歐洲各國之間根據極爲複雜的利益和同盟關係,紛紛選邊站隊表明立場,機槍火炮全部上滿膛準備發射,第一次世界大戰就此打響。不

蔡州之戰,宋朝又一戰略失誤

金國自遷都到了汴京之後,國土日蹙,國力一天一夜衰弱,金國皇帝甚至不得不在山東,河北等地區封了九個諸侯以此來拱衛金國小朝廷所在的河南地區。自三峰山之戰過後,金國主力損失殆盡,再也無力抵抗蒙軍,而汴京就已

西北小霸王,西夏国到底拥有多少军队,能够长期对抗宋朝

我是前沿涨姿势,坚持原创。为大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讲述成体系的文化。欢迎关注。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辽国的人口和军队情况。在北宋历史上,前期与北方的辽国作战,但是到了中后期,则长期与西夏国作战

大宋朝百万大军竟打不过十万西夏兵军队

北宋鼎盛时期有120多万军队,西夏虽然一次可以动员30多万人来犯,但那是广泛征兵的结果,真正有战斗力的,区区十万多点。可是西夏这点兵力,把堂堂大宋纠缠的狼狈不堪,这是什么原因?简要地总结西夏和北宋这三

北宋与西夏战争中宋朝的老兵用脑袋打了个赌

自西夏建立,与宋之间,八十余年,打打和和,和和打打,直到北宋被金所灭,赵宋王朝退往南方,两国之间没了边界,才消停了。 今日要说的,却是宋夏数十年战争中的一段小插曲,体现出战争年代,当兵很多年的老油子,...

宋朝败给西夏最窝囊的一仗,却彰显了大宋男儿宁死不屈的血性

提起宋朝,「”积贫积弱”似乎是一个怎么也摆脱不了的评价。确实,两宋既没有秦汉的霸气,也没有隋唐的豪气,当我们读罢《杨家将》《杨门女将》《说岳全传》等这些深入人心的文学作品时,总有一种凄凉和悲愤感笼罩在

西夏主動向宋朝議和,為何大宋卻硬不起來,還要花錢買和平

公元1040年到1042年,西夏先後對宋朝發起三次大規模的戰役。很無奈一向疲軟的宋朝三次大戰均已失敗告終。當然,西夏也不好過,因為地小人窮,雖然在戰爭上取得勝利,但國內已經民生凋敝,加上宋朝關閉了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