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畫一座城憑一支筆,張擇端成為宋朝的霸王

Posted 朝代

篇首语: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敢畫一座城憑一支筆,張擇端成為宋朝的霸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敢畫一座城憑一支筆,張擇端成為宋朝的霸王

張擇端在12 世紀的陽光中畫下《清明上河圖》的第一筆的時候,他並不知道自己為這座光輝的城市留下了最後的遺像。他只是在完成一幅向往已久的畫作,他的身前是汴京的街景和豐饒的記憶,他身後的時間是零。除了筆尖在白絹上遊走的陶醉,他在落筆之前,頭腦裡沒有絲毫復雜的意念。一襲白絹,他在上面勾畫了自己的時間和空間,而忘記了無論自己,還是那幅畫,都不能掙脫時間的統治,都要在時間中經歷著各自的掙扎。

那襲白絹恰似一屏銀幕,留給張擇端,放映出一部真正意義上的時代大片——大題材、大場面、大製作。在張擇端之前的繪畫長卷,有東晉顧愷之的《女史箴圖》和《洛神賦圖》、唐李昭道的《明皇幸蜀圖》、五代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趙幹的《江行初雪圖》、北宋燕文貴的《七夕夜市圖》等。故宮武英殿,我站在《洛神賦圖》和《韓熙載夜宴圖》面前,突然感覺千年的時光被抽空了,那些線條像是剛剛畫上去的,墨跡還沒有幹透,細膩的衣褶紋線,似乎會隨著我們的呼吸顫動。那時,我一面屏住呼吸,一面在心裡想,「吳帶當風」對唐代吳道子的讚美絕不是妄言。但這些畫都不如張擇端《清明上河圖》規模浩大、復雜迷離。

張擇端有膽魂,他敢畫一座城,而且是12 世紀全世界的最大城市——今天的美國畫家,有膽量把紐約城一筆一筆地畫下來嗎?當然會有人說他笨,說他只是一個老實的匠人,而不是一個有智慧的畫家。一個真正的畫家,不應該是靠規模取勝的,尤其中國畫,講的是巧,是韻,一鉤斜月、一聲新雁、一庭秋露,都能牽動一個人內心的敏感。藝術從來都不是靠規模來嚇唬人的,但這要看是什麼樣的規模,如果規模大到了描畫一座城市,那性質就變了。就像中國的長城,不過是石頭的反復疊加而已,但它從西邊的大漠一直鋪展到了東邊的大海,規模到了令人望而生畏的地步,那就是一部偉大作品了。張擇端是一個有野心的畫家,《清明上河圖》證明了這一點,鐵證如山。

時至今日,我們對張擇端的認識,幾乎沒有超出張著跋文中為他寫下的簡歷:「東武人也。幼讀書,遊學於京師,後習繪事。」他的全部經歷,只有這寥寥16 個字,他留在藝術史中的個人簡歷過於簡約,除了東武和京師(汴京)這兩處地名,除了「遊學」和「習」這兩個動詞,我們再也查尋不到他的任何下落。「遊學於京師」,說明他來到汴京的最初原因並不是畫畫,而是學習,順便到這座大城市旅旅遊。他遊學研習的對象,主要是詩賦和策論,因為司馬光曾經對宋朝的人事政策有過明確的指導性意見:「國家用人之法,非進士及第者不得美官,非善為詩賦論策者不得及第,非遊學京師者不善為詩賦論策」,也就是說,精通詩賦和策論,是成為國家公務員的基本條件,只有過了這一關,才談得到個人前途。「後習繪事」,說明他改行從事藝術是後來的事——既然是後來的事,又怎能如此迅速地躥升為美術大師?(北京故有了這樣的追述:「太平日久,人物繁阜;垂髫之童,但習皷舞;班白之老,不識幹戈」。清明,這個約定俗成的日子,成為連接不同時代人們情感的導體,從未謀面的張擇端和孟元老,在這一天靈犀相通,一幅《清明上河圖》、一卷《東京夢華錄》,是他們跨越時空的對白。「上河」的意思,就是到汴河上去,跨出深深的庭院,穿過重重的街巷,人們相攜相依來到河邊,才能目睹完整的春色。那一天剛好有柔和的天光,映照他眼前的每個事物,光影婆娑,一切仿佛都在風中顫動,包括銀杏樹稀疏的枝幹、彩色招展的店鋪旗幌、酒鋪蕩漾出的「新酒」的芳香、綢衣飄動的紋路,以及彌漫在他的身邊的喧囂的市聲……所有這些事物都糾纏、攪拌在一起,變成記憶,一層一層地塗抹在張擇端的心上,把他的心密密實實地封起來。這樣的感覺,只能意會,不能言傳。

有人說,宋代是一個柔媚的朝代,沒有一點剛骨,在我看來,這樣的判斷未免草率,如果指宋朝皇帝,基本適用,但要找出反例,也不勝枚舉,比如蘇軾、辛棄疾,比如嶽飛、文天祥,當然,還須加上張擇端。沒有內心的強大,支撐不起這一幅浩大的畫面,零落之雨、纏綿之雲,就會把他們的內心塞滿了,宋徽宗趙佶就是這樣,但張擇端不同,他要以自己的筆書寫那個朝代的挺拔與浩蕩,即使山河破碎,他也知道這個朝代的價值在哪裡。宋朝的皇帝壓不住自己的天下了,手無縛雞之力的張擇端,卻憑他手裡的一支筆,成為那個時代裡的霸王。

更多內容盡在(祝勇作品系列,破譯故宮書畫的達·芬奇密碼)

敏感的熱書嗅覺,分享更多圖書資訊:

歡迎關注微信「」,同名豆瓣小站、微博、博客。

本文來源:網易博客精選

相关参考

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

《清明上河圖》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宋朝張擇端名畫。日前,雲南大學教授蘇升乾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述《清明上河讀宋史》,引起人們對《清明上河圖》的再度好奇和對張擇端生存時代的關注。哪幅《清明上河

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

《清明上河圖》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宋朝張擇端名畫。日前,雲南大學教授蘇升乾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述《清明上河讀宋史》,引起人們對《清明上河圖》的再度好奇和對張擇端生存時代的關注。哪幅《清明上河

揭秘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

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宋朝張擇端名畫。日前,雲南大學教授蘇升乾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述《清明上河讀宋史》,引起人們對《清明上河圖》的再度好奇和對張擇端生存時代的關

揭秘宋代名畫《清明上河圖》的五大謎團

清明上河圖(局部)《清明上河圖》是每個中國人都熟知的宋朝張擇端名畫。日前,雲南大學教授蘇升乾登上中央電視台《百家講壇》,講述《清明上河讀宋史》,引起人們對《清明上河圖》的再度好奇和對張擇端生存時代的關

見微知著,唐朝鄭浣憑一張餅斷定侄孫無法成為好官

鄭浣,本名涵,又名澣[huàn],河南滎陽人,生於唐代宗大歷十一年(公元776年),唐代宰相鄭余慶之子。貞元十年(794年)考取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後歷任集賢院修撰、右補闕、起居舍人、考功員外郎、

历史秘闻 見微知著,唐朝鄭浣憑一張餅斷定侄孫無法成為好官

鄭浣,本名涵,又名澣[huàn],河南滎陽人,生於唐代宗大歷十一年(公元776年),唐代宰相鄭余慶之子。貞元十年(794年)考取進士,初任秘書省校書郎,後歷任集賢院修撰、右補闕、起居舍人、考功員外郎、

羅永浩說智能手機不如這支筆

出品|三言財經作者|DorAemon4月10日,羅永浩開啟了自己人生中第二場帶貨直播。在這場直播中,竟然有一款產品讓老羅「觸景生情」,回憶起曾經當英語老師的時光。這款產品就是羅永浩直播中推薦的「網易有

历史军事 三軍全換中國武器,一舉成為地區小霸王

據奈及利亞本天報報道,當地時間4月8日中國向奈及利亞交付了大量裝甲武器,包括VT-4主戰坦克和ST1輪式突擊炮以及SH-5卡車炮。無獨有偶的是,2019年3月巴基斯坦承諾以1.85億美元賣給奈及利亞的

历史秘闻 高知縣有一座通天的馬路,還成為了網紅,其實是這麼一回事

在日本高知縣香南市地區,有一座著名的「網紅打卡地」,被稱為是「可移動的大橋」。大橋建成後也能進行移動?對,您沒有聽錯,它的確是一座可以移動的大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

西北小霸王,西夏国到底拥有多少军队,能够长期对抗宋朝

我是前沿涨姿势,坚持原创。为大家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讲述成体系的文化。欢迎关注。在昨天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辽国的人口和军队情况。在北宋历史上,前期与北方的辽国作战,但是到了中后期,则长期与西夏国作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