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交通樞紐 黃河改道被泥沙埋沒

Posted 泥沙

篇首语:智慧并不产生于学历,而是来自对于知识的终生不懈的追求。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清朝交通樞紐 黃河改道被泥沙埋沒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清朝交通樞紐 黃河改道被泥沙埋沒

12月19日,文物考古專家、學者在江蘇省盱眙縣淮河鎮城根村泗州城遺址勘查出土文物。

位於今江蘇盱眙縣的淮河岸邊,唐代至明代,處於黃河與長江的漕運中心,有水陸都會之稱,管轄著江蘇、安徽的大片地區。曾經是歷史上淮河下遊的一座重要都市,它扼守淮河兩岸及南北大運河由淮河入汴河的南端口岸,具有突出的戰略、交通和經濟位置。

泗州城始設於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大象二年(580年),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黃河奪汴入淮,泗州城遭沒頂之災,至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全城徹底被泥沙埋沒。1986年以來,盱眙地方的有關部門和學者開始提出古泗州城遺址考古的課題。

它是中國惟一一個災難性古城遺址,被稱為中國的「龐貝古城」。

本文來源:手機人民網

相关参考

合併萊蕪並非終點,未來“大濟南”長啥樣

從地理條件看,濟南城市要發展,從一開始就面臨着山河(泰山、黃河)的脅迫,而且,古代隨時都有黃河改道帶來的威脅。這種情況下,城市發展很難跨越大河阻隔,所以,受其限制,濟南管轄區域幾乎是都在黃河右岸。古代

古代最牛坟墓,比皇陵还霸气,皇帝和太后不敢动它,修路都要改道

中国的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如果得罪了皇帝,轻则本人遭殃,重则会被诛九族。皇帝去世后,被埋葬的地方称为皇陵,而王侯将相则被称为墓,普通人只能称为坟。清朝时期,曾有一座坟墓,尽管不是皇陵,却比皇陵还牛

历史秘闻 古代最牛坟墓,比皇陵还霸气,皇帝和太后不敢动它,修路都要改道

中国的封建社会,皇权至高无上,如果得罪了皇帝,轻则本人遭殃,重则会被诛九族。皇帝去世后,被埋葬的地方称为皇陵,而王侯将相则被称为墓,普通人只能称为坟。清朝时期,曾有一座坟墓,尽管不是皇陵,却比皇陵还牛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河東和河西指的哪些地方

中國有一句流傳很廣的諺語,「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意思是世事變化無常,沒有一成不變的事情。為什麼會出現「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的情況呢?這是指在古代,黃河泛濫成災,經常改道。改道之前的河東,就變成了

此河徑流量是黃河的7倍,流域面積遠超長江,但卻一直被國人忽略

眾所周知,我國幅員遼闊,一望無垠的土地上有著富饒的自然資源,其中水資源在我國的所有資源中佔比巨大。我國河流體系眾多,有長江、珠江、松花江、黃河、瀾滄江、怒江等諸多河流,是世界上河流最多的國家,華夏兒女

历史秘闻 三十年代初遼寧往事,日軍攻陷錦州城,驕橫跋扈的關東軍

【駛向錦州的日軍裝甲列車】錦州地處東北地區與華北地區的交通樞紐,歷史已逾二千年。遼朝的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以漢俘建錦州;當時,今錦州境分屬東京道、中京道。【駛向錦州的日軍裝甲列車】清朝康熙四年(16

北宋都城為何選擇無險可守的開封,而不是長安或洛陽

黃河發源於巴顏喀拉山,中遊流經黃土高原,每年裹挾約16億噸泥沙向東奔流,有12億噸流入大海,4億噸積澱在下遊,形成約4.2萬平方公里的衝積平原。開封位於這個衝積扇面南翼,有4100多年的建城史和建都史

高中历史 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改道

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改道  文/陶卫宁  一、黄河之名的由来  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史前旧石器考古时代开始,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存,孕育出了

高中历史 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改道

历史上的黄河下游改道  文/陶卫宁  一、黄河之名的由来  黄河是我国仅次于长江的第二条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史前旧石器考古时代开始,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这片肥沃的土地上繁衍生存,孕育出了

黃河因為水黃才叫黃河,為何現在水開始變清了

黃河是我國的母親河之一,為我國的歷史文明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大家對黃河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很多人可能會說:「黃」。沒錯,黃河堪稱是世界上最「黃」的河流,因為在地球上所有河流中,黃河水的含沙量是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