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 赵胜毁家解难
Posted
篇首语:世界再冷,你也要成为自己的太阳,无需别人的照亮,你就是自己的太阳。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战争 赵胜毁家解难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战争 赵胜毁家解难
公元前258年,秦昭王派大将王?率大军进攻赵国都城邯郸。邯郸城在秦兵的猛烈攻击下,岌岌可危,投降之声逐渐出现,而援兵又迟迟未到。赵国宰相平原君赵胜万分焦虑,寝食不安。
一天,有一位叫李同的青年求见。落座后,赵胜问道:“有何要事,快快讲来。”李同并未说有何事,却冒然反问道。“邯郸势如累卵,朝夕难保,平原君也为国破家亡担忧吗?”一句话打中了要害,竟使赵胜长叹一声,以凄凉的声调回答说:“邯郸城破,我便要作秦国的阶下之囚,怎能不担忧呢?”李同接着又挑逗一句:“以小子看来,尊君全不像忧虑的样子。”赵胜感到十分惊讶,忙问道:“为什么这么看呢?快与我说个明白!”李同说:“城中军民本已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可是,尊君后宫却有数百宫人,穿的是绫罗绸缎,哪里有担忧国破家亡的气氛呢?”赵胜无言可答,只得羞愧地说:“愿听教诲!”李同接着说:“秦兵一旦攻破城池,尊君还能有此享受吗?反之,如能打退秦兵,又何愁没有这些享受呢?以我看来,理当不惜一切,毁家解难,如果在紧急关头还想珍惜家产,那就如同抱着珍宝跳井,实在是愚不可及了。”赵胜这才恍然大悟,慷慨采纳了李同的建议,并立即付诸实施。宰相带头,大小官员也不怠慢,纷纷献财献物,充作军费,很快使城中军民的处境得到改善,大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一时群情振奋,投降的呼声消沉下去,求战的气氛高涨起来。赵胜又乘势组建了一支3000人的敢死队,交由李同带领,准备出城杀敌。
时隔不久,赵胜听说援兵即将到来,便命李同率敢死队,向秦军的弱处冲杀出去。秦军以为赵军久困孤城,兵弱马疲,士气低落,一定无力出战,放松了戒备。没料到突然杀出3000精兵,好似猛虎突入羊群,秦军措手不及,大败而逃。接着,赵胜的援兵又赶到,联合起来反击,一直把秦兵赶回了老家。
相关参考
鸦片战争是一场对近代历史极具重大意义的战争,这场战争正式的让西方列强撬开中国的国门,中国百姓至此走向毁家纾难的悲惨道路。鸦片战争之前,英帝国原本希望进行正常贸易往来,但是中国的茶叶和丝绸造成大量顺差,
东汉末年,逐渐强盛起来的鲜卑族,经常攻掠汉朝边境。汉灵帝熹平六年(177年)八月,朝廷派三位将军各率精兵一万,从云中(今内蒙托克托)、雁门(今山西代县北)、高柳(今山西阳高)三条道路出塞,同时反击鲜卑
1948年4月27日上午10时许,王容像平常一样,到民国路(今重庆市渝中区五一路)宏泰大楼二楼的南华贸易公司找三哥王朴玩。王朴是公司的经理,但这次见到弟弟,却皱起了眉头,第一次不加解释地让王容到别处去
不能解难,要你何干“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训练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毛泽东人们需要领导的原因,不是希望在风平浪静、一帆风顺的时候,有个人来对大家来指手画脚地显示权威,而
上世纪初到40年代中叶,“白山黑水”的东北大地上,曾涌起过千百股土匪。他们因种种原因聚啸山林。这里讲一个匪号“滚地雷”的故事。“滚地雷”大名张志平家住在伊通县马鞍山镇西南魏家屯。张家是个大户人家,有1
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武灵王乃一代名君,为壮大国力,力排众议,毅然放下华夏大国的架子,胡服骑射,赵国因此而强盛,北灭中山,西图强秦,威震天下。他嫔妃众多,有子数人。诸子之中,有不肖也有贤明,赵胜是最有
李贺的诗《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在丝绸上袖的赵国君子平原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
李贺的诗《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在丝绸上袖的赵国君子平原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
李贺的诗《浩歌》:“买丝绣作平原君,有酒惟浇赵州土。”在丝绸上袖的赵国君子平原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战国四君子之一。 赵胜(约前308年——前251年),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
一、古代算命的人叫什么相士。一般精通卜筮、堪舆、命理、相术、占梦、择吉等。指迷算命的历史相传始于战国时代的鬼谷子,想要算命的人,多会求助于某些对命理有钻研或是受人推崇者,以寻求替自己指点迷津,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