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 平原君(赵胜)是怎么死的?赵胜的史家评价?

Posted 春秋

篇首语: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春秋战国 平原君(赵胜)是怎么死的?赵胜的史家评价?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春秋战国 平原君(赵胜)是怎么死的?赵胜的史家评价?

赵胜,赵武灵王之子。赵武灵王乃一代名君,为壮大国力,力排众议,毅然放下华夏大国的架子,胡服骑射,赵国因此而强盛,北灭中山,西图强秦,威震天下。他嫔妃众多,有子数人。诸子之中,有不肖也有贤明,赵胜是最有才干的一个。

身为王子,赵胜年纪轻轻就被封为平原君,食邑于东武城(今山东武城)。平原君仅是个爵位,衣食租税而已。但赵胜不肯养尊处优,亦不屑于斗鸡走狗,想为国家出些力。他身无官职,不能理政治民,便把精力用在收养网罗名士上,凡有一技之长者,即招入门下。几年后,门下食客便达数千人,三教九流,无所不有。这是一个庞大的人才库,为赵胜日后建功立业奠定了雄厚的基础。赵胜因养士而名噪天下,与齐国的孟尝君田文、魏国的信陵君魏无忌、楚国的春申君黄歇并称“战国四公子”。

养士并非易事,不是有权有势便可招来济济士人的。权势固然为先决条件,无权无势是养不起士的。但具备养士的条件却不一定能养得了士。战国士人,标榜自我,注重人格,他们肯为知己者死,决不苟且取容,仰人鼻息。故此,只有那些能礼贤下士、尊重他人人格者,才能招致众多的士人。

赵胜虽有大家风度,但偶因不慎,曾受挫折。

赵府府第巍峨,俯视那些柴门草庐一清二楚。赵府附近一户百姓,家有一跛子,常一瘸一拐地去井边打水。有一次,赵胜的一个爱妾在楼上瞧见了,觉得好玩,忍不住“哈哈”大笑。第二天,跛子找上门来,对赵胜说:“我听说您喜欢养士,那些士人不远千里来投奔您,就是因为您尊重他们。我不幸患有足疾,您的爱妾竟因此而讥笑我,我希望能以轻蔑我的人的脑袋来雪耻!”

“好吧。”赵胜漫不经心地答应了。

跛子一瘸一拐地走了。“瞧那小子!”赵胜望着他的背影,笑谓门客,“竟想因为一笑的缘故而杀我的美人,岂不是太过分了吗?”

众门客相顾而视,默然无语。

不久,门客们陆陆续续离去,走了大半。

赵胜感到奇怪。“我对待诸位不曾失礼,为何这么多人离去呢?”他问剩下的门客。

“因为您没能杀死讥笑跛子的爱妾,”一个门客说,“大家认为您爱好女色,轻视士人,故此离去。”

赵胜醒悟,马上命人砍了那个爱妾的头,亲自登门献给那位跛子,向他道歉。

离去的门客闻讯,又陆续回来了。

赵胜更加谨慎地礼待门客,门下客日众,赵胜名声大噪,兄长赵惠文王遂拜他为相,襄理国务。门客为他出谋划策,他择善而从,号为贤相。

西方的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国力发展很快,成为列国诸侯中最强的一国。秦不时出兵东侵,蚕食韩、赵、魏国土。韩、魏势弱,难以招架,唯赵国尚强,可以抗衡一时。

于是,战国史上最大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在秦、赵两强之间爆发了。

此战的序幕是在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拉开的。是年,秦攻取韩国野王(今河南沁县),切断了韩上党郡(郡治壶关,今山西长治东南)与本国的联系,上党郡守冯亭惶恐,派人去赵国,愿以上党17城降赵,联手抗秦。

这时的赵国,已是孝成王君临了。孝成王召集群臣会商冯亭请降一事,众臣看法不一,有的赞同,有的反对。赵胜是力主接纳的,孝成王对这位既是叔父又为相国的国家栋梁极为看重,遂采纳了他的建议,接纳上党,命赵胜率兵一支,进驻上党,令大将廉颇统兵驻防长平(今山西高平),成犄角之势。

第三年,秦将王龁麾兵进攻上党,赵胜力战不支,率上党军民撤回赵国。秦军乘胜进击长平,廉颇据城固守,两军对峙。秦施反间计,孝成王上当,撤换廉颇,改派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统兵。赵括上任,一改廉颇的战术,开城出击,被秦军包围,赵军大败,40万人降秦,除240名童子军被放回外,余者全部坑杀。

赵国受到致命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长平惨败,罪在赵孝成王和赵括身上,赵胜也被认为是罪魁祸首之一。司马迁在《史记·平原君列传》的评论中说:“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余万众。”把赵胜目为元凶。

长平战后,秦军乘胜进击,于翌年兵围赵都邯郸(今属河北)。赵国拼死抵抗,然独力难支,向东方诸侯求救。

赵胜奉命去楚国游说求援。

他决定在门客中择选文武全才的20人同行,挑来挑去,仅有19人,还差一人。赵胜正在犯愁,一个叫毛遂的门客走上前来说:“我听说您要去楚国求救,准备从门客中带20人去,现在还少一个,带上我好了。”

赵胜门下食客如云,对这位毛遂先生还不熟悉,问:“先生在我门下几年了?”

“迄今已有三载。”毛遂道。

“贤士处世,如同锥处囊中,锥尖马上会露出来。”赵胜说,“先生在我这已经三年了,没听人谈论过先生,更不用说称道了。先生大概是一无所长,还是留下为好。”

“我今天才请求放在囊中,”毛遂道,“假若我早处囊中,整个锥子都会露出来,不只是露出点尖尖!”

赵胜半信半疑地答应了毛遂的请求。

那19个人相顾而视,脸露轻蔑之色。

赵胜一行日夜兼程,赶赴楚国。到了楚国,赵胜进见楚考烈王,商谈出兵之事,从早上直谈到中午,也没个结果。20名随从在殿下等急了,对毛遂说:“毛先生去看看。”毛遂左手提剑,右手握住剑把,一步一级台阶走上大殿,谓赵胜曰:“出兵还是不出兵,两句话便可决定。而你们从日出谈到日当午还没个结果,这是为什么?”

“这位客人是干什么的?”考烈王问赵胜。

“他是鄙人的门客毛遂。”赵胜道。

楚王闻言大怒,冲着毛遂吼道:“还不退下!寡人在和你的主人谈话,你来干什么!”

毛遂毫不畏惧,手握利剑走上前说:“大王之所以如此呵斥我,是仗着楚国人多。现在我与大王相距不过十步,十步之内,人多也不顶用了,大王的性命操在我手里。我的主人就在面前,吆喝什么!我听说商汤凭着纵横70里的土地统治了天下,周文王靠着纵横100里的土地使诸侯臣服,难道是因为他们人多势众吗?实则是由于他们能够把握时机,顺时而动。现在楚地纵横5000里,甲兵上百万,此乃称霸的资本。按说以楚之强,天下无人能敌。可秦将白起,一个毛头小子,率领几万士卒,出兵攻楚,一战夺取了鄢郢(今湖北宜城南),再战烧了夷陵(今湖北宜昌东南),三战侮辱了大王的祖先。此乃楚国百代深仇,赵国都感到羞耻,可大王无动于衷。联手抗秦,也是为了楚国,不只是为了赵国。我的主人就在这里,吆喝个什么呢?”

一席话把考烈王震住了,“是,是,真像先生所说的那样,”他眼盯着毛遂说,“寡人愿倾尽全力助赵抗秦。”

“真的下定决心了吗?”毛遂逼问。

“真的决定了。”考烈王道。

“好!”毛遂一声呐喊,“拿鸡狗马之血来!”血送上来了,毛遂双手平端铜盘,走到考烈王面前,跪下,举盘过头,献给考烈王:“大王请歃血定盟,其次是我的主人歃血,再次是鄙人。”盟约遂定。

回到赵国,赵胜对众人说:“我再也不敢品评人才了。我品评人才,多则上千,少说也有数百人,自以为不会漏掉天下英俊,谁知还是遗漏了毛先生。毛先生此番去楚,使赵国威重天下。毛先生的三寸之舌,胜过百万大军。”从此敬重毛遂,待若上宾。

在向楚求救的同时,赵胜又致函魏安釐王求援。安釐王明白唇亡齿寒的道理,命大将晋鄙统兵10万援赵,但在秦国的恫吓下,又传令停止前进,观望形势。赵胜知道,求安釐王是没用了,遂派人去魏国找信陵君魏无忌。魏无忌是安釐王同父异母弟,他的姐姐嫁给赵胜为夫人。赵胜让人捎话给魏无忌:“我之所以高攀阁下,结为姻亲,是看在阁下行为高尚,讲求仁义,能见危而救的份上。现在赵国危在旦夕,而阁下却坐视不救,从哪里能看出阁下之高义呢?阁下即使瞧不起我,要抛弃我,让我去当秦人的俘虏,可阁下难道不怜念姐姐吗?”就像赵胜预料的那样,魏无忌不甘坐视赵国灭亡,在谏说安釐王无效的情况下,通过安釐王宠爱的如姬盗得兵符,杀死晋鄙,统兵救赵。

楚考烈王也未食言,命春申君黄歇将兵援赵。黄歇统率楚军北上,直趋邯郸。

魏、楚距邯郸很远,援军一时难以到达。秦军获悉魏、楚发兵援赵,加紧攻打邯郸,想在援军抵达前拿下邯郸。邯郸形势危急,守城军民的信心已经动摇,眼看就要缴械投降了,赵胜心急如焚。

这时,有个叫李同的人求见,此人出身低微,父亲是邯郸城一所供行旅居住、传送文书的传舍的管理人员。赵胜接见了李同,李同见面就问:“您不担心赵国灭亡吗?”

“赵国一亡,我就成了亡国奴,怎能不担心呢!”赵胜道。

“邯郸城的老百姓用死人的骨头烧火做饭,易子而食,可谓万分危急了。”李同说,“可您的姬妾数以百计,侍女们身穿绫罗绸缎,美味佳肴吃不完,老百姓却连一件完整的粗布短衣都没有,连酒渣糠皮都吃不饱。黎民贫困,武器用尽,削尖了木棍当矛、矢,可您的用具、乐器原封未动。假若秦国攻下赵国,您还能拥有这些吗?假使赵国能够保全,您何愁得不到这些?现在您若能命令夫人以下的人编入战士行列,分担一份守城的任务,把家里的财物拿出来犒赏士卒,在军民困苦之际,这样做是会赢得他们感戴的。”

赵胜依言而行,军民欢呼。他乘机组织了3000人的敢死队,李同毅然加入。敢死队打开城门,冲向秦军。秦军阵脚大乱,退却了30里。

就在这时,魏、楚援军到了,邯郸军民同仇敌忾,拼死冲杀,与魏、楚援兵夹击秦兵。秦军招架不住,主将王龁率一支人马杀出重围,落荒而逃,副将郑安平率20000人马左冲右突,皆被击回,只得投降。

邯郸保住了,赵国得救了。

如果说长平之战赵胜该担一份罪责的话,那么,邯郸保卫战他是立了大功的。

邯郸保卫战结束后,虞卿替赵胜请功。

虞卿,是个游说之士。他穿着草鞋,打着雨伞,去游说赵孝成王。第一次见面,孝成王赐他黄金百镒,白璧一双;第二次见面,封他为赵国的上卿。此人的姓名史书未详,一说姓虞,为赵国上卿,故名“虞卿”;一说虞乃封邑,在今山西平陆东北。

虞卿打着信陵君的旗号奏请孝成王加封赵胜。公孙龙听说,连夜驾车去见赵胜。公孙龙,赵国人,以讲形式逻辑和诡辩著称天下。他问赵胜:“我听说虞卿大人想借信陵君保卫邯郸的功劳来替您请功,要求加封爵邑,有这事吗?”

“不错,有这么回事。”赵胜毫不隐瞒地说。

“这是很不恰当的。”公孙龙道,“大王选拔您担任赵国的丞相,不是因为您的智慧和才能是赵国所没有的;把东武城赐封给您,也不是因为您一人有功劳,而其他人都无功劳,只不过因为您是王亲国戚罢了。您接受相印不说自己没有能力而推辞;受封土地不说自己没有功劳而谢绝,也是由于认为自己是王亲国戚吧?现在信陵君保卫了邯郸,有人请求给您晋爵益封,是因为您是王亲国戚,才这么做的。这是很不恰当的。况且虞卿会拿这事大做文章,一旦事情成功,他会像债主一样拿着债券的另一半向您讨取报酬;若事情不成功,他也会因为替您请功而博得您的好感。我相信您一定不会听他的。”

赵胜觉得公孙龙此言有理,遂谢绝虞卿的“好意”。

孝成王十五年(前251),赵胜病逝。

作为战国四公子之一的赵胜,因为赞同接纳上党郡守冯亭而倍受指斥,司马迁《史记·平原君列传》说他是位风流洒脱、很有才华的公子,可不明大体,以致利令智昏。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平原君赵胜的妻子是谁 平原君赵胜怎么死的历史名人

  “君子”一词,最开始指的是帝王之子,后来孔夫子为君子赋予了更多的意思,他将“德”加之于君子,于是君子便德行,君子寡欲、君子不齿、君子博学等等,从此,君子的内涵便深刻起来,指的是德才兼备之人。作为战

历史人物 平原君赵胜的妻子是谁儿子是谁 平原君赵胜最后怎么死的

  “君子”一词,最开始指的是帝王之子,后来孔夫子为君子赋予了更多的意思,他将“德”加之于君子,于是君子便德行,君子寡欲、君子不齿、君子博学等等,从此,君子的内涵便深刻起来,指的是德才兼备之人。作为战

历史人物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是谁

  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赵国贵族。赵武灵王之子,惠文王之弟,因贤能而闻名。刻于东武(今山东武城),号平原君。那么,你知道平原君赵胜的夫人是谁吗?现在,请随小编一起来看看平原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故事 平原君赵胜的生平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是赵国的皇

赵王使平原君求救于楚故事 平原君赵胜的生平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是赵国的皇

平原君赵胜的三千门客竟然也只是一帮饭桶

战国四君子的美名,平原君赵胜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赵国,平原君的三千门客名没有给他带来巨大的帮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赵国,三千门客不过是一帮饭桶。这是怎么回事呢?战国四君子中,大规模招揽门客成为一时

平原君赵胜的三千门客竟然也只是一帮饭桶

战国四君子的美名,平原君赵胜就是其中之一,但是在赵国,平原君的三千门客名没有给他带来巨大的帮助,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危害了赵国,三千门客不过是一帮饭桶。这是怎么回事呢?战国四君子中,大规模招揽门客成为一时

平原君的历史评价 平原君赵胜是什么人

平原君赵胜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

平原君的历史评价 平原君赵胜是什么人

平原君赵胜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

平原君的历史评价是怎样的 平原君赵胜是什么人

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号平原君的赵胜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个贤能善德之人。他的身份尊贵,是赵国国君武灵王的儿子,也是惠文王的弟弟,他还是另一个著名的人物魏国的信陵君的姐夫,可以说是赵国的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