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争 曹操移恶稳军心

Posted

篇首语: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战争 曹操移恶稳军心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中国古代战争 曹操移恶稳军心

    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出身于贵族世家的袁术占据了淮南。并于公元198年在寿春称帝,自称“仲家”。袁术僭称帝号,引起了各军阀势力的普遍不满。割据兖州的曹操率先发难,以汉室丞相的身份,公开对袁术进行讨伐。这一年,袁术兴兵攻陈,曹操立即率大军往救。袁术闻讯,自己就先有了三分惧意,忙留下大将桥蕤、李丰、梁纲、乐就坚守寿春,自己却躲到了淮南。双方在寿春一带相持了几个月,由于袁军坚壁自守,战事处于胶着状态。

    曹操的军队由于远离后方,加之以旷日持久的对峙,军中粮食快要用尽了,派人到兖州去催送粮草,一时又不能到达。军队一旦缺乏后勤供应,必然失败无疑。为了稳定军心,曹操决计不把真相透露给士兵。于是,曹操召来典仓吏王?,命令他用小斗付粮以解燃眉之急。过了几天,士兵们由于口粮不足,都产生了不满情绪,军中顿时怒言四起。这时,曹操又把王?召到内室,对他说:“我想借你一件东西来稳定军心。”王?忙问:“什么东西?”曹操说:“就是你的头。”当即,不等王?申辩,就把王?的人头挥刀砍下。随后,曹操将王?的人头悬于军营大帐的高杆上,对士卒们说:“王?身为典仓吏,在军队作战之际;私自?扣军粮,现在已经查实,把他斩了。”而众人却蒙在鼓里,不知其中详情,还以为曹操公正无私,怨恨的情绪也就随之消失了。最后,曹操争取了时间,军粮也源源不断地送到了军前,终于打败了袁木的军队。

相关参考

中国古代战争 釜底抽薪撼军心

  公元887年,割据势力杨行密和孙儒,在江淮地区你争我夺,造成饿殍遍野、民众相食的惨景。可是,双方却仍不肯歇兵休战。经过反复较量,形成杨行密屯据宣州,孙儒屯据广陵的对峙局面。唐朝

中国古代战争 项羽破釜沉舟振军心

   公元前206年,秦将章邯大败赵军,巨鹿被围,整个赵国危在旦夕。“赵王歇在危急时刻,四处求救。楚怀王派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率军约7万人救赵。 &nbs

中国古代战争 曹操骄敌诛文丑

   三国时期,当曹操领兵救援刘延,解除了白马之困后,正打算收兵后撤,忽然听说河北名将文丑为报关羽斩颜良之仇,率领大军渡过黄河,追杀过来。曹操为了使文丑产生骄傲情绪,故意

中国古代战争 将计就计破曹军

   曹操率大军讨伐张绣,把张绣军围困在南阳城内。张绣关闭城门,坚守不出。曹操不急于攻城,而是围城观看了三天,第四天,曹操命令士兵在城西北角上,堆放干柴,而且召集诸将,扬

中国古代战争 取胜也赏谏阻人

  公元207年,曹操准备北征乌桓,企图消灭袁绍的两个儿子袁尚、袁熙的力量。   战前,曹操兴致勃勃地召集将领商讨行动计划。不料有不少人反对说:“袁氏

历史秘闻 结果大获全胜

古人常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行军打仗,粮草与战争的胜负有着很直接的关系,数十万军队一旦开拔,人要吃粮,马要吃草,如果没有足够的粮草储备,军心就会不稳,战斗力也将削弱。所以善于驾驭战争的将领都会

诸将失和致军心瓦解

日本浮世绘:蒙古袭来作者:肖伊绯自唐代遣唐使以来,中日两国关系逐渐发生了微妙变化。日本逐渐从向中国学习、遣使示好,转而自立门户、反客为主。到明代倭寇屡屡骚扰东南沿海时,中日两国关系已经开始恶化。那么,

报纸对中国进行包装 日本赢得了甲午的国际舆论

战争中的舆论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人心向背,意味着军心士气等。由此,这一本来与炮火硝烟相隔甚远的文化形态,却与战争过程如影随形,让瞬息万变的战场动态更加扑朔迷离,以致深刻影响着一场战争的走向。甲午战争中,

中国历史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曹魏屯田制

中国古代史·历史名词·曹魏屯田制东汉末年曹操和三国时期魏国实行的土地制度。东汉末年,战争频繁,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曹操为保证军粮供应,发展自己势力,于196年接受部下枣祗、韩浩的建议,在许昌实行屯田,第

军队人数虚报1至20倍以上 古代战争

1,赤壁之战曹操83万大军,入侵东吴3万+1万刘备军。结果,曹操全军覆没。。。事实呢?曹操7万军队,打东吴2万,刘备8000人。2,隋炀帝入侵高句丽第1次入侵高句丽,隋炀帝200万大军出征。高句丽举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