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白居易共用歌女的元稹有多好色?
篇首语:任何事情的发生必有其目的,并且有助于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与白居易共用歌女的元稹有多好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与白居易共用歌女的元稹有多好色?
“读遍元诗与白诗,一生少傅重微之。再三不晓渠何意,半是交情半是私。”这是白居易的弟弟白行简写的一首题为《读元白长庆二集诗》的诗句。其中“元白”一词便是中唐著名诗人元稹和白居易二人的并称。二人同为新乐府的倡导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近,在中唐诗坛影响很大。但在主题集中、思想深刻、形象鲜明等方面,元稹稍逊于白居易。对“元白”二人的评价,历来有扬有抑。扬者始自张为,抑者始自杜牧。
据《新唐书·白居易传》载:自居易“初与元稹酬咏,故号元白。”白居易在《刘白唱和集·解》中也说:“江南士女,语才子者,多云元白。”元白并称,当时已行于世,又经杜牧在文章中正式使用,后世遂相袭沿用。在中唐诗坛上,“元白”二人的影响很大。《旧唐书·元白传》论赞指出:“若品调律度,扬榷古今,贤不肖皆赏其文,未如元白之盛也。”清代著名文人叶燮在《原诗》中说:“元稹作意胜于白,不及白舂容暇豫。”而另一著名文人赵翼则认为:“白自成大家,而元稍次。”
其实,元稹和白居易不仅文学观点相同,作品风格相似,诗坛名声相近,而且生活作风一致,都是十分好色、放荡不羁的风流诗人。尤其在绍兴任上,元稹和当时在杭州做官的白居易除了互相写诗咏风花雪月之外,而且还无所顾忌地向白居易借歌女一用。当时杭州有个名叫玲珑的歌女,很得白居易赏识,元稹听说了就向白居易借走玲珑一个多月才归还。他们还分别为玲珑写诗作为。一是被传为“元白”的风流佳话。
当然元稹的好色之举,并非与白居易共用一个歌女之时才开始,他的风流之名早已远播朝野。但他最出名的好色猎艳事迹,还是提供了崔莺莺这一家喻户晓人物的原型。
元代王实甫就是以元稹的《会真记》为蓝本,写出了现在广为流传的《西厢记》,但《会真记》并没有《西厢记》最后大团圆的结局。
《会真记》差不多就是元稹的亲身经历,元稹二十三岁那年,偶然邂逅了他的亲戚崔莺莺一家。于是,元稹骗取了只有十七岁少女崔莺莺的纯真感情,丫头红娘在这段孽缘中起到了一般“红娘”所起不到的关键作用,这也是妇孺皆知的一段情节。
以后的事情和《西厢记》就大相径庭了。崔莺莺的母亲发现生米已经煮成熟饭,也只好认帐。这时元稹已入长安应试,虽然落榜却得到了长安府尹韦夏卿的赏识,没几天就娶了韦夏卿如花似玉的女儿。于是,崔莺莺变成了这场始乱终弃连环大戏最悲惨的受害者。
然而,始乱终弃还不是这个故事里最为令人憎恶的内容。元稹对崔莺莺并非毫无留恋,然而在长安想起崔莺莺的时候,他想到的却是,自己不在,崔莺莺很可能被别人占有了,并且为此妒火中烧。元稹还自我庆幸,幸好自己在他人之前占有了崔莺莺,起码抢了一个先。难怪清代评论家送了他一顶“小人”的桂冠,以志表彰。不过,有了这样的猎艳事迹,居然还敢堂而皇之地写下来,元稹可真算是个“磊落小人”了。
说起来,元稹早年也曾经意气风发过,曾担任朝廷的左拾遗。左拾遗是唐朝的谏官,元稹与当时不少著名文人一样,犯了拿鸡毛当令箭的毛病。从上任开始,他就接二连三地批评朝政,结果他被打发到地方上做个小官才算了事。
然而,元稹并不服气,不久后他担任监察御史,抓住剑南东川节度使的腐败问题一查到底,一口气掀翻了七个地方官员。此案轰动一时,元稹本人也大出风头。正在兴头上的元稹,再接再厉地又在山西查处了一桩腐败大案,致使一批地方官员纷纷落马。虽然此时元稹风光无限,但他却不慎得罪了宦官权贵仇士良,第二年被贬为江陵府士曹参军。
唐穆宗长庆元年,即公元821年,经多方努力,元稹升迁为中书舍人,充翰林院承旨。第二年,便进居相位。但仅仅干了三个月的宰相,便被贬为浙东观察使。于是,早过不惑之年的元稹感到再无出头之日,便破罐子破摔起来。
身为浙东观察使,根本没有多少事务可管,于是,无所事事的元稹便和当时在杭州出任太守的白居易除了互相写诗咏风花雪月之外,而且还无所顾忌地向白居易借歌女。当时杭州有个叫玲珑的歌女,很得白居易赏识,元稹听说了就向白居易借走玲珑一个多月才归还。两位大名鼎鼎的风流诗人还分别为玲珑写诗作为纪念。他们二人做到了这个份儿上,“元白”、“元白”,还真不是随便称呼的。
元稹在浙江前后待了六年,闲来无事,其间忽然怀念起当初在成都结识的青楼名妓薛涛来,一度曾经准备派人去接薛涛。恰在此时,元稹遇到了当地一个乐工的女人。此女名叫刘採春,不但歌声动听,而且姿容出色。薛涛虽然是唐朝一代才女,到底比元稹大了十来岁,此时已经年老色衰,元稹有了刘採春,就把薛涛给扔到了脑后。
离开浙江两年后,元稹在湖北任上结束了他充满是是非非的一生。对于一个人,有历史的判断,一个时代自有一个时代的标准。后人可以欣赏他,也可以不喜欢他,但从的一生不难看出,元稹无疑是一个很喜欢出风头、但又难以抵挡风头的人!
侍妾家妓竟然三年换一批 好色诗人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总是悲天悯人,一副救苦救难大慈大悲的样子,还写下了《上阳宫》《琵琶行》同情女子的诗,谁晓得走出了诗歌,他也不过是无行文人。你可以去泡妞,也可以让我们背你的《卖炭翁》,但你不能让我们一边背着你的《卖炭翁》一边目送你泡妞吧?
樊素和小蛮都是白居易的家伎。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她们俩出名,皆因白居易曾经写过着名的“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其实,白居易当时任刑部侍郎,官正四品,按规定只能蓄女乐三人,但他的家伎除了樊素、小蛮和春草以外,专管吹拉弹唱的家伎就有上百人,还写了一首诗说,“菱角执笙簧,谷儿抹琵琶。红绡信手舞,紫绡随意歌。”列位看官,这些都是他的人啊。家伎可真够忙的,既要充当侍妾,要充当歌女舞女,又要充当丫环,而且事关社交。她们的数量、质量、伎艺往往还是主人的地位尊严、经济实力、人品高雅的一种体现。白居易忍不住四处炫耀他的美女们。
白居易的《追欢偶作》中写道:“十载春啼变莺舌,三嫌老丑换蛾眉。”我家里养的家伎,每过三年多,我就嫌她们老了丑了,又换一批年轻的进来,经常换新鲜货色,十年间换了三次了。公然以此自炫。这时的白居易已是风烛残年,而樊素小蛮,不过十八九,年方潋滟。
相关参考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
白居易听说中国人都将他和元稹并称为“元白”,非常气愤,于是不辞辛劳,从阴曹地府穿越到现代,专门发微博澄清这件事情。以下是微博全文。我是白居易,我在阴间听很多人说现在的人都把我和元稹放一起,并称“元白”
白居易听说中国人都将他和元稹并称为“元白”,非常气愤,于是不辞辛劳,从阴曹地府穿越到现代,专门发微博澄清这件事情。以下是微博全文。我是白居易,我在阴间听很多人说现在的人都把我和元稹放一起,并称“元白”
...数出。今天我们来讲一讲汉高祖刘邦为什么与自己的女婿共用一个妃子。这是缘于什么?西汉皇帝刘邦是个好色的男人,他的宠妃很多,比如戚夫人,还有薄姬等人,真的是见一个爱一个。不过这个皇帝还有一个特点,好色不分...
她是杭州官,善绘画、懂美食,歌舞皆精。与二人互不相让,后她委身,眼红为她谱写「霓裳羽衣曲」,于是她跑到越州与偷情,被发现后,开除她官妓籍。她又去寻元稹收留,此时元稹已有新欢,后来连面也不见,从此她
元稹,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著名诗人;薛涛,中唐最杰出的女诗人,两人常有诗文唱酬,因此关于两人的风流韵事就成为耸人听闻的话题,有关的笔记诗话绘声绘色、煞有介事地传扬着元、薛的燕昵私会及其诗歌酬唱。那么两人
元稹,与白居易齐名的中唐著名诗人;薛涛,中唐最杰出的女诗人,两人常有诗文唱酬,因此关于两人的风流韵事就成为耸人听闻的话题,有关的笔记诗话绘声绘色、煞有介事地传扬着元、薛的燕昵私会及其诗歌酬唱。那么两人
据《新唐书·元稹传》称:“稹尤长于诗,与居易名相埒,天下传讽,号元和体。”元稹与白居易,都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元和体”的代表,二人名噪中唐诗坛,又有兄弟般的情谊,并称“元白”。元稹(779—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