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懼

Posted 孟子

篇首语:人生难得几回搏,此时不搏待何时。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懼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懼

《近思錄》是南宋朱熹邀約呂祖謙(東萊先生)共同編纂的,書名取自《論語》「 ”切問而近思”之意。《近思錄》是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夏天十天左右編成的。朱、呂二人會面,是因為呂祖謙有鑒於朱子與陸九淵(象山先生)二人學術見解不同,於是邀約雙方見面論學,這便是有名的鵝湖之會。朱、呂二人在會前見面,短時間便編出了影響後世非常深遠的《近思錄》。此時朱子四十六歲,思想見解已經成熟。

近思錄 書影


對於北宋四子的學問見解,朱子年輕的時候就已經潛心苦讀,從四十歲到編撰《近思錄》的數年間,朱子對於周敦頤(濂溪先生)、張載(,橫渠先生)、程顥(明道先生)、程頤(伊川先生)的著作,作出精當的注釋與講解,並且作了嚴格的考訂。

《近思錄》逐篇綱目:(一)道體;(二)為學大要;(三)格物窮理;(四)存養;(五)改過遷善,克己復禮;(六)齊家之道;(七)出處、進退、辭受之義;(八)治國、平天下之道;(九)制度;(十)君子處事之方;(十一)教學之道;(十二)改過及人心疵病;(十三)異端之學;(十四)聖賢氣象。(《朱子語類·論自注書》)


朱熹詩意(局部) 於永茂 繪


二、《近思錄》的內容思想(一)《近思錄》的「 ”天人合一”思想據朱子的說明,十四卷的《近思錄》等於把北宋重要儒者的思想言論分成十四類。由於選擇精要、分類嚴謹,此書可說是把北宋儒者的內聖外王的學問規模、重要見解做了系統性的鋪排。

《朱子語類》有兩條雲:

一、《近思錄》好看。四子,六經之階梯;《近思錄》,四子之階梯。(《朱子語類·論自注書》)

二、或問《近思錄》。曰:「 ”且熟看《大學》了,即讀語孟。《近思錄》又難看。”(《朱子語類·論自注書》)



朱子認為《近思錄》可以是四子書的階梯,即是說讀懂了《近思錄》,就可以進一步了解《論語》《孟子》《大學》《中庸》的義理,這是朱子謙虛或推崇聖人的說法,其實《近思錄》所記載的宋儒義理,是四書的進一步發展,其內容涉及天人性命之道,並不像四書般平易近人,故上引第二條的《朱子語類》便有《近思錄》比四書難看,學者讀了四書才能讀《近思錄》之意。


程顥詞意(局部) 高雲 繪


關於先秦儒與宋明儒思想的異同,當代牟宗三先生有非常清楚的表達。他說孔子的思想主要是踐仁以知天,而仁與天在《論語》中的表達是有距離的,但宋儒則認為仁與天是「 ”一”。孟子的主旨是盡心、知性以知天,心性天在孟子的表達中也是有距離的,而宋儒多認為心、性、天是「 ”一”。《大學》「 ”格物致知”之說,本意並不清楚,伊川、朱子則把它規定為即物以窮其理,這樣理解就成為宋儒重要的實踐工夫論。《中庸》言「 ”天命之謂性”,又有「 ”至誠盡性”之說,天命與性在《中庸》中也未明言是「 ”一”,宋儒則認為天命即是性,天道流行,人、物都以天道為性,而聖人所表現出來的生命的真誠,就是天道在人生命中的表現,故「 ”誠”也就是天道。從以上所說,可知宋儒的確能契接四書的思想主旨,而又作了進一步的發展。故此,對於朱子所指《近思錄》是四子書的階梯之說,應倒過來了解,即了解了四書之後,如果要進一步體會儒學義理,必須要讀《近思錄》。


朱熹

由於《近思錄》是朱子主編的,而朱子在南宋以後的地位日益崇高,故《近思錄》也非常受到重視,成為南宋以後到清朝士子必讀之書。在韓國、日本、越南也流傳很廣,成為東亞儒學界重要的典籍,各種刻本、注解本很多。在當代,此書雖然不復清朝以前的地位,但也是公認的研究宋明理學必讀之書。當代史學家錢穆先生甚至認為,《近思錄》是中國人必讀的九本經典之一。名學者陳榮捷先生首先把此書翻譯成英文,也成為西方學者研究中國宋明理學的重要參考書。此書以分類的方式精選北宋四子的重要言論,很有系統地表達了北宋儒者的重要見解,由於此書之普遍流行,使得宋明理學的基本觀念得到廣大認同,此書的重要言論、格言也構成了中國民間對於修己治人及家庭倫常的生活基本觀念,對於涵養中國人的文化意識、道德意識起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参考

历史秘闻 克己可以治怒,明理可以治懼

《近思錄》是南宋朱熹邀約呂祖謙(東萊先生)共同編纂的,書名取自《論語》「”切問而近思”之意。《近思錄》是南宋孝宗淳熙二年夏天十天左右編成的。朱、呂二人會面,是因為呂祖謙有鑒於朱子與陸九淵(象山先生)二

儒家学说圣典《论语》的成书背景是怎样的

西方人的圣经一《新旧约全书》教人信仰上帝,友爱兄弟姊妹,把希望寄托在天国。中国人的圣经D《论语》教人敬神鬼而远之,克己复礼,过有序的现实生活。这两本书及其影响,可以说是中西方不同文化的界碑。《论语》是

汉朝历史 汉光武帝以仁爱为先容人克己

  刘秀为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人,东汉开国皇帝。新莽(王莽执政)末年,海内分崩,天下大乱,身为一介布衣,却有前朝血统的刘秀,与其兄在家乡乘势起兵,并在昆阳之战中一举歼灭了新莽王朝的主力。后来刘秀与绿

汉朝历史 奉法不避纵横疆场,克己奉公雅歌投壶

  祭遵(?~33),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字弟孙。颍川颍阳(今河南许昌)人。他驰骋南北,屡立殊勋,治兵有方,笃好儒学,是一员难得的儒将。>>  一、奉法不避纵横疆场>>  祭遵从小喜好

汉朝历史 克己欲抑己恶 旧兼新尽臣才

“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之一,文帝时期更是备受称颂,司马迁曾描绘这一时期的人民生活:“百姓无内外之徭,得息肩于田亩,天下殷富,粟至十余钱,鸣鸡吠狗,烟火万里,可谓和乐者乎!”社会安宁,政治清简,

请问孔子如何诠释仁?

请问孔子如何谓仁?分两部份,1.关于仁?2.诠释仁?对「克己复礼为仁」一语的解释  「克己复礼为仁」一语的解释最受争议的是「克己」的「克」字是否仅指克制、约束的消极义?还是可包涵修

历史秘闻 请问孔子如何诠释仁?

请问孔子如何谓仁?分两部份,1.关于仁?2.诠释仁?对「克己复礼为仁」一语的解释  「克己复礼为仁」一语的解释最受争议的是「克己」的「克」字是否仅指克制、约束的消极义?还是可包涵修

助明军取得宁远大捷 徐光启曾提倡启引进红夷大炮

徐光启确实有在党争中中立超然、全身而退的智慧,但这并非简单的一句精明可以涵括,其实他之所以全身而退,和他遭到诬蔑时候的独持异见、据理力争和清介廉洁、克己奉公的为官之道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泛读《明史·徐光

历史人物 金朝诗人段成己简介,著有《江城子》《行香子》等作

人物简介段克己弟。两人同为(1230)。克己中举,无意仕途,终日纵酒自娱。成己及第,授宜阳主簿。金亡,成己与兄避居龙门山(今山西河津黄河边)。克己殁后,自龙门山徙居晋宁北郭,闭门读书,近四十年。元世祖

助明军取得宁远大捷 徐光启曾提倡启引进红夷大炮

...,和他遭到诬蔑时候的独持异见、据理力争和清介廉洁、克己奉公的为官之道都有着很大的关联。泛读《明史·徐光启传》,满眼都是“志不得展”、“不听”、“既而以疾归”、“议不合”、“复称疾归”、“落职闲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