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發國人暴動、共和行政的周厲王,真的是昏庸之君嗎

Posted 帝王

篇首语:天无一月雨,人无一世穷。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引發國人暴動、共和行政的周厲王,真的是昏庸之君嗎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引發國人暴動、共和行政的周厲王,真的是昏庸之君嗎

《華夏民族擴張史》系列

七、烈王專利

文/圖/輯| 寒山憶雪

約公元前865年,周夷王去世,他的長子姬胡繼位,是為周烈王。

周烈王是青銅銘文中的叫法(剌通烈),在傳統史書中,他被稱作周厲王。

周厲王是西周歷史上比較著名的王之一。與忍辱負重的周文王、赫赫武功的周武王、文治天下的周成王、南巡落水的周昭王、西巡昆侖的周穆王和身亡國破的周幽王相比,周厲王的出名比較特別。

之所以出名得比較特別,在於與他相關的兩件大事,國人暴/動、共和行政。


1

周烈王執政時期,搞專利(封山川之利)和弭謗(禁止議 論 朝 政),使得國都居民(國人)積怨於心,在路上相遇連招呼都不敢打,只能相互眼神交流(道路以目)。

終於,在公元前841年(周烈王二十四年),國都居民發起暴 動,周烈王被迫逃離(或被驅逐)鎬京,逃到霍國附近的彘zhì地(今山西霍州一帶)。

沒有了國王的國都居民,推舉了恰好在朝任職的共國君主(共伯和)擔任執政,代天子治理國政。直到十四年後,周烈王去世,共伯和才卸任並讓烈王太子繼位。

這段沒有君王,只有大家(國人)推舉出來的賢臣(共伯和)主持國政的特殊時段,被後人稱作「共和行政」。對於有兩三千年帝王統治史的近代中國人來說,沒有帝王的統治是破天荒的,人們於是聯系西周這段特殊的歷史時期,把帝制被推翻後的民 選 總 統 制度,稱作「共和制」。

回到周烈王時期。

為什么周烈王僅僅只搞了一個「專利」和「弭謗」,就引發了國都居民的反抗,被驅逐出京,客死他鄉呢?要知道,秦始皇焚書坑儒、橫征暴斂,只是引發六國故地的反叛,秦國故地依然堅如磐石。清朝連續四代帝王搞文字獄、追繳士紳拖欠的賦稅,則連暴動反抗都沒有。

原因在於,後世的皇朝,實行了秦制(法家制度),帝王的權力很大,但在西周,天子的權力對比後世來說要小得多。

由於部族政治的遺留,生活在王都的基本上是周王的同族宗親。在這些族人面前,周王的地位近似於族長,而非至高無上的帝王。而又由於封建制度的施行,無論是王畿內的采邑封臣,還是王畿外的封國諸侯,都擁有比較大的自主權(半獨立的政府、軍隊),周王在他們面前,更像是宗主或諸侯之長,而非能夠全方位管控他們的專制帝王。

所以當周烈王侵犯了國人和諸侯的財權,卻還不允許他們抱怨議論的時候,自然會遭到他們強力的反彈。於是,很自然的,國都居民驅逐周烈王之後,推舉共伯和代天子執政,王畿內的采邑封臣和王畿外的封國諸侯也都旁觀默許,並沒有率軍勤王、護送周王回京。

周烈王時期的這段歷史,與2500年後歐亞大陸西北端那個島國的國王查理一世的經歷非常相似。悲劇的是,查理一世被議會黨驅逐之後,好歹還有王黨擁戴他與議會黨一戰,而周烈王卻完全被臣民拋棄,只能躲在彘地終老。

同時又幸運的是,周烈王正因為被臣民徹底拋棄,反倒能夠善終。而查理一世則因為對議會黨有極大的威脅,在和議會黨對抗失敗後,被處以斬首酷刑。


2

回到西周。

周烈王斂財禁言的行為引起國人反彈,這個可以理解了。但問題是,烈王為什么要斂財呢?面對國人的抱怨與議論,他又為什么要選擇最強硬的壓制態度呢?

在傳統史書的解釋里,自然是因為周烈王貪婪無度、荒淫無道。但這很明顯是共和行政之後的國人掌握了話語權,以及後世儒家習慣站在道德制高點評論歷史,對周烈王進行抹黑而已。

如果用正常的歷史視角來看,一個君主開始斂財,無非是財政出現了問題,國庫拮據。說的直白一些,就是錢不夠用了。

維持一個政權,道德屬於表層裝飾層面的東西,實質上的運轉還得靠錢糧。沒有錢糧,官員的工資發不出去,沒有人干活,政權運轉就要癱瘓。軍隊的糧餉物資和武器發不出去,士兵輕則戰斗力下降,無力打勝仗,重則興兵嘩變,槍桿子一丟,哪里還有政權。災荒年份,沒有錢糧救濟,百姓活不下去便要造反,民變四起,統治的根基自然就潰爛了。

這些問題,光憑道德說教是解決不了的,說到底,只能靠錢糧解決。

但是,周烈王的父親周夷王,給烈王留下的是一個「孝夷中興」的局面,淮夷與犬戎都被打敗了,財政也經過整頓,為何烈王還缺錢呢?

拋除財政制度本身的緩慢腐爛不談,能夠讓一個政權短時間陷入財政危機的,只有戰爭,而且是頻繁而大規模的戰爭,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舉一個大家比較熟悉的中國古代史的例子。

明朝後期的明神宗——萬歷皇帝在位的後期,就有大肆斂財的行為。他委派內廷宦官到外地征收各種礦稅,被朝野攻擊為貪婪無度,某些清史專家也跟在後面對萬歷皇帝進行人格抹黑。

而在萬歷皇帝即位之初,他的父親隆慶皇帝留給他的是一個經過徐階、高拱兩位能臣治理過的中興局面,而且在萬歷在位早期,名臣張居正更是推行新政,為萬歷朝的國庫積攢下數百萬兩白銀。

但是萬歷中期,明帝國邊境烽煙四起,東有日本入侵朝鮮,西北有寧夏哱拜叛亂,西南有播州楊應龍叛亂,最西南有緬甸東吁王朝侵擾雲南。經過朝鮮、寧夏、播州、明緬四場戰爭下來,國庫早已掏空,於是後面的萬歷斂財之舉,才隨之出現。

萬歷皇帝的情況與周烈王很相似,都是接手一個中興局面,後期卻都需要去斂財。所以周烈王中前期,很可能也遭遇了頻繁而大規模的戰爭。


3

《史記》中沒有記載烈王時期有什么戰爭,不過《竹書紀年》和青銅銘文,卻記載了周烈王時期發生的幾場戰爭。

第一場戰爭發生在烈王三年(公元前862年)。這一年,東南方的淮夷又一次侵犯周王國的邊境,周烈王雖然年少,卻率軍親征。不過周烈王的親征更多是象征意義,真正負責指揮戰爭的是虢公長父,也就是周夷王(或周考王)時期,反擊犬戎那場勝仗的主帥。

和十來年前反擊犬戎大獲全勝不同,這一次反擊淮夷之戰,周人並沒有取得理想的效果,至多逼退了淮夷,卻沒有斬殺淮夷軍隊,更沒有攻克淮夷的領地。

這場戰爭,被記載於《竹書紀年》和「虢仲盨」銘文中。

第二場戰爭發生在烈王十一年(公元前854年)。這一年,隴西高原的西戎進犯周王國的西部邊境,為周王國防御西部邊境的嬴秦家族與西戎纏斗。

這個時期的嬴秦家族,已經分成了兩支。一支是大宗大駱家族,首領是大駱的嫡長子嬴成,前文提到的申侯的外孫。另一支就是小宗秦非子家族,首領秦非子是大駱的庶子,是周考王時期從嬴秦家族中分立出來的。大宗居住在西犬丘,現在的天水市禮縣一帶,小宗居住在秦邑,在西犬丘東面,現在的天水市清水縣一帶。

西戎的進犯導致西犬丘陷落,大駱家族被西戎攻滅,大駱本人也被殺死。秦非子勢單力薄,無力支援犬丘,只能固守秦邑。周烈王也派軍征討西戎,但沒有取得什么理想的結果,也沒有攻克西戎的領地。

這場戰爭,在《竹書紀年》《史記·秦本紀》《後漢書·西夷列傳》中都有記載。

第三場戰爭發生在烈王十三年(公元前852年)。這一年,淮夷再一次侵擾周王國的東南邊境。

和十年前淮夷入侵時一樣,周烈王又一次御駕親征。不過這一次,虢公長父可能已經年老去世,跟隨烈王出征的有無㠱、翏生等將領。除此以外,隨棗走廊的南土大國——鄂國君主馭方,也率軍穿過桐柏山,與周軍分別從南北兩面夾擊淮夷。

相比烈王三年的反擊淮夷之戰,這一次的反擊戰可以說戰果斐然。周王師連續攻克角、津、桐、遹四個淮夷方國(或地名),最終打到服國的都城附近,迫使服國君主出城投降。

周人大獲全勝後,軍威也震懾了淮夷各國,最終有二十六個淮夷方國臣服,並前往周王都朝覲周烈王。周烈王高興之余,用俘獲的青銅鑄造了一口鍾,並把戰勝淮夷的歷史記錄在青銅鍾的銘文上,後世稱之為「㝬鍾」,又叫宗周鍾。

除了宗周鍾以外,這場戰爭還被記錄在《竹書紀年》和無㠱簋、翏生盨、鄂侯馭方鼎等銘文當中。

第四場戰爭幾乎與這場反擊淮夷之戰同時,發生在烈王十四年(公元前851年)。

這一年,周烈王已經調集了王師大軍,正在淮河流域與淮夷纏斗,王畿地區的兵力比較空虛,隴東高原西北部的獫狁趁機入侵王畿關中地區。

獫狁繞過申國,沿着涇水順流而下,突破豳地,一直侵擾到鎬京的西郊。隨後,鎮守王都的多友率軍出戰,獫狁利用這個時間差,又從關中撤離,流竄到豳地東部的旬邑,並劫掠俘虜了那里的周人居民。

多友率軍追擊,在漆地追上獫狁余部,一場大戰下來,斬首200多人,俘虜23人,俘獲了117輛戰車,解救了部分被劫掠的旬邑居民。

隨後,多友又繼續追擊,分別在龔、世、楊冢三地與獫狁接戰,斬首150人,解救了被獫狁俘虜的鎬京郊區的百姓。

這場戰爭,《竹書紀年》和多友鼎銘文中都有記錄。

第五場戰爭具體發生在哪一年還不確定,不過可以確定是在烈王十四年之後。因為與周王國為敵的另一方,就是曾經與周烈王南北夾擊淮夷的鄂國。


4

周昭王南巡意外死亡後,周王國在江漢地區采取了收縮戰略,作為南土大國的曾國,也被撤離到南陽盆地,隨棗走廊的權力空間,被鄂國繼承,鄂國因此發展成為漢東地區的大國,控制着王國南部的金錫通道。

因此,對於周王國來說,鄂國的地位顯得非常重要。為了拉攏鄂國,周夷王還娶了鄂國公主,與鄂國聯姻。此時的鄂國與周成王時期的齊國非常類似。

不過鄂國並不甘心做一個顯赫的外戚。經歷過周懿王時期的衰世,鄂國的不臣之心逐漸出現。雖然經過孝夷中興,但周烈王兩次反攻淮夷,第一次戰敗,第二次也需要鄂國從南側夾擊才打敗淮夷,這讓鄂國認為,周王國的實力已經回不去了,同時也認為,淮夷可用。

於是鄂國選擇了二百多年前周王國走過的路。像周文王聯合江漢諸國反商一樣,鄂侯馭方也聯合淮夷和荊蠻,舉兵反周,試圖取周而代之。

這場反叛的規模非常浩大,荊淮聯軍直接沿着漢水、丹水北上,突破秦嶺武關道,打到洛水上游,也就是現在的陝西商洛市一帶,距離鎬京只有一百多公里。

無論是周成王時期的管蔡之亂和武庚之亂,還是周穆王時期的徐國西征,還是周懿王時期的淮夷、犬戎夾擊周國,都沒有達到這樣巨大的規模。只有前商時代,商王帝辛面臨牧野之戰時的局面,才能與這次鄂國反周相提並論。

這是周王國距離亡國最近的一次。

面對這場叛亂,周烈王下令東八師與西六師全部出動。除了周王國直轄的全部武裝外,諸侯國的軍隊和族兵也都被動員起來,全線反擊鄂國與荊蠻、淮夷聯軍。

相比牧野之戰前夕的商周實力對比來說,此時的鄂國畢竟還是弱了一些。滅商前的周國已經掌控了關中和洛陽盆地,加上盟友後,實力與商國持平,而且商王國內部王族紛爭,周人才能一戰滅商。

而此時的鄂國,最多能直接控制的,只有隨棗走廊,並沒有超過周王畿的面積和人口。即便加上江漢地區的荊蠻和淮河流域的淮夷,總體實力也最多只能和周王畿的實力相持。而周王國不是只有一個周王畿,還有東部的上百個諸侯國。此外,周王室內部也沒有內亂,沒有帶路黨幫助鄂國一戰滅周。

最終,傾全國之力反攻的周烈王,打敗了鄂國和淮夷、荊蠻。由於鄂國是周烈王的母舅之國,而且在第二次反擊淮夷的戰爭中,周烈王對鄂國各種封賞,榮耀顯達於諸侯,所以鄂國的反叛讓周烈王猝不及防,也讓周烈王憤怒到極致。反攻鄂國時,烈王下達了「勿遺壽幼」的王命,意思就是把鄂國滅族,可見周烈王對鄂國的憤恨。

但是,最終鄂國卻沒有被滅族,而是僅僅只被遷徙到南陽盆地,就近看管起來,同時讓曾國南下,重新接管隨棗走廊。

之所以這樣,一是因為鄂國畢竟是周烈王的母舅之國,打着以德治天下的周王國,干出屠滅親族的事來,沒法向天下諸侯交待。二是因為,即便周烈王傾全國之力,也無力屠滅鄂國,只能打敗鄂國,接受鄂國的投降。

在這場戰爭中,周王國的西六師與東八師表現很差,最終打敗鄂國軍隊並俘虜鄂侯馭方的,是諸侯國的軍隊。這支軍隊的統帥名為禹,可能來自邢國。邢禹率領的軍隊只有一千余人,戰車一百輛,而周王師總兵力卻有四萬余人。

四萬余王師拿不下的鄂國,一千余諸侯軍就拿下了,王師戰斗力何故衰落至此呢?


5

根子還處在財政上。孝夷中興雖然留下了一個不是很差的局面,但是烈王中前期的四場戰爭下來,國庫已經消耗的差不多了。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國庫源源不斷的支持,軍隊的衰落是必然的。

也正因為這幾場大戰惡戰,平叛結束後的周烈王,深感王國的財政還需要重新整頓,國庫還需要再次充實。

但是周王朝已經建立將近二百年了,大大小小的貴族封臣早已把周王畿的土地蠶食殆盡,並形成強大的利益集團,周烈王就是再武功赫赫,也很難切得動他們的蛋糕。

重新恢復王田制度是不可能了,周烈王最終采納了榮夷公的意見,實行專利制度。

這個專利可不是現在的專利保護,而是指把一些原本屬於民間的利益,收為王國政府所有。比如後世的漢武帝開創的鹽鐵茶專營,就屬於專利。

周烈王時期,鹽利掌握在齊國手中,冶鐵技術還沒有傳播到中土,茶葉還並沒有納入當時百姓的日常食譜,僅剩的金銅之利,還掌握在曾國的手中。所以鹽鐵茶銅之利,周烈王是專不起來了。

不過當時還有另外一種利,山澤之利。在當時,山川湖泊不是王家所有,屬於無主之地,民間百姓上到貴族下到平民,都可以隨便在其中取利,或者砍柴、捕獵,或者捕撈。

而榮夷公建議,把這些山川湖澤收歸國有,百姓再從其中取利,需要上交稅收。周烈王采納了這個建議,大約在烈王二十年(公元前845年),開啟了烈王新政。

再後面的歷史,就是怨聲四起、烈王弭謗、道路以目。三年後,國人暴 動、烈王出逃、共和行政。前面已經說過,不再贅述了。


本文為寒山噴史原創文章

轉載請注明文章來源及原作者

看更多歷史文章請關注頭條號

「寒山噴史」


相关参考

都說李白是一個外國人,這是真的嗎

李白真的是老外嗎?細數歷史,他的故鄉究竟在哪李白是我國唐朝時期最偉大的詩人之一,甚至縱觀整個千古歷史,李白這樣傑出的詩人也是少之甚少。少時持劍闖天下,酒醉一劍斷流水,李白不僅詩寫得好,同時人生也是極其

1992年的洛杉磯暴動,讓全世界人都看到了韓國人在海外的團結

1991年3月3日,羅德尼·金與兩名乘客在東灣岸高速公路酒後超速,之後被四個白人警察追上。不過這三個人拒不配合,警察多次警告這些人都不理睬。在警告無效後,孔恩警長使用高壓電警棍,但金連續兩次被擊倒立即

你的姓氏有什麼祕密,你真的知道嗎

據統計,中國人現在大概有5600多個姓氏。排名前十位的(2019年數據),依次是王、李、張、劉、陳、楊、黃、趙、吳、周。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這十個姓氏都不是信史以來最古老的。更令人意外的是,排名前十的姓

基因檢測告訴你,中國人是日本人的祖先嗎

日本大和民族,曾自稱是世界血統最純粹的民族之一。但近年來的DNA科學驗證,大和族,也就是現在的日本人,基因主要起源於八個民族。無論說日本人的祖先是徐福東渡,還是說日本人萬世一系,都是不準確的,日本人是

24. 共和行政

话说在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后,周朝变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到成王的儿子康王继位时,周王朝的兴盛达到了顶点,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成康之治”。「”治”这个字在历史上有一层意思是指安定或太平,我们在以后经

唐朝的外國人有超國民待遇嗎

大唐時候,萬邦來賀,日本派遣唐使來學習,達官顯貴還豢養著「崑崙奴,新羅婢」,如今不少人都盼望著回到那個時刻,甚至有部分人還以大唐的「崑崙奴」為驕傲。具體原因不用說,大家也都明白,因為對比近代歷史,會覺

共和行政

周成王靠周公的帮助,将周朝变成了一个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到成王的儿子康王继位时,周王朝的兴盛已经达到了顶点。历史上称这段时期为“成康之治”。但自康王的儿子昭王开始,周王朝便日渐衰落了。到了周朝的第十

三国里的刘禅真的是扶不起的阿斗

刘禅大家都知道,刘备的儿子,蜀国后来的君主,“乐不思蜀”也是由他引出来的。后世都觉得他是个昏庸无能之辈,不管是《三国演义》还是《三国志》上都把他写成了一个昏庸的亡国之君。后来还有一句话叫:“扶不起的阿

美國人認爲出兵朝鮮是“錯誤的戰爭”嗎

人們一直以爲,美國自己也認爲朝鮮戰爭是不該打的,那是一場“在錯誤的時間、錯誤的地點,同錯誤的敵人打的錯誤的戰爭”。事實上這只是斷章取義,誤解了美國政府對朝鮮戰爭的看法。一個美國海軍陸戰隊士兵正在被一羣

吃狗肉不文明嗎,且看中國人吃狗肉的悠久歷史

深圳通過“最嚴禁野令”,其中明確禁止食用用於科學實驗、公眾展示、寵物飼養等非食用性利用的動物及其製品,這就可以理解為禁止食用貓狗等寵物。據說,禁止食用貓狗等寵物,是現代人類文明的體現和要求,深圳這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