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二十多位太上皇,窩囊、瀟灑、牛氣的典型分別是這三人

Posted 太上皇

篇首语: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歷史上二十多位太上皇,窩囊、瀟灑、牛氣的典型分別是這三人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歷史上二十多位太上皇,窩囊、瀟灑、牛氣的典型分別是這三人

中國古代幾千年封建社會歷史中,皇帝當然是最耀眼的名稱。除此,老皇帝生前讓了位,也有一個人盡皆知的名稱即「 ”太上皇”。

按說,「 ”太上皇”僅是一個尊貴的身份象征,通常應已不掌握實權。東漢著名文學家蔡邕說過:「 ”太上皇,不言帝,非天子也。”唐朝著名歷史學家顏師古也認為:「 ”太上,極尊之稱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預政治,故不曰帝也。”

可見。「 ”太上皇”與「 ”太上皇帝”還是有點區別的。

據統計,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上,先後出現的「 ”太上皇”和「 ”太上皇帝”共有二十多位。

首位得到「 ”太上皇”稱號的是秦始皇嬴政的父親-----秦庄襄王嬴楚。實際上,秦庄襄王嬴楚當時已故,稱謂「 ”先帝”更為恰當。

真正的首位「 ”太上皇”是漢高帝劉邦之父劉太公,他也是歷史上唯一未曾當過帝王,而被尊為「 ”太上皇”的人。

劉邦稱帝後,天下人見了他都要三跪九叩。這樣,他父子倆一相見,就不知道誰該拜誰了,非常尷尬。

身邊人給劉太公提醒說:「 ”天無二日,國無二君。太公雖然是皇帝的父親,但也不能亂君臣之禮,您得依禮而行···。”第二天早上,劉邦又來請安,只見父親抱着掃帚,慌忙要給兒子施大禮。劉邦嚇了一跳,就靈機一動,尊父親為「 ”太上皇”,可以免禮。

歷史上第一個活着的「 ”太上皇”,就這樣應運產生了。

劉太公本名失載,劉煓和劉湍這兩個名字是後人起的。劉太公對漢朝建立的最大貢獻,就是生了兒子劉邦,也因此得到了漢高祖給予的尊貴身份。 

猜想一下,劉太公本是個庄戶老頭兒,根本就不清楚朝廷是怎么回事兒,權力與他也更不相干。但有了這個「 ”太上皇”稱號,解決了父子見面時的難堪,一切萬事大吉。從漢高祖六年到漢高祖十年,劉太公無憂無慮當了五年「 ”太上皇”。

漢代之後有影響的「 ”太上皇”並不在少數。代表人物有唐高祖李淵、宋徽宗趙佶、宋高宗趙構、明英宗朱祁鎮、清朝的乾隆帝等。

如果從中挑出三位,說說「 ”太上皇”的甘甜苦辣。那么最牛氣的非乾隆皇帝弘歷莫屬;而最悲情的是明英宗朱祁鎮;最瀟灑的當屬宋高宗趙構。

清乾隆六十年(1795)九月初三日,85歲高齡的乾隆帝召集子孫和王公大臣,宣布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屆期歸政。

第二年新正,乾隆帝果然親自舉行儀式,正式向兒子讓位,並下詔:「 ”···皇太子於丙辰正月上日即皇帝位。朕親御太和殿,躬授寶璽,可稱朕為‘太上皇帝’”。

如此,乾隆帝結束了長達六十年之久的皇帝生涯,成為清代唯一也是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 ”太上皇帝”。

但皇帝玉璽可以交,權力是不會交的。乾隆禪位時就表示,自己身體康健,精力充沛,仍要送新皇帝一程。一開始,他還聲稱要將養心殿讓與兒子,因此還專門修了做寧壽宮給自己。但後來一直到死,卻沒從養心殿搬出來。最荒唐的是,紫禁城內繼續沿用「 ”乾隆”年號,「 ”嘉慶”年號只對外有效。

乾隆的「 ”太上皇帝”生活,與其在位並無兩樣。盡管老態龍鍾,口齒不清,還是緊攥朝政大權不放。嘉慶元年正月,他在圓明園召見附屬國使臣時,明確告訴他們:「 ”朕雖然歸政,大事還是我辦。”

後世流傳最廣的段子認為,巨貪和珅就是利用乾隆口齒不清的機會,而取得了朝政絕對話語權。

此期間,乾隆每次上朝都讓和珅站在他和嘉慶帝身旁,因為只有和珅能聽明白他講的話。

上朝的文武官員跪拜後,和珅就等同攝政。大臣上奏什么,和珅俯身「 ”恭聽”乾隆聖諭,加上自己的判斷後再下傳。因此,朝野中有許多人背後稱和珅為「 ”二皇帝”。

和珅的舉止,令已經繼位的嘉慶帝懷恨在心,埋下了乾隆駕崩後「 ”和珅跌倒,嘉慶吃飽”的伏筆。

《清史講義》中記錄了一則有趣的段子,說和珅為了討好嘉慶帝,經常將「 ”太上皇”的旨意拿去稟報給嘉慶。誰知嘉慶帝始終詳裝「 ”不受”,堅稱「 ”惟皇爺處分,朕何敢與焉”?在陪「 ”太上皇”時,乾隆笑嘉慶就跟着笑,乾隆高興他就跟着高興。

嘉慶帝繼位之初,和珅曾贈給他一丙玉如意,嘉慶為此假意寫下《詠玉如意》數首,故意扔給太監。太監將《詠玉如意》獻給和珅,受迷惑的和珅看後竟嘲笑說:「 ”嘉慶不足以與我斗智謀!”

嘉慶帝的韜晦之計,完全讓老奸巨猾的和珅轉了向,他無所顧忌,愈加跋扈。

面對當了「 ”太上皇”卻不放權的乾隆,嘉慶皇帝也很乖覺,事事請示老父親,兩人平安相處。就這樣,乾隆又當了近四年實權在握的「 ”太上皇”,嘉慶伴隨着父親當了近四年實習皇帝。

當「 ”太上皇”的歲月里,乾隆好事、正事幾乎沒干什么,只是繼續寵佑大貪官和珅並給他封了公爵,還鋪張操辦了第二次千叟宴···。眼看着大清江山社稷根基動搖,他仍在自吹自擂「 ”十全武功”和「 ”十全老人”,希望以聖君之名永載史冊。

無論怎么說,乾隆自己創造了主動禪位的好名,又沒耽誤用權。可謂名利雙收。

與乾隆帝比起來,明英宗朱祁鎮的「 ”太上皇”生涯可是太窩囊了。他是在幽禁中度過了將近八年生活不如平民百姓的「 ”太上皇”生涯。

朱祁鎮崇尚其先輩,也想做一個像朱元璋、朱棣那樣文韜武略的千古大帝。只是他太幼稚可笑了,文武都不行還硬逞能,結果陷在宦官王振挖下的深坑里。

1435年,朱祁鎮繼位當了明朝第六位皇帝,年號正統。1449年,塞北逐漸強盛起來的瓦剌部進犯明朝疆域,前鋒逼近山西大同。

朱祁鎮覺得自己建功立業的機會到了。他不聽勸阻,偏信宦官王振的鼓動,親率拼湊起來的50萬大軍,決意御駕親征。

豈料,朱祁鎮和王振對軍事都一竅不通,由於授權王振瞎指揮,兵馬行動遲緩,在土木堡被瓦剌軍包圍擊潰,朱祁鎮本人也當了俘虜。

接着,瓦刺兵馬以朱祁鎮為人質,向明都北京發起進攻。留在都城的兵部尚書於謙等人識破瓦剌人的詭計,在太後支持下,立即擁立朱祁鎮的弟弟朱祁鈺為帝,並打敗了瓦刺進攻。朱祁鈺繼位後,遙尊被俘的朱祁鎮為「 ”太上皇”。

一年後,雙方議和,瓦剌人覺得朱祁鎮已經失去了價值,就把他送還給了明朝。

朱祁鎮被瓦刺釋放後,灰溜溜回到北京。雖然頂着一個「 ”太上皇”稱號,但已不被重視。朱祁鈺下令將他幽禁於南宮。

被封鎖一切政治生活倒也罷了,此後朱祁鎮連基本生活都難以得到保證。由於宮門緊閉,門鎖灌鉛,吃飯只能開一個小窗傳遞。由於餐飲條件被控制,朱祁鎮的錢皇後不得不做些針線活來貼補生活所用。

後來,朱祁鈺竟到了草木皆兵的地步,為了避免有人與朱祁鎮聯系,他派人將南宮的樹木全部伐光。據《明史》記載,在太上皇的生日以及過年時,百官們曾聯名要求朝拜「 ”太上皇”,朱祁鈺下旨「 ”皆不許”。

朱祁鈺在兵臨城下登基之時,曾承諾將來傳位於朱祁鎮之子而不是自己的兒子。但即位四年之後(景泰四年1453年),他違背了自己的諾言,公然廢了原英宗皇帝朱祁鎮長子朱見深的太子位,改立他自己的兒子朱見濟。不料,老天不保佑,沒幾年他這個兒子夭折了。

當了七年多高牆幽禁中的「 ”太上皇”之後,明英宗突然迎來了命運轉機。

盡管朱祁鈺為了防范他機關算盡,但這朱祁鈺因自己卻不爭氣,他荒淫女色,突發重病,難以理政。朝廷大將石亨、大臣徐有貞等人見機,聯合太監曹吉祥發動政變,半夜將朱祁鎮從南宮帶出,接入皇宮正殿,宣布復位。這就是明史中記載的「 ”奪門之變”。

明英宗朱祁鎮復辟之後,迅速將病中的景泰帝廢回當年的封號郕王,驅趕到「 ”西內”囚禁。病怒交加的朱祁鈺很快一命嗚呼。

此事造成了明代歷史上唯一前後兩次在位的皇帝。

明英宗朱祁鎮37年的人生經歷中,七年太子,十四年皇帝,近八年幽禁中的「 ”太上皇”,最後八年又當了皇帝。

後世對朱祁鎮的人格特質給予很高評價,不僅他的錢皇後對他至死不渝,即使身陷也先囹圄,還獲得了也先弟弟的友誼。他更廢除了明代殉葬制,因此拯救了無數宮女妃嬪。但他人生有兩大污點,一則寵幸宦官王振,導致土木堡之變,另一宗是他誅殺了忠臣於謙,讓許多人心寒。

中國歷史上「 ”太上皇”最為密集的時代是宋朝

且不說北宋的宋徽宗趙佶,僅從南宋高宗趙構開始,到宋孝宗趙眘(shen),再到宋光宗趙惇,連續三任皇帝都當了「 ”太上皇”,成為古代歷史上著名的「 ”三朝內禪”。

宋高宗趙構共計當了三十六年皇帝,二十五年太上皇。他是歷史上少有的長壽皇帝之一,實際上活了81歲,僅次於乾隆皇帝。

史料介紹說,趙構當了三十六年皇帝感覺疲倦了,便主動將皇位傳給了養子趙昚,自己當上了「 ”太上皇”。

事實上,趙構的名聲並不好,他重用奸臣秦檜,迫害抗金將領岳飛等人。任內苟且偷安,且內憂外患不斷。他屬於迫於壓力才不得不讓位的。

好在他的這個養子趙昚比較孝順,使趙構穩居「 ”太上皇”寶座沒有受到什么刁難,直到晚年病死,

趙構退位時,才五十多歲,也沒有人強迫。為什么他這么早就退位呢?

有人給他總結了幾條原因:第一是怕死。自登基以來,趙構一直從汴京向南逃亡,在他在位的三十多年中,光遷都都遷了十幾次,一直從河南逃到臨安,這才暫時穩定下來。趙構抵達江南後,一直過着提心吊膽的生活,唯恐金人隨時打過來;第二他不想做亡國之君。雖然趙構不是什么明君,但亡國之君啥下場,他的父兄已經做了表率,而且名聲很壞。為了不成為亡國之君,趙構把皇位傳給養子。他這樣做的思慮,來自他父親。宋徽宗趙佶就把皇位傳給了趙構的哥哥趙桓,也是因為不想成為亡國之君,找個背鍋的;第三是為了穩定朝野時局。害死岳飛後,朝廷陷入爭議,諸多人知道岳飛是冤死的。然而,為了屈辱議和,趙構不得不同意金國的條件,除掉岳飛。為了安撫人心,他不得不退出皇位,讓趙眘做一個官員眼中的好皇帝;第四是為了更好地游山玩水。趙構退位自稱「 ”倦勤”,需要休養。

在禪位儀式上,趙構不僅沒放話說以後仍要「 ”干政、管事”,還自我批評稱「 ”朕在位失德甚多,更賴卿等掩覆”,完全一副卸了擔子如釋重負的真誠態度。

可笑的是,趙構退位後卻口是心非,干起政來甚至不顧一切。

歷史資料介紹了一則他干政的丑事:有一天,趙構去靈隱寺冷泉亭喝茶,有個行者模樣裝扮的人對他殷勤服侍。趙構打量了這人一番說:「 ”我看你的樣子不像個行者?”此人立即哭着訴說道:「 ”我本是一個郡守,因為得罪了監司,被誣陷降罪,罰為庶人。為了糊口,投親此處,無奈干這低賤活···”

趙構聽了當即表示:「 ”我明天替你去向皇帝說明,幫你復職。”回宮後,他果真對宋孝宗講了,並要求給這人復職。

幾天後趙構再去冷泉亭,見那行者模樣人還在那干活,頓時心生不快。回宮後,他在宴飲時怒容滿面。宋孝宗小心翼翼地問「 ”太上皇”為何生氣?

趙構怨恨地說:「 ”我老了,沒人聽話了,那行者的事,我幾天前就同你講了,為何不辦理?”宋孝宗急忙回答說:「 ”我昨日已向宰相講起,宰相一查,說此人是貪贓枉法,免他一死已經寬大,再要復職實在不行。”

趙構聽此竟然怒火中燃,他直接指責說:「 ”那叫我今後怎么再見人,我已經答應他向你求情···”說完起身走了。

宋孝宗無奈,只得去對宰相說:「 ”太上皇大發脾氣了,那人即使犯了罪,你也得給他復職。”宰相哪敢違背,只得照辦了事。

趙構退位後,為了享樂啥都敢干。他將西湖水引入退居的德壽宮內,打造人工西湖;每月光零花錢就得四萬貫以上,過生日時還讓孝宗奉上重金作為厚禮;最不像話的是,他還做起了偷稅生意,他從孝宗那里要來了「 ”免稅權”,然後高價向外賣出,最後鬧到連拉糞船也都插上德壽宮的旗幟,成為當時的政治笑話。

二十多年的歲月里,宋孝宗和太上皇的關系大體上維持的還不錯。但是在與金國「 ”和戰”大計的定奪上,決定權仍得聽命「 ”太上皇”。

宋孝宗有志於恢復中原,收復失地。繼位第二年,他即發動「 ”隆興北伐”。趙構對孝宗的行為並沒有明確表示阻止和反對。可是宋軍由於將領失和,在符離遭到慘敗。孝宗也沒有用因為一時失利而氣餒,打算繼續作戰,但在宋高宗的「 ”深勸”之下,最終只能妥協,與金國實現了「 ”隆興和議”。

《四朝聞見錄》中記載,孝宗經常向高宗力陳他出兵北伐的建議,一次太上皇終於忍無可忍,明確告訴皇帝:等我百年之後,你再討論這事吧(俟老者百歲後,爾卻議之)。

趙構退位後,明確要求保留的就是「 ”和戰”的決策權。對於他而言,與金國的議和國策是不允許改變的。

(網絡漫畫)

但上對北伐中原,下對官吏任免,趙構以其「 ”太上皇”的身份也都有極大的影響和干預能力。很多官員獲得任命後,甚至會跑去趙構面前謝恩。

宋孝宗極為孝順,從不違背趙構的意願,哪怕這意願和自己的恢復大計相違,所以後來才得到了「 ”孝宗”這個廟號。

元朝人編撰的《宋史·孝宗本紀》中稱:「 ”宋之廟號,若仁宗之為「 ”仁”,孝宗之為「 ”孝”,其無愧焉,其無愧焉!”

也可以說,趙構的二十多年「 ”太上皇”生涯所以瀟灑,更多是得益於他有一個「 ”孝順”的兒子當皇帝。

縱觀歷史,歷代的「 ”太上皇”大多以悲劇收場,但本篇說說的乾隆帝、明英宗和宋高宗,好歹都是以喜劇收場,這或許是必然中的偶然。

衷心感謝各位朋友閱覽《掌心春秋》,如果您喜歡,可點擊欄目右上角的提示「 ”訂閱”或「 ”關注”。我們共同賞析歷史趣聞,回憶歷史往事…(聲明:文中配圖均源於網絡)

相关参考

盤點中國歷史上名字取得最好的二十人

姓名是中華名文化的脈承之一,它是人們以血脈傳承為根基的社會人文標識。本帖特收錄中國歷史上二十位名字起得好的人物,一品中國文字藝術。20、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宰相,漢族。謝公東山三十春,

盤點中國歷史上名字取得最好的二十人

姓名是中華名文化的脈承之一,它是人們以血脈傳承為根基的社會人文標識。本帖特收錄中國歷史上二十位名字起得好的人物,一品中國文字藝術。20、謝安(320-385),字安石。東晉宰相,漢族。謝公東山三十春,

成吉思汗有二十多位皇后,真正被人关注的只有这4人

封建王朝里,一向都是一帝一后同时并存,如若同时出现一帝多后的情况,那肯定是这个皇帝品行有失,比如北周宇文赟,就出现五后并立的情况,最终将北周武帝宇文邕好不容易创下的小盛世给破坏了,成全了隋文帝杨坚。但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

新朋友點上方藍字中國第一野史關注,為您搜羅稀奇古怪、趣味叢生的各類逸聞趣事、鄉野傳聞、民間傳說。或搜尋微信號:yeshi367關注!敢問哪個朝代超過200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

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中國歷史上最有骨氣的朝代

新朋友點上方藍字中國第一野史關注,為您搜羅稀奇古怪、趣味叢生的各類逸聞趣事、鄉野傳聞、民間傳說。或搜尋微信號:yeshi367關注!敢問哪個朝代超過200年,不和親、不賠款、不割地、不納貢,天子守國門

中國歷史上有十大貪官,你知道誰才是最大的貪官嗎

縱觀歷史,有很多貪官。他們富可敵國,過著奢侈無比的生活,住宅堪比皇宮,吃食是平民百姓一年甚至好幾年的收入。這些貪官中,人們評選出了「史上十大貪官」,分別是秦朝的趙高、東漢的梁冀、西漢的王溫舒、西晉的石

聚集龍氣的風水寶地,歷史上眾多的帝王的故鄉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這是唐代邊塞詩人王昌齡讚頌漢代抗擊匈奴名將李廣的詩句,同時也表明了自己建功立業的志向。從這首詩中,我們可以看到"龍城"二字,這也表明自古以來中國便有將某地稱為"龍城

首批入朝參戰的6個軍,軍政委分別是誰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首批進入朝鮮的志願軍有6個軍,分別為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軍。那麼,這6個軍的政委分別是誰?

北燕全國大逃亡,史上最窩囊的逃亡

見過逃亡的,見過舉家逃亡的,見沒見過舉國逃亡的?北燕就是這么個荒唐不可思議的國家,北燕被滅之後竟然舉國逃亡,也是夠窩囊的。南北朝時局圖北燕滅亡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建立

北燕全國大逃亡,史上最窩囊的逃亡

見過逃亡的,見過舉家逃亡的,見沒見過舉國逃亡的?北燕就是這么個荒唐不可思議的國家,北燕被滅之後竟然舉國逃亡,也是夠窩囊的。南北朝時局圖北燕滅亡北燕(407年-436年)是十六國時期鮮卑化的漢人馮跋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