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一品到九品的官職,分別是什么

Posted 知州

篇首语:多见者博,多闻者智,拒谏者塞,专己者孤。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明朝一品到九品的官職,分別是什么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明朝一品到九品的官職,分別是什么

明朝官職設置按品級,官大小要辦其品,自正一品至從九品,共分18個等級。

1、三公、三孤:

三公:太師、太傅、太保(正一品)

三孤:少師、少傅、少保(從一品)

三公(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三孤(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

原是指天子或太子左右最親近的人。

「 ”師”是傳授其知識的,「 ”傅”是監督其行動的,「 ”保”是照管其身體的,即分別是負責君主智育、德育、體育的人。

太子的師傅均以別的官銜任命,為明朝中央最高級官職;三公為正一品,三孤為從一品,兩者位尊權重,但是一種虛職,是皇帝對大臣的加官和贈官的官銜!用來表明受官者的功績與崇高身份,沒有實際管轄范圍。

明初,中書省為中央最高行政機構,明太祖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於洪武二十八年(1093)撤銷中書省,丞相制度被廢除,殿閣大學士,明代,設大學士若干人,替皇帝批答奏章,商承政務,官階五品。如果兼任尚書、侍郎,則可以加官到一品,成為事實上的宰相,俗稱「 ”閣老”。

原中書省所轄的吏、戶、禮、兵、刑,工六部(吏部:負責官吏的管理,考核,升遷等,戶部:有十三個司,分別管理各地的收支與報銷,禮部:主管國家凶吉大典,教育與考試,招待外賓,宴勞功臣等,兵部:管理天下軍政(軍令由五軍都督府管理),刑部:管理天下刑名,工部:管理建築、後勤、水利、制造等)直接對皇帝負責,

六部尚書實際上成為朝廷的最高的行政長官,尚書為各部正官,侍郎為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六部各設尚書一人,直接對皇帝負責,尚書之下有左右侍郎(副部長)、郎中(司長)、主事等。

[吏部尚書]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選,是吏部的最高長官。明代是正二品,通常稱為天官、冢宰、太宰。

[戶部尚書]戶部的最高長官,主管全國的財政監督、民政事務。正二品官

戶部侍郎]戶部的副長官,為從二品

[禮部尚書]主管朝廷中的禮儀、祭祀、宴餐、貢舉的大臣,正二品

[禮部侍郎]禮部副長官,從二品,

[刑部尚書]掌管全國司法和刑獄的大臣,為正二品,

[刑部侍朗]刑部副長官,從二品,

[兵部尚書]統管全國軍事行政長官,正二品。

[工部尚書]掌管全國水土工和的大臣,正二品,。

[工部侍郎]工部副長官,從二品。

[郎中]在六部中僅次於侍郎的官,是部內各司的主官,正五品。

[員外]「 ”員外”是定額以外添派的人,為五品。

3、督察院:

直屬於皇帝的監察部門

下設左右督御史(正二品)、左右副督御史(正三品)、左右僉督御史(正四品)

都察院是明朝中央的司法行政監察機構,明朝部,院同治,院、部權並重,院長官都御史與尚書平級,為正二品。

再往下設十三道監察御史,分管每個省的檢查工作(當時中國分十三個省)十三道監察御史與直

屬於皇帝的六科給事中統稱"科道"屬於言官范疇。

[監察御史]監察御史掌管監察百官、巡視郡縣、糾正刑獄、肅整朝儀等事務。明代為正七品。

[給事中]朝廷中經手章奏,稽察六部百司的官,正五品。

4、六科:

分為吏戶禮兵刑工六科,每科設督給事中(正七品)、左右給事中與給事中(從七品)。

給事中品級雖低,權利很大,皇帝交給各個衙門辦理的工作由六科每五天注銷一次,如果有脫拉

或者辦事不力的,六科可以向皇帝報告。六科還可以參與官員的選拔,皇帝御前會議,審理有罪

的官員。最為重要的是六科有封還皇帝敕書的權利,皇帝的旨意如果六科認為不妥可以封還,不

予執行。

5、五寺:

五寺是五衙門的簡稱,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祿寺、太仆寺、鴻臚寺

大理寺:相當於今天的法院,是全國最高上訴機關。與督察院、刑部構成了三法司,

[大理寺卿]全國三大司法長官之一,正三品。掌握全國刑獄的最高長官。

太常寺:主管祭祀

[太常寺卿]掌管宗廟祭祀之事的長官,正三品。

[太常寺少卿]太常寺副長官,正四品。

[太常博士]太常寺掌管祭祀之事的官員,正七品。

光祿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兵部在地方設立的牧養軍馬機構)卿2人。

太仆寺卿,太仆寺長官,主管傳達王命、侍從皇帝出入、車馬等職事,正三品。

太仆寺少卿,太仆寺副長官,正四品。

鴻臚寺:「 ”臚”是傳的意思,「 ”鴻臚”是大傳頌的意思。管招待外賓

[鴻臚寺卿]唐代鴻臚寺卿既管朝廷的侍客,又管司儀,明代專管朝廷的朝會儀節,正四品。

[鴻臚寺少卿]鴻臚寺卿的副職,正五品。

6、詹士府:

詹士府是負責輔助太子的機構設正三品詹士一人,正四品少詹士一人,正六品府丞一人

詹士府設左右春坊,司經局,主簿廳

7、太醫院:

太醫院是管理宮廷及貴族診斷,制葯的,設正五品院使一人,正六品院判二人,正八品御醫四

人,從九品吏目若干人。

8、翰林院:

相當於現在國立大學,干部學院等的綜合,

翰林院的首長稱為翰林學士(正五品),

侍讀學士兩人,侍講學士兩人(從五品),

侍讀、侍講各兩人(正六品),

修撰(從六品)考中狀元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編修(正七品)榜眼、探花考中後就會被授予此職位。

[國子監祭酒]公卿、大夫的子弟稱作「 ”國子”,「 ”國子監供祭酒”即國子太學的主官,從四品。

[國子監丞]唐代之後國子監丞為國子監丞國子監內部事務官。明清時期監丞職能是學監的性質,正七品官。

[國子監博士]唐代之後,在國子監中分管教學的官員稱作國子監博士及助教。

(地方)布政司,府,州,縣。

承宣布政使司為明地方(省)最高行政長官,布政使 一省之民事財務總管,明朝全國設有13個布政使司

[左右參政、左右參議]明代布政使的下屬官員。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務,參政、參議分守各道,並分管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撫名等事,一般是正四品。

府: 明朝全國設159府,府按納稅糧分三等:納糧20萬以上為上府,20萬以下十萬以上為中府,十萬以下為下府,無糧的叫地府, 府的長官稱知府,其官正四品,明除首都、陪都所在地府長官仍稱尹外,一般都稱知府。

[知府]宋代知府職略高於知州。清代知府為從四品。

[同知]府的副職稱為同知,如一府的主官稱為知府,而府的佐官稱為同知。明清時期,各府同知為正五品。

州:明代的州有兩級別:直隸州和散州。直隸州屬省,級別與府相同;散州隸屬府,同縣級。

[州牧]唐宋京畿的地方長官稱州牧,正六品官。明代知州已降為與縣略相等到的地方長官,但文字上仍尊稱為州牧,與知縣並稱牧令,正七品。

[知州]州的長官,一般是六品或五品。

知州屬官有同知、通判,分別掌財政、刑法、治安等。

[通判]北宋初年設通判之時,職權幾乎與知州相同,名為佐官,實際上是與知州共同負責,甚至還是知州、知府的監視者。到了南宋,知州職位較輕,通判職位就更輕了。明代知府以下設通判,定為六品官,實際上同知沒有區別。

縣:助手有縣丞、主簿。縣丞協助知縣管理縣政,主簿管全縣糧稅、戶籍。水滸中宋江上山前好像就是縣丞一職。

[知縣]縣的最高長官。明代知縣為正七品

[主簿]主簿是主管文書的意思。中央卿寺中的主簿是正規的軍事官,唐代列為從七品,其他官署的主簿為八、九品,縣主簿為九品。

相关参考

清朝有3種官職,品級為正一品,名頭很響亮,卻沒啥實權

清朝從入關以後,沿用了魏晉以來的九品中正制,將所有文武官員的品級分為「九品十八級」。一般來說,正一品最高,從九品最低。在正一品之上還有「超品」官員,在從九品之下還有「未入流」官員。正一品官員有哪些呢?

晚清名臣張之洞當過哪些官職

晚清有四大中興名臣,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和張之洞。在這四大中興名臣中,張之洞是唯一沒有獲得爵位的人。張之洞有一個很帥氣的名號,叫「張香帥」。這是因為他號「香濤」。張之洞祖籍直隸南皮,時人又稱「

古代武官官职从一品到九品是怎么排列的

1、正一品:天策上将天策上将是天策府官制的一种,职位在亲王、三公之上,仅次于名义上的文官之首三师(即太师、太傅、太保);天策府则是武官官府之首,在十四卫府之上;天策上将可以自己招募人才作为天策府中官员

在清代历史上哪些人是特一品哪些人是正一品

中国古代官员是分品级的,就是官的等级,最高的官是一品大员,不过清朝的一品大员对应的官职和你想的不太一样。总督之类的大官并不是正一品。往细了说清朝官员的品级是有9个大档,18个小档次,也就是“九品十八阶

和珅擔任過的官職,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麽職務

提到和珅的名字,幾乎稱得上家喻戶曉。你知道和珅擔任過哪些官職嗎?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從和珅的發跡說起。和珅生於1750年,父親是福建副都統常保。和珅3歲失去母親,9歲失去父親,成為了孤兒,命運堪稱

張遼在曹魏官至“前將軍”,這到底是多大的官職

唐肅宗上元元年(公元761年),追封西周開國名臣薑尚(薑子牙)為武成王,詔令京城及各州皆設太公廟,並以張良、韓信、白起等七十四位歷朝歷代的名臣名將配享薑尚兩側。其中有十位被尊為“十哲”,其余六十四位被

關羽的蕩寇將軍,到底是多大的官職,地位有多高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劉岱、王忠攻打劉備,卻被劉備擊敗,曹操於是親提大軍出征,劉備敗逃投奔袁紹,關羽戰敗被生擒,不得已而投降,曹操待以厚禮,任命為偏將軍。對於關羽來說,偏將軍是其獲得的一個武將官

諸葛亮是丞相,司馬懿是太傅,兩人的官職誰更大呢

不管是在《三國演義》中,還是在《三國志》中,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都展開了激烈的較量。建興九年(231年),諸葛亮第四次北伐,漢軍包圍祁山,司馬懿和張郃帶兵援救。李嚴運糧不繼,漢軍糧盡退軍。張郃追擊蜀軍至

劉備的第一個太守官職為什麽是“平原相”而不是“太守”

初平二年(191年),劉備因功被封為平原相。這是劉備此生第一個太守級別的官職,讓他正式進入漢末群雄的行列。既然是東漢太守級別的官職,那麽劉備的官職為什麽是“平原相”而不是“平原太守”呢?由於西周以及春

首批入朝參戰的6個軍,軍政委分別是誰

1950年10月,中國人民志願軍跨過鴨綠江,開赴朝鮮前線,揭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首批進入朝鮮的志願軍有6個軍,分別為第38、第39、第40、第42、第50、第66軍。那麼,這6個軍的政委分別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