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麗,為什么楊堅打,李世民、李治打,楊廣不惜亡國也拼命打

Posted 上位

篇首语: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高句麗,為什么楊堅打,李世民、李治打,楊廣不惜亡國也拼命打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句麗,為什么楊堅打,李世民、李治打,楊廣不惜亡國也拼命打

隋朝,短暫而強盛,公元581年楊堅打開了隋朝的大門,但可惜的是,他所創建的王朝僅有短暫的38年,隨後公元618年,一個以隋朝為基礎的盛世王朝強勢躋身而來,也是基於此,後人常常將二朝稱為「 ”隋唐”。值得一說的是,面對高句麗,隋唐二朝4位帝王思想一致,那便是堅決攻打。從明君楊堅,到亡國的楊廣,再到千古帝王李世民,最後加上收尾的李治,他們像參加接力賽一樣,一個接一個,直到消滅了高句麗為止。

楊堅劇照

第一位出戰者楊堅。他當時的情況很慘烈,根據《資治通鑒》的記載,「 ”師還,死者什八九”。意思就是,出征的隋兵,十之八九都戰死了,由此可見,雄才大略的楊堅戰績不合格,可以說是大敗而歸。

第二位出戰者楊廣。楊堅去世,楊廣上位,他也一心一意、堅決攻打。因此他上位沒多久,就開始組織進攻,根據記載,第一次他就組織了110多萬兵馬,剩余後勤保障人員還不在計數內,可見陣仗有多大?如果你無法想象,那么看看史料的描述,「 ”填咽於道,晝夜不絕,死者相枕,臭穢盈路,天下騷動”。也就是說當時道路上都擠滿了人,白天晚上來往人不斷,死者也都堆在一起,整條路都散發着污臭味。

楊廣劇照

其實從這一次開始,百姓就不滿了,剛剛穩定的生活又一次陷入戰爭,他們自然不滿意,因此,小范圍的農民起義開始不斷。但是隋煬帝自大,他絲毫不在乎,接二連三地發起了第二次、第三次征討,但卻因為國力過度消耗,引發了暴亂,最後高句麗沒有滅掉,反倒把自己江山搭上了,可見他動用人之多、手段之粗暴,結局之慘烈。

第三位出戰者李世民。隋朝覆滅,唐朝建立,過度了李淵時期,等到李世民上位之後,攻打高句麗的任務又一次轟轟烈烈展開,盡管前有楊廣慘烈的教訓,李世民仍舊雄心壯志,甚至他曾為自己辯白說,「 ”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從軍者,皆憤嘆郁邑,豈比隋之行怨民哉!”意思就是,征戰高句麗是百姓自願的,甚至征兵時,招10人能來100人,招100人就來了1000人,可見是人心所向。

李世民劇照

有決心,有謀略,最後李世民也獲得了勝利,但雖說勝利了,唐朝付出的代價也不小,就連李世民自己也不滿意,還曾暗嘆道,如果魏征活着,一定不會同意開戰打高句麗。

第四位出戰者李治。李世民之後,李治上位,後人常說李治人性軟弱,在政務方面也多靠武則天,但出奇的是,在打高句麗這一事上,他毫不含糊,最終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戰況。李治派兵出征後,取得了四人之中最高成就,成功後,高句麗的百姓有些入駐中原,有些逃亡到突厥,只有少數人還留在原地,但也翻不起了浪花,高句麗就此滅亡。

李治劇照

接力賽終於跑完,隋唐二朝、4位皇帝不遺余力,直至將其打扒下。那么眾人不禁好奇,高句麗有何魅力,為什么楊堅打,李世民、李治打,而楊廣不惜亡國也要拼命打呢?其實原因很簡單,中原統一大國不允許強鄰環繞。

眾所周知,在古代,中原強國與四鄰少數民族國家之間有一種關系,叫朝貢。也就是說,以中原國家為宗主國,四周的少數民族國家都會成為他的藩屬國。但這種關系的前提是,中原國家必須強大,而少數民族國家比如處於弱者,如若不是,少數民族國家不服,那么戰爭就不可避免了。

李世民劇照

而在隋唐創立之前,是東晉十六國、南北朝,政權四分五裂,各個勢力都很弱小,高句麗也是在此基礎上才逐漸壯大,等到隋唐建立起來,中原趨於統一,自然不允許周圍國家強大,因此,高句麗才受到了4位皇帝不遺余力地打擊。這種打擊,就類似於秦漢時期,他們二朝對匈奴的幾番征戰,最終在漢武帝時期,終於將匈奴打跑,二者可以說是「 ”殊途同歸”。

不一樣的是,當時匈奴占據着漠北和河西,這一塊本就戰亂不斷,而隋唐時期的高句麗,是在遼東地區,遼東一直都很穩定,也從不強大,至少在隋唐之前,他們都很老實本分,從不騷擾中原國家,突然他們一下壯大,中原統一國家自然忌憚,所以不將他們打趴下,自然是不會善罷甘休的。

參考資料:《資治通鑒》、《隋書》、《舊唐書》

相关参考

隋唐四代皇帝為何都要發動對高句麗的征服戰爭

導讀:未能使高句麗臣服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遺憾,甚至在其臨死之前,還在計劃如何征服高句麗。史學界很多人認為,李世民征戰高句麗是其人生中的一大敗筆,有窮兵黷武之嫌,犯了與隋煬帝同樣的錯誤。很多人並不知道,

隋唐四代皇帝為何都要發動對高句麗的征服戰爭

導讀:未能使高句麗臣服是李世民一生最大的遺憾,甚至在其臨死之前,還在計劃如何征服高句麗。史學界很多人認為,李世民征戰高句麗是其人生中的一大敗筆,有窮兵黷武之嫌,犯了與隋煬帝同樣的錯誤。很多人並不知道,

高句麗第一代都城——五女山山城

五女山山城位於遼寧省本溪市桓仁滿族自治縣,是高句麗民族的開國都城。高句麗族是我國東北地區最為古老的古民族之一,是東北地區穢貊族系中的一支。據史料記載,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北扶余王子朱蒙逃難

为啥隋唐不惜亡国也要征讨高句丽!杨广疯了,难道李世民也疯了吗?

为啥隋唐不惜亡国也要征讨高句丽!杨广疯了,难道李世民也疯了吗?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高句(gōu)丽(lí),位于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相传是由扶余王族高句丽人朱蒙所建立,从公元

隋煬帝舉全國之力,為什麼滅不掉小小的高句麗

隋煬帝由於「慕秦皇漢武之功」,從四方炫耀、開邊拓疆,發展到窮兵黷武、對外擴張,他連續三次發動征討高麗的戰爭,直接導致隋王朝和隋煬帝本人走向毀滅。魏晉以來,朝鮮半島上三國並立:高麗、百濟、新羅。三國中,

楊廣統治下的隋朝,為何會瞬速崩塌

公元581年,隋文帝楊廣稱帝,隋朝的建立結束了我國魏晉以來的長期分裂割據局面,但是這個統一的王朝只存在了37年。隋朝的亡國之君隋煬帝在位期間其實有很多的建樹,在政治上他改革官制,修訂《大業律》,將隋文

唐蕃大非川一戰,為什麽讓不敗戰神薛仁貴遺恨終身

提及薛仁貴,人們率先想到的必然是不敗戰神的威風赫赫。作為唐朝著名的將領,出身河東望族的他,在唐太宗李世民貞觀末年投軍入伍。隨即便在跟隨李世民征戰高句麗之中被發掘,而後的幾十載軍伍生涯之中他立下赫赫戰功

同樣是弒兄逼父,為何楊廣遭人唾罵,而李世民卻成千古名君

同樣是弒兄逼父為何楊廣遭人唾罵而李世民卻成千古名君?縱觀中國歷史上下5000年,有太多的恩怨糾葛在這其中。一位開國皇帝的上台,往往是踩著無數敵人的屍體走上神壇的。然而,也不是說除了開國皇帝,其餘的皇帝

隋文帝楊堅

"竊鉤者誅,竊國者侯"出自於《莊子·胠篋》,意思是偷帶鉤的人要處死,篡權的人卻成為諸侯。自古得天下者,主要靠兩種手段。一是"打",二是"竊"。因此"竊"也是很有前途,主要是看你"竊"的多大?如果是"竊

高句丽为何那么难打,为什么隋唐打个高句丽那么难

为什么隋唐打个高句丽那么难?隋代与唐初中国与高句丽的分界河,并不是今日中朝边境的鸭绿江。高句丽在南北朝时趁中国分裂向西扩张,将辽东半岛并入版图,现在於中国境内的辽河,却是隋唐中国与高句丽的边界河。由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