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一生是如何混到窮困潦倒的地步
Posted 杜甫
篇首语: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杜甫一生是如何混到窮困潦倒的地步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杜甫一生是如何混到窮困潦倒的地步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 ”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 ”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 ”老杜”。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 ”詩聖”,他的詩被稱為「 ”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 ”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首先,不擅長考試。杜甫年少時家境很好,他的祖父杜審言也是當時的著名詩人,父親是奉天縣令,在他7歲時,就開始學習寫詩,15歲時他的詩就引起當地名士們的重視。杜甫雖然善於寫詩,但不善於考試,他參加過幾次科舉考試,然而始終沒有在科舉考試上有什么好的發揮,沒有強硬的後台,再加上科舉考試又不成功,自然無法做官。 其次,寫詩無法賺錢。雖然說杜甫寫的詩很好,可惜靠寫詩不能吃飯,也不能賺錢,頂多有些名氣。杜甫到44歲高齡,在長安准備考試10多年,才終於成為一個小官: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是一個非常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最為一個讀書人,杜甫不會經商,不會種地,更不會出去打工,這相當於20多年沒有什么收入,肯定過的窮困潦倒。
杜甫能寫出那么多流傳千古的詩,說明杜甫本身就才華橫溢,滿腹經綸。但是這樣的飽學之士為何沒入仕為國家效力呢?史書上說了,是李林甫搞的鬼。但這個理由不足全信。唐朝入仕做官的途經不光是科舉,還可有其它路經。但究其原因也和杜甫的為人性格有關,杜甫為人認真,喜好對不認同的事情和人提出批評意見。對杜甫而言大唐盛世並沒有為他的政治生涯提供一個合適的土壤。
在性格方面,杜甫較為耿直,耿直之余,又存在着尖酸,這一切,都在其文學作品中表現了出來。 在文學史上,盛唐詩歌,往往以李杜和白居易為尊。李白的詩歌以浪漫主義的天馬行空為主。而杜甫的詩歌,則側重寫實——比如著名的《三吏三別》。這些詩歌對於後世文史貢獻極大,也為杜甫換來「 ”詩史”的別稱,但從唐朝皇帝的視角來看,杜甫的詩歌無疑是在打皇帝的臉。 而從這也不難看出杜甫的性格,同時也可以預見這種性格帶來的後果:連皇帝都能得罪皇帝的人,想必也會得罪身邊的朋友。甚至起初接濟杜甫的朋友大臣嚴武,都因為受不了杜甫的性格而一度對杜甫萌生殺心。 因此:性格因素限制了杜甫的發展。
還有就是安史之亂,那場大動亂,導致百姓們的生活動盪不安,甚至還有易子而食的現象。路有凍死骨,簡單數字就將一副凄涼的景象,毫無保留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由此可見,那時候杜甫落魄的詩句,更像是一面寫實鏡,將當時唐朝的人生百態,毫無保留地記錄下來。一句句詩句,更是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畫面,令後人引以為戒,切勿再重蹈覆轍。杜甫的後半生,四處輾轉,窮困潦倒,活脫脫一個失意的中年男人。杜甫一生為仕途奔波,終就還是不能如願。受盡人生的各種苦難,依然不改初心。這樣的杜甫,似乎就是我們隔壁的鄰居老杜。有夢想,但總是被現實擊的粉碎。
相关参考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漢族,祖籍襄陽,生於河南鞏縣。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
历史军事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作為中東石油大國,伊朗的石油儲量位居全球第四,僅次於委內瑞拉、沙特和阿聯酋。每年僅石油、天然氣、礦石的外匯創收,就高達上千億美元,可以說收入頗豐。,按理說,伊朗應該非常富有才是。但是,實際上伊朗國內的
历史人物 同为唐朝最好的诗人,为什么杜甫潦倒困顿,李白却能一生游山玩水
首先要说,其实这二位都曾有过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经历。李白从二十多岁出川到去世,安生在家时少;杜甫也曾有十年壮游,而后半世漂泊。>要说造成二人不同的原因,我想大致有如下一些。>排第一位的应该是安史之乱>
历史人物 同为唐朝最好的诗人,为什么杜甫潦倒困顿,李白却能一生游山玩水
首先要说,其实这二位都曾有过饱览祖国大好河山的经历。李白从二十多岁出川到去世,安生在家时少;杜甫也曾有十年壮游,而后半世漂泊。>要说造成二人不同的原因,我想大致有如下一些。>排第一位的应该是安史之乱>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相信很多人对此话深有体会,人生大起大落,难免经历各种困境,落魄到吃不饱饭也不是没有可能,古往今来皆如此。诗圣杜甫,名气与李白不分伯仲,但他没有李白那般幸运,至少李白一生基本衣食无忧,
一说道杜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文,他一生写诗无数,出名的也是数不胜数,比肩李白,被后人评为“诗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一生流离漂泊,穷困潦倒。甚至在他死后所葬何处都不得而知,
一说道杜甫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他的诗文,他一生写诗无数,出名的也是数不胜数,比肩李白,被后人评为“诗圣”。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被誉为诗圣的杜甫一生流离漂泊,穷困潦倒。甚至在他死后所葬何处都不得而知,...
杜甫除了被人称作“诗圣”,还有另一个外号,叫做“杜工部”,取自他曾经做过工部员外郎的意思。但是我们也知道,杜甫的晚年才是真的穷困潦倒,连住茅屋都会被小孩子们嘲笑,风一吹茅草就飞走了,漏风漏雨,贫苦不堪
历史人物 败光家产、混到40多岁才去工作…还因这件事差点被谋杀
全世界的人都知道,杜甫是唐代文学界最穷诗人,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同一时期的游士李白在朝廷前饮酒作乐时,杜甫却只能以粗茶淡饭度日。不过,杜甫并不是一位值得同情的人。李白虽然后来也穷,但好歹也靠着自己的
莊子,名周,字子休,戰國時宋國人。他和梁惠王、齊宣王是同時代的人,而較孟子稍晚。他一生視仕途為草芥,因而過得窮困潦倒,靠講學、釣魚、編草鞋維持生活。《莊子》一書是否都是莊子的著作,歷來有很多爭論。但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