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军事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Posted 石油

篇首语: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历史军事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历史军事 伊朗石油年收入超千億,為何國內百姓窮困潦倒,錢到哪兒去了

作為中東石油大國,伊朗的石油儲量位居全球第四,僅次於委內瑞拉、沙特和阿聯酋。每年僅石油、天然氣、礦石的外匯創收,就高達上千億美元,可以說收入頗豐。,按理說,伊朗應該非常富有才是。但是,實際上伊朗國內的民眾卻非常貧窮,失業率高達25%以上。,再看看周邊,同樣是中東的沙特、卡達、科威特等國家,都富得流油。人民收入很高,社會福利完善,幾乎人人開豪車,家家住別墅。有的還上了全球高收入排行榜。為何伊朗卻混得窮困潦倒、民不聊生呢?,(巴列維時代畫像),一、巴列維時代的輝煌。,其實,在霍梅尼發動伊斯蘭革命之前,伊朗也曾經闊過。那時的伊朗國庫充盈、軍事強大,人民生活優越、思想開放西化。,特別是1963年 「白色革命」後,伊朗進入高速發展的黃金十年。GDP的年均增速達到10%,人均產值從1962年的200美元,猛升到1978年時的2000美元。,在美國的支持下,擁有大量財富的伊朗帝國,購買了大量武器。軍隊實力在中東無可匹敵,誰見了都得繞著走。伊朗因此成為美英法蘇後的世界第五大軍事強國。,當時的伊朗,還廢除了封建愚昧的宗教思想,推崇自由開放的生活方式,實行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和男女平等。女人不僅不用像現在這樣戴頭巾蒙面紗罩黑袍,還能上學、工作、參加選舉。,雖然當時貧富差距也較大,但主要體現在地域差別上。大城市的人們生活條件更優越,邊遠小地方的民眾也衣食無憂。人們工作之餘,還會前往世界各地,度假旅遊。,那時,伊朗國庫中的外匯儲備,高達4000億美元。對外還有幾百億美元的債權。,二、軍事開支巨大。,可是後來,由於改革觸動了教士階層的利益,霍梅尼鼓動伊朗境內的伊斯蘭信徒,推翻了巴列維王朝,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霍梅尼掌權以後,很快和美軍斷交,並且馬不停蹄對外輸出革命。出錢出槍支持什葉派聖城納傑夫的教徒起義,鼓動他們推翻遜尼派薩達姆政權,兩伊戰爭爆發。,這場戰爭,一打就是八年,每年消耗財富500億美元以上。等到戰爭結束,巴列維所留存的一點家底蕩然無存,還倒欠了幾百億美元的外債。,窮兵黷武、急於擴張的霍梅尼,為了實現從統一伊斯蘭到統治整個中東,再到擊敗西方的宏偉藍圖。他又大力支持葉門胡塞武裝、伊拉克、黎巴嫩真主黨等什葉派新月地帶武裝,花費了大量的財富。,特別是在敘利亞內戰中,伊朗更是出兵十萬,以及數百億美元和大量物資援助,幫助什葉派的阿薩德政權不倒。這些海外的軍事援助,佔到伊朗國防開支的一半左右。,再加上伊朗近60萬人的政、教兩支軍隊,一千萬左右的預備役。裝備這些武裝力量的武器、導彈研製、軍隊建設等,都需要巨額的資金。,三、教士階層腐敗壟斷。,伊朗是個政教合一國家,權力掌控在教士階層手中。這些人利用權力之便,隨心所欲佔用和分割國家財富,形成特權階層。,這些權貴階層壟斷著伊朗石油出口,貪腐現象極其嚴重。,根據美國制裁報告顯示,在美國的伊朗高官子女中,沒有綠卡的,僅僅只有5000人。他們存放在美國銀行的資產,就高達2500億美元。,四、西方國家長期制裁。,由於霍梅尼堅決反美,野心勃勃意圖統治整個中東。因此,伊斯蘭國度的伊朗並不被西方國家所接納,長期遭到經濟制裁和封鎖。,其它海灣國家都成為西方社會的寵兒,靠石油換回的美元,在海外大量投資,以錢生錢。特別是沙特,在美國和西方高科技公司中的投資多達2萬億美元。這樣,一旦石油經濟疲軟,僅靠這些海外投資,仍能安享富貴。,特朗普上台後,加大了對伊朗的石油禁運。伊朗石油出口量,從之前的每天250萬桶左右,下滑到如今不足30萬桶。再加上沙特最近大打價格戰,伊朗的石油收入,每天僅有1000萬美金不到。這對於要維持軍事擴張和社會運轉的伊朗來說,確實壓力重重。,綜上所述,正是由於軍事擴張和教士壟斷的神權國家體制,加上遭受制裁造成的伊朗經濟持續低迷。因此,能分給維持民生的支出,所剩已經寥寥無幾。,生活艱難的伊朗底?層民眾強烈不滿,他們指責神權國家窮兵黷武,不顧平民死活,甚至有人喊出了恢復巴列維王朝的口號。可以想像,伊朗將來會更加動蕩。,(參考資料:《論伊朗現代伊斯蘭政治模式》《制裁伊朗,美國新戰略的第一步》等)

相关参考

历史军事 伊朗靠石油收入上千億,為何人民還不富裕,這些錢去了哪裡

伊朗,位於西亞,屬於中東國家。國土面積為164.5萬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17。它是聯合國的創始成員之一,以及不結盟運動和石油輸出國成員。說到石油,眾所周知,伊朗是世界石油天然氣大國,其經濟主體就是石油

历史军事 美艦拉響戰鬥警報,白宮:海峽局勢已失控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4月16日報道,多年以來,美國和伊朗因為核問題一直衝突不斷。美國對伊朗實施了制裁和打壓,限制了伊朗的石油出口。伊朗的經濟支柱就是石油出口,伊朗憑藉此在國內建立了完整的工業體系。被美國

历史军事 達成石油協議,俄威脅打出伊朗這張牌

根據俄羅斯方面報道稱,如果俄羅斯與沙特繼續沒有達成減產協議,由於全球需求的空前下降,油價可能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達到預估的5-8美元,這將給全球經濟帶來災難性的後果。因為多個依靠石油經濟出口的國家將

历史军事 這是挑釁

眾所周知,美伊之間的關係並不是很好,特別是特朗普上台後,兩國的關係更是降到了冰點。在這期間美國不斷打壓伊朗的對外出口貿易,包括石油的出口,要知道這是該國最重要的財政收入來源,而且美國還禁止其他國家與伊

历史军事 為何美國不敢對伊朗開戰

眾所周知,美伊兩國之間的仇怨由來已久,特別是美軍暗殺蘇萊曼尼更將兩國關係推向深淵,按理說兩國早該打得不可開交了,但為何美國至今不敢對伊朗開戰?軍事專家張召忠這次說出答案:兩軍交戰的結果只能是魚死網破,

历史军事 美國為何不敢對伊朗下手

說起美伊關係所有人都會本能地聯想到發生在今年年初的暗殺事件,美國因此陷入全球輿論漩渦,無視國際規則的軍事行動使得中東各國徹底看清了美軍的真面目,伊拉克更是隨即下達了逐客令,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也對美軍基

历史军事 美國軍事全球第一,為何一直不敢攻打伊朗

二戰時期,美國和蘇聯是並列世界第一大國,兩國也為此冷戰40多年,最終已美國聯合歐洲各國對前蘇聯進行經濟制裁,前蘇聯被迫解體為結局。這也成為了美國歷史中,經濟制裁最大的國家,也是最成功的一次。近幾年來,

伊朗 伊朗·1951-1954年伊朗石油工业国有化运动

1951-1954年伊朗石油工业国有化运动二战前,伊朗丰富的石油资源被英国等帝国主义国家垄断。二战后,伊朗反帝民族运动高涨。1950年,英国欲强迫伊朗议会通过对《1933年石油租让协定》的《补充协定》

伊朗 伊朗·1951年5月-1952年7月伊朗与英国的石油争端

1951年5月-1952年7月伊朗与英国的石油争端1951年4月,伊朗摩萨台政府决定实施石油国有化法案。在伊朗拥有石油特权的英国企图用谈判和武力威胁使伊朗妥协,但均未能奏效。5月25日,英国将两国石油

伊朗 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的失败的原因?

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伊朗人民争取石油国有化运动,是当时席卷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国有化为形式,以反对帝国主义经济掠夺和政治压迫为内容,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步向反对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