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諸葛亮,團滅東吳群儒,還活活罵死一個人,你說氣人不

Posted 管仲

篇首语: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舌尖上的諸葛亮,團滅東吳群儒,還活活罵死一個人,你說氣人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舌尖上的諸葛亮,團滅東吳群儒,還活活罵死一個人,你說氣人不


說到三國人物,膾炙人口的角色不少,這其中當然少不了諸葛亮。不管歷史真相如何,反正在《三國演義》中,或是中國人的心中,那是神一樣的存在。我的專業是研究溝通管理的,所以更對諸葛亮這方面的事跡感興趣。最有名的當屬「 ”舌戰群儒”和「 ”罵死王朗”。但剝除辯論、交鋒的技巧,其實也和作者給予諸葛亮的人設是分不開的。在四大名著中,除了《紅樓夢》之外,其實都是話本的底子,是一代一代說書人不斷創作、完善的成果,所以更多迎合了社會底層的價值觀和對歷史人物的認知,未必是真實地再現了。所以基於這一點再看諸葛亮這兩個精彩的片段也是非常有趣的。

蜀國靠的就是「 ”正統”大旗不倒

經常上網的人都知道,很多人把他人逼死靠的就是站在道德制高點上,對別人說三道四的,你還真不是太有辦法。無論對方說了多長一番話,有理有據,只要道德立場有所偏差,都能直接以「 ”你說的話不道德,我不聽”或者「 ”你說的話價值觀不對,我不聽”,全盤否定。這個有時確實是「 ”道德綁架”,其實也不是拜網絡所賜,幾千年來都這樣。諸葛亮也是這么干的。


諸葛亮的道德依據從何而來?正統!整個《三國演義》推崇劉備依據就是如此。你別看他業績不行,地盤兒不大,但是正根兒啊!漢室天下姓劉啊!劉備人家是皇叔啊!所以在舌戰群儒的時候,薛綜和張昭就沒占到便宜。

薛綜說,曹操現在是天下三分而有其二,取代漢朝是不可阻擋的歷史規律。咱們沒必要違背歷史潮流,做無謂的抵抗吧?所謂「 ”識時務者為俊傑”啊!

諸葛亮怎么說的?薛敬文,你怎么能說出這種無父無君的話呢!人生活在天地之間,首先就應該做到忠於君主、孝敬父母。你既然是漢朝的臣子,居然說出這種無父無君的言論!不配和我說話,請你不要再說話了!結果,薛綜只有滿面羞慚,不能對答的份兒了。其實薛綜說的是事實啊,但諸葛亮就抓住了一點,曹操實力再強也沒用,他是篡權者,你捧他你就沒有資格跟我諸葛亮講話,你薛綜不配!


接着是東吳首席張昭說,「 ”聽說劉豫州立誓要席卷荊襄之地。可是,如今這些地方盡皆歸屬曹操,不知先生對此有何見解?”說白了,你再正根兒,業績不行啊!諸葛亮說啥:「 ”在我看來,奪取荊襄之地,易如反掌。我主劉豫州躬行仁義,不忍奪同宗之基業,故力辭之。劉琮年幼,聽信佞言棄城投降,致使曹操得逞。方今我主屯兵江夏,別有良圖,非等閑之輩可知也。”一句話,能力不差,業績不行,因為我善啊!而且後面還有大動作呢,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就不告訴你!

其實大家都清楚,劉備就沒有那個實力,除了有個好出身,還有一幫還能幫忙的兄弟,啥也沒有。第一荊州人家未必給,第二給了也管不住。但是諸葛亮除了用「 ”同宗之情”為幌子給劉備的失敗找理由開脫外,關鍵還有一弦外之音,劉家人的事哪兒輪的上你來議論呢!

多識博聞能讓自己的辯論更有反擊力


諸葛亮之所以能在老百姓心中封神,除了他的確很智慧之外,也確實合乎了大家對知識分子,特別是大家的刻板印象,就是多識、博聞。要想在辯論中占得優勢,光嘴好使不行,確實需要論據支持論點的時候,知識淵博(特別是讀史多)確實能起到讓自己的論據鮮活,有說服力的作用。諸葛亮的歷史知識就很淵博,一來可以自己拿歷史人物舉例,二來可以從對方舉的歷史例子里找到漏洞反擊。

同樣是張昭,除了攻擊劉備,對諸葛亮也不客氣。你先生自比管樂,可知管仲輔佐齊桓公稱霸諸侯,樂毅扶持微弱之燕國,攻下齊國七十余城,此二人真乃濟世之才也!可劉豫州未得先生之時,尚能縱橫寰宇,割據城池;然而,先生自歸了劉豫州之後,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幾無容身之地……可見劉豫州得先生之後,反不如初也,難道管仲、樂毅果如是乎?在下愚直之言,請先生勿要怪罪。”你這話豈止是愚直啊,打人不打臉啊,不怪罪?才怪!

諸葛亮如何回答?寡不敵眾,勝敗乃兵家常事。昔日高祖曾數敗於項羽,而垓下一戰成功!這難道不是韓信的謀略嗎?如此看來,國家大計,社稷安危,必須要靠有主謀的人;而並非那些誇大其詞,無理狡辯之徒。那些以虛榮自欺且欺人者、坐議立談自以為無人可及者、而臨危應變卻百無一能者,此誠為天下恥笑耳!”你怎么不明白「 ”先輸是紙”的道理呢?人生是一場馬拉松,這才跑到哪兒啊?請相信,我是當今的韓信啊!


還有嚴畯,也是得理不讓人,你孔明所言皆強詞奪理,不是正論,諸公不必與之計較。請問孔明先生治何經典?”走兩步,別說那沒用的!

諸葛亮說:「 ”我從不做那種尋章摘句,引經據典的學問。那是迂腐書呆子們的事情,與興邦立業毫無關系。自古以來的大賢們,也未必治什么經典。商湯的宰相伊尹,當初不過是個耕地的奴隸;興周的姜子牙曾作渭水垂釣之漁夫;至於後世張良、陳平之輩,皆有匡扶宇宙之才,也沒聽說他們治什么經典。可嘆如今書生們張口經典、閉口古訓,整日忙碌於筆硯之間。我看這些人恐怕只會數黑論黃,舞文弄墨而已!”你說我沒治過經典,伊尹、姜太公、張良、陳平四個,夠不夠?

當知識分子也有了江湖氣

開頭講到,《三國演義》那是說書人傳承下來的本子,到了羅貫中這兒文學加工了一下,所以不是對歷史人物的真實寫照,理論上還是個藝術形象,所以既然來源於草根,就難免把書中的人物照着自己聽眾喜歡的樣子來,所以你看這個諸葛亮在和別人打嘴仗的時候,也頗有些江湖氣。不過前有漢高祖劉邦和項羽拿自己老爹開涮的這種正宗的例子,倒也沒有什么稀奇了!

諸葛亮除了自己的本色人設之外,還有點為把你拿下可以不管不顧的勁兒。比如拿對方過去不光彩的歷史來調侃,或者干脆就不顧身份地破口大罵。也算是出了奇效。


東吳群儒中有個辯手叫虞翻:「 ”君敗於當陽,寄窮於夏口。倉皇逃竄,幾乎無藏身之地。現只身過江,求救與我東吳。竟然說不懼,真是大言欺人也。”也有點不要風度了。這可把諸葛亮氣壞了!「 ”這不是虞翻虞仲翔嗎?當年仲翔在會稽太守王郎帳下就曾勸主投降孫策,不想如今歸順東吳後,又要勸主降曹,看來是舊病復發矣。”勸降是你長項啊!

馬上陸績也來添堵,「 ”曹操雖挾天子以令諸侯,猶為相國曹參之後。劉玄德自稱中山靖王苗裔,卻無可稽考。世人只知其為織席販屨之徒,何足與曹操抗衡哉!呵哈哈……”開始挑戰我們正統了是吧?好!「 ”呵呵……(轉向魯肅)魯大人,此公莫非是當年當年袁術席間盜橘子的陸郎陸公記?「 ”偷橘子的主,你說你得有多賤啊!


再後來,諸葛亮罵王朗也用這招,從「 ”無恥老賊「 ”、”斷脊之犬「 ”直罵到”我從未見過如此厚顏無恥之人「 ”,把七十多歲的王朗活活罵死。有時想想,王朗之死未必是被諸葛亮說的內容所傷害,可能真是沒想到這么個罵法,好說你也是知識分子啊!一時心理准備不足,掛了!



想起來現在正在熱播的網劇《慶余年》里面的辛其物,口口聲聲和范閑說「 ”兩國舌戰言辭自當要雅量”,誰知談判起來完全變了一個人,全然不顧地和對方叫板起來,你來啊!打完再說啊!把對方逼得直說「 ”粗鄙”,但這也的確是個策略,對吧?

相关参考

諸葛亮如果不去北伐,而選擇攻打東吳,他是否能成功

諸葛亮在三國時期可謂是神一般的人物。無論是草船借箭還是火燒赤壁,無不體現著他的智慧。可是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諸葛亮在晚年就曾做了一件有損他英明的事情。劉備死後他兒子劉禪繼位。劉備深知他的兒子是一個扶不

沒被諸葛亮罵死,堪稱三國大贏家

看過《三國演義》的朋友,大概都知道王司徒這個人物。話說諸葛亮率軍第一次北伐時,司徒王朗跟隨大都督曹真前去抵禦。兩軍陣前,諸葛亮、王朗之間打了一場「嘴仗」,結果王司徒被諸葛亮的駁倒,氣憤之下墜馬而死,因

主角並非諸葛亮,而是東吳的孫權

在歷史小說《三國演義》中,有一個非常精彩的故事,這就是諸葛亮「草船借箭」。話說赤壁之戰期間,諸葛亮領受周瑜的軍令,要在三日造十萬支箭。諸葛亮在魯肅的幫助下,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用幾十隻草船「借來」十萬

別只知道諸葛連弩,丞相還是三國時期的刀劍巨頭

諸葛亮,一直是人們眼中智慧的化身,在《三國演義》一書中,諸葛亮設壇借東風,又借點七星燈續命,已是「”多智而近妖”的形象。而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不似小說家言這般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但也是名文武全才,文能

別只知道諸葛連弩,丞相還是三國時期的刀劍巨頭

諸葛亮,一直是人們眼中智慧的化身,在《三國演義》一書中,諸葛亮設壇借東風,又借點七星燈續命,已是「”多智而近妖”的形象。而歷史上的諸葛亮,雖然不似小說家言這般呼風喚雨,無所不能,但也是名文武全才,文能

你對周瑜的了解還停留在《三國演義》嗎

說到周瑜大多數人第一時間想起的一定是三國演義中那個因嫉妒諸葛亮才華而被諸葛亮氣死的東吳將領。很多人都覺得周瑜就是這樣一個心胸狹窄的人,但真正的歷史上周瑜到底是什麽樣的一個形象呢?三國演義中作者為了襯托

第一個先克關羽再克劉備,第三個專克諸葛亮

魏蜀吳三國實力最強的當屬曹魏,天下十三州曹魏就佔據了九個半州,其次是佔據了兩個半州的東吳(原本荊州一分為三,219年孫權偷襲荊州後荊州南部全部屬於東吳所有,北部則在曹魏手中),實力最弱的是僅僅據有一州

諸葛亮在東吳的知己 借荊州是汙點還是亮點

戰赤壁,周瑜首功;取荊州,呂蒙之謀。魯肅(字子敬),於今人而言,在東吳,在三國,存在感不強。倒是借荊州這種“髒事”歸在了他頭上。以致在一些影視劇中,魯肅被刻畫成了八面玲瓏的和事老,或者收受關羽賄賂的小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

三國演義中,諸葛亮神機妙算,在正史中他到底是個什麼樣子?導語:提及諸葛亮這個人,想必大家肯定會聯想到「草船借箭」這個故事。當年曹操南征,劉備和孫權結盟抵禦曹操,但東吳缺少足夠的弓箭禦敵。這時候諸葛亮承

諸葛亮哪一點超越了曹操、司馬懿

就歷史上的諸葛亮的「才」而言,比曹操、司馬懿也強不了多少。明代學者胡居仁就曾指出:「諸葛孔明、司馬懿智勇相等。」但為什麼諸葛亮成為「智慧」的化身?而不是曹操、司馬懿?諸葛亮哪一點超越了曹操、司馬懿?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