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传统婚俗简介 柯尔克孜族习俗

Posted 柯尔克孜族

篇首语:人生就像一场舞会,教会你最初舞步的人,未必能陪你走到散场。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柯尔克孜族传统婚俗简介 柯尔克孜族习俗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柯尔克孜族传统婚俗简介 柯尔克孜族习俗

柯尔克孜族人的婚姻过程一般经过订婚和结婚两步。在结婚时,男方要用一匹马驮着礼物,马头上扎着一块棉絮去女家,女方父母要以最好的食物来招待。

有的地区马头上的棉絮由女方来扎,表示同意将女儿许配。当男方来的客人到达女方家时,一入宅门就要向他们身上撒点面粉,表示亲事可以顺利进行,预祝新婚夫妇未来幸福。

结婚仪式在女方家进行。结婚前一天,新郎要带着宰好的羊和其他牲畜,由亲戚、伴郎和一群小伙子陪同,骑着马到女方家。迎接他们的是新娘的姐妹和嫂子。

第二天婚礼仪式开始,由陪新郎来的一位客人用一根木棍将毡房顶部的天窗挑开,并从天窗口往外面撒杏干、油果子等喜庆食品。

这时,新娘家和新郎家的客人分开站在毡房里等着抢那些东西,以分享这对新人的幸福。新娘家要宰羊及其他牲畜摆宴席,招待来宾。结婚仪式按伊期兰教教规进行。

为庆祝新婚,宾主要举行刁羊、赛马、摔跤、角力等文娱活动。

晚上,新郎、新娘由伴郎、伴娘陪同坐在帐帘内;帐帘外,男女青年奏考姆兹、奥孜考姆兹和其他乐器,唱民歌,跳会面舞,做其他游戏,一直闹到深更半夜。

柯尔克孜族十分重视结婚仪式,婚礼隆重而热闹,参加者有时多达数百人。

相关参考

柯尔克孜族传统民间习俗:熬鹰

柯尔克孜族人与鹰,有着亲密的关系。千百年来,他们居住的地方被称为“猎鹰之乡”。在没有枪支的岁月里,人们驯服凶猛的雄鹰为自己捕猎,一只好的猎鹰可以养活一家人。过去,一只鹰的价格比一个柯尔克孜族姑娘的嫁妆

柯尔克孜族婚嫁制度介绍 柯尔克孜族婚俗

柯尔克孜族的婚礼十分隆重,分订婚和结婚两个步骤。在订婚时,男方用一匹马驮着礼物前往女家,马头上要扎一块洁白的棉花,以示订婚。女方父母要拿出最好的食品招待。有的地区向男方客人身上撒些面粉,表示同意亲事,

柯尔克孜族葬俗简介 柯尔克孜族习俗

在信仰伊斯兰教的家庭里,人死后把“埋体”(遗体)洗净,用白布把全身缠住,用素色布覆盖,头朝西放在房内的帐帘里。家中的妇女面朝西边哭边唱,历数死者的生平善举。亲友则带财物前来吊唁,诵经示哀。“埋体”在家

柯尔克孜族的驯鹰习俗简介 柯尔克孜族文化

驯鹰的柯尔克孜族人通常只诱捕雄性鹰驯养,二到三岁最佳,否则驯化难度大,到鹰七八岁时放归。柯尔克孜族驯鹰的习俗是口头流传下来的,没有任何文字记载,但是柯尔克孜族民间却一直保留了几千年的口头驯鹰绝学。过去

柯尔克孜族的祖先崇拜 柯尔克孜族习俗

柯尔克孜人对祖先的崇拜。这种习俗起源于其长期信仰萨满教“灵魂不灭”的观念。萨满教认为,人死后灵魂脱离肉体,游荡于空间之中,一旦灵魂附体,人又可以复生。这种观念导致了祖先崇拜。柯尔克孜人的祖先崇拜,首先

柯尔克孜族民歌文化简介 柯尔克孜族民歌

柯尔克孜人能歌善舞,有着深厚且悠久的音乐文化传统,其传统音乐有民间音乐和宗教音乐两类。柯尔克孜族主要信奉伊斯兰教,伊斯兰教音乐与哈萨克族相近,包括“阿赞”、“塔拉乌克”、“加帕拉尚”和一些宣扬伊斯兰教

柯尔克孜族的“捆绑夫妻” 柯尔克孜族习俗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捆绑成不了夫妻”,但有些地区的柯尔克孜族的婚礼上却出现了有趣的只有“捆绑”才成夫妻的场面。柯尔克孜族的结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结婚这天,新郎、新娘的父兄、伴郎及其他亲友,都骑

柯尔克孜族的“捆绑夫妻” 柯尔克孜族习俗

俗话说,“强扭的瓜不甜”,“捆绑成不了夫妻”,但有些地区的柯尔克孜族的婚礼上却出现了有趣的只有“捆绑”才成夫妻的场面。柯尔克孜族的结婚仪式在女方家举行。结婚这天,新郎、新娘的父兄、伴郎及其他亲友,都骑

粗犷质朴的柯尔克孜族摔跤 柯尔克孜族习俗

摔跤,柯语“谢力西”。是柯尔克孜族古老的一种对抗性较强的运动,对发展人体的力量、技巧、增强意志,都具有很好的效果。同时,摔跤游戏,粗犷质朴,不择场地,可以随地进行。柯尔克孜族摔跤运动由来已久。很早以前

柯尔克孜族风情“追姑娘” 柯尔克孜族习俗

在新疆的畜牧业民族中,哈萨克族流行一种男骑手在前面跑,女骑手在后面追的草原游戏“姑娘追”,而柯尔克孜族有一种游戏却与之相反。叫“追姑娘”。柯尔克孜语“乌吾鲁库乌马衣”,它主要流行于阿合奇和特克斯县等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