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国是怎样从一个偏远小国,蜕变成一个时代的霸主

Posted 诸侯

篇首语:知识的奇特就在于:谁真心渴求它,谁就往往能够得到它。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晋国是怎样从一个偏远小国,蜕变成一个时代的霸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晋国是怎样从一个偏远小国,蜕变成一个时代的霸主

春秋时,晋国自晋文公开创霸业,长期与楚国对抗,是当之无愧的中原霸主。但是这个晋国在最初分封的时候却是个不起眼的偏远小国,它是怎么一步步逆袭,超越了中原各大主要诸侯,成为中原霸主的呢?其实它从立国后经历了三次阶梯式的大发展进程! 【初封小国】 其实晋国最初并没有赶上分封好时候,既不是第一次武王大分封,也不是周公旦的第二次大规模分封。等到晋国建国的时候,中原的膏腴之地早就被瓜分干净了。他们只能屈居一个相对偏远的地方。 晋国的始祖叫唐叔虞,他是周武王的小儿子,周成王的弟弟。相传小时候的周成王与弟弟叔虞一起玩,开玩笑的时候拿一个桐叶当信物,要分封叔虞为诸侯。这本来是一个玩笑,但是后来大臣们劝谏说天子无戏言,周成王只能信守承诺,分封弟弟为诸侯。 恰好在成王八年,姜子牙的长子齐丁公灭掉了古唐国。两年后唐叔虞被分封在唐国,后来唐叔虞的儿子搬迁到晋水之边,所以改称晋国。 晋国立国时,位于夏人故墟,四周遍布戎狄部落。加上唐国刚刚被灭,地方上矛盾尖锐,政治环境非常复杂恶劣。相比于中原地带的大国,晋国的日子相对就比较艰难了。 当唐叔虞到达封地以后。他审时度势,采取了「 ”启以夏政,疆以戎索”的策略。这个政策对晋国未来的发展,影响也非常深远, 晋国用夏戎的习惯和法度治理晋国,推行休养生息的政策。结果一年以内就站稳了脚跟,在戎狄的包围中存活了下来。同时他们也拥有了尚武的传统,时刻准备与戎狄作战,保卫自身。 【第一次阶梯式发展,危机中的机遇】 晋国的第一次阶梯式发展就伴随着军事扩张,而这跟晋国的地理位置是密切相关的。 前面也说过,晋国附近小国林立,蛮夷众多。所以这里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派系林立。本来呢,虽然情况如此,但是上面有一个周王室压着,倒也没有什么乱子发生。可是周王室也出事了。 周厉王当政时发生了国人暴动,这次的事件让周王室的威望一落千丈。连周王都能被赶跑,王子都差点被杀。地方上自然是人心浮动,晋国周围的小国和蛮夷就开始起来作乱。 危机也同时意味着机遇。最初面对这种混乱的局势,晋国虽然没有多少办法。只能扩军备战,防备敌人袭击,很快就具备了相当的战斗力。 周厉王死后,周宣王继位。周宣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周王,他重新夺回了周王的权力。开始讨伐叛乱的诸侯和蛮夷,晋国附近的蛮夷成为了周宣王的目标之一。 其实周宣王为了重拾天子的权威,东征西讨,南面打过楚国,东面打过淮夷,北面打过太原之戎,西面的犬戎就更不用说了。在这个过程中,他就多次借助过晋国的力量。 当时的晋国国君晋献侯就受王命征战今山东的夙夷,晋国此战取得了胜利。受到了周宣王的奖赏,还被夸赞为周王室的「 ”宿卫军”。 晋献侯去世后,他的儿子晋穆侯也多次受到周宣王的指令,攻打蛮族。晋穆侯曾被条戎打败,后来又打败北戎。 周宣王时期的战争为晋国锻炼出了一只强大的军队。同时晋国也获得了很多其他的好处。除了有周王室的赏赐,在战争中获得的土地与人口,也让晋国攫取了称霸之路的第一桶金。在进入春秋以前就先人一步成为了领土大国。 【第二次阶梯式发展,二王并立与站队】 其实晋国的快速扩张就是因为他们紧跟了周宣王的步伐,周宣王的敌人太多了,很多战斗他都不能亲自到场,所以他经常委派诸如晋国,秦国,申国,郑国,这些诸侯帮他作战。这些诸侯也都快速崛起。 等到周宣王晚年,晋国已经攒下了一笔颇为丰厚的家底了。但是这时候周宣王开始接连在战争中失败,这为后来西周的灭亡埋下了种子。而随着周宣王战争脚步受阻,晋国的大规模扩张就暂告一段落了。 周宣王死后,周幽王最后也战败被杀。东周开启了周平王和周携王,二王并立的局面。开始的时候,晋国与两个周王都同时保持了不错的关系。在他们之间左右逢源,晋国再次进入扩张领土、尤其是政治影响力的高速扩张阶段。 这一时期持续了二十年,晋国的政治地位快速的拔升。尤其是在周平王的朝廷中,晋国和郑国共同把持了周王室的朝政。这也很大程度上让晋穆侯的儿子晋文侯下定决心,袭击杀害了周携王,彻底倒向周平王。于是晋国的地位达到了一个高峰。 彻底倒向周平王的晋国几乎快要获得西周初年周公旦的地位了,但是晋国的这次崛起还是被迫中断,晋文侯死后,晋国开始了一场长达68年的内战。史称曲沃代晋。晋国的这场内乱让它失去了对周王室的掌控,同时也坐视了齐国和楚国的做大。 【第三次阶梯式发展,疯狂扩张】 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内战结束,晋国重归统一。这时候,齐桓公已经开始准备会盟称霸。晋国浪费的时间太多了,晋文公的父亲晋献公即位后开始了疯狂的领土扩张行动。 随着齐桓公的会盟逐步展开,会合各大诸侯的力量与蛮夷作战。存邢救卫,救燕国,服楚国。但是晋献公都没有参加,他就自己埋头单干,结果晋献公把晋国领土扩张了三倍之多。 在晋献公的扩张中,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就是假道伐虢。这次行动一举灭掉了两个西周分封的公爵国,虢国和虞国。尤其虢国还是传统的军事强国。 但是晋国灭掉虢国后回头就灭了虞国的行为,这在当时也通常是蛮夷才会去做的。相比于中原诸侯还抱守着贵族的骄傲,不屑于使用阴谋诡计的时候,晋国已经脱离了这种道德束缚。这跟它身处戎狄包围之中,独特的文化政治传统有一定的关系。而这也是晋国能做到快速扩张,脱颖而出的重要原因之一。 晋献公即位时的晋国 【总结】 经历了三次阶梯性的扩张,晋国已经具备了称霸的硬实力。当晋文公重耳回国的时候,他整合了晋国国内的势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楚成王,终于称霸中原。 其实晋国的发展历程中,第一次的军事扩张为后两次的阶梯式发展奠定了基础。也正是周宣王因共和执政而对燕鲁等老牌强国的不信任,结果开始对晋国等新兴诸侯鼎力支持。这才有晋国快速发展的机会。 晋国地处偏远,领土扩张的空间就很大。一直跟不讲礼乐的蛮夷作战,自己也就同样不怎么讲究规则,对灭国行为没有什么精神负担。而且周边没有大型的诸侯国,早期也不可能与大的诸侯产生利益冲突。结果在前期,晋国就可以闷声发大财了。 后来晋国也凭借自身军事实力的积累,左右了东周二王并立的局面。甚至在内战了半个多世纪后仍然能做到外战不输或少输,最后依然凭借军事实力打败对手,达到称霸的目标。 晋献公去世前的晋国

相关参考

论城濮之战,富有之楚国为何没打败刚经内乱之晋国,成春秋霸主

论春秋五霸,原本占尽优势的楚国为何没有继承齐国的霸业周朝八百年,西东分两头,西头一个周,东头一个周。前周威猛霸气,后周弱弱小受,除了名头好听的天下共主,中原之实权皆无,不过可有可无之吉祥物。(周朝版图

调和新旧势力 张之洞从翰林清流蜕变成封疆重臣

...赞助下,凭借着种种学缘、地缘、人缘的接近,逐渐形成一个以“清流”人物为核心的学人圈子,在近代中国思想嬗变和学术传承的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

调和新旧势力 张之洞从翰林清流蜕变成封疆重臣

...赞助下,凭借着种种学缘、地缘、人缘的接近,逐渐形成一个以“清流”人物为核心的学人圈子,在近代中国思想嬗变和学术传承的历程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迹。《政教存续与文教转型:近代学术史上的

张之洞从翰林清流蜕变成封疆重臣 调和新旧势力

张之洞(1873-1909)历官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1907年内召为军机大臣。“政治家”的生涯,应该是他的本分。不过,利用封疆大吏的政治资本和社会影响力,张之洞周围聚集了一批晚清乃至民国时期

魏文侯是一个怎样的人

魏文侯是战国初期魏国开国君主,三家分晋以后魏氏继承了晋国领土,此后便开启了魏国的百年霸业。魏文侯礼贤下士,采用了西门豹、子夏等一批能人,使得魏国国力迅速崛起,而且疆域不断扩大,此后成为中原霸主。魏文侯

春秋时期的晋国为什么能成为中原霸主

春秋时期,晋国居然一直是在内乱中,越挫越强大。几乎每过几十年,晋国就会发生弑君事件,可是晋国却能在动乱中,由一个二流诸侯,经历春秋两百多年,发展成一个横跨“天下之脊”太行山,将东周王朝纳入国中国的中原

香帅张之洞从如何从翰林文臣蜕变成封疆重臣

晚清年间,俄国一直对中国虎视眈眈,1871年占领了新疆,然后又让伊犁陷入了危机,中国与之多方面交涉之后,新疆归还了,那么伊犁呢?伊犁危机又是怎么回事?而伊犁危机又和当时无人知晓的小官吏张之洞之间有什么关系...

荀林父是个怎样的人

荀林父是晋国的著名战将,横跨晋国最为巅峰的时代,历经文、襄、灵、成、景公五代晋国国君,可谓是晋国的五朝元老,而且跟赵盾相比,荀林父的执政时间更长,所推行的对外战争也更多。晋国的三军和六卿制度,在晋文公

历史上的春秋霸主之一晋文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

历史上的春秋霸主之一晋文公,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呢?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公元前632年,晋国在城濮之战中打败了实力强大的楚国,之后晋国君主晋文公拜见了周天子,不久后晋文公以周天子的命令召集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浅水原,一个让李世民发生蜕变的神奇地方

李唐占据关中之后,其四周仍然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割据势力,而当时其主要面临的对手是东面的李密、王世充,还有西面的薛举。一、「”西秦霸王”薛举薛举与薛仁杲父子二人占据了陇西一带,薛举凭着自己的勇武开创出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