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靖安县发现古墓,墓内竟出土了一件华夏民族 ”最”古老衣服

Posted 马山

篇首语: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江西靖安县发现古墓,墓内竟出土了一件华夏民族 ”最”古老衣服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江西靖安县发现古墓,墓内竟出土了一件华夏民族 ”最”古老衣服

马王堆汉墓中出土的「 ”素纱禅衣”,不但轻盈质地而且还丝质稠密,一直为后人称道。然而您可能不知道,在江西的一座古墓中,居然还出土了一件比「 ”素纱禅衣”更早更精致的丝织衣物。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2006年12月,江西靖安县水口乡的一位村民像往常一样去田里干活,却在土坡之上偶然发现了一个方形的盗洞,在联系公安局和考古队后,一支由考古专家组成的调查组前来进行调查。 考古专家在勘测之后,发现此地确实有一座古墓,古墓的封土堆接近13米,还使用了大量的青膏泥填充,这是一座典型的春秋时期楚国墓葬,楚国立国的时间为前1115年—前223年,这座古墓,距今约有3000年的历史了。为此专家们进行了专业的探讨,并决定迅速对其进行保护性发掘。 在随后的发掘过程中,专家们发现该墓葬面积达160平方米,墓中的棺椁数量居然有47具之多,属于典型的家族一墓多棺葬法。墓葬中出土各类文物650余件,其中包括金器、漆器、竹器、以及青铜器等,令人惊讶的是墓中出土的丝织品数量就达到了300件左右,占出土文物数量的一半以上。 墓中的300余件纺织品总共分为两类,一种为桑蚕丝质地,另一种为纯麻质地。桑蚕丝织物中包括纱、绢、绮、织锦、刺绣几个品类,并且专家通过检验发现其经纬密度都各有不同,有的极为稀疏,有的极为稠密,突出了当时纺织工艺的高超水准。 专家们在各类纺织品中,比对了花纹图样,发现这些图样都以菱形居多,伴随着一些动物造型。11号棺内出土的方孔纱,是由三块完整纱料拼接而成的,被确定为中国纺织品文物出土最早、面积最大的整幅拼缝织物。 然而,这些还远远不够,墓中的另外一件由朱砂染线编制成的织锦实物服饰,是我国考古史上罕见的高密度的织锦服饰,据测算,织品经线密度达到了每厘米240根。 此前,在考古的墓葬中曾经也出土过同样质地的丝织品,如1984年,荥阳县青台村仰韶文化遗址中,出土了一块浅绛色的织物。这块织物距今约5600年,被称为是全世界发现的最早的丝绸织物。 位于湖北荆州的马山一号楚墓中,还出土了各类蚕丝质地的衣衾及生活用品34件,以及12个品种的452片丝织物碎片。 此外,马王堆汉墓出土的「 ”素纱禅衣”也被誉为质地最轻、密度较稠密的丝织品,每厘米经线达到100多根。 然而四者对比之下,我们不难发现,论及丝织品年代久远,仰韶文化(公元前5000年至前3000年)确实是最早的丝织品出土地,可它却没有将丝织品制成衣服,因此,最早的丝绸衣服,当属江西靖安县楚墓出土的这件丝织衣饰无疑。 论及年代久远,湖北荆州马山一号楚墓中的丝织品也无法与其比较(江西靖安楚墓的年份在前,马山一号楚墓的年份在后)。而论及织品的密度,马王堆汉墓(前217年-前168年)中「 ”素纱禅衣”更无法与之媲美。 总而言之,江西靖安县楚墓出土的这件丝织衣饰,被专家誉为是我国年代最早、密度最高的丝织衣饰,是有着绝对依据的。 由此可见,中华文明的丝织品工艺源远流长,在五千年的岁月文明中,我们不但开辟了丝绸之路,而且还让自己的文化在这条路上传播至国外友邦,这样辉煌伟大的成就,与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汗水是分不开的。 在科技极为发达的现代,只要我们继承并发扬祖先的宝贵精神,同样也会重新开辟一条属于现代人的丝绸之路。

相关参考

一座被盗的古墓中,出土了一件文物,专家们无不欣喜若狂

导读:七年前的一天,在南京江宁区祖堂山附近,施工队在加班加点的工作。快下班的时候,其中一人发现了一座类似古墓的建筑,立马将此时上报给当地的文物部门。得知此消息后,考古专家火速来到现场,并立即展开了调查

700年前宋朝古墓内被找到

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准备粽子,也有不少人为了粽子的口味争的面红耳赤,不过,你看过世界上最古老的粽子长什么样子吗?大陆江西省曾发现一座宋代古墓,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稀奇的是,墓内还发现2颗约6公分长的

江西发现一座古墓,里面发现大量金银珠宝,考古队数钱数到了手软

一座古墓散发阵阵香气,出土古代游戏攻略,专家:墓主人竟个皇帝文/一休道要说江西省的古墓最著名的便是海昏侯墓,2011年,观西村的村民们在一座山上发现了一个盗洞,而在此之间就一直流传村子里有大墓,于是村

农民工水渠发现古墓,墓内竹简保存完好,轰动全国,震惊考古界

古墓以及考古一直是一个神秘的话题,古代人的历史文化长眠于地下,我们只能通过考古直接了解到古代文化及古代历史,发现古墓也纯属偶然,有下雨冲刷出的古墓,有施工挖出古墓,今天若彤给大家介绍的是在火车站西北附

工人意外发现古墓,出土一件3500年前文物,证明《山海经》并非神话

在遥远的古代,那时候还没有发明文字,许多事情被后人认为是传说或者神话。我国有一部名为《山海经》的古书籍,作者名字不详,里面记录了很多上古时期的事迹,包括夸父逐日、女娲补天、大禹治水等。不少人认为,书中

老农挖土发现一座古墓,出土几千件文物,其中一件禁止出国展览

上世纪七十年代,河北省平山县的一位农民,为了修平自己的农田,就到附近的一个土丘上拉土。突然间,他在土中发现了几件金属制品,看起来好像是以前的青铜器,立即放下手中的活,将此事上报给当地的文物部门。得知此

广州一座古墓中,出土3件顶级国宝,其中一件禁止出国展览

导读:一提到帝王陵墓,很多人就会想到西安、洛阳及开封等北方城市,毕竟在中国古代,都城基本都集中在北方。然而,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广州发现了一座陵墓,墓主人是南越国的第二位皇帝赵眜。也许不少人没听说过赵眜

工人开山炸出一座古墓,出土上万件文物,其中一件让外国人嫉妒

俗话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一些古墓的发现,都是非常的偶然,有种冥冥中自有注定的感觉。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湖北随州市的一伙工人,在开山炸石的时候,无意间炸出了一座距今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墓。

一座被盗的古墓中,出土一件文物,令国人兴奋不已,外国专家则很尴尬

很多任都不理解,为何一些看似不起眼的文物,却能被拍出惊人的价格。客观来说,文物是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见证者,具有不可再生性,甚至是唯一性,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有时一件文物的发现,有可能会颠覆一些历史

战国古墓中的一件文物,禁止出境展览,被认为是穿越时空的铁证

战国时代,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华夏历史上比较重要的时期之一。因年代较为久远,关于战国时期的历史文化,只能通过文献资料和出土的文物来了解。一般来说,文物能够客观反应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情况,这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