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朱元璋的许多设计落空 皇太子朱标早死

Posted 朱元璋 太子 朱标

篇首语:少年乘勇气,百战过乌孙。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让朱元璋的许多设计落空 皇太子朱标早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文目录

1、让朱元璋的许多设计落空 皇太子朱标早死

2、帝王故事 明朝只坐了四年宝座的建文帝

让朱元璋的许多设计落空 皇太子朱标早死

“喜称旨,优奖擢,恩威不测。封太侈,治太急,重法烦刑。选高僧,易太子,衅隙先生……最可怜,慈东宮,懿文早逝。嫡长孙,半边月,年讳同称。”

这是《明纪弹词》中的一段,讲述明太祖朱元璋统治的许多不当之处,这里说的“懿文早逝”,说的是皇太子朱标。

朱标性格仁善,朱元璋杀人如麻,朱标常常劝说父皇仁慈一些。朱标也能很好地处理兄弟之间的关系,很有大哥风范,所以《明纪弹词》中称他为“慈东宫”。

可惜天不假年,洪武二十五年四月,皇太子朱标病死。朱标年纪轻轻,他的死与母亲马皇后有关系,马皇后死在洪武十七年七月,朱标非常伤心,哭得气绝,多日不吃饭。在整个服丧期间,朝夕痛哭,结果哭坏了身体,早早死去。

《王文恪公笔记》中还有另一种说法,都御史詹徽是湖广人,性情十分残忍,有一次和皇太子朱标一起审核一些重案,其中的许多犯人朱标都认为应该释放,詹徽不答应,两个人争论起来。明太祖朱元璋听说之后,对朱标说:“詹徽的想法是对的。”

朱标说:“治理天下,应该以仁厚为怀。”

朱元璋大怒,变了脸色,“等你当了皇帝,再实行你的仁政吧。”

皇帝对皇太子说出这种话,性质相当严重。朱标惊惶不安,思来想去,想不出一个解脱的办法,干脆跳进金水河中,要寻短见。身边的随从,有的慌忙跟着跳下去拉太子,有的忙着脱衣服,有的忙着喊人。朱标被从水里拖了上来,朱元璋下令,凡是跳下水去救皇太子的随从,免死,其他在场的随从全部处死。

落水的朱标得了重病,临死前对自己的儿子朱允炆说:“我的死,都是詹徽的过错,别忘了替我报仇。”

无论原因是什么,皇太子朱标之死让朱元璋的许多设计与安排落空,他哭着对大臣们说:“天下还等着太子来治理,他却因为诚孝而死,真让我痛心!你们要想一个恰当的谥号给他,表达我哀切的心情。”

最后朱元璋给死去的皇太子选定了“懿文太子”之号。朱标的儿子朱允炆也是一个仁厚孝顺的孩子,对父亲的死万分哀痛,朱元璋看着不忍,说:“你很孝顺,可是你如此伤心,毁了自己,就不惦念我了?”

朱允炆看到祖父伤心,也反过来劝祖父说:“死生有命,请您以天下为重,不要过度悲伤,不然,万一您伤了身体,会让我们更感惊惶。”

祖孙二人互相安慰,朱元璋原本就喜欢这个嫡长孙,听他这一番话,更合心意。洪武二十五年九月,朱元璋选定朱允炆为皇太孙,挑选优秀的文臣做他的导师。

据说朱允炆惦记着父亲死前的嘱咐,后来他有机会与詹徽一起断案,故意问詹徽,那些死囚一般如何处死。詹徽说:“砍断手脚。”

朱允炆等的就是这句话,喝道:“你就犯了死罪,就应该受此酷刑!”

明太祖朱元璋子孙众多,选立皇太孙,当然经过反复斟酌。朱元璋一共二十六个儿子,其中最重要的是马皇后所生的几个儿子,即:朱标、朱樉、朱、朱棣和朱橚。马皇后是郭子兴的养女,早年嫁给朱元璋,夫妻二人起于微贱,同甘共苦,洪武元年朱元璋登基,随即立马氏为皇后,立长子朱标为皇太子。

马皇后死于洪武十五年八月,时年五十一岁。她的死让朱元璋异常悲痛,此后再没有册立皇后。马皇后对朱元璋的影响无人可比,也因此,马皇后生下的几个儿子的地位,也不是其他庶子能比的。史料当中,对五个嫡子的身份说法不一,比如《建文皇帝遗迹》一书认为燕王朱棣的生母另有其人。当然,相反的说法也有,比如明代有的书中说,四儿子燕王朱棣和五儿子周王两个是马皇后生的,皇太子、秦王和晋王是其他皇妃生的,这反而更让人怀疑五位嫡子中真的是有冒充者。

帝王故事 明朝只坐了四年宝座的建文帝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逝去,因太子朱标早死,以皇太孙朱允汶继帝位,是为惠帝,年号建文。

  建文帝继位后,对朱元璋采取的极端皇权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交大臣以实权,他本人亦虚心纳谏,使朝政出现了一些民主气氛。

  朱元璋按封建礼法传统,立朱允炆为皇太孙,朱元璋死时,他已21岁了。继位后改“洪武”为“建文”,史称“建文帝”。

  一个“洪武”,一个“建文”,可见建文帝的改革主要是去掉朱元璋的苛政,建立文官政权,推行宽松和谐的政策。当时,朝廷一片清明。这和朱元璋的初衷确实有差距。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标病逝,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虑皇位的继承问题,在此期间,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因为他看出朱棣有许多地方都与自己非常相似,但向群臣咨询的时候,大臣刘三吾提出,如立皇四子,那么将皇二、三子立于何地?

  特别还有的大臣引经据典说,当年刘邦认为戚夫人所生的如意“类我”,准备废掉惠帝,结果导致如意被杀身亡。

  朱元璋也考虑,已经分封了诸王,而且皇二、三、四子分别被封为了秦、晋、燕王,三人的封地都是边境重镇,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争储而出现内讧,后果将非常严重。因此朱元璋只得将朱标的次子朱允炆立为皇太孙(朱标长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改革取得表面的成功,但是,任何一个帝王都要作的一件事“削藩”。

  当时的藩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而且手中都有兵权,他们在自己的藩地为非作歹,有的甚至摩拳擦掌准备造反。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当时朱元璋的前三个儿子都已经亡故,朱棣成为了皇子中的最长者,而且随着朱棣在对蒙古作战的过程中不断壮大,他已经成为了皇权最大的威胁。

  某种意义上说建文帝的削藩就是针对燕王一人的。但建文帝的软弱害了他,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这是他的第一个错误。他并没有先削燕王,而是从其他亲王下手,这样即引起了亲王们的岌岌自危,还打草惊蛇,使得燕王加紧做出准备。

  在建文帝决定对朱棣下手的时候,为时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难的大旗。

  在最初的战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绝对优势,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挥不当,明军屡遭败绩。但由于兵力所限,燕军占领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弃,因此双方展开了拉锯战。在此期间明军中涌现出了一批比较优秀的将领,他们的顽强抵抗给朱棣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但是朱允炆的软弱再一次显示出来,他的一道圣旨,“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过了多次劫难,建文帝的妇人之仁最终将朝廷推向了深渊。

  经过四年的拉锯战之后,燕王正确分析了形势,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军对就会抵抗一天,而且自己就是叛王,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赶走了建文帝,那么自己就可以成为一国之君,相信也没有多少人反对,因为大家都是观望的态度。

  朱允汶对朝政放手,注意倾听大臣们的意见,放手让他们管理。但是,他对内廷宦官管理的非常严密,甚至苛刻,所以,有的宦官不断给朱棣通风报信出主意,说朝廷大军都在北方打仗,现在南京空虚,如果趁此时提兵南下,他们联合拥护朱棣的王公大臣作为内应,一举夺取南京,天下局势可定。

  于是,朱棣指挥燕军绕过大城市、一路南下,当时的建文朝廷已经乱作了一团,很多地方将领按兵不动,很快燕军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内的亲王与某些将领又擅自开门投降,南京终于被占领,建文帝不知所终,而且正如朱棣所料,地方上几乎没有人反对。

  朱棣的靖难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皇位,年号永乐。而在朝廷内却是另一藩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其他或逃跑,或自杀却有千人。永乐朝廷几乎无人可用,可见建文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当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宝座,只坐了四年即告结束,作为皇帝他太过仁慈,有时甚至优柔寡断,如果让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爱民如子,两袖清风,但做皇帝不一样,皇帝注定与鲜血分不开,他要排除异己;他要树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这些,皇帝也终将被历史淘汰,建文帝就是这样一个悲剧人物。

相关参考

明初太子朱标如果不早死, 朱棣还敢造反吗

朱棣应该不会造反的,即使想造反,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相信朱棣也不傻,造反前也要掂量掂量自己的,评估一下造反风险和成功几率,估计就会乖乖地做臣子了。朱元璋把自己的儿子分封出去,在当时也是没办法

帝王故事 明朝只坐了四年宝座的建文帝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逝去,因太子朱标早死,以皇太孙朱允汶继帝位,是为惠帝,年号建文。  建文帝继位后,对朱元璋采取的极端皇权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交大臣以实权,他本人亦虚心纳谏,使朝政出

帝王故事 明朝只坐了四年宝座的建文帝

  明洪武三十一年(1398)朱元璋逝去,因太子朱标早死,以皇太孙朱允汶继帝位,是为惠帝,年号建文。  建文帝继位后,对朱元璋采取的极端皇权专制进行了一些改革,交大臣以实权,他本人亦虚心纳谏,使朝政出

朱棣如何做到三年内打败建文帝朱允炆的?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

朱棣如何做到三年内打败建文帝朱允炆的?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

历史军事 朱棣“靖难之役”能打胜杖全靠沙尘暴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

朱棣“靖难之役”能打胜杖全靠沙尘暴 神助攻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奉天靖难,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死后不久爆发的一场政变。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

明朝历史 谁知道朱允炆最后怎么了

这是正史的记载...不过剧中的结局。我就不知了...明朝明惠帝 明惠帝(1398-1402),即朱允炆(1377-1402)。明太祖孙,太子朱标次子。朱标早死,他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

明朝的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会败给朱棣?

靖难之役简介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

明朝的靖难之役朱允炆为何会败给朱棣?

靖难之役简介明太祖朱元璋把儿孙分封到各地做藩王,藩王势力日益膨胀。因太子朱标早死,皇太孙朱允炆继位,年号建文,是为建文帝。建文帝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决定先削那些力量较小的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