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的农具和农田水利都有啥悠久历史
Posted 黎族
篇首语: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黎族的农具和农田水利都有啥悠久历史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黎族的农具和农田水利都有啥悠久历史
生产工具和农作物种类
1949年前,黎族人民生产条件十分恶劣,反映在生产工具上亦如此,铁制工具品种很少,数量也很匮乏,种类“残缺不全”。不仅没有铁犁,甚至连做木耙的最必需的简单工具铇和凿也没有。所用木耙,只是用钩刀把木条修好后,拿尖刀或烧红的铁(多数是用残了的钩刀)戳穿成洞,镶进把柄和耙齿,便用来耙田。因制作这种木耙费工很大,因此,有的地方则用竹耙代替。竹耙是用砍成1.3米长左右的竹子,剖为两半,利用其原长在节上的枝修整后作耙齿(枝留5~6寸长),然后将2根1米多长的木棍,用藤条捆绑在剖开的竹上,成为筏状,即成耙。使用时,在木耙或竹耙上压几块石头,用牛拉着在田里来回拖曳。耕牛是黎族人民重要的生产工具,黎族地区的耕牛以水牛为主,黄牛较少,时至今日依然如此。
在黎族地区使用的主要农业生产工具1949年前后有:犁、耙、锄头、钩刀、镰刀、铲、锹、铁爪、斧头、尖刀,铁制工具基本从汉族地区输入,木制的工具仍大量使用,除木犁、木耙外,木铲、木锹在一些地方也很通行。
黎族种植稻谷的历史悠久,在唐朝徐坚的《初学记》里就说:“《广志》曰:‘南方地气暑热,一岁田三熟,冬种春熟,春种夏熟,秋种冬熟’”。
到清朝时,文献谈到黎族地区稻米生长情况时就说:“依山涧为田,所获较外间数倍,其米粒大色白,味颇香美。”
除了种植稻谷以外,黎族人民还种植杂粮。主要有红薯、玉米、花生、木薯、豆类等。
农田水利
黎族人民很早就开始重视水利工程,向汉族学习挖渠开沟的技术。与其它生产技术一样,黎族的农田水利技术也有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并且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一致。
早在明代的历史文献里就有关于黎族地区农田水利方面的记载:“以竹筒装成天车,不用人力,日夜自动车水灌田”。当时,明朝一些较正直负责的官员,也积极地在任所之地推广教授先进的生产技能,包括农田水利方面的技能,如明英宗正统三年(1438)任昌化知县的陈谳“教民筑堤蓄水,因以灌田,自是无亢旱之旧患,民甚赖焉”。
但是,在1949年前由于政治经济社会诸多原因的制约,黎族地区的农田水利技术发展极其缓慢,直到民国时期的水利设施仍十分落后,对此,《琼中县志》是这样描写的:“民国期间,县境内农民常以火烧石头,凿渠引水,用木条、树枝、杂草、石头、泥土等建造临时性水陂。
1949年全县建有水陂48宗,灌溉农田867公顷。”“清至民国期间,民间多用牛罗叶柄制作戽斗汲水,用竹制水车提水灌溉,l952年后改用木制龙骨水车提水,”“民国期间,境内有山塘4口,灌溉面积4.67公顷”,“民国期间,本县没有水库”。1949年以后,黎族地区广大农民群众在人民政府领导下,多次掀起兴修水利高潮。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黎族地区水利设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引水到蓄水,从灌溉到防洪、排涝、防潮、发电、供水综合治理,综合利用,逐步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相关参考
黎族服饰,主要是利用海岛棉、麻、木棉、树皮纤维和蚕丝织制缝合而成。远古的时候,有些地方还利用楮树或见血封喉树的树皮作为服饰材料。这种服饰材料,是从山上砍下树皮,经过拍打去掉外层皮渣,剩下纤维层,然后用
解读黎族民间传说,我们发现古代黎族人民对图腾的崇拜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黎族民间传说《约加拉西鸟》是一篇图腾崇拜的代表性作品。相传,黎族祖先有一个女儿,母亲在她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约加拉西鸟就含着谷
神话《大力神》在黎族中广为流传。神话说:“古时天地相距很近,天上有七个太阳和月亮,人类深受其苦,难以为生。有个叫大力神的人,在一夜之间把天拱上高空,第二天又做了一张很大很大的弓箭,把太阳和月亮各射下了
黎族民间有定婚、许婚、约婚、重婚、接婚、合婚、对婚和“不落夫家”等八方面的婚事形式。“定婚”,是父母的意愿,双方父母为子女商定婚姻,多是由于子女年龄较小或女大男小。“许婚”,向族外求婚,女子婚价高,并
黎族的禁忌很多,有孕期禁忌、丧葬禁忌、生育禁忌、婚姻禁忌、禁忌日、做鬼禁忌等。孕期禁忌规定:①孕妇不得跨动物尸体,否则会怀死胎;②孕妇不能吃蛇肉、猴肉,否则会生怪胎;③孕妇怀孕期间,丈夫和外人不得辱骂
一、大米饭大米是黎族人民生活的主粮,他们十分重视对粮食的保护。在山区,村边有一座座小粮仓;在沿海平原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存放谷物的大竹篓。人们平常用独木桶或陶缸保存稻米。稻谷用木臼舂或用竹磨碾。稻米有白
一、大米饭大米是黎族人民生活的主粮,他们十分重视对粮食的保护。在山区,村边有一座座小粮仓;在沿海平原地区,家家户户都有存放谷物的大竹篓。人们平常用独木桶或陶缸保存稻米。稻谷用木臼舂或用竹磨碾。稻米有白
黎族的饮食文化一样多资多彩。黎族习惯一日三餐,主食大米,有时也吃一些杂粮。做米饭的方法一是用陶锅或铁锅煮,与汉族焖饭的方法大体相同。另一种是颇有特色的野炊方法,即取下一节众筒,装进适量的米和水,放在火
黎族的传统社会,无论五指山腹地还是外围地区,都保存着浓厚的氏族制度残余。黎族母系氏族残余的主要体现在婚姻关系、生产力水平及其妇女在生产中的地位等。黎族严格遵守族外婚的习俗,即不同血缘集团才能通婚。在沿
在保亭槟榔园旅游景区,有一支黎族器乐演奏队,椰壳、牛角在他们手上都能奏出优美的旋律,还有更多乐器外地游客从来就没见过。一支具有民族特色的乐队,使这个景区生机盎然。黄照安,这支黎族器乐演奏队的队长,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