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王朝的外戚专权,在大一统的王朝中,可以算是独树一帜

Posted 皇后

篇首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东汉王朝的外戚专权,在大一统的王朝中,可以算是独树一帜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东汉王朝的外戚专权,在大一统的王朝中,可以算是独树一帜

王莽末年,天下大乱,农民起义、宗室起事、豪强崛起,纷纷扰扰。南阳刘秀兄弟也是较早起兵的一支队伍,他们与平林、新市等豪强队伍合并后,推举更始帝刘玄为首领,但由于刘秀兄长刘縯名望甚盛,刘玄一伙阴谋将其除掉,而刘秀身陷重围之中,极力压抑心中悲伤,表现得淡然自乐,并向书刘玄请罪。 刘玄本是头脑简单,毫无主见的人,无故杀害刘縯,他也觉得于理说不过去,便没有再加害刘秀,反而加封他「 ”破虏大将军、大司马”之职,并派他去河北进行招抚,平定各方割据势力。 没有加害,并不代表刘玄就完全信任刘秀,他派刘秀去河北经略,却只拨给少量兵马。刘秀却抓住这个大好机会,利用自己的宗室身份,以及先前起兵破莽的战争威望,拉拢了包括邓禹、耿纯、刘植等在内的河北地方势力「 ”各率宗亲子弟,据其县邑,以奉光武”,刘秀则恢复汉朝官制,安抚百姓,「 ”所到部县,辄见二千石、长吏、三老、官属,下至佐史,考察黜陟,如州牧部事。除王莽苛政,复汉官名,吏人喜悦,争持牛酒迎劳。”(《后汉书.光武帝纪》) 刘玄加封刘秀为萧王,并招刘秀返回河南洛阳,「 ”蛟龙入海”的刘秀,怎么可能再回去受制于人,刘秀「 ”不就征”,依然用心经营河北,积聚起强大的力量。 公元前25年六月,刘秀在「 ”鄗南千秋亭五成陌”称帝,史称「 ”光武帝”。 称帝容易,平定天下却很难。刘秀殚精竭虑,用了十二年时间,才陆续将各方割据势力扫平,一统天下。 在扫平群雄后,摆在面前的最紧迫事情之一,就是怎样处理皇权与功臣的关系。光武帝采取了「 ”不授实权,优容而待”的方式,即将开国功臣的实际权力,尤其是军权褫夺,而大封他们食邑,广赐良田。 东汉的开国功臣与西汉的开国功臣最大的不同在于,他们大多数都是豪强出身,皇帝的优待,使得他们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特权进一步增加。 光武帝在平定天下后,曾多次下诏,命地方行政长官进行「 ”度田”,以分发给贫苦农民耕种,但每次都度田不实,他杀掉包括河南尹在内的数位官员,依然无法做到度田的满意,归要结底,都是这些功臣豪强在从中作梗。后来「 ”度田”政策只好不了了之,转而鼓励贫苦家民去开垦荒田,并给予税收上的优惠,重新采取「 ”三十税一”的经济政策,以安抚天下流民。 为了巩固刘氏的统治,光武帝还开创了皇室与各豪强功臣之家政治联姻的制度。 这便为后世东汉王朝外戚专权埋下了祸端。 不过,在光武帝、汉明帝两朝,他们都注意实行「 ”疏远外戚,无授以政”的政治策略,即对外戚尽可能的赏赐丰厚的钱财,但不授以权柄,规定「 ”后宫之家,不得封侯与政”。(《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就如马援,自建武四年,便随光武帝东征西讨,建武二十四年(公元48年),他都六十二岁了,还请命出征击王溪蛮。在东汉初的功臣,他的军功也是很显赫的,只是因为他的女儿是皇后,汉明帝就刻意限制他的名声地位,”图画建武中功臣、列将于云台,以椒房之故,独不及援。东平王苍观图,言于帝:何故不画伏波将军像?帝笑而不言「 ”。不给他「 ”云台功”臣的荣誉,就是在尽量缩小外戚的政治影响,但汉明帝又”授以马援三辅沃土”。 这是用经济上的条件,来换取外戚势力放弃对政治权力的诉求。 光武帝在经济上对功臣世家的优容,使得功臣豪强的势力更加强大,他们通过手中的经济实力及皇帝的纵容,不断巧取豪夺,兼并土地,到后来连皇亲的田地都敢强买。到了东汉中后期,他们十分得强大,纷纷都建立起一个个自给自足的田望庄经济社会,家家都有私兵,家家沃野万亩,甚至能够与中央相抗衡。 而最大的问题,还出现在东汉的政治联姻制度。 《后汉书.皇后纪》:皇后作用在于「”进贤才以辅佐君子,窈窕而淫其色,所以能述宣阴化,修成内则”,东汉的皇后除了能「”辅佐君子之外”,更重要的是凭借自身的豪强家世,对东汉王朝进行政治上的影响。 西汉时代,皇后基本上都出身低微:刘邦的皇后吕后,只是沛县的富户布衣而已;汉文帝皇后窦氏,只是清河地区的百姓之女;汉景帝皇后王氏,还是个二婚;汉武帝皇后卫子夫,是公主家的女仆;汉成帝皇后赵飞燕,是个宫人。 东汉皇后却基本上个个显贵,皆是大家出身。 东汉后妃选纳范围基本上限于豪族,每年八月,朝廷派中大夫,掖庭臣和相工,到洛阳及其周边巡视,查访「 ”良家童女”,这些人都出于名门世家,甚至于皇帝根本不进行查访,直接与在朝的重臣联姻。 据《后汉书.皇后纪》统计,后汉二十七位皇后,百分之九十都出身大族,马、窦、邓、梁四大家族,就出了七位,贵人之在的妃子更是难以胜数。 东汉皇帝从第三代章帝始,个个短命,皇后年纪轻轻就守守寡,心理与生理上的孤单,无处寄托,她们便转向政治诉求,立幼帝,以干政。为了巩固自家的统治,这些年轻的太后们,便大力扶植娘家男人们充任到高官显位。东汉时期,统治者又大力提倡儒学,儒家又倡导孝道,这种风尚对皇帝亦有影响。小皇帝们为了表达孝道,也会提拔舅氏一族,对他们加官晋爵。 外戚们上位后,可不是本家一族在单打独斗,他们会大力招贤纳士,互相攀附,衍生出一批批门生故吏,盘根错结,又将官员的举荐掌握在手中,继而进一步把持朝政。 东汉外戚的强大自不必说,十二个皇帝中,有七个都是外戚扶持起来的,更有甚者,皇帝在座位上没呆多久,还有被外戚毒死的,可见其势力之大。 一拨拨外戚,你方唱罢我登场,压下去一家,又起一家。皇帝被制约,心中自然不服气,但生长于深宫,内外朝局又被外戚控制,他们只好依赖于不完整的人——宦官,实现自己的皇帝梦。 但世上的事儿,「 ”无利不起早”,宦官冒死帮皇帝,可不是什么忠心耿耿,而是他们也想攫取政治利益,皇帝也投桃报李,在政变成功后,大封宦官,先后出现宦官「 ”五侯”,「 ”十常侍”等权力熏天的宦官集团。 这些不完整的人,比外戚还贪婪,还无能,危害更大,他们迫害文人忠臣,摧毁了整个王朝的正常的官僚体系。 东汉王朝在皇帝日益昏庸无道,外戚与宦官争斗不休,朝堂腥风血雨中,在无视天下百姓嗷嗷待哺,仍横征暴敛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 后世,在大一统的王朝中,宦官危害国家的现象,还会一再出现(唐朝、明朝),但外戚专权的现象,基本上再无能与东汉朝相比者。 外戚专权可以说是东汉王朝的独特现象吧。

相关参考

御史房丨5分钟解密宦官和外戚专权乱政是如何影响东汉国运的

大家好,欢迎来到御史房。东汉统一战争后,王朝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恢复和中兴。因这段时期的君主先后是光武帝刘秀、明帝刘庄、章帝刘炟,故后世称其为「”光武中兴”,和「”明章之治”。至公元88年章帝驾崩,国民

明朝为什么从没出现后宫干政、外戚专权的现象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明朝的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后宫干政”、“外戚专权”这种现象在我国王朝千年历史中极为常见,特别是宣太后、吕后、武则天和慈禧,那都是后宫干政的代表人物,然而明朝2

唐王朝的后权外戚、宦官宦官专权、藩镇割据究竟有多严重

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很有意思朝代,初唐、盛唐无比辉煌豪劲、四夷宾服,中唐、晚唐则沉沦落寞、战乱频仍。而这差异巨大的两个阶段中间,不过只夹着一场短短七年的安史之乱。是什么让唐朝从万邦来朝的境遇跌落,变

东汉为什么有外戚专权

对东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刘备认为东汉末年的皇帝(桓、灵二帝)“亲小人,远贤臣”直接导致国家走向灭亡,目前主流观点也都认为东汉皇帝亲近宦官导致宦官专权,对当时社会造成了

82 跋扈将军梁冀

东汉王朝从汉和帝起,即位的皇帝大多是小孩子,最小的是只生下一百多天的婴孩。皇帝年幼,照例由太后临朝执政,太后又把政权交给她的娘家人,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外戚专权的局面。有的皇帝死后没儿子,太后、外戚就从皇

外戚宦官争不断,引来了东汉大乱

导读: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虽自秦朝就竖立起了君主专制轨制,名义上是皇帝独大。但纵观这些封建王朝的汗青,其实不乏外戚、太监把握大权的情形。东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一时期,太监和外戚揽权的现象习以为常,

外戚宦官争不断,引来了东汉大乱

导读:中国古代封建王朝,虽自秦朝就竖立起了君主专制轨制,名义上是皇帝独大。但纵观这些封建王朝的汗青,其实不乏外戚、太监把握大权的情形。东汉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在这一时期,太监和外戚揽权的现象习以为常,

又一个大一统的王朝——东汉,用哪两个字来形容,更贴切呢

书接上回,今天我们来简单聊一聊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东汉之所以称之为东汉,那是因为开国皇帝刘秀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国号汉,定都洛阳,在地理位置上位于长安的东面,而故而称为东汉。说到东汉,

为什么中国各朝代执着于大一统

对比欧洲的历史可以发现,中国历史有一个特点:古代各王朝都执着地追求大一统。秦始皇自不必说,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中华文明圈内无论是中原王朝,还是草原王朝,其最高梦想都是实现中国大一统。秦之后是两汉,东汉

东汉是如何一步步走向衰亡的

几经折腾,西汉王朝在汉宣帝之后逐步走向衰落,这种衰落最直接的表现就是皇权的衰弱。西汉后期,皇室的统治基础大多来自于外戚,而外戚的庞大又反过来制约着皇权;为了解决外戚的威胁,皇帝一般采取的方式就是支持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