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靠什么向世界宣战

Posted 义和团

篇首语: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慈禧太后靠什么向世界宣战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慈禧太后靠什么向世界宣战

(说历史的女人——第988期) 中国古代史最复杂的时期莫过于清朝末期,原因是中国数千年历史,除了元朝之外,大部分时间都属于自己内部的王朝兴亡更替,与世界的外交关系也相对而言比较简单,长期都以世界重心的大国自居,亚洲诸邦不过都是藩属国而已。这种「 ”老大”的自我认识,到了清朝时期,更加严重。可是,清朝末期的世界大势已经发生了巨变,西方诸国在工业革命之后取得飞速发展,随着西方诸国海上霸权之路的开始,亚洲也随之受到了巨大的影响,就连以前最为听话的亚洲小弟日本也开始搞「 ”维新”,之后也尾随西方列强开始阔步发展。 说到底,无论任何时候,竞争都是靠武力说话。在古代,冷兵器为王的时候,靠的是骑兵、长矛。但在武器改革之后,打仗靠的是长枪短炮或坚船利炮。这些表面东西的变化之下,实则是核心东西在发生变化,比如古代是冷兵器,统治者靠「 ”之乎者也”的儒教就可治国保民,但如今的坚船利炮可不是「 ”之乎者也”就能建造出来的,它靠的是科学、科技、工业,这些概念,都是在「 ”之乎者也”时代所最忽视的学科。 因此,若改变,则必是换血般的概念。 如此关头,考验的是一个执政者的政治远见和政治才干。 大清史上,有远见和大才干的帝王倒是有,比如开明进取的康熙,但可惜的是此刻当政的不是康熙,而是慈禧。 腐朽的清朝,实际是陈旧的旧历史被新历史抛弃,面对旧世界和新世界的抉择的时候,慈禧没有选择疼痛的改变,而是选择了旧世界落后的方式。选择落后的过去则必然与世界新历史为敌,那么慈禧太后靠什么向世界宣战?其战果如何?为何后果那么严重?下面细说! 第一:慈禧太后为何向世界宣战? 有关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的原因,总的来说,大概有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价值观的问题。 中国传统的价值观是儒家文化,儒教治国。在信仰问题上,历朝则主要以佛教为主,虽然中间有几次大规模的灭佛运动,但整体上,佛教在中国古代的发展是积极的,尤其到了清末时期,佛教更为兴盛,慈禧太后本人就是极其虔诚的佛教徒。 不过不管是中国的佛还是道,都受到了儒家文化的巨大影响,佛教在进入中国之后也进行了不断的改善,剔除了需要原有的东西,融合了诸多的儒家文化,对于帝王的统治理念也不存在任何冲突。这是佛教在中国兴盛和发展的核心原因。 然清末之时,大规模的洋人传教士涌入中国,他们所传扬的「 ”上帝概念”恰好与儒家、甚至中国佛教的诸多理念是相悖的,因此清政府并不喜欢。但因别的诸多原因,也没有进行明显的干涉,然随着列强对清朝的渗透或影响更加明显之后,清政府在反感列强的时候,也开始反感西方传教士,乃至洋人。 第二方面是皇权问题。 自古便是「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的土地、臣民,都是皇帝一人的,当然在对这些事物的掌控上,也是皇帝一人说了算,这是皇帝最明显的特权。 清末的时候,虽然有名义上的皇帝,但实际上的皇帝是慈禧太后。作为实际的皇帝,慈禧太后却无法享受这「 ”皇帝的特权”了,因为列强一方面凭借坚船利炮威逼清政府,向其要地要政策,另一方面得到了好处之后甚至还想干涉清廷的朝政,慈禧太后她老人家自然不开心了。因此,在内心深处,慈禧太后对于列强是十分抵触的。 不过慈禧太后是一个为了权力,比较善于转变的人,在向世界宣战之前,她敌视西方列强,但在宣战失败之后,为了再次回京掌权,则对西方列强不断示好,此是后话,暂且不论。 第三方面原因是以端王爱新觉罗·载漪为首的王公大臣的忽悠。虽然慈禧太后不喜欢西方列强,但她也清楚人家的坚船利炮非常厉害,清军根本不是人家的对手。可是端王爱新觉罗·载漪给慈禧太后找来了一支比坚船利炮更厉害的军队,并且表演了各种绝活之后,让慈禧太后觉得有了扬眉吐气的资本。 那么载漪是何许人?为何慈禧太后如此信任他?爱新觉罗·载漪是道光皇帝第五子惇亲王奕誴之子,后来过继给嘉庆帝之子瑞敏郡王奕志。在1900年的6月,载漪被慈禧太后任命为总理衙门的负责人。载漪这个人,没读过多少书,政治才能也十分一般,因此他在总理衙门对处理外国事务比较低能。但载漪才干不行,却野心很大,一心贪权,也会讨好慈禧太后,因此深得慈禧太后的信任。 在义和团运动闹得正厉害的时候,以载漪为首的一帮朝臣坚持主张利用义和团的力量消灭外国在华势力,提出的口号叫「 ”扶拳灭洋”。这也正好符合慈禧太后的政治意图:消除外国势力对清廷的干预,她就能安安稳稳的做自己的实际皇帝。 后来为了促成此事,慈禧太后把军、政、外交大权都交由载漪来处理。以载漪的政治才干,事情往泥潭般更糟糕的境地发展,已经不可避免。 第二: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靠的是什么? 书接上文,前面我们说了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的三个原因,但只有最后一个是核心原因。其实,这个原因也是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的依赖所在。此原因便是义和团那刀枪不入的神功。 义和团本身不过是一群农民起义组织,义和团的首领们都宣称被天神附体,团民则借助符水可以实现刀枪不入。此外,义和团还有一个特征,吸收了大量小孩和女性。经过训练之后,每次作战,都用小孩作为排头队伍。 这支兴起于山东的组织,最开始对于清政府,是被当作暴民看待的。清政府对其的态度也比较复杂,时剿时抚。后来义和团经过初期的草根迅猛发展阶段,当时比较混乱,受到了清军的镇压。但在逐步发展成熟之后,义和团打出了「 ”扶清灭洋”的口号,此时便又受到了清廷部分官员的暗中保护、以至于公开支持。 及至最后最强的支持者载漪出现,在载漪的周旋和鼓吹之下,连慈禧太后的太平也向义和团倾斜。这支农民起义军最后竟然成了慈禧太后手里的一张王牌,成了得到清廷官方认可的护国军。 在端王载漪的努力下,义和团在1899年前后不断开进北京,甚至受到了慈禧太后的接见。而且,他们嘴里念叨着咒语,还向慈禧太后表现了自己的「 ”神功”。具体表现的是什么,不得而知,反正慈禧太后在看过义和团的「 ”神功”之后,对义和团的信心大增,对世界宣战的决心也更加坚定。为了增强义和团的战斗力,慈禧太后还特批直隶和山东调出专员对义和团进行工作指导和监督。 就这样,到了1900年初的时候,慈禧太后还专门颁发了一道诏书,大致的潜在意思就是支持义和团这样的民间团体,而且暗指义和团这样的团体积极训练保家卫国是一种值得赞赏的行为。诸国驻华老外对此表示不满,可是慈禧太后此时已经暗下决心,要跟洋人斗了。 不过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除了义和团的力量之外,还有董福祥所率的甘军,以及载漪在1899年募集的1万满族特种兵虎神营,算是当时的京城禁卫军。 那么慈禧太后凭借这些力量,最终取得了怎样的战果呢? 第三: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的战果如何? 既然慈禧太后依靠的是这三支力量来给世界叫板,那么我们来看看这三支军队的战果: 先看义和团,义和团得到清政府默许,大规模开进北京的时间是公元1900年的6月10日。 根据《庚子大事件》的记载,在义和团入京初期,与外国的矛盾尚未激化。或者说,根据当时清政府的含糊态度,似乎是大有任由义和团自由发挥的意思。可是,等义和团真的和洋人擦枪走火之后,事情已经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不管慈禧太后是利用义和团给洋人一点颜色看看也罢,还是真想把洋人驱逐出去,总之,往后的局势,连清廷也无法控制。 因为当长达56天的对洋人大使馆围攻开始,京城已经陷入一片无序的混乱。但是义和团对外国使馆的围攻,其战果除了毁了一些建筑,杀了有限的洋人之外,并没有更大的成果可言。因此,单从战绩来看,清廷利用义和团向世界宣战的战果是可以忽略不计的,但其造成的恶果却不可忘记。 再说董福祥的甘军,1900年6月9日进驻北京永安门,11日转驻永定门,其部将砍死了日本使馆书记生杉山彬。本月20日至23日奉命围攻洋人使馆,虽然日发炮弹300发,但战果甚微。此后从6月28日到8月14日,继续武力围攻外国使馆,但却没有攻下一座使馆,战绩惨淡。8月14日,八国联合军队攻入北京,董福祥率部抵抗,不敌,后董福祥随慈禧太后西逃。 最后是虎神营,虎神营作为禁卫军,在义和团和董福祥甘军入京后,其维护京城秩序的作用基本没有怎么发挥,更为可怕的是,在7月围攻外国使馆的阶段,虎神营和义和团、甘军部分官兵已经不听从清廷的命令,任性地发挥暴力。 慈禧太后所仰仗的三支军队,基本上寸功没有,尤其是义和团所谓的「 ”天神附体”等等,都在8月14日洋人联军攻入京城的那一刻全部破灭。慈禧太后在围攻的后半阶段,实际上已经醒悟,靠所谓的神化的义和团「 ”神功”是不可能打败世界的,可是已经来不及了。 第四: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的后果有多严重? 慈禧太后一次糊涂的决断,给清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洋人联军攻破京城,大清的军队、包括义和团都不是洋枪洋炮的对手,慈禧太后害怕落入敌手,遂带着王公贵族等一班人马在8月14日夜里或8月15日凌晨仓皇逃走,仅留庆亲王和李鸿章给洋人谈判。 ​ 从1900年末谈到1901年初,结果终于出来了,就是《辛丑条约》。这款条约中,最令人痛心的有两条: 第一条是赔款4.5亿两白银; 第二条是禁止清廷进口军火和武器材料。 第一条巨额的赔付,令清廷原本就捉襟见肘的财政更是雪上加霜。第二条霸王限制,则更让急需发展军事力量的清廷更加被动。 结语:总的来看慈禧太后向世界宣战,完全是一次不理性的决策。在更多的时候,慈禧太后是携带着私人意图和恩怨所决定的,加上目光短浅的载漪等人的撺掇,导致此事成为清朝史上的一个耻辱。(文/说历史的女人·不胜寒) 参考资料《庚子年大事记》《统治者慈禧太后》等。

相关参考

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慈禧为何调不动李鸿章

1900年6月21日,慈禧太后准备玩一票大的,向英、美、法、德、俄、日、奥、意等11国宣战。要知道这些国家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几个国家,慈禧太后这是等于向全世界宣战。这样的「”壮举”,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

荒唐决策:慈禧向全世界宣战加速清朝灭亡

“冲动是魔鬼”这句话说得十分有水准,魔鬼附体的大清帝国独裁者在冲动下做出了空前绝后的旷世之举,居然向全世界宣战。这世界上任何的宣战书,矛头所针指的对象无外乎个人、集体、国家,都十分明确,而清帝国发布的

她是慈禧太后最美的“五世外孙女”,如今是人民教师,生活低调

慈禧太后是我国清朝时期最为出名的一位太后了,而对于她的评价也一直都是贬大于褒。虽然身为晚清真正掌权人的她,曾经有勇气向列强十一国下万国宣战书,维护了大清最后的尊严,任用左宗棠收复了新疆,还曾推行洋务运

慈禧在《对万国宣战诏书》中是如何痛斥列强的侵略

我们美国人不能对中国国内反西方的愤怒情绪的疯狂滋长,装出一副不谙世事的惊讶表情。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假如中国的国力和美国的国力掉个个儿,在多年之前怀俄明州洛克斯普林城残害华工事件发生之后,中国立刻派遣一

1906年法国《万事通》杂志专访慈禧太后

 正在苏醒的新世界——万事通杂志(Jesaistout)人物专访之大清帝国慈禧皇太后> 1906年3月15日第14期随着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日益密切,幅员辽阔的大清也不甘落后地投身于

历史解密:大清朝慈禧太后身世之谜_慈禧太后性秘密

  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二日,紫禁城内弥漫着令人窒息的气氛,曾两度发动宫廷政变,四次垂帘听政,统治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近半个世纪之久的太后,寿终正寝。随后,她被以皇帝规格葬于清东陵。在上,享受如此的女人

也是一把夜壶

刘坤一书法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岁在庚子,五月廿五日(西历6月21),慈禧太后以光绪帝的名义下诏,向11国宣战。从文本上说,这封诏书写的不错,文才斐然,气势豪迈,情理交融。诏书开头叙述清廷为政仁

慈禧太后哪点不如维多利亚女王? 慈禧秘史

两个女人的沧桑时代——慈禧太后哪点不如维多利亚女王?慈禧太后与维多利亚女王,一位是东方帝国的太后,一位是“日不落帝国”的女王,这两位当时世界上最有权势的女人,却在踏进二十世纪的门槛时遭逢两种截然不同的...

慈禧生病,此县令献一碗清粥被升官,为何其父知道后却上吊自杀

1900年得时候,八国联军找了个保护外交使团的理由,来到了中国的领土上,对于列强的来到,慈禧太后居然不再懦弱,开始宣战,让八国把所有的矛头都指向了北京,而在这个时候她自己却没考虑如何去抵御大军,而是选

世界最奇特政体,君主一人身兼多职,还曾以自己名义对自己宣战

我们阅尽铅华,只为呈现不一样的历史。提及英国,相信大多数人都不会感到陌生。作为曾经殖民地遍布全世界的「”日不落帝国”,鼎盛时期的大英帝国曾控制着340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和全球四分之一的人口,其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