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族的盛极而衰,庶族的绝地反击

Posted 士族

篇首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士族的盛极而衰,庶族的绝地反击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士族的盛极而衰,庶族的绝地反击

「 ”小公主被杀案”是大唐王朝的未解悬案之一,也是武则天一生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关于小公主的死因,连史书的记载也众说纷纭,根据《新唐书》和《资治通鉴》的说法是武则天趁人不备掐死了小公主,然后嫁祸王皇后。而《旧唐书》和《唐会要》却只记载了小公主是暴卒,未写明死因。不管小公主的死究竟是不是有人故意为之,这件事对武则天而言正式吹响了向王皇后宣战的号角,也让一向懦弱的唐高宗李治第一次产生了「 ”废王立武”的念头。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要撼动王皇后的后位,就不得不翻越眼前的一座大山,就是获得以长孙无忌为首的朝臣的支持。而在看中出身、门第的唐初,武则天和王皇后基本就没有可比性,这似乎是一场难以取胜的硬仗。 当时唐朝的一流世家是「 ”崔卢李郑王”,天下人皆以娶五姓女为荣,而王皇后正是出自其中的「 ”太原王氏”。王皇后家世显赫,高祖父王思政是西魏将领,官至尚书左仆射,父亲王仁祐是太宗年间的司空兼魏国公。王氏家族与李唐皇室世代联姻,唐高祖李渊之妹同安大长公主是王皇后的叔祖母,王皇后的母亲魏国夫人柳氏的叔母是唐高祖的外孙女,而当朝宰相柳奭又是王皇后的亲舅舅,更为重要的是王皇后是太宗在世时为当时还是太子的李治亲选的太子妃。 出身世族大家,太宗钦定儿媳,这样的优势使得王皇后得到了以长孙无忌、褚遂良、韩援、柳奭为首的朝中士族阶层大臣的力挺。 而反观武则天这边,父亲武士彟是靠木材起家的小商人,虽然凭借着出资帮助李渊造反做到了工部尚书,封为应国公,但是在讲究出身的士族阶层看来,武氏就是投机取巧的「 ”政治暴发户”。更为重要的是武则天是太宗时期的「 ”武才人”,子夺父妻属于违反人伦,这更加让士族阶层所不齿,所以「 ”废王立武”遭到了朝中士族大臣们的强烈反对。 就在武则天和高宗为此事一筹莫展的时候,以李义府和许敬宗为首的庶族阶层,在士族阶级的长期打压下,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他们决定以力挺武则天为契机,对长期处于政治核心的士族阶层进行反扑,于是以「 ”废王立武”为导火线,实则是士族和庶族的政治拉锯战彻底打响,双方开始了一场生死较量。那么为什么庶族阶层会对士族阶层恨得如此咬牙切齿呢?这还要从士族阶层的兴起和发展说起。 一、士族阶级的兴起和发展 所谓士族一言以蔽之就是世代为官的名门望族。而士族的产生与一定的社会政治背景息息相关。 兴起 我们知道古代的平民分为四个阶层,即「 ”士农工商”,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靠读书走上仕途的「 ”士”。自汉武帝「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官僚多以通晓经史起家,汉武帝为了网罗天下人才,推出了「 ”察举”和「 ”征辟”这两条人才选拔之路,这两项制度说白了就是从地方上选拔饱学之士和有名望的知识分子入朝为官,这些人在朝廷得势之后,首先要提拔的就是自己在地方上的亲戚朋友,他们之间互相通婚,这就造成了这些人「 ”抱团取暖”,他们有权、有势、有钱、有文化,在中央是政治上的合作伙伴,在地方上则形成了一方豪强。 这些世家大族的后代子孙们也以读书入仕为目标,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至东汉末年,出现了累世公卿的家族,这些士大夫们身居高位,门生、故吏遍布天下,而东汉时期选士首先看的就是族姓门第,所以世家大族的子弟在察举、征辟中往往会得到优先选拔的机会,久而久之就发展成为一个特殊的阶层,这些士族阶层逐渐形成了「 ”政治垄断”,在政治上把控中央和地方政权,在地方上则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成为称霸一方的名门望族,如东汉末年出身「 ”四世三公”的袁绍,就是家族世代为官的典型代表。 发展 东汉末年,士族势力进一步发展,而担任丞相的曹操因为出身宦官之家被当时的名士阶层所不齿,所以曹操在选拔人才时一贯强调「 ”唯才是举”,不拘一格选拔那些真正有治国方略的饱学之士,同时他也注重对名士的争取。曹操死后,曹丕当政,他听从了陈群的建议推出了一种新的人才选拔制度,即”九品中正制「 ”。 所谓九品中正制大体是指由各州郡分别推选大中正一人,所推举大中正必为在中央任职官员且德名俱高者。大中正再产生小中正。中正就是品评人才的官职名称。大、小中正产生后,由中央分发一种人才调查表,在该表中将人才分为九等,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此表由各地大小中正以自己所知将各地流亡人士无论是否出仕皆登记其上,表内详记年藉各项,分别品第,并加评语。小中正襄助大中正审核后将表呈交吏部,吏部依此进行官吏的升迁与罢黜。 「 ”九品中正制”颁布之初,评议人才的标准是家世、德行、能力三者并重,目的是缓解门阀士族与要求参与政治的中小地主阶级和知识分子的矛盾,改变名士以出身评人才、操纵选拔的局面。然而到西晋时期,中正在评论人才时只注重家世,完全忽略了被选拔者的才能,造成了「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结果,九品中正制反而成为了士族阶层巩固势力的工具。 到了依靠南北士族的支持才得以建立的东晋王朝,士族阶层的权势达到了鼎峰。在皇权更替频繁的当时,士族门阀的势力足以与皇权并立,甚至超越了皇权,正所谓「 ”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士族”,在这一时期的士族,政治上把控朝政、垄断高官,经济上拥有田庄,占有大量土地和人口,文化上家学渊源,书法、绘画等艺术大家人才辈出,婚姻上只与同为士族阶层的世家结亲,逐渐形成了封闭性的集团,庶族子弟想要进入上层社会基本是无路可走的。 二、唐初士族阶层的特权 至隋唐初期,虽然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士族垄断官场的局面,但庶族子弟想要入仕为官,真正进入政治中心仍然相当艰难,士族子弟在很多方面仍然享有很多特权。 夫人虽禀性定,必须博学以成其道,亦犹蜃性含水,待月光而水垂;木性怀火,待燧动两焰发;人性含灵,待学成而为美。是以苏秦刺股,董生垂帷。不勤道艺,则其名不立。 唐太宗 1.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唐太宗从即位之初就意识到读书的重要性,下令让朝臣带头在全国掀起读书学习的热潮,在他向中书令岑文本说的一段话中就能看出他倡导人人都要读书,特别是年轻人要积极读书追求上进的理念,并在国家学堂弘文馆成立不久,广招天下学子到弘文馆拜师学习,但是这个机会只针对三品以上的大臣子孙。并且,长安的国子监、四门、广文等学馆,都是贵族和官僚子弟的学校,庶族子弟基本无法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所以只能在地方私塾或以自学的方式获取知识,不均衡的教育资源使得寒门子弟在起跑线上就输了一大截。 2.门荫制度。所谓门荫制,就是指凭借父祖先人的官禄爵位入仕或者取得入仕资格的一种特权选官制度。《新唐书》明确记载了五品以上的官员都能享受荫蔽子孙的特权,并对品阶对应的门荫的品级有详细的规定,同时规定三品以上能荫及曾孙,而五品以上只能荫及孙子,这都说明了门荫制度是对高官和朝廷勋贵的一种特权,为士族子弟入朝为官开辟了一条绿色通道。 凡用荫,一品子,正七品上;二品子,正七品下;三品子,从七品上;从三品子,从七品下;正四品子,正八品上;从四品子,正八品下;正五品子,从八品上;从五品及国公子,从八品下。凡品子任杂掌及王公以下亲事、帐内劳满而选者,七品以上子,从九品上叙。其任流外而应入流内,叙品卑者,亦如之。九品以上及勋官五品以上子,从九品下叙。三品以上荫曾孙,五品以上荫孙。孙降子一等,曾孙降孙一等。赠官降正官一等,死事者与正官同。 《新唐书》 3.减刑的机会。除了能够以特殊渠道入朝为官,唐代律法还规定:五品以上官员的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妻、子、孙犯流罪(需处以流放刑的罪过)以下的,通常可以降低一等刑罚;七品以上官员的祖父母、父母、妻、子、孙,犯流罪以下的,通常可以用财物赎刑。且赠官品级,视作与正官品级同等效力。 三、庶族的困境 1.录取名额受限。庶族子弟大多出身寒门,经济条件不好,没有家族和金钱的支撑,他们没有办法接受好的教育,和从小受到专业培训的士族子弟相比天生处于劣势。同时,唐朝初年科举考试录取的人数本来就少,每年的门荫子弟就占用了很大一部分有限的官员名额,再加上科举考试年复一年的积累,正所谓「 ”官员有数,入流无限,以有数供无限,遂令九流繁总,人随岁积「 ”。 又因为士族世家门荫的数量需要确保,唐政府只好发布命令「 ”自今以后,每年考试所取明经不得百人,进士不得过二十人”,用限制科举取士数量的办法来缓解「 ”士无官,官乏禄”的困局,对庶族子弟而言无异于雪上加霜,想要中举的难度又加大了。 2.及第不得官。科举考试竞争激烈,你以为哪天运气好考上了就万事大吉了吗?当然不会,唐代科举及第后,不过是有了做官的资格,能不能做得成还得经过吏部的考选,因此常常有及第者也不得官的现象发生,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是在中举后三次在吏部主持的考试中败北而不得做官。 除此之外,你就算通过了科举考试,也过了吏部选拔那道关,如果正好官员的数量超编,也不能立即获得官职,在此情形下,只能「 ”徒循资格,推排禄位”,排队候着吧,这个漫长的等待成为寒门子弟的额外负担,极大的打击了寒门庶族子弟参加科考和从政的积极性。 3.不得与士族通婚。在科举这条路上走得步履维艰的情况下,有些人就想了,我能不能通过跟士族联姻来提高自己的地位,不好意思,士族地位高贵,根本看不起无权无势无钱的庶族,就算哪天你突然发达了,位列三公,出身不好,仍然会被士族阶层拒之门外,可见当时的阶层固化有多严重。 四、武则天的对策 得到庶族全力支持的武则天最终成功问鼎后位,而为了巩固来之不易的权势,武则天必须打破士族对上层政治的垄断,让庶族阶层成为执行自己政治意志的坚强臂膀,为此武则天出台了几项政策。 第一,重修《氏族志》。贞观六年,唐太宗令高士廉根据社会各阶层的普遍共识编制《氏族志》,旨在打破以往纯以郡姓作为门第等差的传统观念,改变近代士族「 ”卖婚”的现状。《氏族志》出台后,以李唐皇族为第一等姓氏,外戚次之,「 ”崔卢李郑王” 等世家大族被列为第三等,虽然皇族地位得以提高,门阀士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打击,但士族地位仍然远远高于庶族。 武则天这次重修的《氏族志》,则完全打破了士族门阀的等级制度,除了将武氏一族列为第一等外,姓氏的排序完全按照官阶来定,将当朝无官职的旧士族全部排除在外,并更名为《姓氏录》,完全打破了社会上对世家大族的认定。 第二,颁布禁婚令。魏晋以来,士族阶层为了保持自己血统的纯正,后代子女的婚姻都是在和自己门当户对的世家大族中选择,以维护自己显赫的社会声望和社会地位,武则天敏锐的发现了这个弊端,于是她颁布诏令,禁止北朝以来久负盛名的七姓十家私自互通婚姻,降低其标榜的高贵血统,进一步打击士族阶层。 诏后魏陇西李宝,太原王琼,荥阳郑温,范阳卢子迁、卢泽、卢辅,清河崔宗伯、崔元孙,前燕博陵崔懿,晋赵郡李楷,凡七姓十家,不得自为婚。 《新唐书》 第三,广开科举。一是首创糊名制。在唐朝前期,科举考试时考卷不设糊名,这样就造成了在评卷时容易发生徇私舞弊的案件,故而为了改革弊端武则天首次提出试卷糊名。二是开创南选。武则天将选拔人才的目光投放到边远地区,使得黔中、岭南等地的人才也有机会进入国家公务员的队伍。 三是开设殿试和武举。天授元年,武则天在洛阳洛成殿出题,亲自策问举人,开殿试之先河。长安三年,她又开创武举,并规定以后「 ”每岁如明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于兵部” ,进行考核。四是首开女科。作为女性的杰出代表,武则天首开女科,使得有意愿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的知识妇女得意参与政事。 五、达达令说 「 ”废王立武”最终以武则天的全面胜出而终结,后期武则天又通过一系列措施,沉重打击了士族的地位,并通过政治手段将长期把控朝政的长孙无忌等人驱逐出朝廷,让庶族集团的李义府、许敬宗等人进入政治核心,成为贯彻自己政治意志的代言人。从此士族阶层一蹶不振,庶族阶层进入朝堂的机会增多,朝堂内人才辈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相关参考

邓氏如何绝地反击

邓太后画像作者:赵炎永元四年,14岁的汉和帝亲政,有司开始张罗皇帝的配偶,选了不少佳丽充实掖庭。其中有位阴氏,堪称一代名媛。身家最为显赫,光烈皇后阴丽华的堂曾孙女;才艺也属一流,“少聪慧,善书艺”,小

一支藏身北极的神秘部队,意图绝地反击

1945年5月8日,德国向盟军投降,二战欧洲战场宣告结束。消息传来,有一些人甚至都不太相信如此残酷的二战竟然结束了。对于另一些人来说,他们再也不用担心受怕,再也不用在枪林弹雨中求生存。在接下来的几个星

古代男女结婚和离婚有什么样的礼仪制度

  中国古代婚姻的标准是“门当户对”。西周时禁止贵族跟平民通婚,到了两晋南北朝时期,推行“九品中正制度”,门第等级森严,士族与庶族之间禁止通婚,南朝士族王源嫁女庶族富阳满氏,被弹劾为“惟利是求”,并拟

封建王朝,门阀士族、外戚、武将扮演野心家,官宦集团则扮演蛀虫

随着对历史的了解,看到朝代的更迭不断,期间纵然有其盛极而衰的原因,但是大部分的朝代更替背后都隐藏着野心家和蛀虫的身影。纵观所有封建王朝,其灭亡的罪魁祸首就是这些野心家和蛀虫。但是由于朝代时期的不一样,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等级分化,加剧了社会矛盾的冲突,最终走向末路

中国时期,社会等级制度分明,「”土族”和「”庶族”有严格区分,境遇截然不同。士族主要是一些大地主,他们不仅具有雄厚的财力,而且历代为官,把持朝政。士族子弟可以通过世袭直接做官,世世代代享有特权;而庶族

新势力的 ”军事贵族”完胜胡族的精骑践踏

文/减水书生图/来源网络你好,我是减水书生,与您一同品味历史、感悟思辨。淝水之战后,东晋经历了10余年国家内乱。内乱的结果:士族政治被颠覆,权力游戏迎来新玩家。以刘裕为代表北府军势力,成为一股新鲜血液

武則天代表寒門庶族

中國古代經歷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共出了五百位多位皇帝,在這其中只有一位女皇,她就是武則天。武則天十四歲時,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後宮,被封為五品才人。十一年後,唐太宗駕崩,武則天入長安感業寺為尼

武則天代表寒門庶族

中國古代經歷了長達2000多年的封建專制,共出了五百位多位皇帝,在這其中只有一位女皇,她就是武則天。武則天十四歲時,被唐太宗李世民召入後宮,被封為五品才人。十一年後,唐太宗駕崩,武則天入長安感業寺為尼

绝地归途生死险境寻生路 绝地刀锋高危逆境斗顽徒

《绝地归途》《硬骨头之绝地归途》是马跃千执导的战争谍战剧,由韩栋、徐小飒、郭东文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抗日战争期间,中共特工文龙集结各行各业的劳工组成抗日小分队,经过斗争,终于将安娜和日军暴行资料安全送

绝地天通的真相 绝地天通是怎样的故事

“绝地天通”并非是某一件历史事件,而是一段神话故事,而通过这个神话故事,我们可以知道,在最早的时候,天与地其实是连接在一起的,换句话说,人如果想要上天,也是非常容易的事情,然而后来发生了一些其他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