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龄倒戈事件的背后,谁是真正的幕后人物呢
Posted 电报
篇首语:做了好事受到指责而仍坚持下去,这才是奋斗者的本色。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郭松龄倒戈事件的背后,谁是真正的幕后人物呢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郭松龄倒戈事件的背后,谁是真正的幕后人物呢
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冯玉祥就曾与郭松龄订立秘约,要郭回师推倒张作霖,由于当时战争很快就结束了,而未成行。浙奉战争期间,冯郭间的联系亦颇为密切,以至于张氏父子对其产生了怀疑。 一九二五年十一月十三日,张学良来到天津,向奉系表示让步,紧接着于十八日,冯、奉两系在保定发生冲突。因被说成是「 ”误会”,而很快就停止了,其实是冯军要抢占保定,这在张作霖看来,简直就是得寸进尺,欺人太甚了。 老张可不是受气的主儿,他要下达命令打过去,而郭松龄却建议张学良,可以经营关外,不必要在关内争地盘呢。郭说,这是他和李景林二人的意思,他要求张学良告诉「 ”上将军”,一切要打仗的坏主意,都是杨宇霆出的。 郭松龄决定,不去忙着为别人去争地盘。而张大帅的所谓的命令,到了这里,也就无声无息地消化了。 二十日冯、郭两人又成一次密约,这一次把李景林也拉拢了过来。 二十二日,张作霖发电张学良,亲自跑一趟去召郭回奉,张学良劝说郭松龄,面见大帅好陈述自己的意见,而郭觉得张作霖召他去奉本身就没怀好意,于是向张学良表示,「 ”上将军”脑筋陈旧,不妨「 ”父让子继”,由张学良改造东北政局。 郭松龄与张学良的关系,太过密切了,他纵然反对张作霖,也决不会背叛张学良的,况且如果张学良能够支持他,他就可以以少帅的名义来起兵,在奉军中就更加有号召力了。 张学良听到他说出这些话来,惊出一身冷汗,但表面上并没有表现出来,因为这时尚在天津,不得不考虑自身的安全。二人分手后,他便直奔了东站上车,用双车头挂三节专车,带着少帅办公处人员,飞驶而去了。 其实冯玉祥曾建议郭,扣留张学良。只是郭松龄无论如何也不忍心。 二十三日张学良车过榆关,马上布置当地驻军设防。而郭松龄则在滦州召开军事会议,决定班师回奉了,还扣留了三十余名,不肯与他合作的旅以上的军官。恰在此时,姜登选的专车开到滦州站,也被郭派人接到司令部,给看管了起来。 二十四日,郭松龄发出班师回奉的电报,接到电报的张作霖大吃一惊,为了安抚郭松龄,还马上下令罢免了杨宇霆,并且打电报劝郭勿意气用事,有什么建议不妨说出来。 二十五日李景林用婉转的语气,劝说张作霖下野,张宗昌也采取了「 ”中立”的态度。只是李景林念及自己的母亲和妻子都在沈阳,没敢有更大的动作。 这时候,最为高兴的是冯玉祥,他的冯军陆续开进京城,并派兵直趋热河。在劝张作霖下野的电报中,他再不用讲「 ”和平”、「 ”和作”了,而是说张作霖「 ”阁下”有帝王思想,他还说张作霖武力争夺地盘,是「 ”轻举妄动”。他给张作霖指出的出路是及时引退。此时的张作霖是没有功夫与他打口水仗了,只能瞪着眼睛看着他放手去做。于是冯玉祥取热河、攻山东、占天津。 只气得张作霖抽一口大烟骂一声。他是骂冯玉祥么?错了!他骂小六子(张学良)混蛋呢。相关参考
中文名:郭松龄 别名:郭茂宸 籍贯:辽宁沈阳 性别:男 国籍:中国 出生年月:1883年 去世年月:1925年www.cha138.com 职业:奉军第十军军长北京讲武堂教官 毕业
1925年11月23日,奉军第三军团副军团长兼第十军军长郭松龄为反对张作霖穷兵黩武、大打内战,在取得冯玉祥国民军系的支持后,通电倒戈反奉,由此爆发了郭松龄事件。郭松龄字茂宸,辽宁沈阳人,早年曾入奉天(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郭松龄叛变后,张学良能够在张作霖盛怒下保住性命全依仗这个女人
郭松龄的倒戈给张作霖带来不小的损失,不仅差点被郭松龄打进奉天,更因这件事张作霖与日本人签订了一个近乎于卖国的条约,导致最后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是奉军元气大伤,日本人又步步紧逼,张作霖左右逢源变成了四处碰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郭鬼子”是郭松龄的绰号,他人大身高,平素穿一套布军服,和士兵军服一样,当时奉军将领都是穿的质素很好的呢军服,布军服除了士兵穿,就是白俄兵穿,郭穿布军服又长得像白俄一样高大,因此遂被人呼为“郭鬼子”。
知名人物 郭松龄生平故事简介,郭松龄历史评价,郭松龄怎么死的?
郭松龄,字茂宸,祖籍山西汾阳,1883年(清光绪九年)生于盛京(今沈阳市)东郊渔樵寨村。其父郭复兴,县学廪生,曾在乡村设塾馆授徒。郭松龄幼年随父读书,后因家贫辍学,为人帮工或在家自耕。郭天资聪明,虽昼
在谈郭松龄之前,我们还要提到另外一个人的名字郭子仪。没错,唐朝名将郭子仪我们都知道,戎马一生,屡建奇功,但他从不居功自傲,忠勇爱国,宽厚待人,在朝中有极高的威望。郭子仪与郭松龄何干?郭松龄是郭子仪
郭松龄在外交陷于被动,已经明了,那么,其内部又如何呢?我们也可以考察一下。郭松龄原来以为,张作霖身边无兵,若乘其不意,一举拿下奉天,便可万事大吉。但一来张作相的第四军团正驻山海关,延缓了郭松龄的进军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