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四大都督,哪个最为重要

Posted 都督

篇首语:学问勤中得,富裕俭中来。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蜀汉四大都督,哪个最为重要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蜀汉四大都督,哪个最为重要

214年刘备入主益州,219年5月拿下汉中,12月关羽战败被擒杀刘备痛失荆州,220年刘备再失东三郡,自此刘备的实力范围就只剩下了益州和汉中;虽说刘备只有一个州的地盘(汉中原本是益州的一个郡),但是益州是当时天下最大的一个州,所以刘备的地盘其实也不算小。 蜀汉立国后需要同时防备曹魏和东吴,加上益州境内也不太平,比如南部时有叛乱,所以需要分兵镇守,其中有四大戍卫重镇尤其重要,蜀汉为此专门设立管辖的军政机构,其最高统治长官称之为都督,这也就是蜀汉的四大都督,分别是汉中都督、江州都督、永安都督、和庲降都督,那么它们的历任都督分别是谁?哪个最为重要?我们一一细说一下。 汉中都督 219年5月刘备从曹操手中夺取汉中,从此汉中成为蜀汉和曹魏对峙的最前线,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念念不忘北伐中原,所以汉中的重要性就显得更为突出,从219年到263年蜀汉亡国,先后有四位名将出任过汉中都督。 第一任汉中都督:魏延(219-227) 《三国志-魏延传》记载:「 ”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刘备拿下汉中后力排众议选定当时地位并不高的魏延都督汉中,227年诸葛亮进驻汉中为北伐作准备,魏延升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一直到234年病逝五丈原,这段时间魏延的汉中都督其实是有名无实的。 第二任汉中都督:吴懿(234-237) 《三国志-后主传》记载:「 ”十二年春二月,亮由斜谷出……以左将军吴壹为车骑将军,假节督汉中。” 蜀汉建兴十二年也就是234年,这一年诸葛亮病逝,魏蜀两国的军事对攻暂时告一段落。 第三任汉中都督:王平(237-248) 《三国志-王平传》记载:「 ”十五年,进封安汉侯,代(吴)壹督汉中。” 蜀汉建兴十五年也就是237年,王平在汉中都督任上待了12年一直到248年去世,他在任期间取得了244年兴势之战的大胜。 第四任汉中都督:胡济(248-263) 《华阳国志》记载:「 ”十一年,镇北(大)将军王平卒。以中监军胡济为骠骑将军,假节,领兖州刺史,代平督汉中事。” 蜀汉延熙十一年也就是248年,胡济是四任汉中都督中名气最小之人,也是最后一任汉中都督,此前的吴懿和王平都遵循魏延的防守策略,曹魏无机可乘;到了胡济时候,姜维为了收缩兵力而代之以敛兵聚谷的防守策略,此举使得汉中门户大开,司马昭三路伐蜀时钟会之所以没费什么力气就突破汉中和姜维保守的防守策略有莫大关系。 庲降都督 益州南部有众多的少数民族,又远离蜀汉政权的核心区域,所以刘备采纳了诸葛亮「 ”南抚夷越”的方针,在南中地区设置庲降都督以管辖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南中七郡。 「 ”庲降” 乃招徕、降服之意,因为南中的特殊性,所以庲降都督治夷之务重于军事,其主要职责有两个:一是以绥抚为主维持南中的稳定,并保持一定的军事震慑以随时平定叛乱;二是征调兵员、筹措物资以资助北伐,也正因为如此,庲降都督不仅要有军事才能,还要有处理民族关系的能力,从215年开始蜀汉一共有七任庲降都督。 第一任庲降都督:邓方(214-221) 《华阳国志》记载:「 ”建安十九年,刘先主定蜀,遣安远将军、南郡邓方,以朱提太守、庲降都督治南昌县。” 建安十九年(214年)也就是刘备刚刚入主益州的这一年,邓方是荆州南郡人,是刘备在荆州招揽的人才,杨戏《季汉辅臣赞》称邓方为:「 ”安远强志,允休允烈,轻财果壮,当难不惑,以少御多,殊方保业。”看来他在庲降都督任上是颇有成效的。 第二任庲降都督:李恢(221-231) 《三国志-李恢传》记载:「 ”章武元年,庲降都督邓方卒……遂以恢为庲降都督,使持节领交州剌史,住平夷县。” 第三任庲降都督:张翼(231-233) 《三国志-张翼传》记载:「 ”建兴九年,为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 ” 第四任庲降都督:马忠(233-249) 《三国志-马忠传》:「 ”十一年,南夷豪帅刘胄反,扰乱诸郡。征庲降都督张翼还,以忠代翼。忠遂斩胄,平南土。 ” 第五任庲降都督:张表(249-253) 《华阳国志》记载:「 ”以蜀郡张表为代,加安南将军。又以犍为杨义为参军,副贰之。" 第六任庲降都督:阎宇(253-257) 《华阳国志》记载:「 ”(张)表后,以南郡阎宇为都督,南郡霍弋为参军。” 第七任庲降都督:霍弋(257-263) 《华阳国志》记载:「 ”(霍)弋甚善参毗之礼,遂代(阎)宇为监军、安南将军。” 七任庲降都督中,邓方、阎宇、霍弋三人是荆州人士,李恢、张翼、马忠、张表四人是益州本土人士,总的来说在镇抚南中方面,益州本土人士还是占据一定优势。 江州都督 江州都督的管辖范围是巴郡,这个巴郡不是东汉时期的巴郡,而是刘璋分巴郡为巴、巴东、巴西三郡之一的巴郡,也就是俗称的三巴之一,巴郡郡治在巴州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巴郡虽然不像汉中和永安需要面对曹魏和东吴,也不像南中是少数民族集中区,但是地理位置也极为重要:它处于巴西郡阆中、成都、永安、南中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核心区域,在此驻兵可以随时支援这四个地方,战略地位非常突出,所以江州都督的责任也不小。 蜀汉一共有五人出任过江州都督,分别是费观、李严、李丰(李严之子)、李福、邓芝,邓芝死后史书中再无有人出任过江州都督的记载,原因可能在于永安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为支援永安后方的江州地位下降,东防的重心全部东移到永安了。 永安都督 自夷陵之战大败、刘备退守白帝城并将其改名为永安之后,永安成为了防守东吴的最前线,蜀汉在此布有重兵,自223年刘备病逝前托孤于诸葛亮和李严,李严出任第一任永安都督开始到263年蜀汉亡国,一共有五人出任过永安都督,分别是李严、陈到、宗预、阎宇和罗宪。 《华阳国志》记载:「 ”以尚书令李严为都督,造设围戍。严还江州,征西将军汝南陈到为都督。到卒官,以征北大将军南阳宗预为都督。预还内,领军襄阳罗献为代。” 《襄阳耆旧记-卷二-罗宪》记载:「 ”时黄皓预政,众多附之,宪独介然。皓恚之,左迁巴东太守。时大将军阎宇都督巴东,拜宪领军,为宇副贰。魏之伐蜀,召宇西还,宪守永安城。” 李严之后是陈到(李严223-226年先是出仕永安都督,226-230再仕江州都督),陈到之后是宗预,宗预之后是阎宇(因为永安属于巴东郡,都督巴东其实就是都督永安),阎宇之后是罗宪。 蜀汉四大戍卫重镇,虽然不同时期重要性也不同,但是总的来说最为重要的还是汉中都督,其次是永安都督,然后是庲降都督,最后才是江州都督。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东吴四大都督中,鲁肃有什么战绩?

三国时期,三股势力鼎足而立,而要说三方的人才,那就不得不提曹魏的五子良将,蜀汉的五虎上将,以及东吴的四大都督。前两个知名度都很高了,至于东吴四大都督,这四个人就是周瑜、吕蒙、陆逊、鲁肃。而在这其中,前

历史人物 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

三国时期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应该怎么排名?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三国时期,东吴相比野心勃勃、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魏,以及以汉室宗亲自居,一心想要匡扶汉室,一统中原的蜀汉,难免会显得有些弱小。但

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吕蒙从蜀汉夺回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石亭败曹休,唯独鲁肃没有实质的战功,却可以当上都督,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他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

三国历史 没周瑜、陆逊的战功怎当都督

三国时期,孙权手下有四大都督,其中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吕蒙从蜀汉夺回荆州;陆逊在夷陵之战中战胜刘备、石亭败曹休,唯独鲁肃没有实质的战功,却可以当上都督,这是为何?原因就是他在诸葛亮提出「隆中对」

历史人物 三国人物邓方简介

三国人物中文名:邓方别号:邓孔山国籍:蜀汉民族:汉族出生地:南郡(治今湖北省荆州市)死日期:221年职业:将领重要造诣:蜀汉首任庲降都督官职:庲降都督、朱提太守、安汉将军邓方人物平生(历史lishix

历史人物 东吴四大都督分别是谁

今天本站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东吴四大都督大排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在《三国演义》中,周瑜、鲁肃、吕蒙以及陆逊,是东吴集团的四大都督,掌握东吴集团的所有军队,相当于东吴集团的五星上将。>如果要我来评价

三国最难过的一年,蜀汉痛失三位能人,东吴失去大都督,曹魏最惨

魏蜀吴是三国时期的三各诸侯国,在这时候,魏蜀吴三国征战不休。从东汉末年开始,天下就征战不止,这样的战乱持续了将近一百年的时间,战争造成了大量的百姓流离失所以及妻离子散。战争无疑是残酷的,从东汉末年开始

历史人物 吴国四大都督,谁才是最厉害的

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三国的文章,欢迎阅读哦~>三国是一个战火纷飞的时代,在这个群雄并起的动荡年代里,魏蜀吴三家经过无数的战争,最终形成了鼎立之势。虽然在许多人的眼中,提起三国首先想到的是魏

蜀汉稳定南中地区统治的关键,名字非常特殊

都督一职肇始于东汉顺帝时期,是皇帝派遣文臣统帅军队出征而临时设置的职位,事毕即罢。东汉末年战乱不断,割据一方的军阀为应付连绵不断的战争,便把临时设置的都督常态化。曹丕篡汉后,又将都督成为定制,东吴和蜀

历史人物 东吴四大都督吕蒙简介 东汉名将吕蒙是怎么死的

  吕蒙的人物生平简介  吕蒙(178年-219年,一说180年-220年),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累封别部司马。  吕蒙少时,南渡长江,依附姐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