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中的老子是怎样的人生

Posted 老子

篇首语: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太平广记》中的老子是怎样的人生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太平广记》中的老子是怎样的人生

老子姓李,名重耳,字伯阳,是春秋时代楚国苦县曲仁里的人。传说他的母亲有一次看见空中大流星飞过后就怀了身孕。由于是上界的神灵之气出现在李家,所以老子生下后姓了凡人的李氏。 有人说,老子生于开天辟地之前,是天的精灵神魄,自然就是神灵了。 又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怀了他七十二年才剖开左腋生下了他,一出生就是白发苍苍,所以才名叫老子。 有人说老子的母亲没有丈夫,他是随母亲娘家而姓李的。 也有人说老子的母亲碰巧是在李树下生了老子,老子一出生就能说话,指着李树说:「 ”就用它作我的姓吧。” 还有人说,老子在上三皇时是玄中法师,下三皇时是金阙帝君,伏羲氏时是郁华子,神农氏时是九灵老子,祝融时是广寿子,黄帝时是广成子,颛顼时是赤精子,帝喾时是禄图子,尧时是务成子,舜时为尹寿子,夏禹时是真行子,殷商时是锡则子,周文王时是文邑先生。 还有一种说法,说老子是文王的守藏史。 有的说,老子在越国就是范蠡,在齐国就是鸱夷子,在吴国就是陶朱公。 这些传说在各种书籍中都有记载,但都不是出自神仙经书的正式传记中,没有什么依据。 晋代的道学大师葛洪(字稚川,号抱朴子)曾说:「 ”我认为老子如果真是上天的精灵神人,就会世世代代都出现在人间,放弃他尊贵的身份混迹于凡夫俗子之中,专门从事人间辛劳的工作,背离神界的清明高洁而进入人间的庸俗龌龊,抛弃天界的官位而接受人间的封爵。自有天地以来就有道术,修炼道术的人更是从来没有间断过。从伏羲以来,到夏、商、周三代,著名的道家世代都有,何止仅仅是一位老子呢?这都是因为后来的一些学道的人们为了推崇老子而夸大其词,才编造了那些奇闻异说以耸人听闻罢了。实事求是地说,老子就是在研究道学上成果最突出的一个人,而绝不是什么神仙异类。” 根据《史记》上记载,老子的儿子叫李宗,在魏国作过将军,由于有功被封邑在段干(地名)。李宗的儿子是李汪,李汪的儿子是李言,李言的玄孙李瑕。在汉朝作过官。李瑕的儿子李解,当过胶西王的太傅,家在齐国。 老子本人十分聪慧机灵,所以有些浅薄的道士想把老子描绘成神仙,好让后代人更崇拜他学习他。殊不知这样一来使得普通的人们更认为老子是长生不老的神仙,根本学不了。为什么呢?因为如果说老子只是个得了道的凡人,人们一定会努力学他,如果说老子自来就是神仙,人们会望而生畏不知从何学起了。 据说老子要出关到西方去,守关的令尹名叫喜,知道老子不是一般人,就向他问道术。老子听了又惊又怪,竟吐出舌头来半天没收回去,从此才有了「 ”老聃”这个称号。其实这个说法不对。根据《九变》及《元生十二化经》的记载,老子没进关时已经有了「 ”老聃”这个别号了。 老子改过好几次名字,不仅是一个「 ”聃”字而已。 他所以改名,是根据《九宫》、《三五经》、《元辰经》上说的,人这一生会有几次命运中的坎坷,每到一个「 ”坎儿”的时候,如果能改一下名字,以顺应运气的变化,就可以平安消灾延年益寿。现在一些有道术的人,也常常这样做。老子在周朝活了三百多年,这么长的时间里,必然会有多次的厄运坎坷,所以老子改名的次数也就必然多了些。 如果想准确地考证确定老子的生平,还是应该以史书上的正式的记载为主,并参考一些神仙的经传秘文。其它一些世俗的传说大都很荒诞,不可凭信。 葛洪按《西升中胎》及《复命苞》和《珠韬玉机》、《金篇内经》等典籍上的记载说,老子皮色黄白,眉毛很美,额头宽阔耳朵很长,眼睛很大,牙齿稀疏,四方大口嘴唇很厚。他的额头有十五道皱纹,额角两端似有日月的形状。他鼻子很端正,有两根鼻骨,耳朵上有三个耳孔。他一步可跨一丈,双手上有十道贵人的纹路。 汉画像 孔子问道老子 周文王时,老子做守藏史(管库的官名),到武王时,他还担任柱下史(相当秦汉的御史),人们看他如此长寿,就称他为「 ”老子”。 凡是受命于天的人,必然是通达灵异的人,他的禀赋气质也与平常人不同,这样的人理所当然成为道家的首领,也自然会得到天神的佑助和神仙们的呵护。老子济助世人的法术有九种丹八种石,有金酒、金液等仙药;此外,以「 ”玄而又玄,众妙之门”的玄学修养心性,运气炼身,消灾辟邪,清除鬼魅,并有不食五谷、超脱变化之法,有符咒教戒、驱使鬼魅之法。 老子的道术共有九百三十卷,符术十卷,这些都在他的著作中详载,有目录可查。凡不在他著作中的,都是后来的道士们私自增添的,并不是老子本人的著作。 老子为人清心寡欲,专心致志于修炼长生之道,所以他在周朝虽然时间很久,但在官位上没有什么升迁,他始终于世无争。他效法、自然、道术修炼成功后就羽化而去,进入天界成了仙人,这是必然的事。 孔子曾经去向老子请教《礼》方面的学问,先派了他的学生子贡去拜见。子贡见到老子后,老子对子贡说:「 ”你的老师叫孔丘,他如果跟随我三年,然后我才能教他。” 孔子见了老子,老子对孔子说:「 ”善于经商的人虽然富有但却像什么也不拥有,德高的君子往往像个愚笨的人一样毫不外露。你应该尽快去掉你的骄气和过多的欲望,因为这些东西对你没有一点好处。” 有一次老子问孔子读什么书,孔子说在读《周易》,并说圣人都读这本书。 老子说:「 ”圣人读它可以,你为什么要读它呢?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 孔子说:「 ”精髓是宣扬仁义的。” 老子说:「 ”所谓仁义,是一种白白惑乱人心的东西,就像夜里咬得人不能睡觉的蚊虫一样,只能给人们增加混乱和烦恼罢了。你看,那鸿鹄不用每天洗浴羽毛就自然雪白,乌鸦也不用每天染墨而自然漆黑。天自来高,地自来厚,日月自来就放射光芒,星辰自来就是排到有序,草木生来就有区别。你如果修道,就顺从自然存在的规律,自然就能够得道。宣扬哪些仁义之类的有什么用呢,那不和敲着鼓去寻找丢失的羊一样可笑吗?你是在破坏自然规律,败坏人的天性啊!” 老子又问孔子,「 ”你已经得道了吧?” 孔子说:「 ”我求了二十七年,仍然没有得到啊。” 老子说:「 ”如果道是一种有形的东西可以拿来献人,那人们会争着拿它献给君王。如果道可以送人,人们就会拿它送给亲人。如果道可以说得清楚,人们都会把它告诉自己的兄弟。如果道可以传给别人,那人们都会争着传给自己的子女了。然而上面说的那些都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一个人心里没有正确的对道的认识,那道就绝不会来到他心中的。” 孔子说,「 ”我研究《诗经》、《书经》、《周礼》、《周乐》、《易经》、《春秋》,讲说先三治国之道,深明周公、召公成功之路,我以此谒晋了七十多个国君,但都不采用我的主张。看来人们是太难说服了!” 老子说,「 ”你那‘六艺’全都是先王时代的陈旧历史,你说哪些又有什么用呢?你现在所修的,也都是些陈陈相因的旧东西。‘迹’就是人的鞋子留下的印迹,脚印和脚印,还能有什么不同吗?” 孔子从老子哪儿回来,三天没有说话。子贡很奇怪地问是怎么了,孔子说:「 ”我如果遇见有人的思路像飞鸟一样放达时,我可以用我似弓箭般准确锐利的论点射住他制服他。如果对方的思想似麋鹿一样奔驰无羁,我可以用猎犬来追逐它,一定能使他被我的论点所制服。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鱼一样遨游在理论的深渊中,我可以用钓钩来捕捉他。然而如果对方的思想像龙一样,乘云驾雾,遨游于太虚幻境,无影无形捉摸不定,我就没法追逐和捕捉他了。我见到老子,觉得他的思想境界就象遨游在太虚中的龙,使我干张嘴说不出话,舌头伸出来也缩不回去,弄得我心神不定,不知道他到底是人还是神啊。” 阳子见到老子,老子对他说,「 ”虎豹由于身上有花纹,猿猴因为过分敏捷,所以才招人射杀。”阳子问老子,君王很英明的统治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老子说:「 ”一位真正英明的君王,应该是他虽有盖世的功劳但老百姓却不知道。他使万物都井井有条,而老百姓认为本来就应该是那样。他德行很高但老百姓却并不歌颂他的名字。他在位或不在位都于天下百姓没有什么关系。” 老子将要出关西去,打算登昆仑山。守关的令尹喜通过占卜预知会有神人从这里经过,就命人清扫了四十里道路迎接,果然是老子来了。 老子出行以来,在中原一带都没有传授过什么,他知道令尹喜命中注定该得道,就在那里停留下来。 有一个叫徐甲的人,从少年时受雇于老子作仆人,老子每天大约应付给他一百钱,一共欠了他七百二十万钱的工钱。徐甲见老子出关远行,想尽快讨回自己的工钱又怕不可能,就求人写了状子告到令尹喜那里。替徐甲写状子的人并不知道徐甲已跟随老子二百多年了,只知道他如果索回老子所欠的工钱就会成为富翁,就答应把女儿嫁给徐甲。徐甲见那女子很美,更加高兴,就把告老子的状子递交给令尹喜。 令尹喜看了状子大吃一惊,就去告诉了老子。 老子对徐甲说:「 ”你早就该死了。我当初因为官小家穷,连个替我打杂的人都没有,就雇了你,同时也就把‘太玄清生符’给了你,所以你才能一直活到今天。你为什么要告我呢?我当初曾答应你,如果你将来进入了‘安息国’,那时我会用黄金计算你的工钱全数还给你。你怎么竟这样急得等不了呢?”说罢就让徐甲面向地下张开嘴,只见那‘太玄真符’立刻被吐了出来,符上的朱砂字迹还像刚写时一样,而徐甲则顿时变成了一具枯骨了。 令尹喜知道老子是神人,就跪下磕头为徐甲求情,并自愿替老子还欠债。老子就把那太玄真符又扔给徐甲,徐甲立刻复活了。令尹喜就给了徐甲二百万钱打发他去了。 令尹喜向老子恭敬地执弟子之礼,老子就把长生之道的秘方授给了令尹喜。令尹喜又向老子请求更进一步的教导训诫,老子就口述了五千字,令尹喜回去后记了下来,这就是老子著名的经典《道德经》。 令尹喜按照老子的教导去修行,果然也成了仙。 汉代的窦太后崇尚老子的著作,孝文帝及窦氏家族人人都必须读老子的书,读后都获益匪浅。所以汉文帝、汉景帝在位时,天下太平国运兴盛,而窦氏三代也保住了他们的富贵和皇帝的恩宠。太子的老师疏广父子也深深理解老子的道义,知道功成身退的道理,父子二人同一天辞官回家,把他们的财富散给了穷人,以保持高贵的节操。 后来的那些隐士们,凡是遵从老子道术的,都是抛弃了世俗的荣华富贵,着力于养身修性,而没有在险恶的乱世遭到颠沛坎坷。老子的学说和道术渊博深遂,流传很广,这难道不是乾坤所定,值得后代万世向他师法学习的吗?所以庄周一派的门徒,也都把老子奉为他们的宗师了。

相关参考

知州高冈凤的无奈人生

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是北宋思想家张载《横渠语录》中的名言,人称「”横渠四句”。其大意是,要为人类社会建立一套以人为本的道德伦理价值体系,要让天下百姓都有

受老子思想影响的名人有哪些?

汉初的统治者采取“与民生息”的政策﹐曾一度把老子的“无为”思想作为信条﹔魏晋时期政治混乱﹐战争频仍﹐玄学家们感到人生无常﹐也从《老子》中寻找安慰。《老子》的思想倾向基本上是消极的﹑软弱的﹐不得意的知识

《老子》一书,是中国哲学史上载满民族智慧的开山宝典

《老子》一书是中国哲学史上载满民族智慧的开山宝典。《老子》的核心"道",是本又是末,是体又是用,是无又是有,是变又是常,道是整个自然的统一,天地万物生化的本原。"道"把人类的认识范围由人生扩展到了整个

太平天國 燕王 秦日綱 五兄弟的封王之路及悲劇人生

太平天國“濫封王”的事情一直為後人詬病,網絡上也隨處可見,很多網友大肆吐槽太平天國封了兩千多個王......那麽,太平天國到底封了多少個王?兩千多個王是有考證的嗎?永宣告訴你,查閱史料可知,真實可信的

最惨烈的太平洋战争,日本精锐之师为何能打得美军怀疑人生

太平洋战争参战国家多达37个,涉及人口超过15亿,交战双方动员兵力在6000万以上,历时三年多,伤亡和损失难以统计。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同盟国包括美国、中国、英国、英属印度帝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

孔子与老子有互相认识吗?

孔子与老子在哲学思维上,是两个不同向度的人。不过孔子曾经「问礼」于老子的说法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纪录。但有更进一步的探讨资料是,孔子可能不只一次的见过老子,而且交流甚笃,所讨论的哲理也很深。而孔子对老

咸丰皇帝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咸丰,是道光帝第四子,为清文宗,被蒙古人称为图格莫尔额尔伯特汗。道光帝20岁登基,在位11年,是清朝秘密立储继承皇位的最后一位皇帝。咸丰帝在位期间,内外局势严峻,混乱不堪。对外有西方国家虎视眈眈,在内

清朝是怎样对待太平天国的俘虏的

翻开清代史书就是中华民族的一部血泪史。清朝前期以屠杀得天下,清朝中期以文字狱奴天下,清朝后期以丧权辱国亡天下,有清一代,人民起义贯穿始终。为了镇压人民反抗,满清统治者施行了登峰造极的满清十大酷刑,中国

你若糊塗,便是晴天(絕對精闢)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每天第一時間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企業管理知識、職場政治、人生哲理以及工作中的那些乾貨。孔子發現了糊塗,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無爲;莊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逍

你若糊塗,便是晴天(絕對精闢)

【溫馨提示】閱讀前請點擊右上角的“關注”,每天第一時間獲取本頭條號分享的企業管理知識、職場政治、人生哲理以及工作中的那些乾貨。孔子發現了糊塗,取名中庸;老子發現了糊塗,取名無爲;莊子發現了糊塗,取名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