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是如何对付明朝遗民顾炎武的

Posted 康熙

篇首语:年轻不是用来放纵的理由而是奋斗的资本!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康熙是如何对付明朝遗民顾炎武的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康熙是如何对付明朝遗民顾炎武的

明万历四十一年,江东顾氏家族的顾同应夫人何氏生下一个孩子,取名顾绛。江东顾氏是当地世族,文风极盛。晚明时,文人结社风气盛行,顾绛也加入「 ”复社”,主张兴复古学,痛斥八股,认为八股对文化的摧残不亚于焚书。这种行事独特的品行,当时的人都称他为狂生。后来这个狂生遇到明朝灭亡,悲愤欲绝,改名顾炎武。 崇祯自缢,明朝南迁,许多仁人士大夫都加入南明朝廷,希望挽救时局,再图自强。顾炎武也加入其中。他对明末朝廷社会种种弊病有极深的见解。所以,他给朝廷上书,希望推行变革。可是,南明无力改革自身弊病,很快陷于内斗,再加上强敌在前,南明朝廷不断被击败。 康熙继位时,南明末代皇帝遇难,坚守在湖北、四川一带的夔东十三家和台湾明郑政权相继灭亡,台面上没有公开支持明朝的力量,顾炎武也转入地下,暗地联络抗清人士,图谋再起。在离开故乡前,顾炎武去南京拜谒了明孝陵。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既然顾炎武仍在筹谋抗清,那他自然成为的防范对象。只不过对康熙来说,对于这些潜伏在汪洋下的暗涌,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段。尤其是顾炎武。 作为一代大儒,顾炎武学问极好。他不是只会夸夸其谈的人。顾炎武是懂得治国的能人,又是罕见的思想家。他从宋代理学的桎梏中挣脱出来,在晚明灭亡的失败中吸取教训,提出一种新的观点。朝廷应该藏富于民,而不是像明朝皇室那样,刮尽天下民财。 对于明朝灭亡,顾炎武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到:「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 顾炎武从不做书斋里寻章摘句的学问,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他践行的准则。离开南京后,顾炎武北上亲身考察山川地势,四处漂泊,把实际情况跟书上记载的东西进行对比,有错误的地方就及时修改。 顾炎武后来还被誉为是清代汉学的开山鼻祖,在士大夫中有很高的地位。当然,对他而言,虚名并不重要。这样的大儒,终生以明朝遗民自居。在妻子去世后,顾炎武写了一首诗:「 ”贞姑马鬣在江村,送汝黄泉六岁孙。地下相逢告父姥,遗民犹有一人存。”愈是拒绝降清,顾炎武的影响力便愈大。 但这是一个很艰难的举动。故国已在废墟中,如果他们拒绝跟清朝合作,不仅影响自己,甚至会直接影响家人后代的生活。很多原本拒绝投靠清朝,自称明朝遗老的人,就是考虑到家人等现实,最终效力清朝。 对于顾炎武这样有影响力的明朝遗老,康熙自然不能杀他。哪怕知道他有反清举动,也是对他尊崇有加,极力拉拢。在平定三藩之乱后,康熙就曾招揽顾炎武,给出极高的待遇和地位,希望他为朝廷效力,遭到顾炎武拒绝。康熙又让自己的熊赐履以编修《明史》为由,这等于给了待遇,又主动给顾炎武台阶下,又被顾炎武拒绝。 其实康熙不仅对顾炎武如此。当时陕西有一个叫李二曲的关中大儒,他跟顾炎武一样,也是不愿投靠清廷。清朝屡次对他征召,希望李二曲被朝廷所用,李二曲坚决拒绝,甚至以绝食抗议。顾炎武当时也经常跑到陕西一带,组织反清复明的事情。 康熙了解这个情况,却在巡视陕西时,特地把李二曲抬到「 ”当代圣人”的地位,还表示要亲自拜访。李二曲表示自己有病,不能迎驾。康熙又要亲自去拜访,李二表示自己病得没办法起床。康熙无奈,也只能交待地方好要优待李二曲的工作。 无论对顾炎武或李二曲,康熙都希望用优待招抚的办法,让他们即便不能为自己所用,也不要公开跟清朝继续作对。 但是,对顾炎武的拉拢只是表面手段,康熙真正厉害的办法在于釜底抽薪。康熙提倡孝道,编练一本《圣谕》,拿到宗社祠堂中,每逢初一、十五,让宗族中有威望,有学问的人,给宗族里的人将《圣谕》里的内容。 康熙要让子女听父母的话,而天下又有多少父母愿意让孩子去做造反掉脑袋的事情。随着清朝统治愈加稳固,顾炎武以遗民自居,也只能以遗民自居,做不了其他太多的事情。 对历史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脑洞外星人,一个研究地球历史的外星人

相关参考

历史人物 顾炎武的思想 顾炎武为什么反对清朝统治

  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是明末清初三位非常著名的思想家,他们对明朝程朱理学进行批判,在程朱理学衰退之时,开启了清朝思想界的新出路。  就顾炎武个人的思想而言,最重要的在于两点:一、对程朱理学的批判;

明末清初儒学家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的老师是谁?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精通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在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放在普通人身上,能在一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就已经不错了!顾炎武青史留名

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儒学家顾炎武的故事 顾炎武的老师是谁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和语言学家,他精通经学、史学、音韵、小学、金石考古、方志舆地以及诗文诸学,在这些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放在普通人身上,能在一方面取得不错的成就就已经不错了!顾炎武青史留名

如何评价顾炎武此人?顾炎武的诗词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  首先顾炎武是也一位儒学大家,是是清朝“开国儒师”、“清学开山&rdquo

中国历史 顾炎武的思想

顾炎武的思想顾炎武(1613年—1682年),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年轻时参加“复社”反宦官斗争。清军南下,参加当地的抗清斗争。抗清失败后,遍游华北,载书自随。所至垦田度地,访问风俗,搜集材料,尤致力于

顾炎武的学术思想

,,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的生平介绍,他的结局如何?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是当时及后世许多文人的榜样,梁启超先生很敬慕顾炎武,称他为“人师”。  顾炎武有如此成绩除开他本身就是一个

历史人物 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的生平介绍,他的结局如何

  顾炎武是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是当时及后世许多文人的榜样,梁启超先生很敬慕顾炎武,称他为“人师”。  顾炎武有如此成绩除开他本身就是一个天资聪颖的人,还与他的潜

明朝官员的工资真的很低吗

本文原载于《百家讲坛》红版,2009年第9期,原题为:“年薪32万元:明朝官员的工资真的很低吗?”明末清初的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感叹“自古百官俸禄之薄,未有如此者”。顾炎武的这一观点影响很大,后世几乎

257 顾炎武著书立说

目从平定三藩之乱以后,清王朝在中国的统治稳定下来了。但是,还有一点叫康熙帝不大放心,这就是怕有些明朝留下来的文人心里不服。于是,他采用一个办法开“博学鸿词科”,命令各地官员和朝廷大臣,把有学问的文人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