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侵华日军坦克揭秘 日本89式中型坦克
Posted 坦克
篇首语:坚志而勇为,谓之刚。刚,生人之德也。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抗日战争侵华日军坦克揭秘 日本89式中型坦克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抗日战争侵华日军坦克揭秘 日本89式中型坦克
自1931年抗日战争开始,日军的坦克部队,虽然在中国战场所使用的坦克和西方国家相比有着很大差距。但受制于我国工业基础实力几乎为零,完全没有制造研制坦克的能力,即使向欧洲购买坦克也仅仅是一些一战时期落后型号难堪重任,同时由于当时中国军队严重缺乏反坦克火器,因此造成了中国军队的巨大伤亡,抛开这些我们本着客观真实的态度为大家介绍一下侵华时期日军主要使用的坦克型号及性能。 日本20世纪20年代,利用引进了英国的MkⅣ型坦克于1929年4月,在大阪兵工厂研制国产第一型坦克,即89式轻型坦克,后改为89式中型坦克,共分甲乙两种型号,分别使用汽油机和柴油机,89式中型坦克净重仅为12.1吨,战斗全中14吨,乘员4人,主要武器为一门短身管57mm坦克炮,说是坦克炮其实是门榴弹炮,受制于当时日军陆军作战思想,坦克仅仅作为伴随步兵支援火力,所以二战初期日军坦克均装备是榴弹炮,直到二战中期才更换使用47mm加农炮,57坦克炮最大射程5.6km,炮弹初速350m/s,炮弹基数100发。辅助武器为两挺6.5毫米轻机枪,动力装置采用日本研制的J3型直列6缸风冷四冲程柴油发动机,最大功率120马力,行动装置使用9个小直径负重轮和4个托带轮,诱导轮直径较大,其次使用了平衡悬挂系统。车体尾部由尾撬,可以跨越2.5米宽的战壕,车体炮塔采用铆接,装甲厚度仅为10-17mm左右。 89式中型坦克,在日军侵华战争时期得到广泛运用,自1931年九一八事变以后,89式中型坦克充当了侵华日军的急先锋,在进军热河、徐州会战、一二八上海事变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在太平洋战场及菲力宾战场上也起到重要作用,但在1939年苏日哈拉哈河战役中,日军89式坦克、95式坦克面对苏军钢铁洪流损失惨重,同时也成为日军研制新式坦克的契机。抗日战争虽然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不应忘记落后就要挨打事实,更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相关参考
“豹”式中型坦克“豹”式中型坦克是二战期间德国最出色的坦克之一,又称为五号坦克。该坦克主要在东线战场服役,但也在1944年盟军登陆诺曼底后驻守于法国境内。“豹”式坦克的倾斜装甲采用同质钢板,经过焊接及
虎式重型坦克,可以说是对军事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它的威名,其在整个战争当中创造的让人瞠目结舌的战绩和后世影视作品的大肆宣传,让其知名度和T-34中型坦克一样。但是物以稀为贵,T-34生产量以万辆计算,
虎式重型坦克,可以说是对军事稍有了解的人都会知道它的威名,其在整个战争当中创造的让人瞠目结舌的战绩和后世影视作品的大肆宣传,让其知名度和T-34中型坦克一样。但是物以稀为贵,T-34生产量以万辆计算,
近日,笔者在一部热播的抗日题材电视剧中赫然看到,我军07式资历章竟作为日军军服道具,挂在了“鬼子”胸前。且这一现象并非个例,在先前类似一些电视剧中也时有发生。为确保我军军服管理的严肃性,国家和军队早已
历史军事 二戰日本最後量產的中型坦克三式中戰車,為何沒能發揮任何作用
三式中戰車是二戰日本於1944年研發成功的一款坦克,它的目的是和盟軍的M4中型坦克相抗衡,為此坦克的火力得到很大的加強。它是二戰中日本量產的最後一型中型坦克,軍隊高層也對它寄予厚望,不過這樣一款坦克卻
“猎豹”坦克歼击车“猎豹”坦克歼击车由克虏伯公司于1942年1月开始设计,11月16日制成全尺寸模型,1943年12月正式定名。“猎豹”坦克歼击车采用“豹”式中型坦克的底盘,保留了原车的动力装置和低矮
M2中型坦克M2中型坦克是美国在二战时期研制的中型坦克,也是美国第一种大规模生产的中型坦克。M2中型坦克可以说是M2轻型坦克的加大型,两者有许多相同的部件设计。美国正式加入二战后,由于M2中型坦克已经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7日,几个狂热的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在上级的授意下,在北京卢沟桥挑起事端,打响了全面侵华战争的第一枪。那么,这几个日军得到了什么下场呢?一木清直死于美军坦克一木清直少佐,是事变中
M15/42中型坦克M15/42中型坦克是意大利在二战中生产的最后一款中型坦克,其设计借鉴了先前的M13/40中型坦克以及M14/41中型坦克。这种坦克的定位本来是P-40重型坦克量产前的过渡坦克,因
很早就注意到在日文资料中,提到过淞沪抗战中,十九路军曾袭击过日军战车部队,并给日军刚刚装备的制式主力战车八九式中型坦克造成相当损失。可惜,这段记载语焉不详,而且在中国方面的资料中至今没能找到相应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