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后,陆逊为何不追击刘备杀入蜀汉
Posted 山地
篇首语: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本文由小常识网(cha138.com)小编为大家整理,主要介绍了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后,陆逊为何不追击刘备杀入蜀汉相关的知识,希望对你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后,陆逊为何不追击刘备杀入蜀汉
带你认识不一样的三国 ID:shuosanguo 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后,陆逊为何不直接追击刘备杀入蜀汉?其实这太难了~ 众所周知,夷陵之战是蜀国国运的转折点。当时刘备为了夺回荆州,新率数万精兵出征东吴。而东吴的孙权屡次求和不成,便派出陆逊出战。 战争早期,刘备凭借的军力的优势连克数城,直到夷陵地区,此时蜀军如果再向前就会走出山区,进行平坦的荆州核心地带。陆逊也知再退就会丢失荆州,蜀汉部队单兵能力的优势就会无限放大。因此双方在夷陵地区形成僵持,毕竟在军力方面相差并不像《三国演义》中那么大。 让刘备获得优势的正是地形,蜀军擅于山地战,而吴军相比更擅于水战。因此在前期出川的山地,蜀汉优势明显。但一旦双方形成僵持,山地地形又变成了导致刘备失利的一大原因。正因为缺少能够大面积聚集的扎营处,刘备采用了连营的驻扎方式。更失败的是,炎热的夏季再加上山中茂密的植被,成就了之后陆逊的「 ”火烧连营七百里”! 之后,刘备退回白帝城,不久后病逝。但奇怪的是,蜀军既已大败,为何陆逊没有乘胜追击呢? 在《三国演义》中,陆逊确实是追击到了白帝城附近,但却被诸葛亮的八卦阵所困,差点丢了性命。因此退回荆州。而在历史上,真的是这样吗? 我们先来看一下史书《三国志》中,是否有吴军追击刘备的记载: 吴遣将军李异、刘阿等踵蹑先主军,屯驻南山。秋八月,收兵还巫。 ——《三国志 先主传》 又备既住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 ——《三国志 陆逊传》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吴军确有追击刘备的行为。但并非陆逊所率领的本队,而是由李异等人率领的小部队而已。那为何陆逊不选择亲自率大军追击,甚至直接捣入益州核心呢?其实真的很难! 其一:曹魏在北虎视眈眈 夷陵之战真的只是蜀吴之间的战争?NONONO!曹丕此时也对此十分之关注啊! 闰月,孙权破刘备于夷陵。初,帝闻备兵东下,与权交战,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髃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百里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后七日,破备书到。 ——《三国志 曹丕传》 从史书的记载来看,曹魏也是十分乐于见到蜀吴相争的,且在听完汇报之后预言了刘备的失利。而此时的孙权呢?早已上书向曹丕称臣了,其理由也非常简单,不想两面受敌。 要知道这三国时期的老大可不是蜀国和吴国,占据了北方的魏国才是最强悍的存在。说白了无论是蜀国还是吴国,对于魏国都是留了一手的。当曹丕得知了刘备伐吴之时,便早已在暗中准备军力,准备以助孙权讨伐刘备的名义南下。陆逊正是因为担心引狼入室,所以在夷陵大胜之后,便只派偏军追击,自己的注意力早就转向了北方的曹魏。 其二:入川的地形限制 ”入川难,难于上青天「 ”!这句话不是后人编的。当时刘备在手握荆州四郡之后,也是苦于难以入川,直到刘璋相请,才给了刘备这样一个天大的机会! 当时陆逊如果要趁势追击入川,水路逆流而上的难度可想而知,而陆路方面三峡一带的”山路十八弯「 ”也够不擅山地战的吴军喝一壶的!用一句话来形容这个地区就是山高,路远,林深,这段山路可谓是难以逾越的天堑。而且更何况,蜀军并非全灭!仍旧有相当一部分军队留守巴中一线和后方。如果东吴进军巴蜀,这些对蜀地情况熟悉善于山地作战的士兵,必然会给东吴军队留下一个难忘的教训。届时能不能退出来也是个巨大的疑问。 北有曹魏,入川又困难!那此时的陆逊必然不会冒险深追,于是他派出了李异等人,追刘备至白帝城,并在南山一带屯驻至八月收兵。说白了,不是陆逊不想杀刘备,真的只是深追的风险太大了!还是见好就收吧。相关参考
陆逊为何不擒杀刘备,现在权威的解释,都云三国志的这样一段话: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火烧连营后,陆逊指挥东吴人马,对刘备进行了疯狂的追击,几乎在
陆逊为何不擒杀刘备,现在权威的解释,都云三国志的这样一段话:曹丕大合士众,外讬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三方受敌也。火烧连营后,陆逊指挥东吴人马,对刘备进行了疯狂的追击,几乎在
蜀汉主君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于西元221年带着蜀汉数十万大军伐吴,对此孙权派大都督陆逊迎战,史称「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对于这场战役,曹丕分析,刘备在这场大战中会惨败的关键是施行
蜀汉主君刘备,为了替关羽报仇,于西元221年带着蜀汉数十万大军伐吴,对此孙权派大都督陆逊迎战,史称「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火烧连营,大败而归,对于这场战役,曹丕分析,刘备在这场大战中会惨败的关键是施行
夷陵之战,又称彝陵之战、猇亭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一次著名的积极防御的成功战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221年)七月,也就是刘备称
三国演义中刘备率领七十万大军为二弟关羽报仇,东征伐吴。深入吴境二百里。最后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火烧连营。七十万大军所剩无几,蜀汉元气大伤。关兴张苞等将被冲散了,而刘备此时一路溃逃。陆逊率兵追击,被困于诸
人物生平吴郡士族陆逊家族,为江东大族。祖父陆纡,官至城门校尉;父亲陆骏,任九江(今安徽寿春东)都尉。陆逊少年丧父,随其从祖父庐江太守陆康,在其任所读书。兴平元年(194年),因袁术和陆康不和,袁术派遣
“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的决策正确吗?如果不连会怎么样?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夷陵之战,刘备连营七百里真的错了?专家:没错,只怪陆逊太厉害导语:大家都知道三国时期蜀汉政权建立有多难,刘
夷陵之战是三国历史上三大关键战役之一,此战,陆逊火烧连营,刘备损兵折将,败得很惨。那么,在夷陵之战中,久经战阵的刘备,为何就败给威名未著的陆逊了呢?究其原因,刘备当时实际上只缺一个「”韩信”。大家都知
夷陵之战,蜀军大败,为什么吴军不乘胜追击,一举消灭蜀汉?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民间传说,三国时吴蜀夷陵之战,刘备被陆逊打得大败亏输。后卫将军傅彤阵亡、镇北将军黄权率众向曹魏投降、白眉马良